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李白的敬亭山(散文)

精品 【流年】李白的敬亭山(散文)


作者:江凤鸣 探花,16368.2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12发表时间:2022-07-20 15:08:08

【流年】李白的敬亭山(散文)
   如果你要去宣城,最好带一把伞。因为我知道你到了宣城,一定会去敬亭山。夏日的敬亭山,风来得快,雨行得慢,太多的时候阳光灿烂,没有一朵云为你遮蔽阳光。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观赏敬亭山,你在行走之余,最好找个地方坐下来。
   天宝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53年,李白来到宣城,来到敬亭山。敬亭山,古名昭亭山,为黄山余脉,绵延百余里。山上林木葱茏,谷幽泉清,景色诱人。在盛唐之前,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游历,并留下墨宝名篇。南朝大诗人谢眺任宣州太守时,常常在山间游历,写下不少描绘山间美景的诗篇。其中谢眺的《游敬亭山诗》:“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俱然栖。上干蔽白日,下属带逥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脍炙人口,为李白所激赏。当时,谢眺望山的北楼还在,李白登楼望山,无限感慨。大笔一挥,诗情澎湃: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吐多年的不得意,豪迈之情表露无遗。他提议将北楼改名为谢眺楼。一座普通的望山楼,由此成了千古名楼。名人就是名人,名人效应即使过了千年,在科学与文明昌明的二十一世纪,仍旧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李白是带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到敬亭山的。之前,他仗剑出川,游历天下,凭借诗名漫游齐鲁、湖湘、江浙、两淮,诗名日盛,却没有得到一官半职。看似潇洒四处游,却是仕途无望到处碰壁。这让心怀天下,要成就一番伟业的李白甚是郁闷。四十多岁时,忽然有一天,唐玄宗和他的爱妃杨玉环读到了他的诗作,觉得他是一个奇才。皇帝把他的诗句给大臣们看了,既然皇帝说好,大臣们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拍马屁的机会,自然是叫好声一片。既然都说好,那就赶快把这个人才请来吧。玄宗皇帝一锤定音。
   此时的李白正穿着道服与一个道士在江南畅游,他整日喝得醉醺醺的。接到诏书酒就醒了,立马奔向京都长安。他写的诗句里,有着掩饰不住的得意之形: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蒿蓬人!
   李白到了长安,唐玄宗任命他为供奉翰林。李白不是个笨人,他的诗才让贵妃杨玉环对他另眼相看。他在长安待了三年,写了三首好诗,全是拍杨贵妃的马屁。其一是: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皇上宠爱,贵妃欣喜。诗人李白看似大好前程一片锦绣,但毕竟只是个诗人,他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却真不是个玩政治的行家里手。诗人本就狂放,到此更加得意。朝堂之上,他让贵妃的堂兄,后来的宰相杨国忠给他研磨,让唐明皇的首席大宦官高力士给他脱靴。别人在翰林院当差,结党营私,拉拢权贵,为的是日后飞黄腾达。而李白在长安三年,一千多天里,有八百天醉倒在酒肆中。他不愿与奸臣佞人为伍,却在京城吃喝玩乐、斗鸡走马,堂堂李翰林,四十几岁年纪了,竟然像个老顽童。皇帝只要他写诗伴和,却不会给他真正的权威职能。玩乐够了,吃喝够了,人也得罪够了。玄宗皇帝听人告状,耳朵上都起了膙子,于是“赐金还山”——走人吧你!从山野中来,还回山野中去。
