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地下,决非只有汹涌的河流(散文)

精品 【东篱】地下,决非只有汹涌的河流(散文)


作者:岚亮 进士,11341.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113发表时间:2022-08-13 00:14:12


   深沉的地下也是一个通透明亮的世界。
   那个人人都要前往永居的地方,决非只有汹涌的河流。
   地上与地下的区别就在于——地上的万物是往上长的,比如森林和山峰,朝着天空。地下的东西是往下生的,比如根须和矿产,向着地心。
   从地上到地下,仅一毯之隔。是一层绿色的地毯。它很厚。九层青石板那么厚。唯一可以穿越的,是锐利且柔软的灵魂。又很薄。薄如蝉翼。雨水亦能刺透它,落叶亦可击穿它,飞红也能融化它。通往地下的路,很长。人生的旅程那么长。也很短。只须躺进一叶独木舟,借用亲人的几滴泣泪,便可漂流到那里当一个永久的居民。
   地下是用来埋葬绝望的。埋葬血汗,埋葬风雨,埋葬岁月,埋葬生命。
   地下是用来孕育希望的。孕育种子,孕育根须,孕育宝藏,孕育四季。
   地下和地上,黑暗与光明,皆覆盖在那条绣有青山绿水的地毯之中。一旦掀开,所有的故事和秘密就会像春天的草木一样发芽,破土而出。长成伏地的苔癣,阡陌的野花,山崖的灌木,田地的庄稼,旷野的森林,盆地的村庄……
   地下究竟藏有多少秘密,我不知道,相信老天也不一定知道。
   但我知道,在地下,一切都会变得简单。明亮的雨水,透明的溪水,清流的江水,浑浊的河水,澄澈的湖水,蓝色的海水,只有一个名字,叫泉。在地下,所有的人,不管是古人,还是今人;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不论是神男仙女,还是凡夫俗子,只有一个统称,叫灵魂。神秘的地下,其实是一个向下无限延伸逶迤的幽谷。谷底即地核。万物绕着地核生长,炽热的地心是沉淀的太阳。与太阳一起沉淀的风花雪月、朝雾晚霞、星辰大海,全部被称之为历史。
   地下的世界,苍老而原始,时光漫漶如烟。河流保持着初始的模样,恐龙像巨鹅一样在洪荒的原野上出没,墨黑的深海里有两盏诡异的神灯在浮游,那是巨型乌贼的眼睛……
   地下并非一片黑暗。岩浆灿如旭日,烈焰赤如残阳。它是那么的明亮,耀眼的光芒,照射着每一个角角落落。地下并不一片沉寂。河流潺潺不息,板块隆隆雷动。它是那么的喧闹,生命的呐喊,每时每刻都不曾消失。
   大地之下,远比大地之上精彩。
  
   二
   有一个很哲学的问题,我想了很久很久,才想明白——真正的人间是由阳界和阴界组成的;真正的人生是由今生和后世构就的。今生活在地上,后世活在地下。就像天空一样,白天是白的,黑夜是黑的。大地之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不朽和永恒。季节变换,枯荣轮回。大地上发生的一切故事,无不是昙花一现。而真正的不朽和永恒,是在大地之下,是岁月的累积和亿万年的沉淀。
   去年冬天,我回到久别的故乡,去为隔壁婆送行。
