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体物赋情气象新(古诗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体物赋情气象新(古诗赏析)


作者:快乐一轻舟 进士,65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23发表时间:2022-06-24 15:02:55

【流年】体物赋情气象新(古诗赏析)
   我四百多年前的老乡——明代文学家穆文熙的诗歌,在他的诗文著作《穆考功逍遥园集选》的二十卷里,占有十卷的分量,数目总量大概得将近六百首,至今,被整理为现代文本流传较广的也就是二三十首,其它的,都还躺在明刻本里酣睡。
   笔者不吝才疏学浅,对照着明刻本影印版,逐字抄录下一百多首,想在句读之后,加以注释,再辅以浅显赏评。在做这一整理工作中,发现他的一部分咏物诗,体物精细,抒情奇妙,立意新颖,深深为之打动。就想从微观入手,具体解剖几例个案,希冀能管中窥豹,体察宏观气象。
   因为这些诗歌都没有现代文本,特一一抄录下来,然后具体赏析点评。以方便读者阅读,也希望能对穆文熙诗文创作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穆文熙有一首四言古诗。名为《鸱鸮吟》,全诗如下:
   阴阳有时,合顺自然。众鸟昼飞,尔独夜翩。
   秋月之下,鸣声四喧。坐者毛悚,卧者惊眠。
   更搏鸟兮,掩袭如盗。洒毛平芜,慈鸟夜号。
   彼苍者鹰,能伐狡兔。巧则鹦鹉,洁则白鹭。
   尔何为者,爪距徒具。为人之妖,为鸟之蠹。
   自矜便利,何为人得?挚其两足,铩其羽翼。
   人皆甘心,我独心恻。世有奸回,藏匿莫识。
   窃国者侯,窃钩者贼。身无显祸,天刑不及。
   大造何心?叩之默默。
   这是一首典型的借物抒情诗。
   鸱鸮就是猫头鹰。猫头鹰,因其夜里飞行、鸣叫、捕捉其他鸟类,让人类反感。人类一旦捕捉到,就会伤害它。作者却为其遭遇心有忧戚,为之鸣不平。
   作者先对猫头鹰直接描写,因为其形貌丑陋,夜间飞行、鸣叫、捕鸟,就很容易被人认为是“盗”“妖”“蠹”。一旦被人捕捉到,便要“挚其两足,铩其羽翼”,必欲伤害之而后快。而“我独心恻”,因为我明白,这世界上的奸邪之徒,都把自己邪恶的本质掩藏起来,让普通的善良人无法辨识。像那些窃钩者,很容易被世俗社会认定为贼。而那些窃国者,当了候,端坐高堂,耀武扬威,被世人认为理所当然。就是因为窃国者表面上没有明显的奸邪标志,老天爷的刑律也拿它没有办法。“大造何心”?结尾的叩问,直指造物主,既愤恨,又无奈。
   本诗借为猫头鹰鸣不平,实则是指斥忠奸不分的现实社会。
   古诗文里,常拿猫头鹰比喻奸恶之人,《诗经·豳风·鸱鸮》:“鸱鴞鸱鴞,既取我子,无毁我室。”就把猫头鹰比喻做杀人劫火的强盗。《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鸱枭鸣衡扼,犲狼当路衢。”李善注:“鸱枭、豺狼,以喻小人也。”
   这种比喻被格式化下来,就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主流意识,被一代代流传下来。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当时明朝官民上下,大家依然都喜欢听鹦鹉唱歌,看白鹭飘飞、苍鹰抓兔,却因为辛勤守夜的猫头鹰的叫声难听,就视之为盗贼、妖孽、恶鸟,以伤害它为乐事。
