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仲夏子午岭之行(散文)

精品 【星月】仲夏子午岭之行(散文)


作者:王国平 童生,869.3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7发表时间:2022-08-11 17:03:37

今年进入盛夏后,天气异常酷热,我生活的小城——黄陵最高温度达到40度以上。说七月流火,一点也不夸张,水泼在地上,瞬间就蒸发了。我女儿养的宠物犬,中午怕热,拉出去一会,就往家跑。晚上从环绕小城的沮河上刮来的风,依然带着袭人的热气;路上遇到熟人,相互问候时,也不忘抱怨几句:“今年这鬼天气,热的跟马一样,坐到阿达都冒汗,钻到阿达都心烦。”
   这些天来,我承受着热的郁闷,总想着找个凉爽的所在去调解一下心情。有一天,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邀请星期天到子午岭大山里,去玩上两天,这让我非常激动。回想起我上次子午岭之行好像还在昨天,可时间已过了三十多年,虽然距我住的小城仅有一百多公里,期间也曾多次计划故地重游,由于工作繁忙、道路难行等原因,就一次次耽搁了。现在我已从第一次去子午岭时的二十来岁的青年步入了中年,感觉过往的日子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好多事情也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生命的短促不禁让我有了韶华不再来,一日难再晨的感慨。
   这位朋友叫谢康,常年在子午岭大山深处工作,远离繁华闹市,但他对文学的挚爱,常常让人感到惊叹。他是黄陵作协理事,每次作协搞活动,总是不辞辛苦,驱车一百多公里赶来参加,这可能就是爱好文学的力量。大山的灵气给他带来了不尽的文学创作源泉,虽然还没有惊人之作,可他的文章一直让读者从中品出生活的原味,给人以小桥流水之感,让人津津乐道。
   那是一个仲夏的周末,那天,我和几位朋友去子午岭的心情比这盛夏的气温还要高。我们一早起来,就开始了这次自驾之旅。黄陵的母亲河沮河就发源于子午岭密林深处,我们沿着沮河一路上行,向沮河的源头奔去。沿途经过了店头镇、双龙两镇。这两镇是煤炭重工业基地,年产高质量标准煤达两千多万吨。三十年前,那里污染严重,空气中飘荡着煤灰,道路被重型拉煤车压的坑坑洼洼,是有名的搓板路。记得我第一次去子午岭时,途径这里,坐的车子颠簸得厉害,也不敢开窗子,就是这样,还是防不胜防,经过后,鼻孔钻满了灰尘,人也变成了灰人。而今天当我们经过这里时,看到这里已经是绿树成阴,傍花随柳,鸟语花香,一派繁荣的景象。三十余年的改变,让我看了日新月异的进步,看到了时代繁荣。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驶,途径了一个叫杜罗尾的小村子,这里三面环山,沮河水从村边潺潺流过,环境优美。路边有几家农家乐,挂着醒目的招牌,主人满面笑容,正在招揽着客人。
   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子午岭林区,方圆几百公里没有了村落,前面只有一个大岔林场,有二十多名职工,肩负着三十多万亩护林养林的任务。一路前行,很少再碰见行人。
   子午岭相对于华山、泰山、黄山等名山来讲,并不算是很出名,但只要懂得历史的人都会对此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一直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交汇区域,早期人类活动十分频繁,至今子午岭沿线还留下了有黄帝陵、秦直道、玉华宫、千佛洞、紫峨寺、打扮梁、二将城等许多著名文化遗迹。只是到了清朝同治五年,这一区域因民族纠纷和持续战乱,大量人口迁出,从那时起变得少有了人烟。有一位诗人游了子午岭,写下了“子午线上望甘陕,玉华宫前忆狼烟。始皇六合开直道,昭君出塞驻打扮。高原氧吧浸日月,天然水库润旱塬。二将不寻春常在,漫山烟雨赛江南”的美妙诗句,来讴歌子午岭曾经的璀璨历史和当今璀璨的自然风光。
   盛夏的七月正是子午岭生机盎然的季节,我们在山谷中穿行,两侧群山秀绿连绵,嫩绿、油绿、碧绿、青绿,竞相葳蕤。凉凉的山风,透过车窗灌入车内,带着泥土的芳香,让我感觉特别的惬意。
   我被这美景所吸引,也放慢了车速。行进中,一位朋友忽然喊道:“看,好漂亮的山鸡!”我们的目光瞬间一起注目到朋友所指的方向。只见车前不远处有几只被惊了的山鸡,连飞带跑从车前不远处经过。那雄野鸡长长的尾羽,红绿相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当我还没有回过味来细细欣赏时,它们已经跑远了。
   再行不远,几只被惊吓的灰兔从草丛蹿出,伴随着我们的车子,跑了一段后,也穿入了路边的茂草之中。自从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制止了烂杀野生动物行为,加上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提高,子午岭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这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栖息的环境,越来越多的珍稀动物、鸟类把这里当成了觅食地、越冬地和繁殖地,这里成为了豹子、羊鹿子等许多野生动物的天堂。