   隔壁婆终年九十九岁,劳碌一生,清苦一生,却先知先觉,无疾而终,含笑九泉。老人家临走前,天空如洗,冬阳正暖。她梳妆完毕,吃了长面,喝了参茶,然后怀抱隔壁公的遗像,将膝下儿孙唤到跟前,笑眯眯地说:“昨夜地下的老头子找我来了,今天我就到地下陪他去。”说罢,她真的就永远睡着了。当日下午,天空就沉了下来,“呜呜呜”地哭着,满天飘起了白幡。乡亲们大为惊讶,说从来还没见过有人像她一样,是自己说着笑着走向地下的。
   舟浦年年有人从地上迁移至地下,花开花谢一样。有人走得潇洒幸福,也有人走得狼狈不堪。死的最悲惨的,是石鼓台的秧地鸭。那是一个舟浦人闻之人人吐唾沫的浪荡子,马脸阔嘴,吊眉贼眼,游手好闲,坑蒙拐骗,欺诈勒索,是个无恶不做的主。他醉死在粪坑里,三天后才被人发现。他儿子鼻涕狗把他从粪坑中捞上来时,尸体已经腐烂了,白虫在他的七窃蠕动,比发酵的粪便还要臭。村人们说,这等人物,恐怕连地狱也拒之门外。也有人说,秧地鸭的后世,会变成苍蝇老鼠,蝼蚁野狗。
   在那个大雪纷飞的黄昏,我伫立在漫天的鹅毛飞絮中,久久沉思。我想,隔壁婆不说自己到天上去,却说是去往地下,真够实在的,实在得像苍茫大地。实在人,就走得从容,从此,她不朽了。就在那一天,我发现,故乡彻底改头换面了。路变了,屋变了,水变了,山也变了,一切都变了。往日的村庄,与隔壁婆一样,深埋到地下去了。村庄是由生命组成的,它也会衰老。我童年的舟浦,跟着先人们走了,埋葬它的,是家山厚土。
   厚土之上,烟火人间,百媚千红,是那么的让人迷恋。但我知道,地上奉行的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也会步入祖先的后尘,最终会消失在红尘深处,化作一缕轻烟,飘向地下的村庄。这是自然的回归,必然的宿命,谁也无法逃避。人,在地上都是会走散的,只聚不散的,惟有地下的盛宴。地下,才是人类永久的故乡。
   小时候,母亲曾多次对我说:“儿啊,不管将来你走得有多远,飞得有多高,每年清明,你是必须要回家的,不然的话,来世就会找不到家,成为一个断魂人。”
   现如今,我对此有足够的自信。因为我是个听话的人,无论走到哪里,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舟浦的儿孙。每年清明,无论是千里万里,我必定会回到舟浦,给祖坟上香、烧纸、除草、献花。人是有根的,我的根没断。断了根的人,才是断魂人。我想来世的我,一定是个快乐的人。当我走向地下的那一刻,我一定会走得从容、淡定,不会迷路。
  
   三
   地下,决非只有汹涌的河流。
   繁华似锦的地宫下面,隐藏着我童年的村庄。舟浦并不难走,处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小盆地里。沿着一条九曲回肠的红枫古道遂级而下,走过一座古虹一样的石拱桥,便是村庄的石板路了。我想,来日我就踏着那条石板路去寻找不朽的故乡。
   石板路蜿蜒在溪边,青色的,平滑的路面渗透了岁月的痕迹,斑斑驳驳的,泛着青铜色的微光,像一条大青龙。舟浦人称之为大路。大路随着流水,一路匍匐自来,在一旁生出了许多幽深的巷子。鹅卵石铺面,小彩龙一样。巷弄两边,是一座座鳞次栉比、高高低低、密密麻麻的老瓦屋。飞檐斗拱,门台高高,庭院深深,老树啼鸟,古藤绕墙,灯灯如豆,古色古香。日子慢慢的,又是淡淡的,月光满地,沧桑得让人伤感。