   穆文熙却反其意而用之,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引人思考。
   穆文熙在朝堂做官时,曾两次仗义执言,为忠诚之士鸣不平,并不惜辞官归乡。第一次,是为自己的好朋友石星鸣不平。石星上疏皇帝,批评皇帝沉迷奢侈享受,并建议他改正错误,勤政务国。没想到,这一下,逆了龙鳞,被施以杖刑,险些丧命。穆文熙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制止暴行,又愤而辞官,护送石星回归故乡。第二次,是替御史郜永春鸣不平。郜永春本来是个清明官吏,只因为得罪了官场小人,在官员考评时,被评为不合格。深知郜永春为人的穆文熙,又找到有关官员,鸣不平,不被采纳,又愤而辞官,回归故里。联系他这一清流之举,即可理解,对朝廷官场奸佞当道忠诚之士反而处处崎岖坎坷的现实,他一定郁愤不平,耿耿于怀。
   台湾女作家龙应台曾有名言:“宁做乌鸦,不做喜鹊。”意为面对世俗和邪恶,宁愿学乌鸦呱呱怪叫而报忧,也不愿学喜鹊只会鸣唱悦耳曲调而报喜。读穆文熙这首诗,似乎也能读出与之相近的意念。
   “窃国者侯,窃钩者贼”,这句话,能真真切切地写进诗中,足见作者有强烈的批判现实意识和十足的勇气。
  
   二
   穆文熙《宝刀行》,全诗如下:
   君不见,
   昆吾精钢出水中,昔人采之付良工。
   铸成莫邪与干将,能剸犀象与蛟龙。
   我性好奇尝慕此,百金几觅邯郸市。
   纷纷铅刀多误人,那堪把向风尘里。
   有客新从南海至,宝刀赠我持奇异。
   出匣似见走白螭,拂拭真看惊魑魅。
   我闻此刀自倭奴,年年一次付锤炉。
   刀成常带䴙鹈腥,往往六丁为夜呼。
   倭奴恃此器精绝,卧起相随时自掣。
   昔时渡海犯三吴,十年江汉皆流血。
   呜呼此刀真称宝,翻令壮士伤怀抱。
   但使提携万里行,九塞风烟那足扫。
   荆轲入关事不成,白虹贯日枉得名。
   把刀时向膝前看,但顾人间万事平。
   别人赠与一把倭刀,习武尚剑的穆文熙见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开头,作者即写宝刀出自昆吾精钢,又有良工打造,而且,举春秋战国时期“能剸犀象与蛟龙”的名剑“干将”“莫邪”作类比,这是铺垫之一。然后,又写多次寻觅宝刀未果,最终,获取从南海来的客人馈赠的一把倭刀,这是二重铺垫。两次铺垫之后,才让宝刀脱颖而出。足见其对宝刀的渴求和珍重。
   然后,先直接描写宝刀“出匣似见走白螭,拂拭真看惊魑魅”,宝刀的形状、锋利程度,都惊世骇俗。接着,借助于听闻和想象、联想,铺排叙写宝刀久经锤炼,许多次茹毛饮血,又被倭寇当做精绝利器,形影不离,拿来侵犯中华,“昔时渡海犯三吴,十年江汉皆流血”。最终,这把宝刀辗转穆文熙之手,他便想,倘如能提携万里,横扫九塞风云,那该是多么的侠气风流啊?宝刀的前世今生,令人唏嘘感叹。
   当年,荆轲曾经手捧燕太子丹费尽周折寻觅到的一把旷世匕首,想帮助燕太子丹完成刺杀秦始皇的嘱托,终因其随从临场胆怯,瑟瑟发抖,引起嬴政的警觉,最终事败被杀。作者引用荆轲入关、白虹贯日的历史典故,就是表达宝刀未遇达人未能一展锋利刺杀枭雄的遗憾。
   贤能之士,犹如宝刀,久居匣中,全无一展英豪之处,作者本人的遭遇,与这把宝刀及其相似。意在诗外,任凭读者细细琢磨。