   在这人烟稀少地方,我的身心得到了完全放松,没有了酷热的烦躁。此时才察觉到,自己久居城市,浮华喧闹的日常已经稀缺了太久的自然元气。城市生活繁华日增,自然悠逸愈显稀贵,离尘不离城,适时到大山中去放松下心情,应该是每个人的理想所向。
   经过两个小时的奔波,我们来到了大岔林场。此时已是中午时分,谢康已早早在大门外等着我们。他四十出头,中等身材,身体微微发胖,四方脸庞,鬓角的头发略显稀松,眉毛浓黑而整齐,一双大眼睛显得特别有神。
   看见我们到来,他急忙上前,和我们一一握手,微笑着说道:“早想邀请你们来体验下山里人的生活,就怕你们忙。”并指着不远处的食堂,“怕都饿了吧,饭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们呢。”我们被他的盛情所感动,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那一顿饭特别的丰盛,让我们尝到了久违的农家味道,餐桌上有山里生长的野蘑菇、野木耳、野槐花米饭、苦菜等等,加上厨师巧妙的烹调,味道纯朴自然,香醇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中午我们做短暂休息后,就在谢康的引导下,离开了大岔林场。前面一路爬坡,半个小时后,我们登上了子午岭的山脊,这里是陕甘两省的分界线,路边树立着一个标志牌,东面写着陕西,西面写着甘肃。
   谢康让我们停下车,并指着南北方向,说道:“我们已经到了秦朝修的高速公路,看,那就是秦直道。”我们顺着他指的方向,依稀看到一条沿主峰走向的大道,一直南北延伸,渐渐隐没在林海之中。
   这条“秦直道”和大秦帝国一样,其实是“奋六世之余烈”的产物。战国时期的秦国崛起于西北,至秦王政,以疾风扫残云之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分裂的局面,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王朝,从此大一统的观念灌输到了历代中国人的心灵,成为了人间正道,当前,蔡英文想分裂台湾怕是痴心妄想。
   秦王朝建立之初,北方强大的匈奴经常侵扰秦国的北疆河套一带,于是,秦始皇决定让蒙恬率三十万大军修长城、筑直道以拒匈奴的入侵。秦直道起始于今天陕西省咸阳市北云阳县的甘泉山,沿着陕西省旬邑、黄陵、富县、甘泉、志丹、安寨、榆林等县市进入今天的内蒙古地区。在进入内蒙古境内,则一路贯穿鄂尔多斯高原,经伊金霍洛旗、乌审旗、东胜区、达拉特旗,越过黄河抵达今包头市郊麻池古城的九原郡遗址,全长七百多公里。秦直道近两千年来,一直在使用,至清朝时才被逐渐废弃,失去了作为交通干道的作用。
   秦直道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在陕西境内宛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子午岭的山脊上。路面平均宽度约30米,最宽处达61米。全程很少有弯道,途经的丘陵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凿,所经山谷则有不同程度的垫土,在施工技术落后的年代,这都需要花费巨大的劳动才能完成,见证了古代中国人的聪明智慧。道路两侧至今还保存有多处烽火台、垭口、兵站、驿站遗址。
   在谢康的引导下,我们步入了秦直道,瞬间完全被绿色所环绕,沿途蚊子很多,有一种牛虻很大,一旦盯上,疼痛难忍,但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一行人的情绪。我们学着谢康教给的方法,折下一束树枝,边走边拍打着身体,赶跑近身的蚊子、牛虻。
   漫步在秦直道上,探寻着历史的足迹,虽然秦直道的路面已被荒草完全覆盖,但依然让我感觉到太多的历史信息,那历史的一幕幕以世所罕见的时空尺度流淌至今,成为了我们民族永恒的一个文化符号,
   那时,秦王朝通过这条大道,将军用辎重源源不断地运往边防,抵御了匈奴的入侵。真正发挥更大作用是到了汉朝,在汉武帝反击匈奴的三大战役,卫青待了中路大军从长安出发,沿着秦直道直指草原腹地,彻底击败了匈奴,成为了我们民族历史的一次重要拐点。
   相传汉代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时,走的也是这条道路,我想着坐在马背上的王昭君,在穿越莽莽林海时,对亲人是怎样的眷恋?离别故土又是怎样的忧伤?她和卫青一样都是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
   我们在延秦直道上走了很远很远,一直没有尽头。我看到在秦直道的路面上,生长着灌木丛,这和两边高大的树木形成了极度的反差,我问起谢康,他告诉我:“这是修路时形成的夯土层造成的,树扎不下根,大树长也就长不起来”。但我发现沿途灌丛中却长着繁茂的蔷薇,一直绵延不断。虽然七月蔷薇的花期已过,却挂满了娇艳欲滴的红果实,在灿烂的阳光下,在绿色的环抱中,显得更加鲜艳夺目,娇滴可人。我经不住“视觉诱惑”,止步于蔷薇边,认真欣赏起来。
