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一盏风华岁月中(散文)

精品 【神舟】一盏风华岁月中(散文)


作者:长弓珀尔 布衣,214.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0发表时间:2022-07-14 14:34:06
摘要:记录对建盏的寻访和自己对传统艺术的一些感悟

【神舟】一盏风华岁月中(散文) 你,知道建盏吗?
   在一年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偶尔听说,也是一些关于它的“神奇”传闻,比如一个建盏卖出数十万“天价”。我不由得在心里打了个问号,它不就是个喝茶的小杯子嘛,至于值那么个“天价”吗?
   我原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和建盏有什么交集了,直到一年前,我接下了一个拍摄建盏纪录片的任务,开始和它有了交集。
   拍摄前,先做案头工作,让我对建盏有了一点感性认识。建盏因产自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而得名,现在是该地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盏是为茶而生的器皿。宋代茶道盛行,文人雅士更是热衷斗茶,建盏便是首选的器皿,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称建盏“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苏轼在《水调歌头·桃花茶》里写道:“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足见建盏当年的风靡,前两年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都以建盏为茶饮道具,并展现了当年的茶道。当年,建盏随着来中国学习茶道的日本茶艺师传入了日本,成为日本的“国宝”,在日本的美术馆中,至今仍珍存着三件宋代的顶级曜变建盏。可是,由于历史原因,建盏烧制技艺渐渐没落直至断代,这一断就是600多年。
   断代600多年,那么它的烧制技艺是怎么恢复过来的?带着这个疑问,我踏上了寻访之路。驱车三个多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建盏的原产地建阳,拜访目前唯一的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孙建兴老师,他是当年烧制技艺恢复小组成员之一。
   孙老师今年七十岁,个子高高的,脸庞红红的,一双手因为长年累月制作建盏,而变得格外宽大厚实,手指关节突出。他带着我们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是1979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倡导和协助下,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与建阳县瓷厂合作,从全国抽调了一批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成立了建盏恢复小组,全力对建窑兔毫釉产品进行恢复研究,孙建兴也是其中一员。因为当时这是一项具有保密性质的工作,他们把瓷厂的铸浆车间作为试制组,闲杂人员不能进入了。
   建阳水吉,一个不到300平方公里的小城,是建盏的发源地,却储藏着大量含铁量高的釉矿、黏土,为建盏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孙建兴和恢复小组的成员们到了这里,却发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技艺完全失传,他们没有可参考借鉴的资料,这让他们举步维艰,面对困境,他们就从最基本的原料入手,寻找突破口。
   孙老师说,当年他带着一个助手,骑着自行车去找矿、找瓷土,从一座山头到另一座山头,几乎踏遍了所有的山头,只为了采集含铁量高的矿土来配置制作用土。终于,他们找到了合适的矿土,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烧制技艺缺失,他们只能凭借反复试验,来寻找烧制规律。当时他们用了古代的龙窑试制,但效果不好,孙老师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一定要先用电炉试,因为用电炉试釉面快。但是当年电力供应不稳,他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高温烧制和还原。
   建盏是“偶然的”艺术品,同样的原料,在不同的窑炉,置于不同的窑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烧出的建盏,花纹类型,纹样釉色全然不同,可谓“一盏一面”,这种美堪称造化。这无形中为恢复建盏技艺工作又增加了一层难度,而这关键在于氧化还原剂的投放,什么时间要多少量,什么时候要还原,什么时候氧化,还原的时候要计多少量进去,都需要精确的计算与投放。孙建兴反复试验,一直做不出很准确的数据,因为投入的量不准确,出来的效果就不一样,他运用陶瓷的理论,依然不成功,直到他找了松明,才找到了突破点。
   一件精品建盏的诞生,身后是大量的次品、废品的积累,制作难度大,烧成几率低,成本高,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建盏大师,也不可能每次都能烧出精品建盏。有人形容烧制建盏的过程是:“一炉生,一炉死,又一炉生不如死。”经过两年成千上万次“生死交关”的尝试,孙建兴所在的研究小组,逐渐摸索出建盏工艺的全部流程,并成功烧制出仿宋兔毫盏。
   成功复原兔毫釉之后,孙建兴并没有停止对建盏的探索。为了支持孙建兴的工作,岳父栗金旺领头创办了研究所,把自己的房子改成了工作场所。虽然有了自己的科研场所,但在最初,孙建兴的建盏拾遗路依然走得不平坦,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没有经费来源。本来可以现成买设备,但是价格就是成本,投资设备的成本很大,穷则思变,他就买零部件来自己安装制造窑炉。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将妻子的金项链、戒指典当掉,换来的钱用作科研。
   渐渐地,孙建兴的建盏打响了知名度,经济状况也好转了,这为他研发建盏减少了后顾之忧。为研制出更多品类的建盏,孙建兴多方收集资料,吸收各种不同的烧制技艺,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并总结出了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的13道工序。曾有人说,建盏的烧成技艺是个谜,而孙建兴就要做这个解谜的人,他找出了烧制的规律,不断探索创新。如今,他在电窑与柴窑烧制间自如切换,游刃有余。
   建窑建盏造型古朴浑厚,器型有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斑纹主要有曜变、鹧鸪斑、油滴,兔毫等,可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如今,孙建兴已连续烧制出了各色油滴、各色兔毫、柿红、铁锈、虹彩、金缕鹧鸪等建盏斑纹,他的代表作品已经涵盖了建窑绝大部分釉色种类,成为建盏品类的集大成者。难能可贵的是,孙建兴并没有选择私藏烧制技艺,而是将其公诸于众,让建盏从业者共享。
   如今,建盏已成为建阳新兴的支柱产业,不仅让建盏为世人所熟知,也极大地促进了建盏技艺的传承,这当中孙老师功不可没。这些年,他的作品数次成为国礼,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成为世界的舞台上令人惊艳的焦点,尤其是日本对他的作品和技艺格外推崇,每年都有日本的建盏匠人专程来向他学习技艺。
   现在,网络直播风生水起,孙老师也通过网络直播传达建窑建盏的文化意蕴,让建盏爱好者们感受不同系列、不同釉色建盏的神奇魅力,让作品走向市场,走向民众,让老百姓认同,让老百姓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孙老师拿出他私藏的建盏珍品让我们欣赏。当我看到那些兔毫、油滴、曜变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一个建盏能卖出“天价”——建盏之美,在于方寸之间,可容宇宙星辰,纳山川湖海,收虹彩流光;入窑凭人,出窑凭天,建盏烧制技艺环环相扣,动一则动百,每一只建盏都来之不易,每一步工艺都包含了匠人的辛勤和期待。孙老师说,他绝对不会让有瑕疵的建盏流出去,即使是很微小的瑕疵,他也不能容忍,有瑕疵的建盏他都当场砸碎,只留下好的。这样,经过烈火淬炼又精挑细选出来的建盏,具有无价的艺术之美,纵然能以“天价”获得,也不能完全体现一个盏中所凝结的心血与机遇。
   在一年多的寻访建盏的过程中,我不断地被一个个匠人的故事所感动所折服,一次次地惊叹于建盏之美的独特。这是只属于我们的传统技艺,是只属于我们的骄傲与荣耀,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延续,让我们的文化之美,在世界的艺术之林里出类拔萃,独领风骚。
   匠心初地,玉汝于成。历经光阴淬火,方成绝美一盏;一生执着一事,尽显匠人赤诚。人生如盏,每一片斑纹都是时光的磨砺和沉淀;盏如人生,唯有历经千锤百炼,才能绽放动人的风华,无惧岁月,历久弥新。

