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丹枫】闲话“酷热新常态”(随笔)

编辑推荐 【丹枫】闲话“酷热新常态”(随笔)


作者:马永利 白丁,17.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47发表时间:2022-08-16 22:21:41
摘要:原创首发

今年夏天热的时间比较长。热在三伏。
   6月21日夏至。按照“夏至三庚是头伏”的算法,6月26日是第一个庚日(庚戌日),每个庚日间隔十天,所以到7月16日是第三个庚日(庚午日),开始入伏。当然,你也可以直接从日历上查。庚日是“天干地支”纪年方法的里的第七位。采用公元纪年以前,都是按王朝统治的年号来纪年的,如东汉的“建安某年”、唐朝的“开元某年”,只要是改朝换代或者换皇帝就要换年号,开辟新纪元;但具体到历书还是按照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个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地支相互搭配来编年的,年月日时都是这样编排的,故有生辰八字。但是这样算法只能编排到六十年,后面再天干地支地循环,还是这样编,所以如不加王朝和年号来区分,同一个甲子年历史上就有许多个,根本分不清楚,至少一般人是分不清楚。公元纪年就没有这个问题,数字可以连续排下去永不重复。但公元纪年跟天气物候及农时没有关系,这在过去的农业社会是个缺点;而农历却有这个优点,跟二十四节气和农时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联,所以民间至今仍在使用着。
   闲言碎语不用讲,说得汗水直流淌。还是切入正题。
   入伏了,一年中的苦夏到了,很多花木都进入半休眠期,长得不精神,有的甚至熬不过夏天。人也应尽量“潜伏”起来,躲躲荫凉,长时间暴露在外面对人身体肯定不好。这大概应该是“伏天”的意思。
   入伏前半个月比较热,进入头伏十天却不算太热。真正暑热难熬的是进入中伏到现在的二十天,都比较热,气温都在三十七度以上,甚至达到四十一度。久旱不雨,地表温度累积很高,偶尔下一点雨也不管事,就跟往烧红的钢板上淋了一点水一样,又迅速地蒸腾起来,湿度更大、更热了。东南亚、欧洲、美国,似乎都是这样。于是有人又说以后这种酷热天气可能是一种“新常态”了。例如“长安范儿”公众号就这样说。
   我对“酷热新常态”的说法颇不以为然。我们现在连每一周的气温变化都预报不准确,今天预报的跟明天预报的温度一定不一样,又有什么根据说未来多少年酷热会变成“新常态”呢?我国有完整的气象记录的历史不过六十多年,很难说六十年的时间可以搞清楚这个规律。去年秋天雨水相对多些,就有人说去年冬天会出现极寒天气,甚至连气象台的有关人员也煞有介事的这样说。事实上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从来就没有被证实过。我记得1987年的夏天也很热。那时我还是见习生,在咸阳机场储油库工地上跟工人们参加劳动。也是三伏天,大太阳照着,每天都戴着草帽戴上墨镜穿上绝缘鞋,带一罐头瓶水,然后就蹲在钢板上用氧乙炔割枪切割钢板,钢板被太阳晒得烫脚,切割的火焰炙烤着胸前,我穿上厚厚的劳动布工作服,又在脚下垫一块木板,汗水一会儿就把身上打湿了。5000立方米的储油罐立起来了,有一天我钻进罐里面去作罐底板焊缝的真空试漏,裤子口袋里装了一个塑料的气体打火机,竟然在口袋里爆了,吓我一跳!那时候正在播放台湾电视剧《昨夜星辰》,我们每天晚上吃过饭都会在院子里看电视。因为连续高温,工友们每天都盼着明天老天爷能下雨或者温度降低一点,所以就很关心天气预报。可是每天都看到天气预报西安明天的气温三十八度或者四十度,大家都会惊叫一声,很失望又很兴奋的样子。那个夏天就很漫长。但是到了第二年就似乎没有那样炎热了。
   人们总觉得立秋了就应该凉了,但是每年的立秋跟立秋不一样,民谚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晚上立了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在后头。”这话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发现和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这个结论我是验证过的。记得大约是1991年夏天我去了延安火车站油品转运站项目,立秋那一天我回三原办事,当天晚上我就觉得三原的天气也不算太热了,那一年就是“早立秋”。当然,我知道根据一次验证得出一个结论具有偶然性,在统计学上并没有决定性意义,哪怕它的结论是个真理,但科学的结论必须是建立科学方法的基础之上的,即在一定数量的统计样本基础上检验试验和计算分析,并且可以重复验证,这样的结论才是真理,否则就只能是个“假理”。尽管我的验证结论是具有偶然性质的单次验证,确实很难以理服人,但我相信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好在我们每个人都有时间在以后的每一年作重复验证。所以,我姑且据此判断,今年的暑热天气将要持续到八月底(8月24日末伏最后一天)才能结束,因为今年就是“晚立秋”,立秋的时间是八月七日晚上的八点多。
   酷热天气每年都会有,只要进入三伏天就进入了酷热天气。但是每年立秋的时间早晚是不一样的。实际上酷热的时间长短及气温的高低主要是跟降水量的多少及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当然还有地形和地理位置因素。在西安这个中部平原地区,夏季应该是暴雨较多的时候,如果每周或者十天都会有一次大范围的降水,那么地表的积温就起不来,这个夏天的温度就不会太高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但如果是相反,像今年这样的大旱,就必然是酷热天气,并且要持续很长时间。这才是今年夏天酷热时间比较长的主要原因。按照这个道理,说酷热将成为“新常态”就根本站不住脚了。
   民谚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许人们认识这个规律已经有了几百年上千年了,虽然上千年的历史上没有气温记录,但是从民谚的流传或者史书记载来看,似乎也没有什么“常态”的酷热和严寒。天气是变化不定的,但天体运行的大规律并没有改变,所以我不信这个所谓的“酷热新常态”会出现。
  

共 21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面对今年的酷热天气,作者回忆三伏天在咸阳机场储油库工地上跟工人们参加劳动的场景,天气太热,一个塑料的气体打火机,竟然在口袋里爆了,每天都看到天气预报西安明天的气温三十八度或者四十度,那个炎热漫长的夏天,让作者记忆犹新。又从实践中感叹民谚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晚上立了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在后头。”的真实,并不相信所谓的“酷热新常态”会出现!全篇文字精炼,语言流畅,酷热天气,亲身体会,民谚解说,分析有理,耐人品味!极力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2-08-16 22:24:11
  感谢老师赐稿丹枫,祝写作愉快并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回复1 楼        文友:马永利        2022-08-17 20:36:27
  感谢老师。问好!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