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行书,行稳才能致远(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行书,行稳才能致远(随笔)


作者:蓬蒿老翁 秀才,2509.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497发表时间:2022-06-16 09:48:34

如果将草书比喻成无拘无束、狂放奔跑的青少年,楷书比喻成慢慢悠悠、亦步亦趋沉稳的中老年人,那么行书就是介于两者之间那个不疾不徐的行者。行书的“行”,乃“行走”的意思,行书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拘谨,又克服了草书那样潦草难以辨认的不足,其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统称。据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由此可知:“行书”是由“正书”也就是由楷书转变而成的一种书法字体。
   刘德升,字君嗣,河南颍川(今河南禹州市)人,东汉桓帝(132—168)、灵帝(156—189)时著名书法家。行书书法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行书鼻祖”。刘德升草创的行书,字体妍美,风流婉约,务求简易,笔划从略,离方遁圆,浓纤间书,如行云流水,非常快捷,既不像楷书那么拘谨呆板,也不像草书那么狂放难认,被后人列为“妙品”,独步当时。明代文学家、书法家陆深在《书辑》对刘德升的书法评价也很高:“德升小变楷法,谓之行草。兼真谓之真行,带草谓之草行。”
   刘德升的纡书法虽为草创,但受到了不少书法大家的推崇,如三国曹魏的钟繇、胡昭、东晋的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都喜爱并习从刘德升的纡书字,特别是王羲之,他精研刘德升的纡书法至为娴熟,将行书推进到至臻的艺术高度,成为了一代书法大家,被后人誉为大书法家“书圣”。
   行书分为行草和行楷两种,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相比较而言,楷书是文字符号,实用性高且见功夫,草书艺术性高,实用性则明显不足,而行书则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皆高的书法字体,虽然在汉末问世后,也深受欢迎,但行书并没有普遍地被应用。直至东晋王羲之将行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才使之盛行起来,进入黄金期。后历经唐朝的发展,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书法艺术的主流地位。纵观漫长的书史,篆书、隶书、楷书的发展都存在盛衰的变化,而行书长盛不衰,直到今天,行书依然是蓬勃发展的。
   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审美领域的独特贡献,在浩如烟海的书法艺术中,行书无疑是其中最为绚烂多姿、丰富厚重的。其中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颜真卿的“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苏轼的“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更是光彩夺目的三座高峰。《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稿》是圣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另外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唐代李邕的《麓山寺碑》等也是不可多得的行书瑰宝。除此之外,行书大家绵延不绝,如宋代四家“苏(轼)、黄(庭坚)(《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米(芾)(《张季明帖》《李太师帖》《紫金研帖》《淡墨秋山诗帖》)、蔡(襄)(《自书诗帖》、《谢赐御书诗》、《陶生帖》、《郊燔帖》、《蒙惠帖》),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老子道德经卷上》、《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康里巎巎(劳)(代表作《谪龙说卷》《李白古风诗卷》《述笔法卷》),明代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李待问、王铎,清代的刘墉、何绍基,近现代的于右任、启功、李志敏、沙孟海、张辛等,都有不少行书作品传世。这些照亮书法艺术星空的经典之作,是历经漫长岁月淘洗留下的艺术精髓,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艺术瑰宝。
   行书具有书体自然流畅,运笔行如流水,笔法简洁,章法自如,字形可变可省,点划连号,方圆交替的特点。
