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山东有寺大灵岩(散文)

精品 【东篱】山东有寺大灵岩(散文)


作者:鸿鲲 举人,347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0发表时间:2022-06-28 00:10:19

【东篱】山东有寺大灵岩(散文) ◎幽绝山谷灵岩峪
   应朋友之约,重游灵岩寺。
   沿鸡鸣山北并不宽阔的路向东,我们进入灵岩峪。泰山周边的山谷,以峪命名的较多。灵岩峪,得名于峪北的灵岩山。灵岩山,山形似玺,白色的石灰岩壁似玉,古称玉符山,又因其山顶平坦四壁如削,也名方山。灵岩之名,始自于第一位来山东地区弘扬佛法的高僧——朗。
   据《神僧传》记载,东晋时,僧朗在方山宣讲佛法,讲到精妙之处,连山顶的方石都被听得连连点头。众人纷纷称奇,朗公也笑着说,此石有灵性,已被我解化,他日涅槃,我要埋在此处。此后,人们也称玉符山为灵岩山。灵岩峪,就是坐落在灵岩山南,被灵岩、明孔、小刀、文王寨、鸡鸣山三面环绕着的一处幽静山谷。
   路边池塘的水面平静如镜。东北方的蓝天下,灵岩山山顶的方形白岩特别显眼。山顶和山腰下都长满着树木,唯有接近山顶的一段,崖壁陡峭,植物难以落脚,让石灰岩保持了本来的颜色。南边,鸡鸣山东边小刀山和文王寨的山峰狭窄陡峻,远远看去,像一堵高低起伏的高墙东西横亘。倒是最东边的明孔山,山顶平坦,和与之南北相对的灵岩山有着相似的山势。
   进寺前,我们先缘着灵岩第四峪村一条清澈的河流去看檀抱泉。胸围两米多的青檀树,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古檀的根,像一块块鼓起的肌肉,盘根错节着扎进脚下的岩石,护住了一池清水。泉池中的泉眼里,不断有气泡在岩石的缝隙中汩汩冒出,微小却不间断。青檀护住古泉,古泉滋养着青檀,大自然用一千多年的沧桑岁月,造就了一幅天然的青檀抱泉图。
   把车停在灵岩寺脚下的停车场。沿南侧岩石下坡度很大的石阶路上去,就是灵岩寺了。站在石阶路上,人们的目光总会先被石阶南边坚硬岩石上的树木吸引。不知怎么立住的脚,光滑坚硬的岩石上生长着高大的侧柏和槐树,也和檀抱泉的古檀树一样,它们把遒劲的根扎进岩石的缝隙之中,努力把身躯长得挺拔、粗壮。
   惹人眼球的仍是山岩缝隙间的泉水,从崖壁上渗出,沿崖壁下流,汇进山脚的小溪中。作为济南众多泉水的水源涵养地,济南南部山区也多泉。除檀抱泉外,灵岩寺内的卓锡、袈裟泉都在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列,其余的白鹤、双鹤、甘露、朗公等泉亦被载入济南名泉。眼下从石缝中挤出的无名泉更是随处可见。
   竹林里,一群麻雀们正叽叽喳喳、飞上飞下着觅食;灵岩脚下的柏树梢头,几只喜鹊欢叫着飞向山顶;明孔山上的槐树上,两只白头鹎在对唱着欢迎游人。
   沿路上山,我们来到灵岩寺的大门前。
  
   ◎千年古刹灵岩寺
   因为佛图澄的成功传播,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快速发展。
   公元351年,佛图澄的弟子僧朗到山东地区传教。他先到玉符山北侧的琨瑞山,创建了山东最早的佛教寺院朗公寺。几年后,僧郎认识了隐居在玉符山的东晋名士张忠。虽隔山相居,却情趣相投,张忠不时去郎公寺拜访僧朗,僧朗也常应张忠之邀到玉符山讲经。
   突兀的怪岩,繁茂的古柏,满山的翠竹,四时的云岫……玉符山的绝美景色深深吸引着僧朗。尤其东山腰的甘露泉,四季喷溅出声,水质甘美有味,让僧朗决定在甘露泉旁修建精舍。精舍很快建成,公元357年,僧朗把讲法之地搬到了玉符山。
   得知朗公在玉符山建造精舍,前秦王苻坚特地让人送来“紫金数斤,供镀形象;绢绫三十匹,奴子三人,以备洒扫”,并赐方山为“昆仑山金舆谷”。
