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风】四箱饮料(散文)
昨天,母亲给我发过来一张照片,是她和父亲及我们的一个驻村干部的合影。照片左角码放着三箱健力宝和一箱可口可乐,写着✘✘✘捐赠字样。
看着这张照片,我眼睛湿润了。惊喜之余又不免多了几分酸楚。
其实,我们家并不富裕,刚刚摘掉了脱贫的帽子。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哥嫂常年在外面打工,家里仅有的五亩土地就靠两个老人料理。平时除了种庄稼之外,父亲还经营着一家小卖部,生意惨淡。因是连家铺(即小卖部是家,家就是小卖部),消费者都是本村村民,消费水平极低。平时就卖些盐碱酱醋、方便面之类的生活用品和一些饮料、小孩子的小零食为主,利润极低。大概一瓶饮料最多也就挣两三毛钱,有的甚至一毛多一些。家庭的日常开销就是靠这些零碎钱来支撑的。
我的父母一生节俭。平时除了必要的开销外,他们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毛钱的东西。他们舍不得多买一斤肉,一斤新鲜水果。一件衣服穿了七八年,领口、袖边都磨破了还舍不得扔。记忆里,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买过一件像样的东西,最奢侈的物品大概就是那辆被我们三兄妹上学骑烂了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和一台蜜蜂牌的缝纫机。
我理解父母的不容易。四五十年代出生的他们,从呱呱落地开始就在饥寒交迫中长大,经历三年经济最困难时期,饱受人民公社化饥饿带来的摧残,承受过土改时最繁重的体力劳动,历经十年文革的浩劫。他们是新中国农民中最悲苦的一代。因此,他们对粮食和金钱有一种固执的、别样的情怀,那是时代留给他们的烙印。他们一辈子小心翼翼地活着,努力地挣钱,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一分一分地积攒起对生活的希望。
父亲今年七十有六,母亲也已七十挂零。两人身体都不太好,父亲从年轻时落下胃疾,而母亲更是百病缠身,药不离口。而微薄的收入来源除了五亩土地的收获之外,便是靠小卖部中一分一厘的积攒。我粗略算了一下,这四箱子饮料钱大概父亲要打发六百多个顾客才能赚到,这其中还不算买个五毛钱的泡泡糖、棒棒糖之类的顾客。
我问父亲为什么会想到给抗疫人员捐赠物品,父亲说:“我们坐在凉房里吹着风扇还嫌热,可那些娃们为了我们大家的安全,在这么热的大热天,穿着那么严实的防护服一站就是一整天,吃也吃不好,喝也喝不上,实在是太辛苦了。我们这个年龄啥忙也帮不上,就想着表示个心意罢了。”临了,父亲说这下他们心底舒坦多了。他们原本想着把饮料悄悄放下就走,却被驻村干部拉住拍下了这张照片。
父亲的话让我不由地想起抗日战争中那些穿着破衣烂衫的乡亲们,他们自己缺衣少吃,却想把家里最好的东西送给咱们的队伍。他们有的提着篮子、担着稻谷,有的端着窝头、捧着鸡蛋硬往游击队员怀里塞。他们懂得感恩游击队为他们的付出,他们知道战争的不容易,他们更想把自己的感激和支持传递给每一个保家卫国的英雄们。
从2020年初到现在,三年的抗疫路上不知涌现出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们,他们抛小家为大家,逆风而行奋战在抗疫的一线,又有多少英烈精疲力尽,殚精竭虑倒在了抗疫的岗位上。在防控新冠肺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祖国和人民始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团结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肆虐的病魔。
抗疫的路上,有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有身穿藏青蓝的人民警察,有身穿红色马甲的学生和老师,也有像我父母亲这样千千万万个平凡的老百姓。他们有的捐钱,有的捐物,有的给抗疫人员免费提供餐饮服务,令我最动容的是一个少数民族大姐在自己家蒸了手工馒头送给抗疫的人员。他们各尽所能,无声的以自己的行动支持着这场战役。
放眼国内外,新冠肺炎这场全球蔓延的浩劫中,只有中国军民如此紧密地拥抱在一起,也只有中国,成功地阻止了疫情猖狂的蔓延,让更多的人民幸免于这场灾难。“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新冠肺炎,注定这是一场漫长而残酷的持久战,但我相信有了这样的军队,有了这样的人民,疫情结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