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传奇:旗城砖瓦留贪印

精品 传奇:旗城砖瓦留贪印 ————天下旗人第一城 砖砖瓦瓦留贪印


作者:草堂瘦叟 进士,762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82发表时间:2010-03-10 19:43:12

南阳城北米粮川,
   化作旗城锁海关。
   步入城门何所睹,
   惟见天下第一贪。
   贪,贪,贪,
   张牙舞爪,
   势欲搏天,
   此为吞贪巨兽,
   还是卫贪大贪?
   且待后人去论断。
  
   此吟,当有何解?且待我侃来。
  
  
   第一回中都建成瓢盖城雍正御批化泡影
  
   青州,东临辽阔渤海,西锁锦绣山河,是我国东方的国防要塞,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曾一度为历史上齐国与南燕国的国都。从晋朝起,到明初止,这儿一直是山东省的首府,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青州城城高池深,便是它的都城。
   田文镜是河东总督,兵权在握,势倾朝野,连皇上也让他三分。清朝雍正八年,他向雍正皇帝三次奏请,要求在青州建设旗兵营镇。旗城耗时三年,于雍正十年建成。于是,青州始有南北二城。南城俗称南阳城,为府、县衙门所在地,汉民聚居之处。北城俗称旗城,专为满人而建,居有为维护清朝统治而设的八旗兵马,以及随军的家属。八旗兵马,在一品驻防将军、二品副都统及协领、佐协、防御、骁骑等的指挥下,共有步、骑兵6000余人,连家属多达万余人。
   青州旗兵的权势极大,不止是青州,而是整个山东、甚至半个中华的真正统治者。这儿的兵将,直接受皇帝调遣,可派往任何一个地域行使军令。清朝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英帝国主义兵犯我国南境重镇镇江,青州旗兵曾奉诏赴镇江参加抗英卫国战。
   当日,英军四面炮轰攻城,清兵鏖战死守,战况十分激烈。最后城陷,清兵用大刀、长矛对敌人的火器,展开了惨烈地巷战。清兵武器低劣,被杀得横尸满街,鲜血漂鲁,罕有幸存者。有一个青州旗兵,姓哈名勇,外号恨天高。他个大体伟,坦胸赤臂,简直杀红了眼。一怒之下,手举一柄长矛,猛地将一个英寇挑了起来。那被挑英寇疼得伸腿蹬脚,呜哩哇啦地用半生不熟的华语向他的同伴求救:“杀——他,救——我!”
   于是,另两名英寇应声扑来。这个勇士怒喝一声:“来吧,老子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着!”
   他来不及拔枪,又奋力向那两个英夷刺去,像串糖葫芦似地将三个敌人挑起来。他威严地立在战阵中,发出一阵撼山动地的大笑声:“哈哈哈……谁敢欺我中华?来吧!老子奉陪!”
   最后,他被英夷们乱枪射死。虽然魂归极乐,却依然尸身不倒,巍然而立,怒目而视,吓得英夷们畏葸不敢近前……
   这真是:
  
