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细雨蒙蒙花海行(散文)
清明小长假,全家老少三代乘坐青岛—泰州专列,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历史文化名城泰州春游。
正是“雨纷纷”的时节。几百名青岛游客乘几十部大巴士,冒雨前往位于兴化的千垛菜花风景区。看惯了碧海蓝天红瓦绿树的岛城人,胸襟和视野也算开阔,艺术欣赏也算有些许品味。可当我们走进千垛景区,几乎每个人的视觉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只见碧水纵横环绕的千亩垛田上,长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勾画出一幅“千垛尽是黄金甲” 的壮阔美景。那铺天盖地、一望无际的金黄映入眼帘时,所有的游客无不啧啧称奇,赞叹不已。纷纷用手机、相机、摄像机记载下这绝代美景。
听导游介绍,“垛”是此地独有的一种农业景观。形成于700多年前。先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深沟或小河的泥土,一方一方使其堆积如垛,成为了可以耕作的垛田。千岛垛田,四面环水,后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时至今日,“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如此独特的千垛原生态风景区全国仅此一处。环水晶莹剔透、垛田幽静秀美。正值细雨濛濛,水雾缭绕,金黄油菜花更显得无比娇嫩妩媚,如同出浴美人。千百垛田漂浮于水中,云蒸霞蔚,如梦如幻,煞是壮观。
我们乘坐小船在垛田四周的碧水里徜徉。船家大嫂摇浆击水,笑盈盈地给我们讲着垛田花海的趣闻。浪花四溅,惊起只只鹭鸟和成群的野鸭。阵阵花香随着清风飘来,沁人心脾。拱桥上、田陇间、木栈道、花丛里,人们或成双成对相依漫步;或全家老少牵手同游;或少男少女自拍倩影;或朋友成群开心嬉闹。小商贩们用当地方言吆喝着,叫卖着当地土特产。年轻人和孩子们大开朵颐,吃得正香。看他们的那一付付陶醉的吃相,心想那必是美味。欢笑声、歌吟声,鸟鸣,流水,谱写出一曲春之歌;小红帽、七彩伞、黄花、碧水,交织成一幅春景图。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人在花丛走,宛如画中游。一时让人抛却尘世烦扰,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乐趣,进入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无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我们兴致勃勃地登上了观光塔。立身塔中,透过四面窗子极目远眺,视野之内皆是一片金黄色的花海和只只小船。我试探地问询上小学5年级的外甥女,杜甫有一首著名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你能套用这格式,把眼前的美景说说看吗?外甥女闪动着她那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的眼睛,思索了一会儿,喊道,有了有了,“窗含千垛金灿灿,门泊百只小渔船”。哈哈,众人击掌“点赞”。
同行的一位老先生是位老学究。他对我说,这千座垛田和环水形成的万亩花海历史渊源深厚,历代文化名人踏足此地者不少,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等都留有遗迹。闻此言,恍惚间我似见施老先生在花海里冥思构划《水浒传》里的一百单八将;扬州八怪之一的郑老先生正在“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国粹大师梅先生扮相俊美,一出《穆桂英挂帅》声震华夏……
难忘泰州,难忘兴化,难忘这大好春光里的千垛花海!
作者:孙秉伟 山东青岛人 中共党员,本科学历。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市作协会员。原青岛铁路文联秘书长,系青岛市第六届文联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