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圆思(散文)
一鼓浑圆的朝霞透过了玻璃世界。一个圆圆脸的孩子,拿起圆规要画太阳。支着圆心,一条淡淡的轨迹,从起点奔向远方。哧溜溜,它飞快地跑完了一圈,却只是回到了起点。噢,它的终点就是起点。于是,圆鼓鼓的小手下有了一个鼓鼓的圆。
渐长的圆脸上有了悲欢的色彩,渐纤的圆手上沾满了书页的纸香。敲击教学楼梯的脚,偶然在饭后绕着操场做一次圆形的漫步。少不了,捎回一个圆形的构思。哦,对了,春天的早上,还曾经穿上运动装,在环形运动场上晕头转向地跑了1600米。好大的一个圆呀,但终点不过是起点。
在一个太阳未起的清晨,又一个圆形的构思有了起点。终点呢?突然,飞来了一只绛红的鸟,一朵淡红的云?抓住它!却见它又忽然飘了回去。来了,一个红色的“飞碟”,圆圆的,鲜艳的。啊,是太阳,真的是那么熟悉而又崇敬的太阳!不曾想到,它安安稳稳地落到了一个老者的手里。哪里是一个孩子的太阳?它是一个暮年人清晨的完美。圆,它的终点还是归于起点。
“嘀铃铃”的电话声,是办公室特有的现实主义主题曲。将近尾声了,电脑上的字鼓成了一个个跳动的圆。又是圆,不由地把头扭向窗外。街对面的巨幅彩色广告自然占领了倦怠的视线:《憧憬》,一位少女,倚着大树,眼中注满了向往……人总是这样,永远憧憬着未能得到的东西,就像从前一个小女孩向往遥远的太阳一样,为了一个独立的终点而一遍遍去苦苦地追求。直到后来,她明白了什么是圆:它的终点只能够是起点。
如同以往的无数次,在柔和的黄昏序曲里,像纤夫一样,驮着电脑、皮包和日渐庞杂的思维理性,还有饱满的疲惫靠向归宿。当克制了一天的惰性再也克制不了溢泻出来,这一天便汇入了终点--那里有石桌石凳的小院,那里有卖白兰花的老奶奶在夏末秋初常常逗留的门槛……多么美好!在每一个阳光灿烂、凉风习习,或凄风苦雨、肃杀严寒的清晨,它是起点,而终点不正是起点吗?
有人说,圆是最完美、最和谐的造型,常常寓意功德圆满。圆是无限的,它是在不断地告别、充实和迎接,是重复中的升华!于是,人们都想拥有它,戴在头上,手上,脚上;套在脸上,嘴上,耳朵上;还有藏在心里的。圆在回忆里,寻觅里,希冀里。起初,我只是由于好奇,画了一个又一个圆。后来,并不是由于厌弃,才抛掉了圆规。只是,自己终于明白了佛教主张轮回,“一圈之后,归于原地,命中安排的手,牵引着重复守候”的道理。圆,是终点,却也是新的起点。
作者:石梅小学五(4)班赵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