   结尾句,“把刀时向膝前看,但顾人间万事平”,既有宝刀无处施展锋利的遗憾,也有希望人间无战事、天下和平的祈求。看似矛盾,实则极符合生活逻辑,又是真实情感内涵的表白。
   作者的尚武之气,借对一把宝刀的珍视,暴露无遗。
  
   三
   《奇云歌》,全诗如下:
   夏月已尽秋欲始,伏暑薰人犹未止。
   青天浩荡烛龙飞,奇云突兀南中起。
   淡若浮烟浓为墨,倏忽更作黄金色。
   奔如马兮蹲如虎,森如戟兮张如驽。
   云梦弥漫巫峡高,沅湘腾沸如蛟舞。
   一峰独耸千峰汴,闪闪光明藏雷电。
   眼见蚩尤扯大旗,恍如巨鹿相攻战。
   匝地垂天徒自淫,四海那能借作霖。
   苹端时起大王风,俄然万态尽销沉。
   野父台前时自望,支颐坐倚苍藤杖。
   变化但劳指顾间,造化小儿真幻妄。
   这是一首写阴云变幻无穷的歌行体诗。
   第一联,是起始,简单交代风云突起的气候条件:夏秋之交,伏暑薰人。第二联,写风云突起的情状,像烛龙,从南方天空兀然飞起。
   三联到七联,写云彩的变化,先直接描写云彩的色彩变化,淡云如烟,浓云如墨,忽而又被染上金黄色。又写千奇百怪的形态,如奔马,如蹲虎,如森林一样密集的戈戟,如拉开的满弓。像高高的巫峡上弥漫的梦雾,像奔腾不息的湘江和沅江里乘浪起舞的蛟龙,像群峰簇拥着一峰独耸,声声霹雳中光明闪耀。
   第八联,联想到蚩尤扯起战旗,在涿鹿,与黄帝决一死战,血肉之躯,近身厮杀。联想到巨鹿之战,项羽率领义军,破釜沉舟,与几十万秦军冲撞拼杀,千军万马,硝烟弥漫。
   第九联,“匝地垂天”,极写阴云铺天盖地的宏阔,“四海”“借”“霖”,形象描摹阴云湿漉漉似乎要倾泻下来的境况。
   第十联,概述“大王风”起到“万态尽销沉”的整个过程。
   结尾两联,先写自己痴痴独坐,观看风云变幻。又以调侃语气,说造物主制造的千奇百态的变化真是虚妄诡奇。
   天地人,与造物主,融为一体。细细琢磨,风云之变,也暗蕴着人生百态的诡奇变幻。
   读这首诗,让人想起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它们共同的特征,就是诡谲变幻的景象描写,汪洋恣肆的想象,跨越时空的联想,这些共同结合,勾勒了风云激荡形色激变的宏大场景。因而,这首诗,便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四
   《奇石歌》,全诗如下:
   平生癖性眈奇石,傍城崎岖作别圃。
   乱石堆来成假山,旰夕登临不计数。
   石势突兀种种奇,一石蹲踞如貔虎。
   我独爱此意势雄,手搴藤萝凌高峰。
   翻然以身据其上,飕飕两腋来天风。
   忆昔此石未出山,鼯鼠夜据猱攀援。
   四时风雨点成碧,千年苔藓结为斑。
   曾经霹雳与列缺,应尽炎风与朔雪。
   几见孟门车辐摧,惯看羊肠马足蹶。
   只从壮士一碎首,千峰倒落群石走。
   纷纷神物散人间,一石却为幽人有。
   高台安置年颇多,时时呼尔为老友。
   世事纷华易消歇,颜色少小成老醜。
   物情变态无穷极,百祸招来由出口。
   惟尔不笑亦不语,肌理坚贞无腐朽。
   青青不改鸿蒙色,默默但与人相守。
   所以分石比君子,石交自古称长久。
   遂令抚尔日盘桓,兴来相对时浊酒。
   更有文字那能识?剥落形象悬蝌蚪。
   叩歌时闻金玉声,挠风小作苍龙吼。
   即此已快寻山兴,何必冈陵与丘阜?