   当时汉人与胡人间的民族矛盾已不可调和。太多的征战和杀戮,让统治者们心生疑惧,他们要借佛祖的力量赎罪;朝不保夕的日子里,弱小的人民也需要用佛法的轮回之说给自己活下去的希望。僧朗的师父佛图澄先是取得后赵王石勒的信任,修建了近八百座寺院,让佛教在中国北方站稳了脚。佛图澄去世后,他博学的弟子们继续得到历朝皇帝的重视,其中就有到灵岩弘法的僧朗。南燕主慕容德、北魏拓跋珪、后秦主姚兴、东晋孝武帝都对朗公给出崇高的礼遇。有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僧朗得以很快在玉符山“创筑房室,制穷山美,内外屋宇数十区。”这就是灵岩寺的前身。
   五胡乱华之后,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汉人退守江南,把鲜卑族称为“胡”或“戎”。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统一天下,推行汉人的儒学和道教,把佛教称为“胡经”。公元446年,拓跋焘以在长安寺庙中发现兵器为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灭佛运动。大量僧尼被强迫还俗,无数寺院被夷为平地。灵岩精舍也没能幸免,房屋被毁坏,“昆仑金舆”的名号被割,连名字也被重新改回方山。当然,灭佛的经济效益是明显的,从寺院手里,国家收回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
   废佛运动后六年,太武帝驾崩,魏文成帝即位,下诏复兴佛教。七十年后,像僧朗一样,禅师法定先在方山之阴修建神宝寺,也因喜爱方山之阳泉水的甘冽和山石的嵯峨,又在僧朗灵岩精舍的附近重修灵岩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不惟江南,泰山北麓的灵岩寺也一样沐浴着佛光,迎来了被废后的第一次中兴。
   佛教的重兴,并没有阻止社会的动荡,相反,为逃避苛役重赋,寻求安全的生活,普通百姓纷纷加入寺庙,又削弱了国家创造财富的力量。北魏时的佛寺已达到三万多所,僧、尼数量超过二百万。后周建立后,佛教仍继续发展,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实力。为了富国强兵,公元574年,周武宗又果断灭佛。国家实力得到提高,灵岩寺又一次化为尘埃。
   唐朝初年的国家战略是先道、次儒、后佛,因为并不排斥,佛教又取得发展。唐贞观年间,高僧慧崇来到灵岩寺,在今天灵岩寺的位置重建寺院。借武则天重视佛教,曾驻跸灵岩的机会,灵岩寺得以进一步发展,后来和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为“海内四大名刹”,并被列为四大名刹之首。可惜,唐会昌五年,唐武宗再次灭佛,六年后才又给了佛教发展机会。灵岩寺又一次毁而后建。
   诚如佛家教义所言,世事无常,一切皆为虚幻。历史上的几次灭佛运动都把灵岩寺推向毁灭。好在佛家也讲究忍辱精进,一千六百多年间,僧朗创建,法定、慧崇等禅师们几度重建。有几次毁于尘埃,灵岩寺就有几次涅槃重生。
   其后,宋朝有限制发展佛教,元、明、清诸朝都不排斥佛教,每朝都对灵岩寺进行修葺扩建。灵岩寺最辉煌的宋金时期,其庙宇建筑群落东起棋子岭,西至鸡鸣山,南到明孔山,北至神宝寺,东西长约十公里、南北宽约五公里,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
   不过,现在看到的灵岩寺却是残缺不全的。多次天灾人祸的淘沥之后,只剩下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钟鼓楼、御书阁、辟支塔和墓塔林。地藏殿是新修的,其他的五花殿、般若殿、孔雀王殿……都成了遗址。据说这还多亏文革时寺中曾驻着军队,否则,它也许已经再次毁于红卫兵之手了。
  
   ◎千佛殿中罗汉多
   虽生于印度,却更适合在中国成长。宋朝时,佛教融入道家和儒家元素,随着理学的兴起,佛教思想甚至有儒化、世俗化的倾向。兼容并蓄中,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灵岩寺也在此时得到极大发展。