   那时候,我最喜欢观望那些屋顶。屋顶呈“人”字型,清一色盖着青瓦,像一把把撑开的黑伞子,脉络分明,伞面微皱,黑波荡开一样。瓦屋有正屋和横厢之分。正屋有两个斜面,瓦片斜铺两边,似毛发中分的头顶。舟浦人称之为瓦檐背。瓦檐背的中间是屋脊,顺着栋梁,下砌青砖,上垒黛瓦,一线横亘,两头檐飞角翘,犹如在头顶心压着一条凸起的大辫子。舟浦人称之为屋栋背。瓦垄如一绺绺发丝,从屋栋背的两边顺斜下来。横厢只有一个斜面,是毛发单边倒的造型。雨水也单边淌,淌向屋檐下的水沟和菜园。
   瓦檐背是一垄垄的瓦,瓦压着瓦,瓦叠着瓦,鳞片重重,青光四射。一眼望去,像是一群睡去的小青龙,直直地趴在屋顶上,张着嘴,一动不动。黄昏时分,群龙醒了,往天空吹气,化作炊烟,袅袅升起。下雨了,群龙喷水,泻下一道道瀑布,哗哗哗,哗哗哗。下雪了,青龙在一夜之间就成了白龙。阳光一照,痴情的“白娘子”又变成了不懂恋爱的“小青”。瓦檐背下,是木板的阁楼,雕花的洞床,木格的窗子,逼仄的粮仓,飘香的灶间。是我们的家,也是老鼠的家。
   最难忘的是故乡的炊烟。炊烟缘自父亲的柴禾,功成于母亲的火种。因而,它的性情,一半像父亲,一半像母亲。小时候,我认为它是人世间最浪漫的诗人。风里雨里,它总是诗兴大发,一日赋三首,纵情抒发麦味稻香,让饥寒劳累的人儿,忘记了痛苦和忧伤。
   长大后,我认为它是天底下最多情的舞者。不管屋檐下的日子有多么困苦,多么艰难,它照样一袭青衣,在屋顶上跳舞,每天跳三次,曼妙摇曳,宛如流云飞霞。
   后来啊,它就成了普天下最温暖的乡愁。流离他乡的日子,它是一朵慈母用针线编织出来的蓝花花,悬在高高的白云头,让远方的游子可以在寂寞的天边遥望日暮乡关。
   炊烟,石板路,老瓦房,是故乡的标识,也是我最浓烈的乡愁。我坚信,只要心中乡愁不灭,我就定能找到——在地上消失了的,隐藏在地下深处的故乡。
  
   四
   有关对地下的认知,我的启蒙老师是父亲。
   小时候,我居住在村中央的柳溪别院的一隅。也是一座瓦屋,面溪而立。走进不高的木制门台,是一个鹅卵石铺就的天井。天井两边,各有一个池塘。水面浮着绿萍和红䕯,水下鱼影隐约。池塘边有桃李,坎洞里斜斜地长着青葱、紫苏,也长狗尾巴花。中堂的横梁上筑着燕窠,燕子飞来飞去,乳燕“叽叽叽”地叫。穿过中堂,出了门,沿着木墙脚,一条石板路横卧着,路宽二尺,不长,一边透向左手人家的门口,右边透到我家的门口。我家的门前也有一个小池塘。池塘边的矮墙上长有一棵歪脖子的腊梅,一棵碧叶黄果的枇杷树,还有一丛紫艳艳的胭脂花。墙外,便是花蝶纷飞的菜园了。
   瓦屋很老了,据说建于元初,是始祖的遗产。数百年下来,风吹雨打,修修补补,一派沧桑,是否还是当年的样子,不知道。
   族谱记载,始祖早年当过宋末的常州通判,是一个大官。后来,蒙古铁骑挥师南下,常州惨遭屠城,他先是辗转至青田彭刮,最后相中了山青水秀的舟浦。于是,源于太原的王氏后脉便于此安家立业了。儿时我曾问过父母,这老屋是谁建的?他们的回答是一致的,都说是始祖建的。我问始祖到哪里去了,我咋都没见过他?他们的回答就不一样了。
   母亲说:“在天上呐,在极乐世界享福呐。”
   父亲说:“太公头到地下睡觉去了。”
   我问:“地下有房子?”
