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凤凰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凤凰】 洋荷花(散文)

编辑推荐 【凤凰】 洋荷花(散文)


作者:仇育富 秀才,1147.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40发表时间:2022-07-09 14:21:38

【凤凰】 洋荷花(散文) 大丰地处里下河冲击平原,河网密布,最数斗龙河有名,不仅是它有一段美丽的历史传说,还有它自身的漕运功能,它是一条自然的河流,婉延曲直,素有九曲十八弯之称。其中有一段一度被当地人叫做“洋河”,名称究竟从何而来,现在是少有人知。但它一直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因为我与洋河有着不解之缘。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前,大中集和新丰集这两个集镇境内的居民习惯以“洋河”的名字称呼流经他们这里的老斗龙港河,是因为这段河的两岸边每年四月初会盛开一种非常新艳的花,因其长得像荷花,据说是一位被请来大丰开垦的洋人从外国带过来的,当地人不知这种花的名字,就称它为“洋荷花”,这一段生长这种花的河也就被喊成了“洋河”。
   常听家人说起我的出生经历:那一晚船行在洋河中,母亲突然觉得腹中的胎儿臊动,便示意爸爸停船,恰巧就停在了洋河花开得最多的一处河边。夜里11点胎儿落地,这便是我,洋河也就成了我的出生地。
   告别严寒,脱去一冬雍肿的棉衣,便有许多花儿开始装点起这春天的洋河边,其中最数洋荷花艳丽,洋荷花以红白两色俱多,以群聚为主,也有零星地散落在芦苇丛中,笔直的枝杆,挺拔向上,红色如火,白色如菇,绿叶点缀,君臣相依。野兔穿梭其间,蝴蝶飞舞四周。这时的洋荷花与农田里金黄的油菜花交相辉映,用它们天然的容颜为春天加彩,共同装扮这里下河的湿地,恰如民国女诗人林徽茵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洋荷花总将这洋河两岸装扮得更加的娇美。
   花开时节,也是我童心萌动时节。被笼头绳套着的我,双手托着下巴,双眼紧盯着河岸上各种花儿,轻嗅着淡淡的鱼腥味以及夹杂着青草芳香的河水,哥哥姐姐在低头、弯腰、有节奏的步履中牵着船儿向前,划开如仙子般在水中飘舞的水草,不紧不慢,周而复始地行驶在洋河中,把我家的船从春天拉进盛夏。
   午饭时船儿有短暂的停顿,二姐摘了几种不同颜色的洋荷花,找来一只破脸盆,在岸边上挖来些泥土,把花儿插在盆中,浇上一点水,跟我说:“只许看,不许用手摸。”不说倒也罢了,这么一说我心里反而有了种神秘和想要探险的冲动。
   等他们再次上岸拉纤,我将花从盆中拔出,然后按照我的意愿将它们重新排列,结果到第二天晚上发现这些花儿全失去了精神。二姐知道是我动过了,她又采来好多,按我排列的顺序,将原先的花儿又全部重新进行更换:“别再拔啦,你只看,别用手去碰它,它就会越长越好看,越长越香,越长越高,到时候给你做个花帽子戴,好看呢。”
  