   盛唐时期修建的千佛殿,毁于会昌灭佛。宋朝嘉祐年间,明嘉靖、万历年间及清朝都多次对千佛殿进行过重修重建。
   大殿中间供奉的法身毗卢遮那佛,是宋朝时从钱塘运至灵岩;东侧的报身卢舍那佛,西边的应身释迦牟尼佛,都是明朝时用铜铸造。三尊佛像都是仪容端庄地结跏趺坐,悲悯的目光充满无尽的慈悲。
   虔诚地拜完大殿中间的佛祖,去欣赏佛像两侧和后边的罗汉时,人们多会发出叹为观止的惊呼。那是四十尊彩色泥塑罗汉像,比真人稍大一些,都坐在砖砌的束腰座上。或闭眸沉思,或俯首低吟,或纵目远眺,形态无不准确生动;或清姿秀骨,或寒伧潦倒,或雍容华贵,形象无不细致传神;或勇猛,或愠怒,或和善,神情全都惟妙惟肖;或缝衣,或柱杖,或读书,市井之态尽显无遗。没有一般佛像的庄严、慈悲或冷漠,每个罗汉都高度写实。所有的形像在生活中都有迹可循,就像是观者们的邻居在体验百味人生。他们是俗人化了的罗汉,也是神佛化了俗人。
   四十尊罗汉,分别是佛祖的十大弟子,十八罗汉,十二位中国历代高僧。灵岩寺的创寺僧朗、中兴僧法定禅师,被放在了中国的高僧塑像中。佛教里的罗汉本来只有十六人,他们都是从佛修行的尊者,国人在这十六尊者之外又加上本土的降龙、伏虎,凑成了十八罗汉。
   唐朝寺庙里的佛像还是神的形象,到宋时则向写实发展。四十尊罗汉中的三十二尊塑于1066年前后,有当时隶属齐州的临邑著名雕塑家盖忠塑造,其余补塑于明朝。
   北传佛教中,小乘佛教的修行者,通过听闻、奉行佛法熄灭贪、嗔、痴解脱烦恼的声闻乘,证得的是罗汉果位。释迦牟尼的弟子和随其修行的尊者,受佛的亲自指点,在修行佛法的路上走得自然高远。中国的高僧们,靠虔诚的勤学领悟,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像被人称为活佛的南宋济颠和尚,就在四十尊罗汉之中。他被中国的佛教徒们尊为降龙罗汉。
   像济公和尚被称为活佛一样,灵岩寺的妙空法师也被当时的人们看作是辟支佛,据《补续高僧传》记录:“在灵岩时,平江大姓胡氏设大斋,耆宿皆会。前一夕,梦人告曰:‘诘朝,有骑赤马衣黄褐而至者,辟支佛也’。黎明物色求之,而师裘马如梦。胡氏举室迎拜,一坐尽惊。”
   妙空在灵岩寺开堂演法二十八年,创建了轮藏殿、钟鼓楼,建造了海会塔,对灵岩寺的发展贡献极大。可惜,灵岩寺的罗汉像那时已成像多年,如其塑造的年代再晚些,说不定,千佛殿的罗汉中也会有妙空禅师的身影。
  
   ◎禅宗寺里辟支塔
   沿灵岩峪进山,远远看到灵岩山的方形巨岩时,还感觉不到一点寺庙的气息。等走得再近些,看见方岩下半山腰树林中挺立着的辟支白塔,就知道灵岩寺已经不远了。
   唐朝高僧慧崇修建的塔早不复存在,现在看到的辟支塔是宋朝重修的。建筑精美,气势壮观,佛教故事内容丰富,耗费了大量人财物力。这座八角、九层、近五十六米高的楼阁式砖塔,自宋太宗五年开始修建,历时六十三年才完工。
   作为佛教的专有建筑,塔的修建始于古印度的阿育王。在佛教经典的记载里,在王舍城传道碰到德胜童子向他施土后,释迦牟尼对身边的弟子阿难说,此子在我离世后会转轮为国王。他会修建八万四千座佛塔来供养舍利,弘扬佛法。佛的话当然会应验。德胜童子后来转世为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王子,继承王位后被称为阿育王。即位后,阿育王随即发动南征羯陵伽的战争,以暴君的形象完成了统一印度的任务。国家统一后,受佛教高僧地狱莲花事迹的点化,阿育王决定以佛教作为立国之本,随即向世人宣布:战鼓的响声沉寂了,代替它的将是法的声音。他真的在全国各地建起八万四千座佛塔安置佛的舍利,并派王子公主和众多使节僧尼到世界各地弘法,把佛教传到周边的中国、叙利亚、斯里兰卡、埃及等地国家。不曾想到的是,佛法被推行后,年老的阿育王却被子孙架空权力,最后弄得一无所有。
   阿育王的事迹和他推行佛法的故事,被琼环长老刻在辟支塔下基座的浮雕上。浮雕原本有四十幅,可惜现在只剩三十七幅了。它们逐次展现的是:孔雀王朝盛世,证明王位天赐的阿育王给佛祖施土事迹;残暴的阿育王被高僧用地狱莲花的事迹点化,决定践行佛法赎罪;分赐各国舍利修建八万四千座佛塔,每五年举办法会的盛况;王子鸠那罗的不幸遭遇,老年阿育王无力掌控国家的惨状。