   泰山压顶腰挺直,
   中华健儿无脓包。
   强敌当前何所惧,
   无畏战士称英豪。
  
   后事少叙,言归正传。
   青州旗城,规模恢弘,布局严整。旗城南北长二百八十丈,东西宽二百四十丈,占地一千一百二十亩。长含天上二十八宿,宽隐地上二十四节气的深意,的确讲究。城墙高一丈五寸,底宽一丈二尺,设四门,南“宁齐”,北“拱辰”,东曰“海晏”,西曰“泰安”。城外护城河环绕,水深壕宽,惟有吊桥可作通途。城内以八旗十六佐布局,正黄、镶黄居于北,正白、镶白居于东,正红、镶红居于西,正蓝、镶蓝居于南。进南门,东有“万寿宫”,形似北京的“太和殿”。西有“同知府”,是旗城的司法机关。正中十子口东侧为“将军府”,亦称作“大人府”,是驻防将军的公堂。
   旗城的规模,当初岂止于此?清王朝为了“保障东蕃”,“福绥黎庶”,原计划建一座规模浩大,富丽堂皇的,以南阳河、北阳河、东阳河、西阳河为天然护城河的驻防兵城,较现在的旗城,何止大十几倍?当时的督建官田敬山,是河东总督田文镜的侄子。田敬山本来是一员虎将,在战场上也曾立下过丰功伟绩。而今他依靠叔父朝廷权臣的虎威,在承建期间,网络贪僚、奸商,改图换样,偷工减料,坑民祸国,贪吞公款,私饱中囊,缩建成了现状,瓢盖似的旗城。
   当年雍正爷朱批的旗城规划,南北长不下五十里,东西宽几达十里。城的北半部分,设有广阔的习农场、练兵场、狩猎场、望寿山、颐寿园、赛海糊;南半部分为建筑群,除将军府外,尚有官衙五十七座,建有普恩寺、福应寺、弥勒阁、关帝庙等寺庙。城内还有仿北京太和殿的万寿宫。雍正在规划图上朱批“拟为中都”四个御笔。万寿宫,即是皇帝出巡居住的行宫。城中仅普通旗兵住房就有四千余间,院内厨房、厕所、洗浴间一应俱全。另外,城内还有数以百记的官员家属四合独立院。结果,竣工的旗城,按计划完成的,十不之一,那些普通旗兵与家眷们住的院落里,甭说洗浴间,连个厕所也没有了。要想便解,需漫街过道,跑出老远去。有些人憋急了,竟拉在裤筒里,臭气冲天,惹人嗤笑。因此,八旗子弟们愤愤地叫骂道:“奶个×的,咱个的茅房,让田大人给吞了!”
   不久,这个叫骂的八旗子弟,竟被抓进同知府,以“犯上罪”割掉了舌头。
   旗兵们也曾联名上告。然而,田敬山与那些都统、协办们早已连成贪线,结成贪网,背后又有田文镜撑腰,官官相卫,官官相护,岂能告得动?
   这真是:
  
   欺上瞒下结成网,
   大贪小贪紧相连。
   欲待破网捉蠹虫,
   犹如蚂蚁撼泰山。
  
  
   第二回老财沉舟告御状雍正怒断贪金案
  
   为了建设旗城,田敬山下令,廉价强征农家的土地,使得数千家农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四处逃亡。
   不只活人的日子不得好过,就连地下的死人也不得安宁。
   钟家庄的钟羽正,字淑濂,号龙渊,是明朝的工部尚书。他为人刚正不阿,一身反贪抗腐铮骨,系神宗、光宗、熹宗、思宗四个朝代的元老。生前,风水先生为他看下一块风水宝地,身后能令钟门涌现“斗米之官”,余荫绵绵。故后,钟羽正便安葬在那里。田敬山在旗城里建的“将军府”,就坐落在钟羽正原来的墓穴之上。据说,此举是为了破钟家“斗米之官”的风水,以免大明朝死灰复燃,动摇满清的江山。
   这真是:
  
   枉为一代忠良将,
   死后尸骨难安宁。
   改朝换代,
   管你功不功.
  
   南阳城北东店村,有一个姓何的大财主,家中的千亩良田俱被强征,连祖坟里的祖爷也被开棺扬骨。他曾愤愤地对人说:“这哪里是官府,简直是土匪呀!”
   不知是谁,将这话传到田敬山的耳朵里。田敬山派人将何老财抓去,质问他:“老小子,谁给你的胆子,竟敢反对官府?”
   老财不服,辩驳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你们的国法,是这么定的吗?是否拿出来看看?”
   有人竟敢在他田将军面前说个“不”字,传将出去,那还了得?于是,他着人将老财吊在梁头上,一顿无头无脸地暴打,只打得老财鼻口出血,体无完肤方止。
   老财咽不下这口气,花重金探听到田敬山贮藏贪金的金库,抓住了田敬山的把柄。他不惜家资,倾囊买通京官,一直告到雍正皇爷的御案上。他知道,老虎屁股并不好摸。已经豁上老命了,还在状卷的末尾,向雍正坦陈己见,希望雍正能开门纳谏,约束手下的官员们,给百姓一条活路,莫要加速清王朝的不归之途。他知道,这很危险,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家产已尽,何必赖活?
   这个何老财呀:
  
