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流年】《白鹿原》:理性现实主义的丰碑(赏析)

编辑推荐 【流年】《白鹿原》:理性现实主义的丰碑(赏析)


作者:艾云 布衣,14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099发表时间:2022-08-10 09:56:25

《白鹿原》是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这部50余万字的长篇巨著,1997年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9月,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为叙事载体,再现并理性思辨了白鹿原上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纷繁的历史。该小说也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
   文学评论家白烨对《白鹿原》给予高度评价,称其“本身就是几乎总括了新时期中国文学全部思考、全部收获的史诗性作品。”
   笔者认为,《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中最璀璨的明珠,无出其右者。
  
   一、理性与现实的融合
   《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但它的现实主义又不同于以前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意义的革命现实主义强调政治观念,要求比生活更为集中、更为突出地反映社会现实的本质,在人物塑造上有类型化和两极化倾向。这样往往偏离生活的常态,从而陷入政治图解式的叙述。而《白鹿原》却把宏大的历史进程投影到白鹿原这块普通关中百姓生活的土地上,力图展示原上乡民生活的原生态,陈忠实用自己所特有的显微镜和望远镜,以冷峻的眼光和超视距的观察方式,真实和细微地剖析出纷繁社会中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规律。
   陈忠实的这种复杂的、带有显著理性思考的现实主义,我将之定义为理性现实主义作品。理性现实主义可能是个生造的词,也许不能准确地表达对《白鹿原》的认知和类型划分,但我认为理性现实主义这个词既可以肯定《白鹿原》现实主义基本创作方法,又凸显了其对社会历史进程进行深入展示和理性分析的特点。
   也有人说白鹿原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因为作者大量借鉴了魔幻、死亡意识、性本能等现代主义手法。作者通过魔幻手法的描写,不仅展示了人性的悲剧、人生的苦难,而且,这种魔幻写法给所叙述的历史带来一种不可预知的神秘性,给读者以心灵上的震撼,让人们感觉到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巨大的手掌握着人物的命运和历史的发展。而作者正是利用了人们对这只看不见的巨手的疑惑、无奈和敬畏,引导人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本质、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所以,作品中的魔幻手法,其实只是作者展示生活原生态的一种方式而已,不能因此而给作品冠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标签。
   也有人说《白鹿原》是一部“新写实主义”作品。“新写实主义”强调“纯粹客观地对生活本态进行还原”,展现现实的“原生态”,将“原色原汁原味”和盘托出。显然,《白鹿原》并没有简单地将生活投影到白鹿原上,而是有“设计”地展示。
   陈忠实的现实主义既区别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那种对历史进行客观全景式展示的现实主义,又区别于《红旗谱》《青春之歌》那种革命现实主义,也区别于《平凡的世界》那种对历史和政治图解式的现实主义,也区别于余华的《活着》那种带有黑色幽默色彩的现实主义。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理性主义一般认为随着笛卡儿的理论而产生,17-18世纪间主要在欧洲大陆上得以传播。《白鹿原》虽然注重原生态的生活和细节真实,但它并不是纯粹客观地还原生活,或是简单地图解历史,而是力图通过各种势力在原上的冲突和发展,揭示出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命运走向。作者对现实的观察并非以“零度情感”原样投射,而是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和中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及出路做了深刻和理性的思考。
   因此,白鹿原是中国当代理性现实主义的丰碑。
  