   佛塔终被建起,佛法得以弘扬。可惜在释迦牟尼的佛法时代里,佛、菩萨的位置中并没有阿育王的身影。他最后的身份仍只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之外的贤圣者。
   早期,供奉佛舍利的塔一直是寺庙的中心,可随着传播的需要,塔慢慢被供奉佛像做法事的大雄宝殿抢去主位。灵岩寺的辟支塔也是一样,慧崇选择把塔建在方岩之下,千佛殿西边的山坡上。
   喜欢离近了观看辟支塔上的浮雕,慢慢体会古印度古老的佛法世界。更喜欢远远地观望辟支塔。下半身被树木遮挡,只留顶部的塔尖连接着寺院与山顶之间的空白,带着蓝天白云下的悠远,精准写实了“深山藏古寺”诗句的情景之妙。
  
   ◎高僧归处是塔林
   阿育王用比肩高楼的佛塔供奉佛的舍利,灵岩寺则用比佛塔矮小许多的墓塔作高僧的最后归宿。和少林寺一样,灵岩寺也有自己的墓塔林。不过,不同于少林寺的砖质墓塔,灵岩寺的墓塔是石头做的。
   辟支塔西南不远的山坡上,就是安放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塔林,里面建有北魏法定以来,唐、宋、金、元、明、清历朝一百多位高僧的墓塔。肉身早已涅槃,有功于寺院的禅师们另一种形态诉说着灵岩寺的历史。
   年代久远的石质墓塔已风化得厉害,碑盖或碑身上的裂纹清晰地张开着嘴,多数还能站立,有的则已倒塌。在死亡面前,众生都是平等的。被时间磨噬,连坚硬的石头也有寿命。即使承载高僧法体的墓塔也不能例外。

共 811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彩卓绝的游记佳作。作者鸿鲲老师以优美细腻的文笔以及独特的审美视角,不仅带给读者一幅幅幽美绝妙的灵岩寺奇观胜景,也详细地讲诉了灵岩寺的沧桑历史巨变历程以及有关的佛教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让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受益匪浅。灵岩寺位于山东泰山北麓,始建于东晋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自唐朝始,与浙江国清寺、南京栖霞寺、湖北玉泉寺并称为“海内四大名刹”,并被列为四大名刹之首。作者在前往灵岩寺的路上,途经幽绝山谷灵岩峪,看到的风景有历经千年沧桑岁月的檀抱泉、扎根于岩石缝隙中的古树以及众多岩泉等,风景奇特,引人入胜。到达千年古刹灵岩寺之后,看到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殿、辟支塔、御书阁以及墓塔林、五花殿遗址等。作者以生动的文笔,详细地介绍了灵岩寺的发展演变历史,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灭佛运动,把灵岩寺无情地推向毁灭,僧朗最初创建,法定、慧崇禅师们又几度重建,有几次毁于尘埃,灵岩寺就有几次涅槃重生。当作者步入千佛殿中,看到三尊佛祖塑像仪容端庄,目光悲悯,充满了无尽的慈悲,作者虔诚地拜谒了佛祖,当看到佛像两侧和后边的四十罗汉塑像时,赞叹不已!作者以生花的妙笔描绘了诸多罗汉姿态各异的神情,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此外,作者还对四十罗汉分别做了详细的历史人物介绍,并对佛教的思想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做出了深邃的解读。作者在禅宗寺院的辟支塔处停下了脚步,辟支塔建筑精美,气势恢宏,佛教故事内容丰富,耗费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才修建而成,如今矗立的八角、九层、近五十多米的楼阁式砖塔,浮雕精美,历时六十三年才建成,是多么不易啊!