共 28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写自己与建盏的交集过程。建盏是茶文化的器皿,是始于北宋年间的器皿中的精品。作者有幸被派往采访福建建盏工艺制作过程,结识了孙建兴老师。通过采访孙老师,了解了制作工艺和恢复建盏传统制艺的艰难过程。让我们认识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古代茶文化的发达与烧窑制瓷的先进工艺。由于宋代的烧窑技艺失传600多年,福建建阳县为了重拾古代茶艺器皿的独特技艺,恢复烧制技术,孙建兴老师牵头进行了半自费的科研攻关。终于攻克艰险,烧制出了价值高昂的建盏。作者介绍制作过程清晰简洁,语言精确生动,向我们再现了建盏制作的程序,科学依据让人信服。突出匠人的独创和努力,歌颂了我国瓷器瑰宝的无价艺术之美,激发出我们民族自信和自豪。让民族的高超技艺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为世界的文化发展做出独有的贡献。文章主题鲜明,弘扬民族伟业。好文推荐大家共赏,感谢赐稿神舟!【编辑:美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71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美蓉        2022-07-14 14:38:58
  读老师的文章让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了解了祖国的历史文化。为祖国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深感自豪!感谢赐稿神舟,祝夏日快乐!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2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2-07-14 17:17:54
  文笔精湛描写细腻的好文佳作,为老师点赞支持。感谢长弓帕尔老师为神舟分享精彩美文,期待老师创作丰厚继续投稿支持神舟。问候老师!遥祝夏安!
峥嵘岁月
3 楼        文友:石尖        2022-07-18 15:04:46
  写得真好!读完仿佛置身于建盏烧制的现场,受了一番传统文化的洗礼一样!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