   李白被权贵们赶出京城,怀着满心失望,一腔悲愤,浪迹江湖又是十年。这天,他又登临敬亭山,只见云雾缭绕、翠绿环抱。望着悠悠而来,缓缓而去的片片白云,写下了千古绝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诗人,忧国忧民,想搞政治,但在政治上又是那么幼稚,他的失意是注定的。正如现在国际政治中,一个在镜头前饰演总统的演员,却真的当起了总统,他的失败似乎也是注定的。这与他的善良无关,与他的政治成熟度成正比。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渴望着为国家建功立业,渴望着政治清明,但他在京都,在官场上看到的是满眼物欲横流,是官场上的明争暗斗,是为争夺高官女人金钱的不择手段,是权钱交易的互相利用,他失望了,愤怒了,世上再没有什么能打动他的真情,相看两不厌的只有眼前的敬亭山。只有大山的崇高、溪水的清明,飞鸟的孤高,白云的洁净。
  
   二
   千年之后的夏日,蒙蒙细雨中,我们一行人擎着花伞,踏着李白当年的足迹,攀上了久已向往的敬亭山。我们穿过道道山岚云影,走过条条陡崖深谷,山间小径满山水滴,满目葱绿。当地人说,旧时,这里原有李白题书的“云根”刻石,有一座拥翠亭,还有“李白独坐处”,这些都在历史的烟云中湮灭了。好在山顶上还有一座“李白独坐楼”耸立山巅,可以登临望远,体味李白当年在这里独坐吟诗的心境,思古之幽情油然而生。
   苏东坡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午后,我们退下山来,在溪水长流的林间撑起雨伞,像李白当年一样,遥遥望着敬亭山。希望这山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一段风情。
   说实在话,我们这行人,也都是穿行江南数十年的老“驴友”,已经见惯了春月秋风,丽水秀峰。平心而论,敬亭山比起黄山、庐山、九华山、雁荡山、天台上、紫金山、天目山等等名山大川,就是一座再普通不过的山而已,它既没有重峦叠嶂的宏伟气势,也没有秀丽挺拔的山势风光。我想,它的魅力在于它独特的人文背景,在于谢眺、李白们赋予它的精神风骚,更在于它的深幽娴静,正好满足了风尘游子们安身立命的家国梦。
   据说李白当年来宣城敬亭山之前,曾经逗留长城口外的边城幽州。他对朝廷的昏庸黑暗、骄奢淫逸是深有体会的,在幽州他以诗人的敏感,也洞悉到胡将安禄山有起兵叛变的可能。眼看“齐家平天下”的理想成为泡影,想见到一旦胡骑踏入中原,将掀起腥风血雨。李白来到燕昭王当年拜将的黄金台,对天长嚎。他想将他的担忧告诉朝廷,但昏庸的朝廷竟然将告密者送给安禄山处理。无奈之下,他脱离安禄山控制的幽州虎穴,接受从弟李昭的邀请,来到江南宣城。
   来到敬亭山的李白,暂时放下了他的家国梦,过起了隐居生活。在他的眼里,江南的宣城与他的故乡西蜀有许多相似之处,敬亭山宛若匡山,宛溪像极了盘江。这里有家乡一样的满坡杜鹃花,有一样的竹海临风,有一样的羊肠小道,有一样的飞鸟临空。平时的生活还不错,诗人的盛名,使得他的家中总是高朋满座。曾经翰林供奉的官位,也让当地大小官员们不敢怠慢他。况且,他在这里还结识了一位开“老春”酒店的好友纪叟,那香醇的老酒,总能在夜夜笙歌里温暖他的心房。没有应酬时,他就登上谢眺楼,让四野的山风抹平心灵的创伤;独坐山野,面对敬亭山,看流云、听鸟鸣,闻水声,让天籁之声,抚平过往的伤痕。
   坐在李白曾经遥望敬亭山的地方,我们感受到了天地间特有的清静。林涛阵阵,溪流喧哗,天籁隐约若笛声,在无思无想的当口,真能让人感到“四大皆空”“六根清静”。生命回到最本质的属性,天地升华到最原始的定义。天人合一,生命永恒。饶是这样,诗仙李白,也就成就了他的神仙梦。
   然而,一生以悬壶济世为己任的李白,没有这样的好命。他诗人的浪漫,任侠的本性,使得他不可能清静度过余生,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就要继续折腾。
  
   三
   安史之乱,如期爆发了。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大唐著名战将哥舒翰战死,京城长安陷落,唐玄宗落跑西蜀,杨国忠、杨贵妃兄妹死于乱兵之中。这时的李白已经是一个寻常百姓,一个隐居在敬亭山下的五十多岁的老头子。放在常人,朝廷的事,与他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但噩耗传来时,李白却号啕大哭,哭得敬亭山夜夜战栗风萧萧,哭得宛溪水日日波涛凝寒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李白拄着拐杖,走下山岭,投奔到永王李璘幕下。他觉得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抱负的机会又一次来了。他准备这一次一定要为朝廷效力,消灭叛军,重整河山。
   然而,历史又一次跟他开了个玩笑,一个大玩笑。