佛塔是佛教的专有建筑,古印度的阿育王对于佛塔的兴建和弘扬佛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辟支塔西南不远处的山坡上,是安放着灵岩寺历代高僧的墓塔林,作者详细介绍了墓塔的组成,形态以及浮雕装饰图案等,作者来到五花殿遗址处,看到废墟的衰败,遥想着昔日的繁华,不禁发表了一番感慨,对于那些当权者和愚民,毫不顾惜劳动者创建寺院的艰辛,为了财富,无情地烧毁寺院的卑劣行为给予了强烈的痛斥。灵岩寺环境幽静绝美,柏檀叠翠,古韵幽幽,是一处绝佳的风水宝地,从古至今,吸引着无数的修行者以及爱好游山玩水的人士纷至沓来,有帝王将相,有官员商贾,还有文人墨客等,灵岩寺不仅留下了他们的踪迹,也留下了他们的墨迹和诗词。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灵动,内容厚重,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构思精妙,虚实结合,感悟深刻,总体上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但又不拘泥于游览的路线,情景交融,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场景描写细腻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作者文学底蕴深厚,博古通今,历史资料详实,把幽绝灵秀以及古迹荟萃的灵岩寺写的摇曳多姿,让人叹为观止!深度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62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6-28 00:13:05
  灵岩寺位于山东泰山北麓,不仅风景秀丽幽绝,而且历史悠久。鸿鲲老师以优美细腻的文笔以及独特的审美视角,不仅带给读者一幅幅灵岩寺的奇观胜景,也详细地讲诉了关于灵岩寺的沧桑历史巨变进程以及有关的佛教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让人叹为观止!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清新,场景描写细腻生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文章内容丰厚,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感悟深刻。鸿鲲老师文学底蕴深厚,博古通今,历史资料翔实,文字厚重,这是一篇上乘的游记佳作,让人获得美的愉悦的同时,也对佛教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读完后受益匪浅!深度佳作,力荐文友共赏!感谢投稿东篱!问好鸿鲲老师,遥祝夏日安怡,吉祥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鸿鲲        2022-06-28 06:44:22
  感谢琳达老师的精美编辑。文章写的有点啰嗦,能得老师费心提炼编辑,总结出文章要表达之言,再次感谢。
2 楼        文友:枫桦        2022-06-28 01:45:07
  绝美的风景,来自于写作者心境的空灵。老师的文笔妙不可言,拜读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鸿鲲        2022-06-28 06:50:36
  感谢关注拙作。枫桦老师才是高手,百分百的精品成绩,全网少有。
3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2-06-28 07:14:35
  文章如同专业著作 ,穿越了时空 ,把佛教发展脉落,以宏大的视角来阐述。有极为深刻的感悟 ,有兴衰盛亡原因的剖析。堪称经典。很喜欢这样有深度思想的作者,文章是佛文化的历史贡献!