   拼命撞击天罗网,
   铤而走险搬贪官。
   哎呀呀,
   贪网犹如铁板固,
   何异石头撞鸡蛋。
  
   贪网再固,有时也会被撕裂。
   雍正在历史上被称为暴君,其原因是他的吏制严明,想抑制清廷官员们的腐败劣风,杀得贪官污吏多。那些贪官污吏的余孽们,摇笔弄墨,对雍正大加攻击,极力歪曲他的形象。雍正接到告田敬山的御状后,勃然大怒,想不到他的贪僚竟大胆到这种程度,连他的御批也敢亵渎。他拍案而起,愤曰:“岂有此理!竟敢贪到我的头上!”
   处理此案,的确令雍正大伤脑筋。官僚们的贪风,已经在动摇大政的根本。他明知此案与田文镜有某些关联,碍着他是朝廷的股肱,还真不能失去他。然而,细读状词,其结语虽然芒如针,利似剑,却也实事实论,切中要害,令他心服,不由不冒一身冷汗。他对此人,既恨又爱,想杀杀不得,欲用不敢用。那结语倒是如何写的?且录下来,一读便知:
   古人云,君王天下者,应以民为本。若无民,何以养君?若害民,实为害君。田敬山借营满城之机,中饱私囊,害民坑国,已达人神共愤之境地,实为大清为政之耻!
   在下明知,田敬山官高势大,下有喽罗,上有靠山,中有同流贪伴,牵一发而动全局,动一伍则连一串,欲待清除,难,难,难,即使皇上,也须掂一掂。然而,此等蠹虫不除,又怎安黎民?怎卫江山?请容在下直语:昔日亡明者,未必为清;未来亡满者,兴许非汉!
   雍正思之再三,终于下了决心。他把田文镜宣来,将宗卷向他面前一掷,冷冷地言道:“田卿家,此事由你引起,此官由你举荐。此案,还是由你审理吧!”
   旗城贪银案,田文镜心里明白。自然,他也没有从中少刮油水。接到雍正的宣招,早已吓得两腿竞竞。听到雍正如此发落,他的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赶忙叩拜说:“微臣知罪,有谢恩宠,我会向皇上有个交代的。”
   田文镜鬼精灵,惟恐案件将自己也牵进去,于是一狠心,丢车保帅,率兵掘开田敬山的藏宝库,抓住了田敬山贪赃枉法的铁证。建城贪案太大,田文镜不敢自专,开堂时恭请雍正听审。在铁证面前,田敬山无法抵赖,只好低头认罪。
   对于此案,雍正深有感触。他铁青着脸,斥问田敬山:“属僚似你,何以立国?”
   田敬山哭丧着脸,回道:“回皇上,当时我只想到‘我’,没有想到‘国’。”
   雍正气得将公案一拍,喝问道:“混帐!国字不存,我字安在?”
   “这…这……”田敬山再也“这”不出话来,吓得瘫倒在地上。
   这田敬山以为有叔父保驾,不至于命丧黄泉。不曾料到,田文镜却当堂判他吞金而亡。而后,田文镜又判令将田敬山的头颅割下,高悬于宁齐门城楼上示众百日,以警来者。大热天,何用百日,还不到十天,田敬山的头颅,便化作血水,滴滴嗒嗒,臭烘烘地流下来。
   对于那陈老财,田文镜虽然恨得咬牙切齿,却也不好因告状而公开治他的罪,只得违心地赞他“壮举可嘉”,放他一马。这陈老汉自知捅了马蜂窝,不敢在益都久住,举家迁走,不知所往。然而,也有人说,这陈老汉被田文敬派人秘密杀害了。孰虚孰实,一直是一个悬案。
   田文镜在审理案件时,只下挂,不上连,小贪抓了不少,上面的自然一个也没有。结果,田文镜还得了一个大义灭亲的美誉。雍正爷手大难捂天,心里明白,装作糊涂,也只好罢了。贪僚这么多,能都杀了吗?
   这真是:
  
   黄鼬审理偷鸡案,
   为遮贪脸狠狠判。
   背后满把连心泪,
   抽抽噎噎肚里咽。
   我的妈呀,
   不得不舍子,
   做做样子给人看。
  
   田敬山这员沙场宿将,其结局竟是尸横法场,真真是:
  
