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 深情的宣言与现实的痛苦(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 深情的宣言与现实的痛苦(随笔)


作者:秋水翁 秀才,1758.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27发表时间:2022-07-30 12:04:26
摘要:“慧紫鹃情辞试莾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此为《红楼梦》五十七回笔记。


   这一回从一个梦开始。这个梦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就像《红楼梦》小说开始说的一样:“假作真来真亦假”,这就要看读者怎么去理解了。
   在梦里,贾宝玉见到了甄家的另一个宝玉:一样的场景,一样的人物,一样的性情,似乎在隐约地告诉读者,这本小说,大体是真的,也大体是假的。那个梦,是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一种矛盾。
   想起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里讲的道理,——梦是被压抑的意识,通过伪装的方式而呈现内容。同时还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想想贾宝玉正处于青春期,也正是人生最爱做梦的年纪。在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他有一种对自己成长的烦恼,所以潜意识里他想对自己的生命有一个完全的了解。
   当他听到这个世上有一个与自己几乎完全一样的宝玉时,这更加触动了他对自己生命的好奇。所以他进入了梦中见到了一个与大观园一样的园子,园子里也有许多漂亮的女孩子,然而这些女孩子看见他,都骂他是“臭肉。”这似乎告诉我们,生命的另一面是肮脏的,世俗的。贾宝玉进入梦中听到别人说到他生命的另一面,——他在现实中自我感觉的纯洁和美好,而在别人看来,那都是世俗不堪的,这很能启发人对生命的思考。
   再者当他见到梦中的甄宝玉时,甄宝玉也跟他说,他也在梦里,梦里他遇见了一个与他一模一样的贾宝玉。有时候我们常说“人生如梦”,可等梦醒来,却发现仍然在梦里,其实从“甄”(真)到“贾”(假),一切的真实与虚幻,仿佛都是缥缈不定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所拥有的东西呢?
   在整本书里,主人公贾宝玉的行为告诉了我们梦的结果。
  
   二
   此时正好贾府里春节过完,又是一年春来到,草绿、春花开、燕子舞,人的身体和情绪也会随着春暖花开而发生变故。春使万物复苏,生命生长,所以人也一样,过了一年,人就长大了一岁。
   当大观园这些少男少女们,走在青春最热烈的时节之季,其实随着生理的变化也会带来心里的影响。每一个少年都面临着一种青春期的冲动和欲望,在人最纯洁的年纪里,这种冲动和欲望往往伴随着迷茫、痛苦、毁灭和绝望。
   “个人的青春是不自觉的浪漫主义。”所以青春的情感是最美好、最让人怀念的。其实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美好的青春。这本小说常常引发人对青春的思考,我有时候就会想到自己十几岁生活的那个山村——那山、那水、那一片橘子树林,以及曾经萌动的情感,——思念的那个少女……读着读着,就会在嘴角边露出甜蜜的微笑。
   然而当自己慢慢长大,青春的美好记忆就会渐渐消失,尤其是当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的柴、米、油、盐之后,记忆里面,连青春的痕迹都不存在了。所以,作者写到《红楼梦》这一回时,一定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到了一定年龄时,就该谈婚论嫁?男人开始变得浊臭,女人开始变成鱼眼睛?也许这是人一辈子需要去搞明白的事。
   贾宝玉内心对这种变化有一种思考和反抗,这正是青春的无畏和烦恼造成的。小说里写紫鹃两次与贾宝玉的对话,都引起他思想的强烈波动。
   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急乱投医’了。”一面说,一面见他穿着弹墨绫薄绵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夹背心,宝玉便伸手向他身上抹了一抹,说道:“穿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着,时气又不好,你再病了,越发难了。”紫鹃便说道:“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打紧的那起混账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自管和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和你说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说着,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的房里去了。
   这个场景有两种观念的对立,贾宝玉看见紫娟,首先看到的她美好的形象,从这种美好里他体会出女子的柔弱和单薄,产生了怜爱之情。所以情不自禁地去抚摸紫鹃,并告诉她穿这样单薄,如果受凉,不但自己受累,林黛玉也会少人照顾了。从人性的角度看,这里面有一种人对人体贴和温暖,如果紫鹃多一些感性的话,她一定会有种无法言说的舒服体验。
   然而紫鹃说却,大家都长大了,世俗人眼前是容不得贾宝玉对女孩子动手动脚的,这不但造成误会,还会落下不好的名声。站在成人的角度上讲,紫鹃这话是很理性的。记得小时候父母也常说:人越大,就应该越懂规矩。这个“规矩”是什么,就是伦理道德,三纲五常;是立世的手段和方法;是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维持某种关系需要的准则。中国人的生命世界里,一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很深,而这种思想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就像一堵建设中的墙,随着年龄增长,这堵墙越修越高,越来越厚实,以至于透过它看不到生命的真实。
   所以贾宝玉其实从紫鹃的话里感受到了压力,这种压力就是生命成长过程中与社会世俗之间的矛盾。他无法获得解脱,内心在苦苦挣扎着,所以只能坐在桃花树下冥思苦想。
  