   唐玄宗落跑西蜀,他的太子李亨在甘肃即位,史称唐肃宗。当时,他是天下兵马大元帅,相当于全军总司令。而玄宗的第十六子李璘负责长江流域的防务,相当于江防司令。兵荒马乱之时,李璘却有野心,大敌当前,却想着太子李亨的皇帝龙椅。李白在永王府,大受重用,参加了好几场重要军事会议后,他得意之时,诗兴大发:“二帝巡游俱未归,五菱松柏使人哀。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这首为永王拍马屁的诗,日后成了他参与叛乱的罪证。
   两个月后,在唐肃宗和弟弟永王的权力争夺战中,永王战败被俘,李白也做了囚徒。五十七岁一把老骨头的诗人,差点被以叛匪的名义砍了头。好在有削平“安史之乱”的大将军郭子仪出手相救,李白捡了条小命,被流放贵州。李白被押送时,儿子在山东,老婆在江西只有妻弟送他上路。原本想为国家平乱出力,却成了人人皆曰可杀的叛军头目,李白真是比窦娥还要冤。他做诗人聪明,当政客糊涂。
   李白从浔阳江口走到白帝城,忽然传来皇帝大赦的诏书。他喜出望外,立马调转船头,从灰头土脸中,又一次恢复了诗人的浪漫情怀。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篇在二十一世纪,还选在小学课本里的诗篇,是那样活泼、轻快、鲜活,却不知这是李白身为囚徒时所写。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生命已到了尾声。
   李白再回敬亭山的时候,宣城已是物是人非。他想买醉,庆祝自己生还,但“老春”酒店已在战火中成为一片瓦砾,酒店的老板纪叟也死于乱兵之中。李白酒没喝成,只能以哭当歌:“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李白再次相对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李白。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垂泪肃立,宛溪河饮泣无语。李白独坐在夜风里,风在呜呜地刮,雨在潇潇地下。六十二岁的老翁,实在撑不住了,倒在自己的泪水里。
   历史走到二十世纪,共和国元帅诗人陈毅来到敬亭山,写下一首绝句:
   敬亭山下桨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波万年愁。
  
   四
   李白死了,诗仙死了。千古奇才岂能死得平常稀松?于是中国善良的老百姓,李白千百年来的一代代粉丝们传说,李白是醉酒而死,李白是水中捉月而死。唐人在诗歌里,宋人在笔记里都这样说,文人墨客、山野樵夫也这样说。人们将李白墓修在临江傍山的采石矶上,山上一轮月,江中一轮月,李白入水捉月,也是攀山摘月,李白成仙了。是为诗仙。
   我们下山时,经过大片的茶园,据说敬亭山的茶叫做“敬亭绿雪”,是上品的好茶。茶园的周边,有大片的梨树,据说每到春日,梨花如雪。我们沿着宛溪和句溪走下山去,沿途修竹滴翠,松涛如歌。
   李白的确在晚年找到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敬亭山,是李白的敬亭山,山以李白而名世,李白因山而不朽。敬亭山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吸引着天下诗人一代代来朝拜。

共 43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敬亭山是黄山余脉,一座非常普通的山,却因了诗人李白成了一个文化符号。是李白的敬亭山,是他修身养性的地方,以他而闻名于世。李白是个诗人,却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可他却不是玩政治的,一得到皇帝的宠爱,就不知天高地厚,就得意忘形了,没有一点城府,怎么可能在朝廷里扎下跟脚。只过了三年,李白就被驱除出朝廷,来到敬亭山隐居起来,日日用酒精麻醉自己。可他不甘心,不安生,安史之乱后,投奔到永王李璘幕下,还想去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不曾想,却成了囚徒。被皇帝大赦后,李白又来到敬亭山,却没有地方喝酒了,酒店老板死于战乱,他再也买不到酒喝了,在郁郁寡欢中,六十二岁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文章构思巧妙,用敬亭山写出了李白的一生,前呼后应,从敬亭山开始,到敬亭山结束。文章从古论金,历史知识性强,值得去学习,值得去深思。佳作,编者推荐阅读!【编辑:五十玫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720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22-07-20 15:09:32
  二哥的文章历史知识性强,读罢让人受益,感谢二哥的分享!