   丰功伟绩全泡汤,
   身首异处抛法场。
   黄泉路上多寂寞,
   财色两空泪汪汪。
   咳,
   欲待悔时已休想。
  
   此后不久,旗城将军府门内雪白的影壁上,绘上了一头巨大的怪兽。那怪兽,满身鳞甲,似龙非龙。它张着血盆大口,瞪着两只怒目,逼视着进门的每一个人,令人望而生威,欲进却步。
   这个怪兽的名字,叫作“贪”。据说,它专门吞食贪官污吏。绘制这头怪兽的目的,是告戒旗城的官吏们,千万不要因贪渎职!其实,这怪兽画得再大,又有个屁用?还不是贪官照贪,污吏照污,一至于达到无官不贪,无吏不污。最后,终于断送了清家王朝。众官都在贪,你说,由谁去整治贪官?不亡邦换朝才怪呢!
   此即为:
  
   腊梅不惧风霜打,
   最忌土污根里烂。
   莫见南山参天杨,
   蛀虫凿得径枯干。
  
  
   第三回尸横法场因贪色森盛暴富铁证见
  
   大凡贪官,或因贪而色,或因色而贪,或是色贪具备的双料货,不一而足。田敬山的落马,也离不开一个色字。不信?请看!
   青州有“先有森盛后有北城”之说。
   森盛掌柜的,本来是浙江绍兴的一个小混混,家里穷得叮当响。家里虽然穷,却有一个美似天仙的妹子。他这个妹子,下生身上就带有一股微微的人参花味,于是便给她取了个闺名叫参花。
   参花乖巧,父母早亡,从小跟着哥哥生活。哥哥来益都混穷,将妹子留在家里不放心,便将她也带了来,在益都东门里开了一家小酱菜铺。这个参花,不但貌美、身香,手艺也巧,腌得一手好酱菜,人称其为酱菜西施。于是,四里八乡的人们,都愿来这个小铺里看美人,闻花香,品酱菜,她家的生意也便分外兴隆了。因此,人们私下称这家酱菜铺为参盛,意为“靠参花而盛”。待他家靠贩卖木材暴富之后,也便顺理成章地以森盛为字号了。其含义,自然是“靠森林而盛”。
   这参盛何以会暴发为森盛呢?说来话长,待我侃来。
   旗城承建官田敬山,长得身高围粗,看貌相耷拉眉毛三角眼,勾勾鼻子夹板脸,实在不敢恭维。别看其貌不扬,却是一个色鬼。他吃酱菜上了瘾,又听人们传说参花长得奇美,一时着迷,便骑着高头大马来到参花家,想探个虚实,看个仔细。
   南方人较北方人精明,参盛掌柜的是精明中的精明。他身着短衣,腰搭围裙,头戴瓜皮帽,满脸含着笑,正在那里招呼客人。田敬山一到门头,他慌忙迎上去,知道福星来了。有此等机会,岂肯放过?他那贼眼珠子一转,立即计上心头,毕躬屈膝,殷勤至极,口里连呼:“上客。请,上房里请。”
  

共 85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品借古喻今,抨击贪腐,一腔正气,满怀激愤,对时弊颇有针砭,足见作者的浩气凛然。欣赏并推荐。【编辑:耕天耘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0030114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耕天耘地        2010-03-10 19:45:48
   正气凛然之作!
2 楼        文友:草堂瘦叟        2010-03-10 19:50:54
  谢谢耕天耘地老兄的编辑与点评。
刘沂生,笔名瘦叟,现代传奇作家 。出版《犟牛本色》、《魏嵋传》、《古州传奇》、《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话》与诗集《草堂清韵》等六部著作。
3 楼        文友:草堂瘦叟        2010-03-12 08:00:03
  谢谢编辑部对拙作《旗城砖瓦留贪印》的加精。惟惜是过后,并未增加在页面停留的时间,仍是原89位读者见到此文,起不到加精的应有作用。
   建议过后再加精的文章,再在加精栏目页面重现一次,以起加精的作用。
刘沂生,笔名瘦叟,现代传奇作家 。出版《犟牛本色》、《魏嵋传》、《古州传奇》、《碧血沃古州》、《衡王府史话》与诗集《草堂清韵》等六部著作。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