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石门怀古(散文)

精品 【风恋】石门怀古(散文) ——探访古吴越界碑有感


作者:丁烯 布衣,15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88发表时间:2022-07-04 15:39:46
摘要:自古以来,总有那么几个女人反复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习惯把她们与倾城亡国联系在一起,让她们背负起本不该由她们来背负的罪责,让她们成为无数腐败昏庸者失败的借口。然而,烟云散尽,尘埃落定,是非功过后人自有公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在成功中寻找慰籍,重温历史,更不是为失败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更好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更加深刻理解“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个古训。

我是一个喜欢访古探幽的人,闲来无事的时候,便常常喜欢一个人出去走走,沿着史料记载的文字去探寻那些渐渐被人们遗忘了的古老痕迹。
   很早以前就听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疆界就在桐乡石门这一带,并且知道这里还留下了一块古吴越界碑。适逢端午假期,便想着去一趟石门,看一看那块一直耸立在古运河边上的吴越界碑。
   天刚刚放亮,我便一个人冒着小雨摸到了这里。这是一块由桐乡市文化部门与石门镇镇政府共同竖起的一块石碑,这块石碑碑体通体黝黑,上书:“古吴越疆界”几个鎏金大字。霏霏细雨中,整个碑体愈发显得端庄、肃穆。
   这块淹没在盛世繁华中的古吴越界碑,不仅印证了那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更是默默地向后人讲述着那一段兴衰败亡的旧事以及卧薪尝胆、奋发图强的典故。
   站在这块黝黑的界碑边,越过飘飘洒洒的蒙蒙细雨,我仿佛看到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也曾有过的烽烟,红颜的血泪,英雄的身影。站在这块黝黑的界碑边,透过纷纷扰扰的风雨声,我仿佛还能听到从这片古战场上传来的成千上万匹战马奔腾嘶鸣的声音,无数兵戈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还有那些冲锋陷阵的士兵发出的呐喊声以及一阵紧一阵的战鼓声。
   风停了,雨也渐渐息了,一切都远去了。奔流不息的运河水再一次淹没了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静水深流的河面上,依旧水光潋滟,波光粼粼,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
   然而,吴国的痛,西施的泪,即便是过去了数千年,却依然深深地镌刻在这块黝黑的碑体上,虽历经风雨浸浊、岁月磨洗,依旧清晰可见。
   也许,就在远古的某一天的某一个早晨,也是这样的时刻,美丽的西施告别了乡亲,拜别故土,带着满怀的眷恋与不舍,从她的家乡出发来到这里,然后去了陌生的吴国。
   只是她这一去,就再也没有能够回到那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她这一去,不仅改写了自己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一个霸主的命运,更是改写了一段风云变幻的历史,让一个强大的吴国从兴旺走向了灭亡。
   这个流传了数千年的故事,像极了此时此刻飘荡在古运河上的那些雾,极其飘渺而又极为真切。
   我相信历史,却又怀疑历史,因为历史的真实和真实的历史常常在改朝换代的变迁中颠来倒去。
   烟云散尽,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那些是是非非的恩怨,有的没入了尘埃,有的却成了笑谈。
   针对这个凄楚而又美丽的传说,后人更是或褒或贬各执一词,争争吵吵热闹了数千年。有人说她是为国献身的巾帼英雄,为了古越国的前途、命运不惜以身侍敌,有人说她是红颜祸水,误国误民,吴国的败亡完全是因为她那倾城倾国的美。
   在吴国人的眼里,西施就是红颜祸水,如果西施没有那么美丽,如果西施不去吴国,如果吴王不为西施的美色所迷……那么,一切都不会改变,一切都不会发生。
   历史没有如果,历史更不能假设。
   历史不会因为一个美丽的女人而改写,一个王朝当然也不会因为一个女人的到来而覆灭!
   其实,今天看来,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她恐怕既没有那么高尚,也没有那么卑贱,她既不同于烽火戏诸侯的褒姒,也不同于周旋于吕布与董卓之间的貂婵,更不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
   她原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浣纱女,只是非常不幸,她在无意之中卷入了两大利益集团的政治、军事角逐中并成为这场角逐的牺牲品。她与历史上其他几个无辜的女人一样,因为自己的美丽而背负起本不该由她们来背负的罪责,成为无数腐败、昏庸者推卸责任的堂皇的借口。
   此时此刻,当我再次从这个笑话的边缘经过,我听到一声轻轻的叹息……
   也难怪,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大背景下,道听途说的人一多了,道貌岸然的人一多了,便人云亦云,便没有了是非公允,便失去了客观公正。但是,即便如此,历史上仍然还是有那么几个有良知的诗人,为她们写下了几首鸣冤不平的小诗以正视听。这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唐代诗人罗隐的《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诗人到底是诗人,其批判反驳之辛辣,讽刺挖苦之尖锐,硬是让历代的权贵们颜面扫地,更让一个堂皇的借口从此变得十分牵强和苍白。
   正如诗人所言,吴国之亡,岂能怪罪一个小小的弱女子,一个强大的吴国,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女子的到来就倾城亡国?这亡国的背
   后难道就没有更深层、更复杂的社会及政治原因?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据史料记载,越王战败被俘沦为吴王奴仆之时,尚且能够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以待时机。摆脱羁押回到故土之后,更是勇于自省、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与不足,然后广招贤能,唯才是举,率领民众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经过短短数年时间的艰苦努力,便使得贫弱不堪的越国政治清明,人民富足,国力殷实,而后终成“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旷世传奇,从而取得吴越之争的最后胜利,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当然了,后来的越国并没有因为红颜的困扰,仍然由兴而衰、由强而弱走向灭亡,就很难再找出那么恰当而美丽的借口了,不过,这已经是后话了。
   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越王勾践最具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政治思维。在他诸多行之有效的政治理念中,他把自己的执政理念根植于广大的底层民众,与民同甘亦与民共苦,放下霸主身段,置身于普通民众之中,了解民间疾苦,了解民众诉求,从而制定出体恤民情、重视农耕、发展农业、活跃经济等一系列治国安邦的施政纲领和积极措施,以图富国强民东山再起。
   作为满脑子封建帝王思想的一代霸主,尚且有如此先进的执政理念和政治思维并积极付诸行动,这又怎么能说兴衰无凭、成败无据呢?
   这些远大抱负的闪光点,又岂是一句轻描淡写的“红颜误国”就可以将其掩盖、推诿?
   就在越王韬光养晦、埋头发展、以图霸业的时候,反观吴王夫差,他在取得吴越征战的初步胜利后,便沾沾自喜,骄奢淫逸,轻信谗言、忌贤妒能。在一片歌功颂德的阿谀声中,沉浸在自己的霸主梦里并渐渐迷失了自己。站在那座金碧辉煌的姑苏台上,在杯光交错的奢糜中,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置身于乱世的危险处境,君如此,臣如此,岂有不败不亡之理?
   今天,烽烟散尽,天下太平,那些嘶喊杀伐的场景早已远去,历史已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回顾过往、重温历史,我们又怎能忘记那些血与火、成与败的深刻教训。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句旷古烁今的警世名言,就算是放在今天这个太平盛世的大环境、大背景下,读之仍能让人警觉,催人警醒。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有人说: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走向未来的基石,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是一个注定没有未来的民族。所幸的是,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具有继往开来优良传统的民族,从来就是一个不忘根脉、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更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优秀品格、优良传统。”在五千年文明的滋养下,中华民族逐渐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历史观: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在成功中寻找慰籍,重温历史,更不是为失败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更好的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更加深刻理解“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个古训,让我们在未来的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走得更稳……
  