五十玫瑰
回复1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7-20 18:43:47
  谢谢玫瑰姐的美按。敬亭山是李白的终老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豪放、乐观、激情,是天生的诗人,一生光芒四射。他的诗豪迈、夸张、充满想象的力量。李白一生都渴望建功立业,他仗剑出川,自带仙气,任侠豪迈。他的诗句无拘无束,充满理想主义色彩,读他的诗句,让人血脉喷张,充满力量。即使到了晚年,历经坎坷,人不失赤子之心,对生活依然充满向往。敬亭山,我去过多次,那是一座普通的山,也是一座秀丽的山,有仙气的山,充满文气的山。李白说相看两不厌,他将那座宛溪与句溪缠绕的山,当成了知己,当成了恋人,在他的晚年,独坐山下,静静地望着敬亭山,应该是有所思,有所想,是寂寞的,也是慰藉的。在这里他终于找到了终老之地。李白生于盛唐之时,感受到了大唐的繁荣与强盛,李白终于“安史之乱”虽然没有像杜甫那样感受中原战争的惨烈,却也有过生离死别之痛。这一切显然都会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一篇四千字的小文难以综括李白的一生,只能写下登临敬亭山的一点点感受。李白以他的直率、善良、理想主义的本性,是难以驾驭官场的。他的没有从政,才给我们留下了一颗诗歌史上的巨星。巨星是无法描摹的,只好摘下一片、二片星辉。
2 楼        文友:燕剪春光        2022-07-20 22:13:55
  李白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又一身傲骨,怎能从政?幸好他没有当上什么官,不然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可有可无的官员,却少了一位光芒四射的诗人。真正的文人最后的归属恐怕只有与山水做伴。二哥最牛,从李白与敬亭山的因缘来纵观他的一生,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狂傲、率真、才华横溢的李白。
有花皆吐雪,无韵不含风
回复2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7-24 18:26:15
  谢谢春光的解读,我觉得你的解读正合我意。中国有很多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艺术家,只因为当了官,妨碍了自己艺术才华的发扬光大,而他们中的一些人正因为自身的不幸与坎坷,却使得文化史上,有了一颗颗闪耀的明星。譬如李白、杜甫、苏东坡、柳永,这些人当了大官,也不一定就能做出多大的政绩,像是唐后主、宋徽宗当皇帝是个昏君,若只当个艺术家,光耀千古是不成问题的,他们都有这种才华和天赋。同样,我写敬亭山,也觉得李白不是个治理天下的人才,他就是一位诗人,一位伟大的天才诗人。李白不幸天下幸,他的仕途不顺,才让我们民族有了这样一颗光耀千古的艺术之星。
3 楼        文友:风逝        2022-07-21 10:02:31
  历史地理,山川文化,风土人情,名人轶事……饱读史书、遍览九州的二哥神手拈来,便是美文一篇。我等只有羡慕与妒嫉。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回复3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7-24 18:31:08
  感谢老乡美评。李白我是熟悉的。自小就喜欢他的诗篇,《李太白诗集》更是常放在在守边。这样一位伟大诗人,他的终老地,是值得我辈以仰望的心情却拜谒的。站在敬亭山下,望着李白“相看两不厌”的地方,自然会浮想联翩,会有很多的感叹。
4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7-21 15:11:2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5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2-07-21 20:09:51
  文化符号的敬亭山,是诗仙最后的栖居地。跟着二哥,又膜拜一回诗仙的人生。
