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黄梅飘香(散文)

精品 【流年】黄梅飘香(散文)


作者:寒来暑往 白丁,6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5发表时间:2022-07-17 09:41:36

我最早听到黄梅戏是在老家大墩庄。那是庄稼人在田野,地头干活时哼唱的小调;在大热天里,人们在大墩上纳凉时传来的乡音。那时想看黄梅戏要先提前打听消息,跑好几里路才能看上一场,很是不容易。如今,政府经常送黄梅戏下乡(社区,街道),在家门口便能一饱眼福了。平时什么时候想看,就去电脑,电视上搜索,坐在家里欣赏,感觉真是太幸福了。
   那些年的许多个早晨,我在田埂上向远处眺望,农民牵着牛在田间犁田,不时从上空传来吆喝牛的声音。老牛拉着耙,有人头戴草帽站在上面,手拿小竹竿带着乡音哼着黄梅小调子,樱桃好吃树难栽,小曲好唱口难开,余音缭绕,声声入耳,十分惬意。同时引来了一群小鸟跟在后面飞翔寻找小鱼,泥鳅,小虫子充饥,别有一番情趣。后来,我长大了参加生产队劳动,在田间犁田,耙田,打草,总想打瞌睡。此时,我才悟出长辈们干活唱歌的用意,通过哼唱黄梅小调提神醒脑,精力充沛,保持人身体平衡,站得稳。渴望插下秧苗,洒下汗水,秋收粮食满仓,黄梅飘香好日子。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安庆(宜城)黄梅戏歌声传遍祖国大地,大江南北,当年门前那个简易舞台,已不存在了,黄梅戏融入到多媒体,网络,人们在家通过手机、电脑、电视等浏览新闻,现代黄梅戏等,满足人们文化艺术精神需求,令人兴奋和自豪。
   六十年代末,那年夏天特别热,大家吃过晚饭在大墩上乘凉,年轻人唱黄梅调《打猪草》,《闹花灯》,父亲拉二胡,周边村庄人聚集静听黄梅调和二胡弦声在夜空中悠悠回荡。孩子们还跟着学唱,老人借助明月和一闪一闪星星的亮光,为孩子和邻居们端茶倒水,热情招待。深深情谊,至今记忆犹新。第二天早晨,我在田间插秧看到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走在田埂上,小嘴里哼唱《打猪草》,小毛子真可怜,天天打猪草,只要人意好,人好水也甜……唱得原汁原味,孩子们真的天生聪明活泼。
   那天,生产大队请县里黄梅剧团演戏,提前搭建戏台,挂上马灯,等候晚上演出。村里人盼年盼月想看一场黄梅戏真难。我们提前吃晚饭,邀请同村小伙伴一道,步行五里多路程最终到达大队部。此时,马灯亮了,演员在表演《天仙配》,大姐常说人间好,到底人间欢乐多……你看那台下人山人海,多为老人和孩子。我爬到树上看了一会儿,感觉不安全,就从树上下来往家走。在黑夜里,我慢慢行在高低不平田埂路上,一步步总算摸到了家。我躺在床上想,今晚总算看到了县里大戏班子,那服装,唱腔音调真美。我盼望有一天能到城里的大戏院,坐在椅子上饮茶,好好地欣赏优美动听黄梅戏。
   转眼间五十多年过去。回首往事,当年的孩子们通过读书,分别考上不同的大学,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军营、机关单位,文艺团体,进城务工,留学等。生活在异国他乡的人,真的实现了坐在城里影院看戏愿望了。他们还在聚会,饭前,茶后哼唱几句黄梅调,一曲黄梅寄乡愁,唱出了对家乡思念,新社会幸福生活,歌颂共产党。
   八十年代初,我在成都气象学院读书,同桌学友是西藏阿里人,高大个子,长方形脸、粗黑皮肤、身穿藏袍,腰间扎着腰带(有时佩戴藏刀),平时不爱说话,我感觉和这位同学之间交流相处不容易。那天学院通知同学们晚上在操场参加火把舞,你看许多同学们积极参加。此时,我告诉老师本人不会跳火把舞,老师说:拉着同学手,围着火堆把脚跳动起来,通过火把舞加深联络少数民族同学之间友谊。晚上我拉着藏,彝族同学的手,看他们身穿少数民族服装格外漂亮,跳着欢快舞蹈,借助火光看见同学们笑脸就像红红苹果甜美,跳着优美的舞姿,持续约两小时,随着各族人民大团结歌声结束舞会,同学们度过了欢乐夜晚。第三天,学院组织我们参观乐山大佛,中午招待我们吃三江鱼(青衣江、大渡河、岷江),我来到三江鱼馆,眼望餐桌放着一大盘鱼,上面有小葱,辣椒等,你看饭菜还没上齐,同学们把鱼吃掉半条了,我品尝鱼味鲜嫩,肥而不腻,带有麻辣川味,真是三江鱼味美香甜,口留余香。