   父亲说:“有的,是一座很大很好的房子,里面住着很多很多的人,有太公头的太公头,还有阿公阿婆,还有……”
   我说:“那地方好找吗?我想去看看。”
   父亲说:“不难找,只须打开一道石门,走过一个山洞,便到了。”他又说:“不过你现在是找不到的,等老了,就能找到了。”
   母亲说人死了会升天,父亲说人死了会下地,他们的说法,真的是天差地别,当时我听了,一头雾水,大为不解。现在想起,是因为他们的信仰不同。信仰这东西,是会左右人的思想和言行的。小脚的母亲信佛,天天念阿弥陀佛,一心向往那个虚无缥缈的极乐世界,她的意识里,全是佛祖和菩萨。她是一个即严谨又颇具浪漫色彩的人。父亲是个标本式农民,他啥也不信,只信土地,满脑子都是庄稼,与大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正宗的大地诗人。
   其实,信仰只能图一时的心灵安慰,是难以解决灵魂归宿的。真正可以永久安放灵魂的,是地下世界。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植物乃至天上的日月星辰和云朵就比人类开悟。叶子黄了,花儿谢了,青草枯了,它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回归大地,化为尘土,把自己的灵魂存放到地下。日月星辰日夜不停地在天空轮转,却争分夺秒地把阳光月色星辉洒向大地,那可是它们的灵魂哦。它们知道,地下的空间是有限的,来迟了,担心会容纳不下它们。雨水是云朵的灵魂。云朵老了,脸色黑了,便会将银丝般的云魂落到地面上,融入地下。为何如是?它们向往地下的精彩和永恒呗。试问,有谁见过,雨水是往天上飘的,落红是由天空葬的。
   大地之上,万物皆会衰老。大地之下,一切长生不朽。所有的生命,或在地上长的,或在水中游的,或在地面走的,或在天上飞的,最终都要回归到地下。这种回归,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这种回归,是从一个终点再回到当初的起点,是为了再次的出发和再度的鲜活。就像舟浦那些离离的原上草,满山遍野的映山红,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开了又谢,谢了又开。
  
   五
   随着黄昏将至,思想与言语之间,总会难免涉及那个人人都无法逃避的话题——生命的凋零和归宿。
   人人都恐惧死亡。
   我的发小豺狗就很恐惧死亡。一个飘雪的黄昏,我俩相聚在舟浦喝酒。三盏下肚,他对我说:“奶奶的,我辛苦了一辈子,日子刚好起来,人就黄昏了,真是他奶奶的。”
   他是一个大石匠,也是一个很搞笑的人。六十甲子一过,每天醒来,他都要掐自己的鼻子,检验自己是否还活着。他恨不能老天蓦地掉下一粒仙丹,被他吞到肚子里,活他个长生不老。
   说实话,以前我也害怕死亡,现在想通了,开窍了。我借酒兴对他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人终有一死,有什么可怕的?不过是换个环境而已,从地上转至地下生活。”
   他说:“地下是个无底洞,黑沉沉的,阴森森的,多吓人啊!”
   我宽慰他:“你真不知道,地下的世界可精彩了。地下也有山,有水,有田地,有人家,有森林,有花草,有百鸟。地上所有的,地下应有尽有,世上没有的,地下也有。”
   他说:“你讲的完全是屁话,地下除了泥土和岩头,还有个屁!你别忽悠我了,我死后是要到天上去的,做个神仙。”

共 640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地下,决非只有奔涌的河流?那还有什么?此文题太抓人眼球,特别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亮哥此篇另辟蹊径,风格独特,涉及人最终的归属这一哲学命题,一般人最多泛泛而谈,笼统而肤浅,而作者却饶有兴致地娓娓道来,对地下世界描述得很精彩很动人,思绪奔放,字里行间透出从容的心态、对生老病死这一规律有着独到透彻的认知,对想象中的地下世界倾注了一腔深情。作者选择这样的角度,这样的构思,源于作者对长眠于地下的先祖亲人们的怀念,对埋葬在地下的村庄的怀念,作者对无处安放的乡愁最终能找到踏实的安放之地而欣慰激动不已。