   二、呈现与思辨的结合
   《白鹿原》以白嘉轩为叙事核心,以白鹿原两大家族白家和鹿家生存、发展、变迁为主线,通过对两大家族各色人物在时代变迁与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坚守、颓败,以及命运跌宕起伏的描述,深刻分析了中国在从封建专制型社会向现代民主型社会演进过程中的各种艰苦尝试的得与失。为了分析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各种尝试的得失,作者选取了七个时代场景来展示社会历史变迁和演进的纹理。
   第一个场景是清朝末年皇权政治统领下的生存繁衍状态。从白秉德为了让儿子传宗接代,让白嘉轩娶了七房女人,到村里翻修宗祠,传承组长,兴办学堂,展现的是一种死水微澜的社会状态,虽然白鹿原天高皇帝远,整个社会生活却仍然严格以宗法家族制度及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运行着,揭示了这种社会秩序赖以运行的基础是封建宗法制度和儒家伦理纲常。
   第二个场景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翻开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但是,这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没有给白鹿原的乡民带来真正革命性的变化,起初,以白嘉轩为代表的主流社会感到很沮丧,哀叹“没有皇帝了,往后的日子咋过呢!”事实上,辛亥革命最终被投机分子“窃国大盗”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在白鹿原,则是以鹿子霖为代表的投机分子高喊着“革命了!革命了!”成为执掌白鹿原权柄的乡约。作者通过投机分子窃取领导权和“交农事件”告诉人们,辛和革命并没有真正开启民主的大幕,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和不成功的道路探索。
   第三个场景是军阀混战。白腿乌鸦兵围城事件展示的是各路军阀纷纷打着革命的旗号争抢地盘、鱼肉乡里的场景,揭示了这种混乱的社会治理结构,带给人民的是更加深重的灾难。
   第四个场景是大革命及国共分裂。国共合作领导的北伐战争加速了北洋政府的崩溃,而国共的分裂却又将社会带入了一个极其复杂动荡、大浪淘沙的时期,各种势力在白鹿原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国民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地方恶势力(土匪)、家族宗派势力,这些势力虽有合作,但更多的是斗争,最终走向决裂。这种分裂和斗争,使白鹿原不得不在血雨腥风的黑暗中摸索。
   第五个场景是瘟疫。瘟疫本来是一场自然灾害,但是却被投机分子定性为田小娥的鬼魂带来的“人祸”,白鹿原上的各方势力在这件事情上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分歧,他们很快达成了一致:建造六棱塔镇小娥!这里既反映了原上乡民科学素养低下,更揭露了传统文化的落后和封建伦理道德秩序吃人的本质,因为统治阶级所推崇的宗法制度和伦理道德秩序的本质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
   第六个场景是抗日战争。白鹿原地处西部地区,没有直接遭受日本军国主义铁蹄的践踏,作家没有直接描写抗日战争的场面,但是从朱先生积极要求投军和国民党团长鹿兆海牺牲,展示了白鹿原人民为了捍卫国土和尊严不畏强暴、敢于牺牲的精神。
   第七个场景是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结束了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乱,也结束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这场历史性的变革,注定要改变每个人的命运。在旧时代即将结束的时刻,最能慧眼看世界的朱先生死了;投机分子鹿子霖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疯了;宗法势力的代表白嘉轩退出了历史舞台;早期革命者鹿兆鹏下落不明;理想的精灵白灵早在红军时期就在内部斗争中被杀了。这些似乎在为旧时代的结束奏出一曲挽歌。小说最后的结局也笼罩着令人深思的悲剧气氛。在策反保安团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心想学做好人的黑娃和反面人物田福贤、岳维山一起被处死,新投机分子白孝文却当上了县长。这也许预示着革命还没有结束,探索还将继续。
   作者对每个场景都进行了精心设计,而且都以冷峻的眼光进行了审视,在叙事表达中嵌入了作者深刻的思辨分析和判断,使呈现与思辨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三、政治与文化的结合
   作者试图通过全景式展示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七八十年代中华民族发展史来真实和细微地剖析出纷繁社会中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规律,力图通过各种势力在原上的冲突和发展,揭示出传统文化的命运走向。但是作者设计的辛亥革命、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场景大多是政治事件,像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等对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颠覆性影响的文化事件似乎在作品中没有提及。
   这样来看,作者的这种设计似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都是从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分析入手,通过对传统文化对人性的压抑,对人的精神压制、摧残,对封建礼教、伦理秩序的深刻揭示和批判,为民族的命运走向做出了开创性的探索。正因为如此,鲁迅先生作品的深刻性和先进性都达到了现代以来难以逾越的高度。
   但是,《白鹿原》的作者对于文化的观照和反思也一直贯穿在整个叙事体系之中。白嘉轩为了传宗接代娶了七房女人,田小娥被郭举人当做“阴补阳”的玩物,这些对女性的压迫和迫害的行为被视为宗法之下的正统之举,而田小娥与黑娃的爱情却被视为异端,以至于田小娥被迫害致死,这一切矛盾冲突的根源,就在于传统文化和伦理秩序对人们精神的桎梏所引起的人性冲突,以及对人类生存发展进步的阻碍。田小娥就是传统文化和伦理秩序的最典型的牺牲品。在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里,女性倍受欺辱和压迫,被当作“货物”与“工具”。她出于生命的本能,勇于追求爱情,求得生存的权利,本无可厚非。但是她的反抗是以违背封建礼教为前提的,自然不能被强大的封建礼教饶恕,最终只能沦为被封建礼教吃掉的悲惨命运。“六棱塔镇小娥”的情节设置,使人们联想到了雷峰塔与白娘子的故事。很显然,陈忠实将田小娥比作了当代白娘子,那么,那些迫害田小娥的人,就是被永远钉在历史错误一面的“法海”。
   所以,笔者认为,田小娥其实就是陈忠实眼中的狂人和白娘子。

共 379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陈忠实《白鹿原》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中最璀璨的明珠,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无出其右者。这部史诗性作品,作者以“理性与现实的融合”、“呈现与思辨的结合” 、“政治与文化的结合” 三个方面,在冷峻的对比和聚焦式的递进中,真实地剖解文本宏大的历史进程中原上乡民生活的原生态背后的文化属性与文化规律,有鲜明的个见和理性的思考,并得出最美的激赏:理性现实主义作品中掺入魔幻手法,有“设计”地展示原生生活,以悲天悯人的情怀,选取了七个时代场景来展示社会历史变迁和演进的纹理,揭示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命运走向。收梢最有特色,小娥其实就是陈忠实眼中的狂人和白娘子。一篇有理有据、提纲挈领的赏析文字,流年推荐。【编辑:芦汀宿雁】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芦汀宿雁        2022-08-10 10:05:01
  扣住理性,多方援引名家评论,为赏析增添了理据,也有了更多的素材佐证。
   勾起了我重读《白鹿原》的冲动。谢谢作者。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2 楼        文友:艾云        2022-08-10 10:43:24
  感谢编辑老师精心点评指导!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