我们下午乘坐大巴车到峨眉山途中眼望悬崖峭壁的盘山公路,云海,奇山妙石风景如画,耳听身边老师说:同学们各自选唱一首家乡歌。我和安徽同学合唱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受到同学点赞,藏族同学唱《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翻身农奴得解放,过上幸福生活,感谢共产党发自内心感受,受到同学们热烈掌声。通过上述火把舞和歌声了解到藏族同胞能歌善舞,更加深了我和藏族同学友谊,距离更近了,有时在街上买牛肉干,白酒让他饮酒品尝,藏族同学从家乡也带来青稞酒,酥油茶,毛牛肉干招待我们,在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照,共同进步,我真没想到一场火把舞,一曲黄梅小调触动了同学心灵,让汉,藏同学亲如一家,愿黄梅飘香天府之国,各族人民团结友谊天长地久。
   那年父亲九十岁,我用轮椅推着父亲到菱湖公园散步,父亲指着孝竹林对我说:解放前他在六安县读高中时,没有钱买笛子,他就在校园后面孝竹林砍孝竹,自己加工笛子,空余时在宿舍吹山歌小调,笛子吹得十分过瘾,至今留下美好回忆。我们身边有位拉二胡老师,他看我经常到公园听戏,叫我唱一首黄梅戏段子《别海滩这时我清清嗓子》,打起精神,手扶着轮椅用心唱出了戏中词句和黄梅韵味,父亲听完后微笑点头,这是我首次在父亲面前放声歌唱,也是曾经老人家最熟悉喜爱黄梅调,真没想到,这首歌成了父亲最后听到的乡音,愿老人家在那边安好。同时迎来了爱好黄梅戏者围观和点赞,我向大家表示谢意。
   当今,宜城大街小巷,老人,孩子,(不识字人)都能哼几句黄梅调。特别是菱湖,莲湖公园,那里亭阁,竹林,树荫等处,常年黄梅戏歌声悠悠,二胡,琴声不断,公园景色迷人,让观众留念忘返。
   安庆市政府还组建黄梅戏节,依托黄梅戏会馆,黄梅戏馆,再芬公馆,影院等,设有先进灯光,音响,电子乐器,布景,行头,互联网,大数据等。还有著名黄梅戏演员上演《天仙配》,《女驸马》,《山野风》,《六尺巷》等戏,吸引全国戏剧学者,专家,演员,戏友前来考察观摩,白天看景,晚上看戏,赞不绝口。祝愿黄梅文明之花盛开祖国大地。
  
  

共 24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是对故土的深情回望。黄梅戏伴随我成长,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外读书,黄梅乡音时时刻激励我不怕苦和累,调节心情和乐观向上的心态。在外 学习,通过黄梅小调勾通同学之间友谊。黄梅也给家里人带来快乐。也展示我对黄梅追求和爱好,终身受益。儿时贫穷,却因黄梅戏让枯燥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它是一根纽带,连接着我的过去和现在,贯穿在我的整个生命中。黄梅戏像一束暖阳存留心底,只要想起,便是温暖。文字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可见行文的真诚,一篇佳作,流年推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7201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2-07-17 09:42:33
  问好吴老师,恭喜又出佳作,祝夏安!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回复1 楼        文友:寒来暑往        2022-08-16 22:29:09
  清鸟老师:辛苦了!多谢您的编辑,我将努力学习写好散文。谢谢!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7-22 13:06:3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