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东坡洗砚池(散文)

精品 【流年】东坡洗砚池(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68.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21发表时间:2022-07-18 14:25:12

【流年】东坡洗砚池(散文)
   江南的夏天,自有一种有别于春天的美。浓绿浓得让人赏心悦目,红花淡到近乎寂寞。远处的山层层叠叠,无边无际,绿得深沉,染得天际绿如蓝。近处的水,杨柳照影,水杉如濯,绿得触目生凉,绿的水波灿烂。
   晚间的一场急雨,更是洗净了山水微尘,到晨间绿枝绿叶还挂着昨日雨滴,池塘里硕大的荷叶上滚着晶亮的露珠儿。大自然就是一支如椽巨笔,在天地间写下一个字:绿。
   在这湿漉漉的夏天早晨,披一身浓绿,我们去访常州的东坡洗砚池。
   常州就在我居住的锡城隔壁,驾车走上高速,差不多四十来分钟就到了。江南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是人间天堂,而在苏州西侧的锡城就成了天堂的守门人,常州更在锡城西,理应离天堂更远些。可是,天道自有公正在,它将文曲星苏东坡,降落在了常州顾塘桥畔的藤花馆里,晚年苏东坡的一股灵气,照耀了常州古城,他的洗砚池,时时墨香四溢,让这座古城文人墨客辈出,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书香门第。
   生长在北宋末年,苏东坡是不幸的。王安石变法,原本是要富国强兵,中兴北宋颓势。却因支持变法和反对变法的朝廷大臣势同水火,引发激烈党争,结果变法失败,北宋王朝陷入祸乱之中,到了徽宗朝更是吏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王朝渐入末日。
   苏轼原本是个逍遥派,既不属于王安石的改革派,也不属于司马光的保守派,人若圆滑一点,自可左右逢源。但他虽然文章写得光耀千古,可在政治上却是个“笨人”,坚持原则,从不献媚,结果弄了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这一年,王安石做常州知州,苏轼被贬官在常州闲居。闲居的苏东坡也不闲着,常常兴高采烈地与诗友们在大庙弄“妙释灯谜”,大出风头。这一天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惠民桥相遇,王安石一心想训诫非议变法的东坡,于是问道:“贤契近来学问大有长进吧?”苏东坡小心答曰:“学生仕途坎坷,何谈长进?”王安石说:“我听郡城百姓议论,苏学士做灯谜举世无双,今日老夫倒要领教领教。”此时,正有一辆马车从西门驶来。王安石遂出上句曰:“西门马车,行至半山三里半。”苏东坡立马答曰:“东郊龙舟,经过中巷五溪中”。王安石见难不倒苏东坡,随又出一联曰“铁城纸糊,金玉银山三宝地。”这下可把苏东坡难住了,一时竟无言以对。王安石见东坡无语,笑呵呵地说“你不是会掐能算吗?今次可被老夫出了你的掐了。”出掐,从此成了常州老话,意指出其不意让人陷入窘境。
   还好,还好,让苏东坡一时陷入窘境的王安石毕竟是正人君子,他在政治上并没有为难苏东坡,两人虽然政见不同,却做了一生朋友。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像王安石一般对他宽容。张淳是他的好友,必欲置其死地而后快;画家李公麟是他好友,迎面相逢时,以扇遮面,哼哈一声擦肩而过。政坛风雨,让他尝尽世态炎凉。
   他一生顺境短促而逆境悠长。但无论顺逆,都居无定所。先是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继而黄州、汝州、登州、惠州、儋州,从中原一直到了海南岛,堪称“苦难行军。”有人戏称苏东坡这是“公费旅游”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就了大才子的一生辉煌。可是,有谁愿意像他那样,一生明暗交替,上下沉浮,屁股没焐热椅子,就被赶着搬家,据说他最短的任期,是当了五天知府。他一生担任过30多个官职,遭贬17次,坐牢130多天,晚年独自困在海南12年。