   君不见,庐敖杖五岳,寻仙终幻妄。
   又不见,向平子,婚嫁毕时身已矣。
   浮生有尽乾坤阔,安能探尽人寰里。
   不如安卧此山巅,时抚奇石睨青天。
   作者在其家乡修筑了一处逍遥园,在园子里,用乱石堆砌了一座假山。作者挚爱这座假山,以至于不计其数地上下攀缘。在作者眼里,每一块乱石都是奇石,形貌各异,特别其中一块,如蹲踞的貔貅和老虎。攀登其上,便觉飕飕风来。
   然后,作者展开想象,遥想它在深山时也许被鼯鼠占据,被猱猴攀援,风雨侵蚀,让它长满绿草,又爬满青苔。它曾经历了无数雷电暴雨的冲刷,又曾被炎炎烈日烘烤,被冰雪冻结。也看惯了一辆辆小推车进出号称“天下黄河第一门”的孟门,在群山之间的羊肠小道上迤逦而行。有一天,一个壮士——应该就是共工——发起怒来,一头撞碎了大山,千座山峰纷纷倒塌,无数石头四处滚落。其中一块就辗转来到悠闲文人穆文熙跟前。
   作者靠丰富的想象力,穿越时空,形象化描摹了一块石头的前世今生。在作者的笔下,这块石头被赋予了生命力。这块有生命力的石头,又被作者视为“老友”,陪伴着他由血气方刚的青壮年,一步步,走向“老醜”。因此,这块石头,便被赋予人的情感。整日里缄默无声,笑看人事纷纭,世事流变,避免了祸从口出。走过千年岁月,依然肌理坚硬,毫不腐朽,保持着自己的“鸿蒙”本色,默默与人相守。
   作者把石头看作君子,视作天长地久的朋友,经常抚摸它,还对着它时常饮些浊酒,盯着它看久了,它身上的细微花纹,恍若蝌蚪文。敲敲它,有金石之声,风吹过它,有隐隐约约的苍龙吼叫之音。在作者心里,与这么一块石头相伴足矣,哪里还用得着去四处寻觅高山和丘陵。因此,作者就不想再去五岳三山寻仙,因为寻仙终是“幻妄”的。也不想学东汉向平,在儿女婚嫁之后,隐遁山野。因为他知道,乾坤邈远,人生有限。
   就不如,在有限的人生里,经常躺卧在假山之巅,抚摸着这块奇石,斜眼向着青天,忘掉人世间一切搅扰和烦恼。斜眼向青天,一位傲视人间的书生形象,跃然纸上。结尾的抒情,又把一块奇石,当作了引领自己超脱凡俗潇洒人生的导师。
   通篇,具象写实与想象模拟相结合,又层层推进,将一块普通的石头,逐步推演为自己的人生导师,充满哲理思辨,给人以人生启迪。
  
   五
   《落花叹》,全诗如下:
   金谷楼前花千种,昔随草树同蒙茸。
   俄然一日春风来,楼前枝枝新霞拥。
   姿态千般乱罗绮,氤氲香气随风起。
   看花日日集游人,墙外金鞭墙内指。
   主人长日临花坞,催化更欲鸣羯鼓。
   先时能夺造化功,沥润常为濯枝雨。
   岂知荣华难自保,从来好花不常好。
   砌边委处踏为尘,水面浮来化作藻。
   往日鶗鴂飞不见,残英时被游丝罥。
   主人感此做长叹,时物过眼成一变。
   吁嗟主人见何晚,古来物盛自须反。
   不见咸阳富盛家,倏忽东门忆牵犬。
   又不见霍家冯子都,长安市里旧卖珠。
   时来意气走都邑,一朝势去身伏诛。
   繁华世事类如此,可笑痴儿浪自喜。
   蟪蛄由来不知秋,请君但看恒河水。

共 691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对着明刻本,抄录了一百多首穆文熙的诗。这篇文章,就是对这些诗中的物象诗做的赏析。穆文熙是明代的文学家,他的诗文在《穆考功逍遥园集选》中,大约有六百首,目前,较为流传的也就是二三十首,其余还躺在明刻本里。穆文熙是清流之人,路见不平,喜欢挺身而出,曾两次为忠义之士鸣不平而辞官。他的咏物诗,打动了本文作者,使其从微观入手,整理了六首,加以注解评析。这些诗“时而沉郁顿挫,时而汪洋恣肆;时而跳荡灵动,时而沉实有力:时而具体可感,时而抽象玄妙”,都运用了象征性手法,借物抒情,都被人格化,情绪化,提升到了哲学思辨的角度,用以抒发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以及认知,虽然是抽象的思辨,却是建立在具体的事物之上,所以生动具体。赏析书写详细,对穆文熙的咏物诗做了深刻的刨析,有理有据,让人信服。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06-24 15:05:55
  抄录一百多首,轻舟大哥的精神很是让人佩服,值得我们学习。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06-24 15:39:40
  谢谢玫瑰,辛苦了。编按语也很精彩。
2 楼        文友:椰子华        2022-06-24 17:05:13
  穆文熙的古风写得真好,纵横捭阖,跌宕起伏,引古喻今,真不愧一个大情怀的文人!
   这才是真正的古风,用韵转韵也是非常讲究的。真不是不合韵就是古风,某些人有认识的误区。
   李老师能潜心做学问,弘扬乡贤,能拨云睹日,教昏镜重明,学生表示敬佩!
回复2 楼        文友:快乐一轻舟        2022-06-24 17:59:53
  谢谢,我对穆文熙的古风也很欣赏,行云流水,开合自如,跌宕有致,气韵流动。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