   行书在布局上,要做到大小错落、轻重相宜、浓淡相融、左右自如挥洒、上下气流贯穿、疏密得体、收放自如。行书有“放纵体势”的特征,书写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可能悬殊很大,故而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可以写得很长;横向也容许伸展很宽。整幅行书书法作品不论篇幅大小,字数多寡,都是一个统一体,都应力求笔触和谐统一、间白和谐统一、风格和谐统一、字体和谐统一。
   行书结字须具动势。一是加大横、竖画的倾斜度,增强整个字的动势;二是把方形的字倾斜成斜边形,从险势中增强字的动势;三是采用倚正相依手法,使字体活泼稳定又不东倒西歪;四是采用虚实对比手法,使字体取得动而平衡的要求。
   另外要注意字的大小、布白、虚实、粗细、枯润及用笔特点,让写出来字动势自然。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因行书的运笔节奏较快而把握好笔调的沉着,要纵得出,擒得定,拓得开,留得住。切忌流滑而犯尖薄虚浮之病,特别是写长撇、悬针等出锋之笔,收笔时要尖锐饱满,富有力度和气势,不可势尽力竭,虎头鼠尾满纸皆是,作虚尖飘忽之状。
   当今,书法艺术市场有一种很不好的江湖流氓习气,不少书法爱好者或者习字者抓住人们不懂书法艺术的弱点,大行欺诈之实,将一文不值的垃圾作品标高价卖给商家、企业者或个人,甚至有的进入了政府机关。这也就是书法界常说的“江湖体。”
   什么是江湖体?目前确实没有衡量的标准,但书法界将那种自由散漫、信笔为体、出奇弄怪,看不出所写之字的出处,没有或者缺少任何书法基础而挥笔乱写的毛笔字。这种毛笔字其实与书法没有一点关系,也算不上工艺美术作品,只能算江湖儿戏。
   不可否认,江湖字确实会对没有审美能力的或者不懂书法的人造成高大上的感觉。其实爱写江湖字的人,几乎不临临帖,或者很少临帖,即便临帖也仅仅是临了点皮毛,就沾沾自喜,急于想成名成家。他们既不学习书法理论,也从不学习美学艺术常识,置前人书法精粹于不顾,投机取巧,假借创新之名,自吹自擂,说自己独成一派。他们的字不是张牙舞爪,就是软弱无力,率性而为。江湖体书写者中,不乏政客、名人、演员,甚至还有各地书协、画协、老协的人员,他们毫无廉耻之心,将垃圾的字装裱好以独创的艺术作品抛向社会,行诈骗钱财之实。甚至糊弄中小学生,如果让“江湖体”肆意横行艺术天地,那无疑是对中华书法艺术的戕害,更是玷污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观,也拉低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水平,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好的书法作品当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也是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墨色美的综合展现。古人有云:“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神韵为上,形质次之。”美的书法作品不仅赏心悦目,也是对真善美的弘扬,更是对假恶丑的鞭笞。
   书法离不开临帖,临帖之前要读帖。从读帖、临帖中体验古人的心律、节奏、气韵。得之于心,施之于手。临摹要选好名贤妙迹,认认真真地临摹,来不得半点虚假。临帖的目的主要是解决笔法、用笔、结构问题,只有通过反复临摹、读帖,力求领会所临之帖的要旨,掌握布局、笔法、用笔、结字、章法等,从“走进去”再“走出来”,从形似到神似,从读帖、临帖,再到背临,必要时,还要访名师、拜益友,相互切磋交流技艺,甚至需要探访名山古刹碑林,亲自拓碑。在此基础上,要敢于突破,大胆突破,从而形成个人的书法艺术特色。这便是“采百家花,酿自家蜜”。
   创作书法艺术作品在落笔之前,要进行充分酝酿。写字其实是书写者在写字的同时,也在写自己的心声和气韵,更是写当时的情境、心境。相由心生,字也由心生。
   除了借鉴之外,更重要的是既要对所写内容反映的场景、情境要把握好,对题材、体裁及表现方法等创作构思也要做到胸有成竹。考虑好每个字的结体,尽可能不出现雷同的字或类似的笔画,对章法和布局也要精心安排,运笔须讲究节奏、力度,“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说的就是用笔方法的具体体现。如无十足把握,可以先写小样,再写作品。
   行走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态度,行稳才能致远。行书是每个书写行书者的内心写照,欺人者最终自欺,让“江湖体”无路可走,是每一个中华儿女捍卫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3年4月25日于长沙市
   2022年6月15日再次修订
  

共 31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汉字书法,是中华艺术的高尚之品。写好汉字,做到字型得体,便于交流,是普通人起码的品行。高端的书法,必须深刻研究,认真练习。那些“江湖体”的所谓书法,其实是损害汉字书法的逆流,应该杜绝。作者对书法深有研究,文章写了十年,足见功夫之深。谢谢作者。【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