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家园】在多舛的日子里为爱而歌(散文)

编辑推荐 【家园】在多舛的日子里为爱而歌(散文)


作者:孙兰茂 秀才,1843.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28发表时间:2022-07-24 10:42:49
摘要:知了是生物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造物主造出了知了,并让它繁衍于世,自然有其美意。灭绝了知了,是会遭遇上帝的惩罚的。这个上帝是断裂了的食物链,是动物不能相依生存所引发的危机。

如果说世界上什么动物对爱情最执着,毫无疑问,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知了。
   知了,学名称做蝉。从爬出地面的那一刻起,到它的自然死亡,仅有二十多天的时间。在这短暂的日子里,它既要为传宗接代忙活,又要为躲避人类及天敌的诛杀而烦恼。为了崇高的爱情,不畏旅途凶险,一路艰辛一路歌,是对知了一生的真实写照。
   因长了一副精美灵动的好身材,且能发出绝美的天籁之音,很多人对知了是宠爱有加的。通过墓葬挖掘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很多随葬品都饰以蝉的花纹。蝉,有着如同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蕴含着纯洁、高尚的情操。据说,齐白石老人八十八岁时画的一幅蝉,用神来之笔,把蝉描绘得惟妙惟肖,如今在某拍卖会上卖了八个亿。试想想,如果齐老先生画的不是令人怜爱的蝉,而是画一只相貌丑陋的小动物,其卖价肯定会大打折扣的。正因了对蝉的喜爱,老先生才画得如此投入,如此精致;也正因了买家对此爱得深沉,才不惜血本,把这惊世之作收入囊中。此外,人们对蝉的溢美之词也难以计数,如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等。还有人把自己的名字冠以蝉字,如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的姑幕国领袖名字叫做穷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等。现在有人给小孩起名也用了蝉这个字,如玉蝉 、金蝉、蝉荣,等等。
   读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长得一表人才,又是大唐的使者。其相貌、地位与一般百姓是不可同日而语的。鉴于此,很多妖精都毫无顾忌地对他投怀送抱,恨不得立刻结为结拜夫妻。其数量之众,令人难以想象。自从听信了吃唐僧肉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话以后,妖精们便一反常态,对唐僧爱的天平瞬间倾斜。在她们看来,美,如同花瓶,堪比浮云。与其白头偕老,倒不如吃了他的肉来得实惠。既饱了口福,又能万寿无疆。岂不美哉?所以,唐僧与妖精的婚姻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的。
   从唐僧的故事,我们想到了知了。知了长相尽管很美,但它也像唐僧那样,具备了上帝赐予的一身香喷喷、蛋白质丰盈的肉。虽说它的肉没有唐僧肉那样神奇,但人们对此馋涎欲滴的邪念,远远超过了对它的宠爱。于是乎,捕蝉、变着法子吃蝉,形成了个别群体的人们乐此不疲的共识。
   小时候,我们不知道电视机为何物,更没看过电视里播放的《猫和老鼠》的游戏。可是,我却看过实实在在的猫和老鼠玩耍的情景。当猫捉住老鼠以后,为求得刺激,猫是不轻易吃掉老鼠的,而是把老鼠当做玩物。直到猫玩够了,玩腻了,才一点一滴地把老鼠吃掉。由此,我们想到了社会上的腐败分子,贪赃枉法之徒,不择手段地玩弄异性,与猫吃老鼠的玩法有多么惊人的相似之处。
   细想想,妖精爱唐僧,老鼠爱大米,猫逗老鼠玩,这些都能体现为真心实意的爱或者喜爱吗?显然不是。同样,人们把蝉作为陪葬品,把蝉画在宣纸上,甚至雕刻成工艺品或饰物,供人把玩、观瞻、欣赏,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是假的,虚伪的。试想想,爱它,最终还要把它吃掉,怎么能算是真爱呢?然而,也有对野生动物及自然界真正存敬畏、有大爱的人,只是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在食不果腹的年代,人们一年当中很少能吃上几次肉。烧菜多放点油也是一种奢望。夏日来临的季节,偶尔捉几只知了给营养极度缺乏的老人、孩童解解馋,是正常而又情可原的事。
   可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了美容养颜的需要,为了猎奇、寻求刺激的需要,人们吃腻了大鱼大肉和海鲜大餐,便开始野蛮地食用各类山珍野味,这就有悖于正常的人伦道德了。
   果子狸、穿山甲、蝙蝠、麻雀及青蛙、野鸡,等等,只要是入得了口的,人们都吃得津津有味。什么生态保护,什么疾病传染,早被食客们抛在了脑后。显然,对于有上好味道的知了来说,食客们断然是不会放过的。