作者深知“此心安处是吾乡”,那么百年后在地下与亲人团聚,重回故乡的怀抱,岂不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隔壁婆九十九岁无疾而终,她去得坦然,笑盈盈的,就像出了个远门,她是快乐地走向地下的。隔壁婆的离开,传为美谈。而秧地鸭的离世却是臭名昭著,他做尽了坏事,最后醉死在粪坑里,狼狈不堪,遭人唾弃。两相对比,作者受父母慈悲之心的濡染,坚定地认为:人还得积善积德,才能获得福报,以度自己的后世。“上善若水”是一种朴素、柔软又浩荡的情怀底色,善良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修行。人,行走在世间,“举头三尺有神明”,万物共生,轮回有因果,千万不能因恶行昭昭到了大限之日“灵魂上不了天,也入不了地”,悬在半空,情何以堪?作者以一颗柔软澄澈通透之心,想象地下世界的无比曼妙,在那里可获得生命的永恒,灵魂可得以安定的栖息。可追本溯源一睹人类祖先原始的生活,可披秦时月沐宋时雨沉浸于盛唐的繁华,街市车马喧,清泉石上流。可重回童年时的故乡,纵情欢笑,感受与久未相见的亲人团聚的温暖……好文,想象纵横驰骋,用词唯美深邃,情怀厚重澎湃,表达酣畅淋漓。该文极富禅意,启人深思。作者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令人动容,活着就好好地做人做事,当地上的宴席散后,坦然赴地下世界,有何畏惧,那里有美轮美奂的风景,有安暖如初的亲情,有斑斓多姿的童年时光……惊叹作者思维宏阔辽远,修行已至上乘,才能写出如此教人顿悟的力作。感佩才情,倾力荐读,问候亮哥创作辛苦,谨祝立秋快乐,万事胜意!【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814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8-13 00:20:23
  亮哥的文字极有辨识度,此文禅意深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读来引人入胜,启人遐思。感觉亮哥已在菩提树下顿悟成佛,此等修为让人叹为观止!问好,谨祝创作愉快,安康相随!
回复1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3 08:38:50
  看到拙作放出,我既心疼,又感动。子夜推文,情可嘉,但真的会催人老的。看了按语,让我泪目,香香妹子知我心啊,把我的内心想法全说出来了。此文我写了较久,断断续续的,写完,脑袋隐隐作疼,心灵却是一片释然。叩人肺腑的解读,唯有献花致谢!
2 楼        文友:枫桦        2022-08-13 03:43:46
  当我读懂老师的想法,明白地下河流的意思,方才感受到老师心中的意境!这篇文章的立意巍峨,意境高远,绝非泛泛之作。人生的彻悟是意境提升的基础,老师的思想高度令人仰目。拜读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3 08:41:00
  枫桦兄弟的点评让我有了一丝欣慰,感谢你能懂我。敬茶!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8-13 07:56:53
  这是一篇上乘之作,笔法灵动飞扬、纵横驰骋,思想深邃辽远,精深朴厚。若没有丰盈的知识与深刻的认知,以及深厚的写作功底是难以成就此篇章的!好文,绝品!大赞才情,遥握问候老哥,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3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3 08:44:16
  老妹子的溢美之辞让我不胜汗颜。这也算是我的一些小思考了,略带一点小荒唐,承蒙不弃,献花!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08-13 08:55:55
  这是怎样的心态与心境,怎样的学识与悟道,才有如此独特见解,此文立意深,蝉意浓,地上地下,剖析得如此透彻,令人大开眼界,老师的文字功底堪称一流,这种写法堪称一绝,好文,真真正正的好文,好好学习,点赞又点赞,祝老师安!
回复4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3 15:45:52
  十分感谢红花草老师热情洋溢的点评和鼓励,一点小感悟而已,再次感谢,献花!
