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野征文“缤纷一夏”】平阳夜话(散文)
虽然立秋,高温却一直持续,热浪依然一波接一波地扑面而来。白天呆在空调房里不敢出门,到了傍晚,就想出去透透气。
于是,迈开脚步,沿景贤路向北走,不知不觉到了平阳阁下,凝望夜空中平阳阁上闪烁的霓虹灯,我思绪涌动,浮想联翩。博物馆就在一楼,我曾多次感受青铜器之乡的风采,领略中国酒乡的悠悠历史,了解眉县秦砖汉瓦的风韵。那一件件物品,在记忆历史、在回顾往来,更是在展望充满希望的未来、远方与理想。在历史长河里感受眉县昔日的荣耀、今日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力量、价值和意义催促眉县人民发奋向上,努力耕耘。
在这里,我看到了西周编钟、盛世吉金、铜钺、瓷碗、汉砖,遥望久远的历史,新石器时期的陶酒壶酒杯的光彩,先秦时期的“成山”瓦当王正在讲述着昔日的辉煌;清朝时期县城沙盘、老照片在诠释着眉县的变迁和一路向前的足迹。
一朝出土三千字,何以倾刻动九州?眉县不但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而且从这块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也孕育出了许多名臣大将。谋臣法正、战神白起、为万民立命的张载、文学家李柏、名医王焘、大将军李达等,他们在历史发展中立下赫赫功绩,在眉县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岭巍峨渭水澜,千年眉邑展新颜。太白积雪六月天,汤泉氤氲浴华年……”吟诵《平阳赋》,我为“中国旅游强县”、“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最美县城”的眉县而感到骄傲和自豪。8月10日晚上,央视新闻频道“走进县城.看发展”节目,对大美眉县、诗意田园作了全面报道。山水园林新眉县,县域繁荣,乡村振兴,旅游发展,创全国“五项”之最。我相信来眉者,必定有收获。
思绪绕平阳阁转一圈,我来到平阳湖畔!放眼望去,黑黝黝的一片,我知道,那是岸边的几棵老柳树。春天,我常约姐妹在柳树下,看湖水荡漾,燕子低飞、鸭子凫水,鱼翔浅底……这时,月色朦胧,柳树愈发青黑、苍劲;柳枝倒映水面,愈发轻柔、秀美。忽然,一阵凉风顺湖面扑过来,夹杂着些泥土和水草的清香味儿。顿时,我混沌的大脑激灵一动,似乎一下子清醒了,浑身也凉飕飕的,舒服极了。
蓦然,有窸窸窣窣的响动声,我知道,那一定是来自路两旁草丛里的活物,它们如我一样,白天蛰伏晚上出动。在隐隐绰绰的月色下不安分地想着心思,激动地相互奔走、窃窃私语……也许,它们正趁着夜阑人静,酝酿着一场大型音乐晚会。
果然,“咕呱”一声,打破了这夜的寂静。哦,是青蛙王子亮开了嗓子。久违了,这一夏的主人,我心生喜悦,静候佳音。接着“咕呱、咕呱……”众多的蛙跟着一齐合唱。一瞬间,仿佛各色天籁之音齐聚贯耳,“蛐蛐、唧唧、吱吱、嘤嘤嘤、喳喳喳、啾啾啾……”一声高一声低;一声远一声近;不骄不躁,不徐不疾;似杂乱无章,又似鸾凤和鸣,暗合节拍,既单纯又丰富,既原始又高级……像一个器乐合奏,编钟一响,金声玉振,那声音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将华夏的荣光重新唤起;又像一个合唱团,既有出色的歌手领唱、又有杰出的指挥家指挥;更像草原牧民,扬鞭催马!
耳朵随意漫步,无需手眼允许,在一片黑暗中追随“梦之组合”,不由想起流沙河先生说的“大地的诗歌啊,从来没有停息”,但我要说,大地的组合一直在演奏。这些演奏者无需排练,只要季节一到自然开怀,声音相和,浑然天成。俞伯牙抱着古琴来了,一首《高山流水》之妙曲,意境悠长,一会儿似来到了巍巍高山,蜿蜒盘旋,一会儿又似来到了幽幽峡谷,流水潺潺;嵇康夜不能寐,坐而抚琴,遂得《广陵散》全曲,贯注一种愤慨不屈的浩然之气,“纷披灿烂,戈矛纵横”;不甘寂寞的文人墨客也来凑热闹,李白醉酒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材必有用”;杜甫跟随其后,郁郁不平地慨叹着“国破山河在”“白首搔更短”;东坡居士在路上仰天长啸,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有那柳公子,文文弱弱的浅唱低吟“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一群茂生生的高原后生也赶来了,带着他们的安塞腰鼓,一路高歌一路狂奔。他们那原生态的声音在此彻底爆发,声起鼓动,鼓落声息,抑扬顿挫,酣畅淋漓。战马嘶鸣处,沙场秋点兵;恍惚间,真像置身于三国古战场,刀光剑影,战马嘶鸣……
好气派的虫蛙音乐会!我惊叹不已。
正听得入迷,忽然手机铃声提醒:晚上10点了。我依依不舍地返回,心里仍然留恋那芸芸众生中的歌王——青蛙。它的鸣唱,对我这个不懂音律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绝妙的上品。一场听觉晚宴,不亚于一剂疗伤救人的良药,抚平我心里的焦躁与不安,让我重归平和与理性。
退场的是我,而音乐会还在继续,夜愈深,声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