   夏日的晚上,从城市到乡村,从豪华的休闲公园到偏僻的山野丛林及沟河湖叉,凡是有树木、有知了出没的地方,都会有红男绿女,及黄发垂髫者光顾。为了捉知了,足不出户的人走出了家门,自命清高的人,也混迹于芸芸众生。有人不惜百里驾车劳顿去捉知了;有人挑着灯笼,通宵达旦地捉知了。
   捉知了按时间节点进行,其方式五花八门。晚上借着手电筒或灯笼的光亮,或者在树干上寻找,或者从地上宛若屎壳郎窟窿的地方用手指头从里面往外抠,或者干脆用铁锨在地面上,以风卷残云、地毯搜索的方式,抽丝剥茧般一点点地挖,一点一点地找。没有光照设备的人,就用双手不停地在树干上仔仔细细地摸。
   平明时分,知了猴(成虫知了的若虫)挂在树上开始蜕变。有的躬着身子,露出白中泛黄的脊背,有的身体已从蝉蜕中完全退出。退出壳的蝉,鹅黄色的、满是褶皱的双翅,在它身体不断颤抖下,逐渐地舒展开来。慢慢地,翅膀上的水晾干了,腿上的水也晾干了,它便翩然离去,甚至是直冲云霄。在蝉未曾飞走的情况下,正是捕捉这类知了的好时机。
   捕蝉看着是乐趣,其实很辛苦。因为捕蝉,我曾从树上掉落下来而崴伤了脚;曾在黑魆魆的天底下,摔倒在了崎岖不平的泥土路上;也曾为一个知了猴而与小伙伴们争执得脸红脖子粗。
   为讨母蝉开心,为追寻美好的爱情,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公蝉都会围绕在母蝉附近,用美妙的歌喉,极尽自身的音乐天赋,不遗余力地歌唱着,直到与母蝉喜结良缘方才停止。其情之真切,意之凿凿,歌声之悠扬曼妙,无不使母蝉为之动容、为之倾慕。蝉在鸣叫的时候,也正是捕蝉的好时机。正因为蝉的鸣叫,它的自我保护警惕性就降低了。此时,捕蝉者拿着一头粘有用小麦粒咀嚼成面筋的竹竿,慢慢地靠近知了。因面筋的黏度不啻于强力胶,一旦触碰到了知了,它就很难逃脱。用面筋粘知了,拆散了知了的美好姻缘,其手段之卑鄙、残忍,是无以复加的。
   在以前,成虫知了都用来喂鸡,人是不屑食用的。随着人们吃蝉的欲望愈发浓烈,随着人们烹调技艺的不断提高,用成虫蝉做出的菜肴,依然鲜美无比,绝不比用知了猴做出的菜肴有丝毫的逊色。所以,现在的人们,对成虫知了也是不会轻易放过的。
   喜结良缘的知了只是少数,绝大部分的知了都到了人们的肚子里。难怪这几年的夏天很少听到知了的叫声。没有知了鸣叫的夏天,太过于寂静,自然界显得没有生气,人们少了一种愉悦感,夏天显得不够圆满。
   人们吃蝉的手法是很残忍的。在加工成菜肴之前,要用手硬生生地剥掉知了猴的蝉衣,然后放在带有食盐的水里浸泡。待半死不活的、没了蝉衣的知了猴吐尽了肚子里的“黑水”,再放进滚烫的油锅里烹制。还有人不事先脱掉蝉衣,直接把活蹦乱跳的知了猴放在热油里炸着吃的。吃的时候,连蝉衣一块吃掉,极有吃肉不吐骨头的味道。对成虫蝉的吃法则是,活生生地撕扯掉两翅,掐掉其头颅,洗净后直接放进锅里。至于用的什么佐料,不得而知。蝉在人世间活的心惊胆颤,死的没有尊严。实在是可悲,可叹!
   蝉在暗无天日的地下生存了三五年的时间,没有忧伤,没有烦恼。没想到爬出地面后,在阳光普照、景色宜人的花花世界,其生存环境竟是如此之恶劣和凶险;想把其吃掉而后快的天敌竟是如此的恐怖和凶恶。知了的一生,不亚于西天取经屡遭灾厄的唐僧,不弱于过零丁洋几经死难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面对围追堵截,面对随时降临的灭顶之灾,知了毫无畏惧。为了爱情,为了传宗接代,它像虔诚的信徒,每天都在吟唱。同时,它还会不停地在树林间来往穿梭。它歌唱着、飞跃着,总是心无旁骛地对爱情充满着信心和欢乐。咬定青山不放松,对生死置之度外,这该有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了不起的生存格局,才能真正做得到的啊!
   知了是生物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造物主造出了知了,并让它繁衍于世,自然有其美意。灭绝了知了,是会遭遇上帝的惩罚的。这个上帝是断裂了的食物链,是动物不能相依生存所引发的危机。
   多发一些善心,少吃一些知了。恢复自然环境的原生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应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和自觉行动。

共 313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散文,生动的叙述,厚重的内容,文中围绕着“知了”这个小动物,作者娓娓道来,展现了这个小动物的各方面特征和在动物世界中的形态,知识性和文学性俱佳。知了也叫蝉,动物界的小动物,也是许多动物的美食,许多人也喜欢捕食。作者感悟,多发一些善心,少吃一些知了,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理应成为人们的生活常态和自觉行动。内涵厚重的散文,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07-24 10:45:03
  内涵厚重的散文,展现了知了这个小动物的各方面特征和在动物世界中的形态,知识性和文学性俱佳。作者感悟,多发一些善心,少吃一些知了。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