   就在政治上被贬为奸党,亲属备受株连,多次几乎难逃死神追捕的时候,苏东坡依然吟诵,“天涯何处无芳草。”他的吟诵是有底气的,因为在他一生来访或居住十一次的常州,百姓是理解他、热爱他的。元符三年,苏东坡被贬儋州。常州百姓,派了代表葛延之,不远万里,登岸海南岛,给他送去龟寿帽、百家衣、宜兴茶,还有书、笔、纸、墨、砚台,为的是让他不再寂寞,可以挥笔继续写文作诗。当他奉旨南归之时,常州人又派人远道迎接,从虔州、南昌再到当涂。东坡途中病了,大学士胡宿的孙女——胡淑修以太守诰命夫人之尊,自愿前去充当厨子。常州人的深情厚谊感动了苏东坡,他两次上表朝廷,愿以常州为家,当个普通百姓。
   东坡不幸常州幸。苏东坡晚年居住在常州顾塘桥畔的藤花馆。这里是座小巧玲珑的楠木厅,前檐后厦,明窗小院,古朴、清静、典雅。清朝著名史学家赵翼诗曰:“紫藤花开墨池张,古色斑烂各相抗。”江南有那么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有那么多的优美风景,有那么多的人文荟萃之地,但只因一个苏东坡,就让小小的常州城书香常在,春华媚人。一生疲惫,一生颠沛流离的苏东坡在晚年终于为这里的小桥流水所眷恋,看上了这里花香四溢的宁静,也被常州人的真诚所感动。于是一个人辉耀了一座城,一座城托举出了一个不凡的人。
   我们怀着一腔钦敬去东坡公园的舣舟亭下瞻仰洗砚池。池子不大成长方形,池的三面用秀丽圆润的太湖石,堆砌成一座玲珑的假山,假山花木葱茏,香气四溢。夏日植被的浓绿,将池水映照成墨绿,仿佛东坡先生刚在此处,洗了他的笔墨砚台,氤氲的水汽里还飘着墨香。同来的女同胞们爱美也爱追星,纷纷在洗砚池前留影。
   正当大家兴高采烈之时,公园的管理员告诉我们,这个洗砚池不是真迹,是从苏东坡居住的藤花旧馆迁移过来的。我们听了,不禁有些扫兴。
   藤花旧馆的洗砚池是什么样子的呢?真迹已湮灭,只能从常州清代诗人赵翼的描述中去体会了。赵翼说藤花旧馆的洗砚池“系白石凿成,底旁有小孔,去其楔,水立涸。以新水溢之,容十五六石许,积水盛夏不败。”关于洗砚池,常州民间还有个有趣的传说:说是要想考中状元,您必须在考试之前,先去爬一爬文笔塔,然后再拿毛笔沾一沾洗砚池的清水,方能考中。赵翼年轻气盛,与人打赌不信这个说法。结果,原本考中的状元却变成了探花。
   那么,洗砚池原本好好的在藤花旧馆,为啥要搬去舣舟亭下呢?据说是在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下江南的时候,当地的官员揣摩当今皇帝,喜欢附庸风雅,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当地的官员们就将洗砚池整体搬迁到了皇帝龙舟必经的舣舟亭下。乾隆皇帝见了苏东坡的洗砚池,果然龙颜大喜,挥毫写下了“风流苏髯翁,遥年此系艇。遗迹至今传,以人不以境”的诗句。其实,当年住在藤花馆里的苏东坡,已经老病交加,困顿难动,那还有力气乘艇巡游啊。皇帝老儿被臣子骗了,还情不自禁地写诗呢。唉,老皇帝被人当猴耍了还挺开心。看来,下属挖空心思拍上级马屁的故事,古今没啥两样啊。
   既然来了,除了拍照留念,我们总想着再做点什么。现在早就不用毛笔了,就算是钢笔、铅笔也很少用了。文人手中的笔,大多被键盘所代替。那就拣根树枝吧,蘸点洗砚池中的清水,在石板上划上几笔,也算沾了东坡先生的仙气。
   东坡先生自从嘉佑二年四月参加殿试,写出《刑赏忠厚之至论》一举成名,到他在藤花旧馆走进生命的尽头,四十四年里,写下了1700多首诗词,40卷文集,20卷后集,15卷奏议,10卷内制,3卷外制,还有800多封书信和600多则小记。说他才高八斗,著作等身,应无异议。
   苏东坡是天下奇才,器识宏伟、议论卓绝,文章雄隽,世事洞明。然而,“道大难容,才高遭忌”,他一生都在做副职,几次与宰相职位擦肩而过。但凡他能圆滑一些,知道在官场上绕道而行,即使不拜相,也不至于弄到陷在没完没了的党争里,一直到油尽灯枯,落个贫病而亡。当然,若果真是那样,世上也就没有万人敬仰的苏东坡了。
   站在长不过二米,宽不过一米略出头的一方小小洗砚池旁,在对东坡先生崇敬与思恋之际,我还有个疑问一直挥之不去。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里,为啥总是“道大难容,才高为累”?文王拘羑里、孔子困陈蔡、屈原投江、左丘失明、孙子膑足、韩非囚秦,直到东坡屈死常州,直到史无前例,为啥老跟知识分子过不去?一代代的叹息,一代代的挽歌,一代代“后人而复哀后人”。“皇天后土,鉴平生忠义之心;名山大川,还千古英灵之气。识与不识,谁不尽伤;闻所未闻,吾将安放。”这样的感叹,还要持续多久?
   当我在东坡洗砚池前,感叹东坡道德文章,一生坎坷,心中波澜,久久难平。
   唯有池旁松树上的鸣蝉,一声声的“知了——知了——”回应着我的疑问,我不知道,它到底知了什么?