回复3 楼        文友:鸿鲲        2022-06-28 12:02:02
  当然没有鸿雁老师写的那样好,就努力按鸿雁老师夸奖的方向努力吧。感谢关注。祝夏日安康。
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6-28 07:41:44
  很久就想看鸿鲲老师的文章了,这次一见,便是大部头的,读完全文,感觉文史知识相当丰盈,没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没有对名山的深刻了解和感知,没有一颗揣摩问道之心,是难以写出如此厚重的文章的。灵岩寺,我曾路过,没有登上去,当然,对灵岩寺的历史和僧侣功业也就不甚了解了,这次也算是省了脚力,坐在家中看鸿鲲老师的文章,便如登山一般,很真切的感觉。这篇文章的又一个看点在于作者能够把自己对风物的理解写进去,赋予个人的色彩,例如这个句子——古檀的根,像一块块鼓起的肌肉,盘根错节着扎进脚下的岩石……生动唯美,还有理性的意义,当然也是个性的表达和描摹。我也写过佛教文化,但无鸿鲲老师的文笔精彩和深刻。读完,受益匪浅,感觉滋润。遥握,问候鸿鲲老师夏祺,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4 楼        文友:鸿鲲        2022-06-28 12:07:47
  去过不止一次,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感悟。自文化南移之后,北方连出名的寺庙也少了。像灵岩寺这样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千年古寺不多,在山东地区,处在孔孟文化和泰山道家文化的光环下,更是难以放光。不过灵岩寺做到了,吸引来的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众多。一座千年古寺,也是名人汇集之所。甚是难得。一座佛教和人文文化底蕴深厚的寺庙,小文难以道其万一。惭愧。感谢怀才老师的关注鼓励。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6-28 08:04:45
  这篇游记,内容丰盈,意蕴深远,正如如菊老师所说不仅带给读者一幅幅奇观胜景,也讲诉了历史的沧桑与巨变,可以说复苏着一段段历史,拉近了古代与今昔的距离,令人读罢有身临其境之妙。好文,大赞才情!遥握问候鸿鲲老师,谨祝夏祺!鸿鲲老师,湘莉偷偷地告诉你吧,这段时间你没写文,可东篱文友一刻也没忘记你,都惦记着。哈哈
回复5 楼        文友:鸿鲲        2022-06-28 12:12:39
  读了读灵岩寺的历史,游玩过几次灵岩寺,也给寺庙内的佛祖上过香。感叹寺庙的自然风光之美,更感叹寺庙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辟支塔底座上的阿育王浮雕,全国唯一。让人了解了佛教的真实历史。不是在书本中,而是通过一幅幅雕塑。很生动。有湘莉老师的关注和支持,就是继续写作的动力。
6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2-06-28 09:12:50
  游记能写成这样,也算是服了。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内容深厚,把个山东灵岩寺的历史沧桑和佛教人文描绘清晰井然,让人如临其境。最喜那些融入自己感悟的语句,好文,大赞,问安!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6 楼        文友:鸿鲲        2022-06-28 12:16:36
  没有太阳老师的灵动,只能装摸做样的看点书,拼凑些文字。还真的有些自己的体味和感想,希望能把家乡的风物呈现给关注自己的江山文友们。
7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6-28 12:48:06
  一篇内容相当丰富的游记,寺也好,岩也好,自然景观,叹为观止,老师的知识是广又深,独特的视角,不一般的认知,佩服佩服!点赞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鸿鲲        2022-06-28 18:01:40
  灵岩寺就是一座佛教历史博物馆,每个人都会从中感悟学习很多。自然景观幽绝、人文历史丰富、佛法教义精湛,所以能得一“大”字。寺前有大字的,全国屈指可数。感谢老师观文留评。
8 楼        文友:白玄        2022-07-01 16:19:40
  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恣意纵横,气势非凡,把大灵岩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令人扼腕赞叹!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8 楼        文友:鸿鲲        2022-07-02 12:34:06
  感谢白玄老师关注。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