   三
   初春的大观园,桃红柳绿,贾宝玉坐在沁芳亭后的桃花树下冥想。这是一幅多么唯美的画!一个小男生,在桃花树下哭泣,似乎很像当时林黛玉葬花的情景——
   那桃花随风片片飘飞,一片落在男孩子身上,一片落在水里,水带着花儿流向了远方,花逝了,水香了,那不正是青春的流逝留下的美好记忆么?作者用这样唯美而浪漫的场景,似乎又一次强调,青春如逝水流年,那是一种忧愁和感伤,也许是作者对青春的一种悼念——从这回起,生命似乎进入成年人的世界。
   当紫鹃说林黛玉因为现实的原因要回苏州,再也不回贾府时,贾宝玉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震动,他根本无法接受那种失爱的痛苦和悲愤:
   宝玉听了,便如头顶上响了一个焦雷一般。
   ……更觉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口角边津液流出,皆不知觉。给他个枕头,他便睡下;扶他起来,他便坐着,倒了茶来,他便吃茶。
   ……谁知宝玉见了紫鹃,方“嗳呀”了一声,哭出来了。众人一见,都放下心来。贾母便拉住紫鹃,只当他得罪了宝玉,所以拉紫鹃命他赔罪。谁知宝玉一把拉住紫鹃,死也不放,说:“要去连我带了去!”
   紫鹃的智慧在于她用爱情的一种绝望的方式试探贾宝玉的真情。然而她不知道,一个纯洁的心灵,怎么经得起情感的欺骗。在贾宝玉的心里,林黛玉已经像灵魂一样附在他的身体里,深爱一个人,不需要什么理由,也不需要多少解释,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有可能牵动着他的心。他是她灵魂的守望人,她是他一生的执念,不会因任何外力的改变而移动。而紫鹃的话,无疑像有人用一把刀,在他心里剐割那块肉,那种痛,那种本来已经被爱溢满的心里,突然被抽空的失落和无助,也许只有经历过深情之痛的人才能懂得。
   就像第五回的那首曲子所唱的一样: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也许是贾宝玉对失去林黛玉最痛心的呼唤,也是对她深情的表白。“都道是”三个字,是对世俗观念无情的批判和怒吼;“俺只念木石前盟。”却是对那个灵魂的招引——你纵然远去了,然而我仍然相信我们的爱情是纯洁的,坚贞的;“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是对她最深切最直接地表白,“意难平”,难平于一生一世中孤独地思念;难平于爱与世俗的挣扎,却找不到解脱的方法。
   这里贾宝玉从失落的发呆,到失魂落魄的发疯,正是对这首曲子最有力的解释。真正的爱情,是伴随着痛苦和折磨的。
   也许当作者初时写到这里,应该是觉得很是可笑的,尤其是当贾宝玉恢复后,史湘云取笑的场景里,作者也会有一种微笑溢在嘴角。可是当他暮年独守黄叶村,陪一盏孤灯下,烛火微明之时,批阅这一回情节,他一定伤痛欲绝:屋外黄叶萧萧,山鬼夜泣,一时间多少往事,到底意难平!
   特别是当贾宝玉恢复理智之后,紫鹃谈到贾母本想要薛宝琴与他定婚之事,贾宝玉有一段绝决的发誓:
   一面说,一面咬牙切齿的,又说道:“我只愿这会于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再化成一股烟,一阵大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一面说,一面又滚下泪来。
   ……我告诉你一句打趸儿的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紫鹃听了,心下暗暗筹画。
   这似乎是一种表白,更是一种深情的流露。他以死来说明对林黛玉的真情,让紫鹃明白他的真心。然而死还不足以表达那种彻骨透底的爱,生命化成灰,化成风,化成无形的东西,与她的灵魂一起散去,这既是一种对爱的绝决——如果达不到那种内心追求的境界,就宁愿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留下任何尘埃,这是青春的洁癖,也是爱的洁癖。同时也是对爱无法自我掌控的一种无奈。
  