   或许就是为了二姐许诺的花帽子,我一直没再去人为地破坏这鲜艳无比的洋荷花,只是每天都会多看它们几眼,直到它们长了很长时间,最终又因季节中的事物越加丰富,让我将花帽子的许诺完全忘记。
   又过了些日子,我突然发现那洋荷花开在了水中,在我的吵闹中母亲顺手到河中拽了几朵,并告诉我:“开在河里的叫荷花,因为天热,它便躲到水中,还会生宝宝,它的宝宝叫莲蓬,还能吃。”说着便将荷花下面的莲子拿出给我吃。
   这就是我最早接触洋荷花和荷花的经历。我上二年级的时候拿到了我整个学生年代唯一的一张三好学生奖状,当我把这一张奖状拿回家的时候,母亲跟我说了这样几句话:“花无百日红,总有它谢的时候。人也是这样,人在最红的时候也是他最得意的时候,得意不能忘形才会收获成果。”母亲没有文化,说起话来却有一定的哲理,她说的这些话竟然要让我用一生去体会。
   在爷爷那儿上学期间,每逢他高兴时会抽着水烟讲他过去的事,讲到高兴时左手托着水烟筒,伸出满是皱纹且已有点变形的右手,由上到下抓住嘴下那一把白花花的山羊胡子捋一下。这个动作在我印象中特潇洒。
   依稀记得他曾讲过的故事,他20岁时经人介绍到大丰公司做工,公司的老板是从海门过来的,大丰人都特别尊重这位给本地带来福音的先生,尊称他为“大先生”。当时爷爷就跟在“大先生”后面做事,“大先生”就是民国实业家张謇。“大先生”外出到海边丈量滩涂,爷爷就帮他们扛竹竿,那竹竿是他们丈量用的,两头固定,叉开的长度正好一丈,测量时两个人叉开竹竿只管数着数往前跑,每跑一步加一个数。大概这“丈量”一词也是由此得来的吧。
   爷爷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个洋人在指挥他们,跟他们后面一起搞测量,不久之后因奶奶生了我大伯,爷爷就回盐城老家了,再后来,在盐城老家生活实在过不下去,田少,就买了条小船到海边装草,以船谋生,在老斗龙港的河流中来来往往数年,洋河就是他们那时行的最多的一条河。直到解放后退休,被安置在马房养老。
   我曾问爷爷:“洋人是个什么样子?”爷爷捋了把胡子,每提到洋人的事他总是眉飞色舞,他觉得见过洋人、跟洋人近距离地接触过是一份荣耀:“洋人长得高大,身上毛多,眼睛是蓝色的,喜爱养花,跟我们河里长的荷花差不多,只是它的花朵没有荷花这么开放,总是卷着,远看像一团火,每年春天开出来都很好看。不少人都跟他要花种子,好多地方都长着这种洋荷花,最数洋河边上长得多。”
   那时候洋河边上全是荒草地,爷爷的船常来来回回地行在这条河上,便找了处空地长些菜,顺便也把跟洋人要的花种子丢在地里,每年春天都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洋荷花开放在洋河边,把原本近乎原始的里下河河畔装点得五彩缤纷。因为洋河边上的景致有声名在外,在后来的数年中陆续便有了一些居民慕名而来,沿河居住,洋河边渐成村落,爷爷的菜地被人家收去了,但那些生长在洋河边上的花上谁也舍不得毁了它,一直长到60年代中期,在“破四旧”时被全部挖掉,说它是“资本主义毒草”,从那以后就再也没人称这段河流为“洋河”了。
   洋河边上的洋荷花我还有些记忆,尽管大面积的冰荷花被铲除,但还留下了不少零星的藏匿在洋河边的芦苇丛中,常被我们挖了带回船上,有的被姐姐长在盆子里,有的则被我把那漂亮的花瓣撕成成一片一片的,放在水里,当小船,看着他们漂向远处,默默地许愿,愿它能载我走得更远、更远。
   到我上小学之后就再也没见过洋荷花,洋河和洋荷花只留在记忆中,直到半个世纪过去,我才又见到它的容貌,而这一次给我带来的是无比的惊艳。
   2014年,我到刚开放的荷兰花海值勤,那花海也就建在之前的洋河湾上,就是后来又被人称之为老斗龙港湾的地方,现在已是到处盛开着来自荷兰的郁金香了,甚至成了中国最大的一处以郁金香为主题的花海。初看这郁金香时总觉得有点似曾相识,终于在记忆中认出,那就是我小时候总吵着要的洋荷花,那是我童年的希望之花,它陪伴了我好几个春天,这种花就是最早被那个洋人带过来的,今天的荷兰花海把那洋人的铜身塑像也“请”了过来。这个洋人就是被誉为“中国水利事业的‘白求恩’”荷兰专家特莱克。
  

共 27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带着好奇的心情,读完《洋荷花》这篇文章,才明白,作者文字中的洋荷花其实就是郁金香,只不过,孩提时代的作者并不知道这种花叫“郁金香”,因为它们是被一个洋人带到作者的故乡,并种在一条叫洋河的河畔上。它们曾在洋河岸上,听到作者带着哇哇哭声,来到这个世界,从此点缀着作者童年的生活,成了作者记忆中最娉婷的一朵记忆。本篇散文又以洋荷花为轴,贯穿着洋河的变迁易名的历史发展,抒发着作者热爱故乡,不忘初心的情怀,文中既写到童年时关于一些洋荷花的记忆,也写到童年时爷爷对作者提起当年追随“大先生”时,见到那位把洋荷花带到洋河来的洋人的那段往事。既表达了作者对那位被大丰人感恩感念几代人的“大先生”的怀念;最后也点明了对那位把“洋荷花”带到洋河来的洋人是被誉为“中国水利事业的‘白求恩’”荷兰专家特莱克,把洋荷花的历史意义又提升了一个高度!文章具有形散神不散的散文特征,语言朴实,自然、值得一读,推荐共赏!【编辑:浅影淡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陈兵        2022-07-10 07:58:13
  在经济自给自足的年代,凡是从外地或外国进来、在本地没见过的东西,当地百姓都会在它的名字前面加一个“洋”字。例如把火柴叫“洋火”。百姓点灯原本用本地产的豆油。后来用煤油点灯了。煤油是外地产的,便被叫做“洋油”。本文提到的“洋河”和“洋荷花”,都是当地固有的。洋荷花开放在洋河边,每年都把洋河装点得五彩缤纷。因不知道那荷花是从哪里来的,最初也被称为洋荷花。时至今日,外面来的东西越来越多,见怪不怪了。因为洋荷花曾经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它会长久留存在人们的记忆中。问好作者。美文佳作,学习欣赏。感谢赐稿凤凰文学。期待精彩继续并祝创作愉快。【编辑 陈 兵】
陈兵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