共 32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苏东坡乃古今第一奇才,一生颠沛流离,命运坎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他不仅留下了丰富的诗书文章,还有高尚的文人风骨和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精神。这些早已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毕生走过大江南北,最后终老于江苏常州,在顾塘桥畔的藤花馆留下了他最后的生命轨迹。本文作者于绿意昂扬的盛夏到访常州,去拜谒东坡公园舣舟亭下的洗砚池。文章以此为轴心,追忆了东坡先生的人生境遇以及晚年客居常州的前因后果,最后发出千古一问:才高八斗的东坡先生以及历朝历代的知识分子为何总是命运多舛?难道都是因为“道大难容,才高为累”?无人能够回答,至此文已尽而意无穷。纵观全篇,作者以流畅优美的笔触描写了江南夏季满目绿色的自然景色,以及访问常州东坡洗砚池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在历史与现实中自由切换,笔随意走,一步步将文章推向高潮,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一篇内涵丰赡的游记,同时也是一篇思想深刻的文化散文。倾情推荐阅读!【编辑:燕剪春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71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07-18 14:28:47
  二哥的文字先睹为快,开卷有益。最后的问题有答案又没有答案。按语粗浅,二哥海涵。按不到你就自己倒下哈。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7-19 18:26:44
  春光,按语写得非常好,喜欢。
2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2-07-18 20:41:33
  道大难容,才高遭忌。可叹东坡一生,有奇才,乐天派,却太过刚直,颠沛流离。幸甚,从眉山出,终老于常州。
   二哥佳作,以参观洗砚池为引,梳理东坡一生,故事中有解读,钦慕中有叹惋和叩问,抒情恰到好处。
   伊人姐姐编按,提纲挈领,甚是中肯。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7-19 18:34:18
  我曾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觉得苏东坡这个人就是个标准的倒霉蛋,他的一生就像那个始终跟大风车战斗的唐吉坷德。在中国历史上像他这样既不被改革派也不被保守派待见的知名学者是不多见的,或许他就是独一无二的。我敬重他的独立意识,敬重的博学多才,也觉得他政治上其实是不成熟的,他的坚持或许是有些迂腐。他自己本没有什么特别的政治主张,却在被别人的主张中,被纠缠了一生,搞得焦头烂额。开创了豪放派词风的苏东坡,其实,是个悲剧性人物。
3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22-07-19 06:52:22
  道大难容,才高为累;多才信为累,叹息此珍禽。一代代的叹息,一代代的挽歌,一代代“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许正因为不被世俗所容,才见道之大;因为有才能而给自己带来麻烦或招来祸患,人之嫉妒心啊,如张淳之流是矣。
   在哲学界有这样的论点: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伟大,或者说更有意义。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里,为啥总是“道大难容,才高为累”?可谓本篇散文的点睛之笔。
   这是一篇内涵丰富赡的游记,也是一篇思想深刻的文化散文。与编者春光妹妹共鸣。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7-19 18:39:04
  道大难容,才高受累。就是今天也是如此。你看余秋雨和莫言,一个写散文的,一个写小说的,稍有成就,就被网暴到沉默无语。其实,这两个人都是激情有余的大才子。为啥有这么多的人,诛心般攻击他们?这个值得我们去关注,关注我么整个民族的心理。好在现在上层领导是明智的,始终没有发声。不用公权力去涉及文学艺术的评价,这是我们国家的巨大进步。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7-19 12:27:4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5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7-19 18:26:04
  感谢春光的美按。这篇文字乃是又日记改写而成,有些疑问存于胸中多时不由得不问。其实,不光中国,包括西方的拉美的许多诺奖作家也都在本国不受欢迎,且有些人不得不流亡海外。被后世目为伟大学者的很多开创性人物,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许多都被当做异类,起学说也被当做离经叛道之说,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江凤鸣
6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07-25 19:21:28
  二哥胸中究竟装有多少好东西,怎么总也掏不完?感觉在二哥面前就是一个小学生,还是一个不怎么开窍的小学生。
   东坡洗砚池地方虽小,却引出了一篇意味深远的美文,读后令人玩味再三。燕子姐姐的按语写得真好。
闲云落雪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7-25 19:48:38
  春光的按语写的确实非常好,将我心中要表达的主题,都一一提炼出来。我居江南四十多年了,而且是个喜欢到处游玩的老顽童。用我文化研究院同事的话说,连乡镇的犄角旮旯都给我钻过了,这太夸张了,但我确实走的地方不少。我居住的小城和周边属县,我走遍了每一个乡镇,一桥一庙,一亭一阁,我都不想放过。总想去发掘它们背后的故事。我有个很不好的毛病,喜欢带个小本子,缠着当地人讲故事,哪怕是个小笑话。我们院里有些老人家,我写正经的文史论文肯定整不过人家,但那些街谈巷议,那些野史歪说,我可比他们知道的多。不管真的假的,写到文里只求能自圆其说。反正散文是文学作品,你说“相传”、“据说”,也没人和你过于认真。这就是我写这些亦正亦邪的历史文化小品文的体会。读书,不一定非要去读纸书,老百姓的那张口,也是书,大凡碑文、联句都是书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那书的种类,可是多着呢。谢谢落雪的鼓励哈。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