   四
   所以作者不得不把笔墨从唯美的、浪漫的、痛苦的爱情宣言中拉回到现实中去。现实中是什么?是人情、是名利、是物与人之间的纠葛,更是这群年轻人的终身大事。
   当薛家与贾府谈到薛蝌与邢岫烟的婚姻时,那二人之间的情感不过是一笔带过,而更多的是谈到生活的现实。
   一是薛姨妈的认识,因薛姨妈看见邢岫烟生得端雅稳重,且家道贫寒,是个钗荆裙布的女儿,便欲说给薛蟠为妻。岫烟出身贫寒,能够安贫乐道,这是持家勤勉的根本,也是旧时社会每个家庭选儿媳妇的标准之一。
   二是邢夫人的态度:邢夫人想了一想,薛家根基不错,且现今大富,薛蝌生得又好,且贾母又作保山。将计就计,便应了。贾母十分喜欢,忙命人请了薛姨妈来。二人见了,自然有许多谦辞。邢夫人即刻命人去告诉邢忠夫妇。他夫妇原是此来投靠邢夫人的,如何不依,早极口的说:“妙极。”
   邢夫人和她兄弟皆是从物质的角度上去考量的,根本没有站在婚姻主体地位的立场上去思考。尽管薛蝌和岫烟二人早有这样的心,这种做法虽有成全了他们的意愿,然而在旧时社会里,大多数的青年男女,未必有此二人好运。这本小说里常常引出《西厢记》、《牡丹亭》这两部戏曲,也许正是要表达对这种婚姻观念的一种批判,以及对爱情自由的一种向往。
   三是薛宝钗的看法。当她与岫烟去潇湘馆看望林黛玉的路上相遇时,薛宝钗问的话里,一方面展示了对邢岫烟的关心,另一方面,也在试探岫烟的为人。
   而这些所有的交流中,全都围绕着一个“钱”字和人情。宝钗在这里表现得温情脉脉,俨然把邢岫烟当成自己的弟媳看待。所以人情世故里,薛宝钗是“理”的代表,她给人以温暖,也给人以和睦之态。
   所以她的爱与恨从不表露于外。即使在薛姨妈谈到收林黛玉为干女的时候,她怕宝黛的婚姻的成为事实,故意以玩笑的形式打趣林黛玉,这不得不说她是智慧的,也是富于心机的。
   然而通篇看贾宝玉的表现,任何人都看得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情感是多么的深厚。但却从未有人向贾母提出过宝黛二人的婚姻。只是在薛姨妈的话里,第一次这样说道:
   “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一个去了!’虽是玩话,细想来倒也有些意思。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无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没说?我想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得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给他,岂不四角俱全?”
   这里有薛姨妈的慈爱和善良。但她也看出来了,贾母的态度并不希望宝黛二人成婚,贾母说起薛宝琴与宝玉,其实也暗含着贾宝玉的婚姻未来一定是一种利益的交换。
   所以,从贾宝玉失魂落魄的爱情宣言里,一方面展现的是一种至情至性的爱情观,另一方面也是对现实世俗强压爱情的一种哭诉。
   深情的爱情宣言与现实的痛苦交织着,注定了宝黛二人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也许作者告诉我们,真正纯洁的爱情,只留在青春的执念里;真正的深情,只是在幻想的时空里流动,一旦把这些放在现实的世界里,那便是一地鸡毛,经不住折腾。
   想起鲁迅先生《伤逝》里的问题——为什么真诚的爱情却结出了虚伪的果子。正如先生所说的:“我在苦恼中常常想,说真实自然须有极大的勇气的;假如没有这勇气,而苟安于虚伪,那也便是不能开辟新的生路的人。”
   也许追求一份纯真自然的爱,需要一种无上的勇气和自由的人格,即使现实中找不到,留存在青春的梦里,那一定是甜蜜的,也一定令人回味不止。
  
   2022年7月30日于泰明酒店
  
  

共 48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篇立足原著“慧紫鹃情辞试莾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深度解析了爱情与现实的种种矛盾冲突,感性与理性的博弈,以及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与摧残。紫鹃对宝玉说黛玉要回苏州,在宝玉内心引起了强烈的震动,犹如飓风惊雷般。也许今天的读者不甚理解,甚至还在内心讥讽宝玉的多情与痴傻;薛姨妈对待婚姻的态度也是世俗的态度,一切都是从功利和实用的角度出发,不管爱与不爱。正因为宝黛的爱情超越世俗功利,至真至纯,既为俗世所不容,亦为众生求而不得,所以才称之为“梦”。而“梦”总是唯美浪漫的,当人回到现实中,纯美无暇的爱情就败给了金钱名利权位,也败给了时间。所以说“追求一份纯真自然的爱,需要一种无上的勇气和自由的人格,即使现实中找不到,留存在青春的梦里,那一定是甜蜜的,也一定令人回味不止。”老师解析细致精深,消除了读原著的枯燥晦涩,对读者理解原著,认识社会与人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开卷有益!推荐赏阅。【编辑:亭上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亭上秋风        2022-07-30 14:46:35
  青春时期,对一切都充满爱与期待是很正常的,并没有什么稀奇。编者认为,一个人,经受了生活的磨砺,见惯了人性的丑陋,世相的无常,到老还依然相信爱,保持一颗柔软心,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世间万事,皆有利我
2 楼        文友:至简至爱        2022-08-01 12:09:35
  老师的解读可谓独辟蹊径。甄贾宝玉的存在,梦与现实的存在,两个面,两种对立。可叹贾宝玉以“梦”的姿态活在现实中,又怎能不事事碰壁,处处伤情?“现实”永远无法理解“梦”,“梦”终究会醒。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至美至善不食人间烟火的“梦”的代表,那薛宝钗和王熙凤该为庸常世俗柴米油盐酱醋茶“现实”的代表。现实与现实碰撞是两败俱伤,梦在现实面前只能支离破碎。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解读,让人有种重新有所悟的快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