共 29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该文底蕴丰实,借古思今,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印证了“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古训。古越界碑犹如一段远去的时空,这段时空中,是一个个古老的传说。在那刀光剑影的历史中,多少英雄豪杰演绎了飘渺而又极为真切的故事,也总结出了一个民族生存的道理。文章大笔所指皆是万马奔腾,写法豪华大气,行文烽火连三月。此外,在明理部分有理有据,豪横有力。可见,作者文字功底深厚老练,阅历非常丰富。好文,赞一个,推荐品阅。祝作者创作丰收。【编辑:山雨潇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70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2-07-04 23:36:51
  一篇古迹寻访的散文,若一般人写,肯定写成普通游记,而作者却着重在“探古”。从“古吴越界碑”为切入点,深挖那段历史,而历史便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可以是榜样继续传承与弘扬,可以是警世之教训。文章以古论今,古今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融,达到思想最高层次,蕴含深刻,让读者深受启发与思索。拜读学习!为佳作点赞!
碧潭飘雪
2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2-07-04 23:38:02
  感谢老师赐稿支持风恋碧潭!欢迎继续在风恋碧潭演绎精彩!期待更多佳作呈现!问好老师夏安笔祺,创作愉快!
碧潭飘雪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2-07-04 23:38:52
  恭喜祝贺老师佳作获得精品!也祝贺社团!感谢江山领导和评委关照支持!辛苦了!
碧潭飘雪
回复3 楼        文友:丁烯        2022-07-05 08:43:08
  感谢社团老师辛苦编辑与留言支持!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