   说古道今,洋洋洒洒,脉络井井,有文化气息的寻“仙”之旅啊。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回复5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7-24 18:35:34
  雁子,我写过很多的旅行篇章,每一次到了现场,都会长思,都会颠覆以前的观点。在敬亭山,我就想,这样一座普通的山,为什么会让诗仙发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感叹,为什么不是周边比它更有名气的黄山、九华山、庐山?由此放开遐思,我就有了这篇文章的思索,写成了这篇文章。
6 楼        文友:梅子青        2022-07-22 12:54:02
  学而优则仕,李白一生都想当官,但他的才情只适合作诗,而不适合当官。二哥在这篇文章中写出了李白一生的曲折,也写出了他独特的个性。他的汨汨诗情,源源不断,随时随地可以触发。他虽然藐视权贵,却也留下了恭维杨贵妃,恭维永王的诗。按他的气节不应该如此,但他政治上的天真,让他留下了实实在在的千古笑柄。也许“诗仙”就该如此不食人间烟火,政治上碰壁,反倒是一种成全。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回复6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7-24 18:40:05
  谢谢梅子的美评。我也是这样想。虽然说学而优则仕,但有些人天生是做文学家、艺术家的材料。他们的浪漫天性,他们的赤子之心,是难以驾驭官场上的尔虞我诈、高深莫测的。李白仕途的不成功,正是他艺术之路辉煌的基础。他一生信奉道家学说,他一生的生活轨迹,也正是道家理论的最好诠释。
7 楼        文友:闲云落雪        2022-07-26 18:30:09
  诗仙李白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他仕途坎坷,一生无所建树,但“诗途”坦荡,一路高歌猛进,终于把自己送上了诗仙的位置。站在中华文化的角度,我们该庆幸李白在政治上的无所建树,要不然,一颗光耀千古的巨星会被埋没。感谢二哥分享这么好的美文,受益匪浅。
闲云落雪
回复7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7-26 19:42:55
  落雪,我也喜欢李白,喜欢他的豪放,他的直率,他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天才。当然,我也为他惋惜,他一生都想当官,想建功立业,但他真不是个当官的材料。他的诗才与他总想着在官场上一展拳脚的梦想,构成了他一生的华丽篇章,或许也就是这样的人生经历,才使得他的诗句,大放光芒。
8 楼        文友:文字侠        2022-07-27 16:51:34
  白之沉浮,亦诸位之沉浮,唯其最名。
静静的,穿透岁月。
9 楼        文友:紫色        2022-08-09 17:12:18
  前几天刚刚读过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今天拜读老师的文章,对诗人作诗的背景更加了解了。由于工作忙,现在也没什么上江山文学网了。老师的文章让我耳目一新,重新燃起学习和写作的兴趣。
   李白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也是一个豪放不羁的酒仙。想必本文作者的性情也一定有跟诗人相似之处,期待拜读您更多好作品。梦想有一天,跟着您的寻仙之路,也能独坐敬亭山一回。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回复9 楼        文友:江凤鸣        2022-08-09 20:05:48
  谢谢您来读我的文字,我非常崇拜诗仙李白,虽然一生仕途不顺,但他的乐观与豪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高山仰之。让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写出更好的文字。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