   蔷薇花是一种名花,花色有白色、浅红色、深桃红色、黄色等多种,盛开时,簇涌在梢头,五彩缤纷,美艳动人,自古就是诗人笔下的感动。看着眼前的红果,这让我想了这里关于孟姜女的传说。在秦始皇时期,孟姜女结婚刚三天的丈夫孟良被征去修长城。冬天来了,孟姜女跋山涉水,前往送寒衣。当她历尽艰辛来到长城时,却得知丈夫早已去世。悲痛之下,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撼动了天地,以至于长城为之崩塌,露出了丈夫的尸骨。她负骨而归,秦直道上留下了她伤心的眼泪。第二年,她落眼泪的地方,就长出了蔷薇。历史变成了传说,传说变成了传奇,传奇变成了神话,蔷薇也成了世间对爱情坚守和执着的希冀。
   我们中许多人采择了那美丽的红果,也可能想刻意去留住心里对爱的坚守吧。此时,我思绪万千,人的一生能有一个人值得爱恋,能有一个人值得等待,也许这就是最欣慰的心灵悸动。我默默祝愿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人与心中的丽人,不论历经多少风雨,都能共度一生,不再有孟姜女的分离之苦。
   走出秦直道,来到不远处,看见在山巅上有一座瞭望塔。在谢康的引导下,我们登上了瞭望塔,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起来。我放眼远眺,群山连绵起伏,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犹如一座座万里长城展现在面前,又宛如大海掀动的波澜,呈现出密匝匝的波峰浪谷。抬头望天,蔚蓝的天空一碧如洗,洁白的云朵随风起舞。这里真是风月无边,已经让我目酣神醉,有了飘飘欲仙之感。我想,我们每个人早年都渴望命运的波澜,到中年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竟是山川自然入心的融合。
   江山如此多娇,身边的谢康激动了起来,只见他伸出双臂,好像去拥抱群山,并用陕西方言高声喊道:“我的,我的,都是我的”(额滴额滴都是额滴),诙谐的方言,引来了一阵笑声。此时的美景已经感染了我们每个人的灵魂,这语言也最能表示当时人的心情,这是发至内心赞叹。
   离开瞭望塔,再行驶不远,就走出了子午岭,进入了甘肃地界。这里是原区,景观完全改变,两边生长着绿油油的玉米,生机盎然。一个个村庄在艳阳下显得格外和谐安宁。每个村庄的房子多为瓦房,给人感觉并不是那么富裕,却让人感到新农村的干净整洁。
   紧挨子午岭山麓的这个乡叫九岘乡,因通往宁县要经过九道崾岘而得名,这是个年轻的乡,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成立。这里也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大革命时期,刘志丹、习仲勋长在这一带活动。到了1947年秋,王世泰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和青海马继援部在这里发生了一次激烈的战斗。由于敌情不明,伤亡解放军300余人。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只好转移。
   到了九岘乡,已经临近太阳下山的时间,在原上观夕阳,更是一场享受。我看到渐渐西沉的太阳变成了一团燃烧的火焰,把天空白云染得红彤彤的,把大地映的金灿灿的。那种美,如果没有亲临其境是无法体会的。那天晚上谢康甘肃的朋友给我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在歌声中,在酒杯的碰撞中,在谈论一天的快乐中,每个人都醉了。
   这次行程虽然短暂,却是一次别有风味的旅程,我们体会到了子午岭的多娇,体会到了朋友的真诚,体会到了抚今追昔的历史记忆,也收获了对生活认知的启迪。一纸浅墨薄绘不尽子午岭的万千风景,滔滔不绝也叙不完这一路的友情,巍巍的子午岭,是我值得记忆的地方。
   写于2022年7月17

共 489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酷热难耐,作者于仲夏走入和自己距离一百多公里的子午岭,距上次遇见子午岭已有三十多年,光阴如梭,时光不待。在文友的盛情相邀下,又一次来到子午岭,同三十年前相比,不管是外在环境,还是交通条件,都是天壤之别。好友谢康常年工作于大山深处,也是大山给了他灵性,给了他创作的欲望,使得他的文字清新自然。子午岭,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虽然没有名山的显贵,但在历史上却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交汇处,特别是历史上有名秦直道,横穿其中,连起了多少故事,又有革命先辈足迹,无不令人敬仰。作者将历史文化很自然地融入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悟中,一篇耐人寻味的游记佳作,推荐赏读!【编辑:红尘一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812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2-08-11 17:07:39
  子午岭的风光,我是在秋天时路过,也让我为之沉醉。曾想到了秋天,再去一次,至今未曾如愿。秋天的子午岭,色彩分明而又相互衬托,像是一幅画,美到无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