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08-13 09:32:17
  读岚亮老师的文章,须静下心来,一个人,慢慢地嚼,慢慢地品,味道才出来。今日周末,有了这样的机会,于是,一个人坐在空调间里慢慢地品尝起来。
   打开网页,被题目抓住了。地下,哪有地下?地下河流如何奔涌?我闭上眼睛大胆地想像一番。然而想像的太泛泛肤浅,与作者大相径庭。作者涉及的是人的最终归属这一哲学命题,极富禅意。作者用大胆奇特的想像,描述地下无与伦比的精彩动人,那里有故乡、有亲人,是是安放乡愁、安放灵魂的好出去。提出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真正的人生有今生和后世组成。今生短暂,转眼即逝。地下,才是真正的不朽和永恒。所以,作者透出对死亡的从容心态。作者又告诉人们,只有像隔壁破那样,快乐地走向地下。像秧地亚鸭,坏事做尽,是入不了地下。积善积德、修行到位,灵魂才能得到安放。
   岚亮老师,百看不厌。语言简洁、凝练,构思新颖,想像奇特,收放自如。读后,深受启发。问候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3 15:48:40
  感动吴孟友老师关注小文,拔冗留评,解读鼓励。十分感谢,敬茶了!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13 09:51:00
  我是特别喜欢岚亮文章的。无论其文采,无论其情感表达,无论其思考之深度,都让我入境不出。对生死的思考,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从未停止过,为什么思考,都有一个目的,希望找到不死的路径,但不通,于是就有了悲观无奈。其实,生死之限,无非就是地上与地下之别,换一个场所而已。人生如此,生生不息,对得起这个世界了,世界不必有我,但我来过,就足矣。我觉德,岚亮的文章意义更在于,我们要好好做人,即使在死亡来临的一刻,也不放弃做一个值得的人的愿望和冲动。一世修行,今生来世,都在修行,这是境界。我读好文章,得道也。致敬哲学大师,遥握,期待佳作继续。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3 15:52:36
  此文灵感来自于大哥的乐观、从容和淡定。我们在江山写作,为社会奉献精神粮食,也是一种修行。十分感谢大哥的精彩点评,半天香敬上。
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08-13 10:23:33
  地下是个未知的世界,也许那里真的有河流村庄山寨森林田野,一个美丽的地下人间。老师用空灵的写法,描述了地下的种种可能,同时感悟生老病死。向死而生,慷慨赴老!角度新颖,想象力丰富,描写细腻。学习,欣赏,祝秋安!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7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3 15:54:23
  韩格拉图老师好!此文是我的想当然,见笑了。祝秋好!
8 楼        文友:简柔        2022-08-13 11:37:31
  一切都将归于地下,很多人都想过,却很难诉诸于笔端,更难做出如此深入和广阔的思考。岚亮大哥从地理、自然、生命、故乡等多角度,层层剥析,深度挖掘从地上到地下——从生到死这个复杂而深邃的命题。可谓目光如炬,思想厚重,该文触动人心和灵魂。深度佳作,为大哥鼓掌。
回复8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3 15:57:29
  简柔妹子好!得知你重返南山,甚是高兴。感谢你对小文的深度解读,所言都是我想的。遥祝秋祺!
9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8-13 12:14:46
  岚亮老师是一个大彻大悟之人,对生死的感悟深邃透彻,这篇文章思想深邃,富有哲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死 ,很喜欢文中的这句话:“做人一定要从善积德, 踏实厚道。”这篇文章内容丰厚, 见解独到,想象力丰富多彩,意境悠远,文采飞扬,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较高的思想境界,是很难成就如此的佳篇!拜读老师佳作,大赞!感佩才情!问好岚亮老师,遥祝秋琪!吉祥如意!
回复9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3 16:00:22
  琳达如菊老师好!今夏秋之交,太闷热了。这世界变得越来越暴躁,不知地下的宫殿如何。感谢点评鼓励,祝秋好!
10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2-08-13 14:03:58
  呵呵,有意思,连地底下的世界也寄予美轮美奂的风景,寄予安暖如初的亲情,穿过明时风越过汉时雨。我只知: 人在做,天在看,要从善如流,心地坦荡,竭尽所能,不留遗憾。大哥早早坐于菩提树下顿悟,我得在有生之年多栽几棵树,留下几处荫,为来生为后人。此文,思绪拉升得空旷辽远,思想展开得纵横深邃,大赞,问安!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10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3 16:03:36
  太阳妹子好!人老黄昏,思想必然会涉及那个人人都要面对的那个世界。恐惧是没用的,既然这样,还不如从容面对。感谢雅评和鼓励,献花!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