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守正创新论(随笔)
一曲红楼梦,谁解其中味。试看一亭之命名,立马显示人物素养之高下。宝玉借醉翁之意守正创新出沁芳之名。请看:醉的对象是翁,沁的对象是芳,翁借指欧阳修,芳借指贾元春。谁来醉,酿泉;谁来沁,皇恩。这表象上是旧壶装新酒,实际就是传承中创新。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承的高标。传承的是格式:醉翁与沁芳都是动宾式。创新的是切合情境,用词不落窠臼。毛主席的诗词创作就是传承中创新的典范。一句“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从中笑”就是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的传承创新。一旦有了创新,就升格新的境界。
汉初建,汉承秦制,萧规曹随。在典章制度的传承下,汉武创新,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从而把华夏文化推向一个高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上看,在继承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创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创新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的来说,没有传承的创新,就会成为迷失方向的创新。没有创新的传承,就不会产生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这种传承也不会行之久远。这就是守正创新。
自从秦始皇统一华夏以来,大一统的思想一直传承着。从大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一统模式,到大唐“协和万邦四海宾服”的一统模式,再到当代“一国两制”的一统模式,无不是在传承中创新。这是守住“大一统”理念的守正创新。
再如,刘邦在秦朝之后,大肆分封刘氏同姓诸侯王,表面上是刘邦继承创新周王朝的分封制,由原来的分封功臣和子弟,直接创新到同姓封王、非刘姓不得封王的新时代分封制。但是,这不是守正创新。这是分封制的复辟。因为秦王统一六国后,郡县制早已成为时代主流,这种创新就是没有守正郡县制的创新,它势必为七国之乱埋下祸根。
我们反对全盘否定的创新,也反对全盘肯定的继承,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守正创新。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全盘否定的创新,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始作俑者。守正创新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传承中创新是需要一个历史进程的。“按既定方针办”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阶段性继承,有了这个阶段性继承,才产生行稳致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正是守住了正统的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在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综上所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只有守正创新,才能真正地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