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颂】孤独(散文)
一
一抬头,又见月亮徘徊。她静静地挂在夜空,还不是太圆,也不是很大,像半个月饼似的,但月光依然那么清冽。看到这半个月亮,知道月圆之日近了,中秋近了。
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喜欢看天上的月亮,对她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好多次,一个人走在幽静的春光苑里,在月亮的陪伴下,我们一路相随,走过僻静幽暗的小径,水波荡漾的湖边,萧萧作响的竹林……有时她在我的正前方,有时她在我的左手边,有时她在我的右手边,反正一抬头就能看见,不远也不近,若即若离,就像多年的老朋友,默默地陪伴着我,听我说话,倾听我的心事……这一刻,我觉得自己不再孤独了。孤独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情感,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很难寻找到一个从肉体到灵魂完全与自己契合的那个人,所以我们的心灵世界总是孤独的。
很小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孤独的小孩。我是家中的老大,出世时还不足七个月,又瘦又小,跟一只猫差不多大,都认为我很难活下去,还是外婆用她那粽子似的小脚赶了好远的山路,来到妈妈工作的卫生院,将我带回家细心地喂养着。没有奶水喝,她就抱着我一家一家地讨,实在讨不到了,就将米汤熬得融融的,一点一点地喂,硬是将奄奄一息的我救活了,还养得白白胖胖的。
虽然我在外婆身边生活得无忧无虑的,可不知为什么我时常感到孤独。常常一个人呆呆地望着远处的高山,幻想着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每当孤独的时候就特别地思念母亲,有时候看到舅妈为表弟洗澡、穿衣,听到表弟大声地叫着“妈妈”时,心里既羡慕又难过。不明白为什么别的小孩有妈妈可以叫,而我只能叫外婆呢?我也好想像表弟那样甜甜地叫一声“妈妈”。有一天早晨,我起床后趁外婆到厨房做饭时胡乱地叫了几声“妈妈”,外婆竟然答应着,那一刻我心里特别高兴。
尽管外婆十分疼爱我,我还是渴望回到母亲的身边。每到傍晚,看着天色一点点地暗下来了,心里边就格外地想念母亲,多想一个散发着馨香的母亲的怀抱,可以抱一抱,可以靠一靠……但是眼前什么也没有,只见远处的山峰一点点地藏起自己,那一刻就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是孤独的。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至今想起来还是那么清晰,挥之不去。
二
于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我便会端着小板凳坐在门口,仰望着天上的月亮,向她诉说自己的心事,觉得月宫里的嫦娥仙子和自己一样都是孤独的,怪不得她的月光是那么地清冷。因为太过思念母亲,有一次我竟然瞒着外婆偷偷地去找母亲,凭着残存的一点记忆,我翻山越岭竟然找到母亲工作的卫生院,那一刻我特别地高兴,以为自己可以和母亲住在一起了。没有想到,我不仅挨了母亲的一顿责骂,还被母亲立刻送回外婆家,那种沮丧的心情可想而知了。
童年生活中最让人害怕的还是被寄养的一段日子。有一年,外婆生病了,没有精力带我。母亲便将我寄养在她工作的卫生院附近的一户人家里,这家有六七个男孩子。在七、八十年代初,家家户户能吃饱肚子就是最大的幸福!这户人家本来已经有六、七个孩子,口粮本身就不够,再加上一个突然冒出来的外人——我来抢他们的口粮,换成谁都不乐意。所以,一到吃饭的时候,所有孩子的眼睛都紧紧盯着我手中的饭碗,只要我站起来盛第二碗饭,就用眼睛狠狠地瞪着我,不许我再吃。那一年的我简直是度日如年,担心、恐惧,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可怕,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被遗弃了。每每回想这一段经历,仍然觉得像做了一个噩梦似的不愿回顾。
在上小学之前,我一直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的,由于缺少父母管教,我在村子里的女孩当中可以算得上是一个野丫头,上树摘果子,下河捉鱼、捞黄鳝,与男孩打架……虽然我看上去是一个胆大的野丫头,其实我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始终却住着一个孤独的女孩,一个没有安全感的胆怯的女孩。现在再回想起那段童年经历,才知道一个人的童年对自己的一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由此我又想到了今天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留守儿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无论爷爷奶奶多么疼爱孙子孙女,无论老师们多么关心照顾孩子,但都不能替代父母,都比不上父母的陪伴。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的心灵一生丰盈。
三
后来,上小学时终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了,母亲也为我吃了很多的苦,尽一个母亲最大的力量照顾我。我也如母亲所愿,和世间的大多数女孩一样按部就班地读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不知为什么,我和母亲之间总有一种疏离感。我多么想能像我的小妹那样亲热地搂着母亲的脖子,和母亲撒娇啊!常常的,一种孤独感涌上心头,尤其是世间最爱我的人——外婆离开之后,我更加孤独了!想着再也没有温暖的怀抱可以让我恣意地撒娇、耍赖了,泪水不禁潸然而下!
每当孤独的时候,我便一个人走出家门,走在寂静的公园里,抬头望向天空,寻找月亮的身影,她始终都是那么温柔!温柔地照着我,温柔地向我微笑;我望着月亮,也温柔地向她微笑,总觉得月亮只照着我一个人,陪着我一个人。我想,原来月亮也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