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珍惜】静抚七弦,琴声悠扬(散文)
早年所了解的琴,莫过于王摩诘《竹里馆》所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夜色迷醉的幽幽竹林里,一位飘然隐逸的名士独自静静地弹奏着自己心爱的瑶琴,因在密林深处而无人知晓,唯一的倾听者,只有常来相照的明月。翠竹,琴声,深林,明月,何处不能寻得?值得去珍惜的,则是清夜弹琴的自在与悠闲。
最古老的琴是由三皇五帝时期的伏羲创造的独弦琴,舜时增至五弦,周武王时确定为七弦,奠定了日后古琴的基本结构。历代儒学之士对琴道十分推崇,将琴列为修身养性之品。孔子对礼乐的教化作用非常重视,认为乐声可早就美好的品质。他曾向鲁国著名乐师师襄学琴,在学琴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对琴的认识与思想境界,将琴韵琴乐融为灵魂的一部分,成就了大成先师的万古流芳;师旷虽双目失明,但在晋国担任乐师时对琴的研习取得了极高的造诣,不仅创制了一系列名曲,而且通过琴中的意蕴对晋国的政绩做出了卓著贡献。琴的内涵,永远是沉淀的经典。
相传伯牙早年跟随成连先生学习古琴,在学有所成后成连先生告诉他在东海蓬莱山中有一位誉满天下,技艺高超的琴师,向他拜师求学就可以更上一层楼,将琴艺提高到更高深的境界。随后伯牙按照指点千里迢迢来到蓬莱山寻找那位得道高人的踪迹,谁知寻了几天也没有找到一个人影,能够找到的,只有泉水的叮咚声、风吹的呼啸声、鸟鸣的啁啾声、松涛的飒飒声。于是他有所感悟,发现自然就是最高深的老师,并受到启发,以自然之声为底蕴,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高山流水》。
在掌握了真正具有深刻意义的琴道之后,他奉命出使楚国,在中秋那天途经汉阳江口时因风浪过于汹涌而停留,待夜里风平浪静后,皓月当空,晚风拂过,他有感于当年在蓬莱山上的心神领会,取出陪伴自己的琴来弹奏,而后不经意间发现一位打柴归来的樵夫站在身旁静静地聆听,并且能从他所弹奏的琴曲中理解琴曲的意蕴与他心中的所思所想,让他大为喜悦感动,于是二人遂成知交,成为无话不说的挚友。那位樵夫,就是伯牙的知心伴侣钟子期。
此后伯牙每次鼓琴,钟子期总会全神贯注地欣赏。伯牙心中想到高山,子期眼前就会出现巍峨高耸的高山;伯牙心中想到流水,子期眼前就会出现时缓时急的流水。多年后的一个中秋之夜伯牙再次来到与子期最初相见的汉阳江口,曾经的月色还在,曾经的波浪还在,曾经的晚风还在,唯独不见子期归来。当听闻子期因病去世的噩耗后,他万分伤心,觉得这世上再也没有人能理解他的琴声,在子期墓前弹奏最后一曲《高山流水》后愤而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伯牙子期的知音之交,历来都被人们经久不息的传诵。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拥有一世风华的江东俊郎周公瑾,兼具外在气质与内在涵养,并且拥有一身高超的琴艺,即使是饮酒后有些醉意,琴曲中的微妙差错也能明辨。因此“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得以成为时常传诵的佳话。
嵇康的《琴赋》,为写琴优中之优的佳作。“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琴从自然中出世,而后又回到自然中徜徉,汲天地之灵气,取日月之精华。从此琴与众多纵情山水,放浪形骸的孤傲清高之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喜琴爱琴之人增添了几分雅致,故而为诗人赵同堂所认定的“人生八雅”之首。“善琴者,通达从容。”是啊,每一张琴的主人都有和琴一样的品性,纵使手中无琴,心中亦有琴。娱琴以悦境,拂弦以宁心。琴之道也,在于每一弦中的意境,在于每一音中的情感。寓琴于心,是为相印于自然,相度于清幽。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他曾被贬谪过数次,然总能淡然自若地应对。后被贬至只有一床,一桌,一椅的陋室,为表自身的清高与脱俗,提笔写下《陋室铭》立于门前。虽居所简陋,但内心品德高尚,与自然中的山花草木相伴,弹奏朴素的古琴使自己愉悦,就毫无简陋可言了。琴使心更豁达,使境更超然。
岳飞作为琴心剑胆之英雄,不仅有霜剑的胆识,而且有瑶琴的心灵。为报效祖国,誓灭金贼,年少时苦学武艺,背后刺以“精忠报国”四字以铭记当初的决心。后来在艰苦努力下练就一身好武功,在武举考试中毅然枪挑小梁王柴桂,以超乎常人的气魄一举赢得武状元之高位,开始了他为国征战的生涯,并组建作战勇敢,纪律严明的岳家军,以“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气势大破敌军,杀得金兵失魂丧胆。可惜朝廷内外真正主张抗金救国的志士实在是寥若晨星,大权在握的几乎都是秦桧这等苟且偷生的奸佞之徒,最后不得不奉君命班师回朝,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唉声叹气中落得“风波亭长恨遗千秋”的悲剧。“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他以失去子期后悲痛欲绝的伯牙自喻,对南宋朝廷的衰微表示沉痛的忧伤,对明主难求,知己难寻的叹息。如此壮志难酬,就算是将无人问津的心事付与瑶琴,也是无觅知音,即使弹到琴弦断裂,又会有多少人愿意默默地聆听呢?
“若为此弦声寄入一段情,北星遥远与之呼应;再为你取出这把桐木琴,我又弹到如此用心。”这是《琴师》中的歌词,在歌曲中琴师以卑贱身份被君王俘获进宫,因琴技高超,被君王召选到身边弹琴。他的琴声大为君王所爱,故君王想请他留在宫中。但是比起君王的恩宠,日思夜想的故乡才是他一生的眷恋。君王也为此勃然大怒,将琴师囚禁冷宫,他常常弹奏的桐木琴也被君王摔的粉碎,那可是用故乡的桐木,故乡的丝弦精制的琴,在他眼中只有故乡的琴才能弹奏出响遏行云的妙音。自此他很快就从君王的记忆中消失,直到君王大赦天下时才得以被释放,当他独自望回着宫闱上下时,原本厌倦的心变得有些依依不舍。最后他如愿以偿地魂归故里,忘却变化无常的君心,忘却黯淡冷漠的宫闱。唯有那无声无息的年月,依然悄悄地流过。
渴望寻找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琴,期待与琴攀援高山,漫游流水的日子,极力在琴音与弦境中与琴成为伯牙子期般的知己,弹奏心仪的乐曲以追求与自然的更进一步,自此让心中的琴用行云流水之音唤起对琴道的挚恋。相信与琴的缘分会天长地久,相信与琴的真情会日渐深远。
七弦之声,琴意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