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珍惜】孤走(散文)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句座右铭将伴随终生。在苦于偶尔深陷迷惘之际,仍能形影相追,不离不弃,给予汩汩慰藉之舒,而后翱翔于浩瀚天外,且心随意动,定然捕获缕缕洞见韵律。
幼年无外乎弥漫了懵懂及纯粹,骤然间的变故令亲疏颇感始料未及,周遭的死气沉沉闭塞了五感,从此天真便彻底绝缘,伤痕刻上一道,重创了烂漫,普遍笃信是腌臜之物致使悲痛欲绝倾覆而至,余下乃虔诚异教徒,往返于天南海北,时时齐聚一堂讨教修身养性,陈词慷慨,各抒己见,其中的至圣信仰五花八门,至于结局如何,旁人委实难窥悉数,好些信众擅长遮掩天机,寥寥好之乎者也,诧异于个别天赋异禀,尤以闭眸默念晦涩难懂的独门口诀为喜,且亦善于察言观色,集各家之所长,补己之短,诸般谈吐举止甚令在座由衷钦佩,既传于异域,那么外人自然不便多加妄断,便由他们随性而为了。
昔年亲睹灾祸以后,旋即便彻底性情大变了。不再活泼开朗,不再拥抱外界尽诸,孤僻即刻似千斤重担压垮己身,沉默寡言成了现世唯一的冷傲代名词。偶尔诸事不顺,明知不可为,而偏欲宛如得了失心疯般为之,过后迎来的,是一顿训斥,皮肉之苦自是少不了的。
可这又如何呢!依旧我行我素,吊儿郎当,左耳进右耳出本该属于叛逆期的“反骨”性质,然却提早了足足三年,过足了肆意妄为的瘾儿,不以为耻,却反以为豪,与乡邻之间渐行渐远,便愈发助长了暴躁如雷的本性,从另外一方侧面来讲,本即不该承受小小年龄段所承受的恸,在未来漫长的史海钩沉岁月里,风云乃是激荡莫测的,实际上完美流露于乡亲渐趋认知到非其本性使然,无非是幼时丧母之痛在从中作祟。
之后随父相依为命,虽陆续经过媒人物色了五六婆姨,几乎姿色尚可,亲父由初始的热情腼腆,再渐渐变得麻木冷淡,甚至打从心底里外溢厌恶之情,自己从头到尾亲历这一切,可谓是最为感同身受的。期间迎娶的婆娘相继颓懊而去,无一不私底愤愤倾诉苦楚于三姑六婆,既然彼此有缘无分,那便强求不得,一纸离婚协议书呈上,从今往后各奔西东,再无瓜葛。
殊不知,每每夜深人静之时,亲父如痴儿般独自念念有词,归根结底,是对丧偶仍存颇多眷恋,难忘往宵,大抵许是导致五六段婚姻接连破裂的最大缘由。幼时面临着诸多不幸,有些如春风拂面般和煦,有些则反之,承受了千不该万不该,反倒越发精进了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较于彼世万千支离破碎的家庭而言,父子俩的早年遭遇要温和得多,长辈见多识广,兴许更加深有体会,而膝子交际圈闭塞,仅得浸淫于诸多趣爱,父严屡鞭策,教其处世之道行正恭俭,不可误入歧途,由此方才敛去泼皮表相,行儒雅谦谦之风,并于毕生博闻多识,满腹经纶,于不惑之年成就一代大家,光耀了门楣。严,是为父慈,训诫必不可缺,须从幼徐徐覆之,待及及笄,方有大进,不负族辈众望所归。
“勤学好问,乃当今世俗良性价值观导向,须随波,切勿背道而驰,沦了大好前程。”慈父常谆谆教诲,日渐养成了絮叨的毛病,“成年人之间那点儿小秘密,做父亲的不便过问,主要怕你生了厌,继而有了隔阂。”
父子促膝长谈了颇久,除了亲情日益深厚以外,也忆起了昔日时光,更聊到了替子谋个好出路。那夜,二人无话不欢,户外的白茫茫似亦消融近半,得益于轮转更迭,悄然而静谧突衬冬至冰寒,即未觉微微袭来会有多么凛冽刺骨了。
远渡重洋留学海外,一为长长见识,二则了却幼时遐想,诸多因素并非三言两语即可言明,严父尊重其抉择,便随了他的愿,然而,当登上航海渡轮,而后驶离港口刹那,心便瞬间空落落的,立马深知多年养育之恩是难以割舍的,毅然决绝的诀别,是为了四年之后得以荣归故里,父子隔岸相望,未尝多言,怕一方率先打破,而使父丧失威严,或致子涕泪纵横,这是彼此最不愿意目睹的情形了。
在远赴他乡的四年时光里,世事并非一帆风顺,相继面临愤懑不平、沮丧、以及寂寥等诸多情绪交织,这一路走来坎坷多舛,最严重时曾大病一场,从而长达半年卧榻在床,解决生理需求亦变得异常困难,所幸慈父从旁悉心照料,与此同时,同窗偶尔探病,以及教师那如沐春风的道道音容,倒颇令人舒适乐观不少。世事难料,此次病魔缠身给他敲响了警钟,过度沉浸于紧张冲刺氛围之中,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然转变固有习练思维终需循序渐进,绝非一蹴而就即可大有斩获,故而在余下深造时光里,便须适当放缓步伐,随性而为未尝不益于己身,即佛系行事兴许会收获意料之外的效果,这可以说是他卧榻至今所略微悟到的“惊喜”了,同时亦适用于他,为日后幸遇伯乐而奠定了坚实基础。
走访名山大川,因潜藏冒险基因而劈波斩浪,收获硕果累累之物,非昂贵摄影器材莫属。云游四海成为当下褪去杂念之好,更能放空自身,与此妙使纸笔祥载所见所闻,充当日行笔记之用,权当解压疲怠,于此前逗留之际,有幸巧遇昔日恩师,携徒三人采摘实验标本,远在异国他乡却得以际会,着实有缘,双方亦师亦友,虽多年未见,然师徒之情毫无褪色,岁数恰巧长徒两轮,便以单公尊称,愈发方便拉近授业情谊。回顾前尘往事,实是感慨良多,双方此行目的一致,皆为夜半百年难得一遇的天象而来,结局几欲圆满,各有丰获。人生得一知己,自然弥足珍惜,更何况所好酷似,便越显得惺惺相惜了。
当才子独倚阑珊之时,内心是毫无波澜的,投湖倘能凝画,其自芳华,愿得,亦或愿失,不执着于择其一,彼此趣味相投,何愁成就微萎,逸彩斐然,无碍于赏识姗姗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