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四门塔记(散文)

精品 【东篱】四门塔记(散文)


作者:鸿鲲 举人,347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72发表时间:2022-08-18 00:50:21

【东篱】四门塔记(散文)
   车辆在如画的景色中行进,我们去往柳埠镇东北的金舆谷神通寺。济南七十二名泉,其中有七处在柳埠。作为泉城泉水的涵养地,济南的南部山区植被茂密,山泉处处,入眼都是风景。过柳埠镇转向东行不久,见北边山腰一个塔刹的影子在树梢上一晃而过,不用看路边的景区指示牌就知道,四门塔到了。
   虽只是神通寺的一部分,可因为寺庙早毁于清代的大火——四门塔,早已成为神通寺的象征。
   景区门口,一座修建中的仿唐代寺庙建筑赫然入目。本以为是要俗气地还原神通寺的旧貌,进去看过才知道,这是新建的神通寺博物馆。原来,设计者是在用寺庙形态的博物馆装盛一座古老寺庙的历史。
   沿青龙山小路向山上行进,很快就走进了历史中。除树木的青翠,脚下的路、路边的建筑和粗大树身上的青苔中都侵染着岁月的气息,息息相通着一位高僧在金舆谷奔波建寺的身影。一千六百多年前,成功在中原地区遍建寺庙的西域高僧佛图澄去世,其弟子们分赴湖南、四川等地继续传教,其中之一的僧朗则是“移卜泰山”。当时的山东,以泰山为中心已有佛教传播,却还没有真正的寺庙。去泰山建寺,正可填补这一空白。到山东,经过多方考察后,僧郎把目光停留在泰山与济南之间柳埠镇东北方的昆瑞山金舆谷上。
  
   二
   我站在半山腰,努力像僧朗一样审视眼前的山谷。脚下是青龙山、西边是白虎山、南边是金庐山,三座山峰共同组成的昆瑞山,把金舆谷围成一把座椅的形状。山上清泉翠竹,谷内藏风蔽气。落在在擅长堪舆之术的僧朗眼中,这里,无疑是难得的修佛精进之所。最吸引朗公目光的应该还有青龙山半山腰上的九顶松。粗大的主干上生出九根分支,每个分支都各自长出如盖的树顶。据说,该树是东汉时栽种。那么朗公来到时已有四百多年树龄。站在九顶松下远眺,山下房屋美竹相连,良田阡陌交织。山势奇特,松柏苍翠,入山就能享受清幽;人烟稠密,物产丰富,出山即可踏入繁华。昆瑞山,正是适于建寺的风水宝地。
   公元351年,山东地区的第一所寺庙开始修建。得益于老师的传授,明天文、晓地理的僧朗早已有“硕学渊通”之名。通过一次成功的建言献策,让经营山东的南燕主慕容德极大扩张了领土。见僧朗要在昆瑞山建寺,慕容德非常高兴,不但拨给土地,还送来金银。远在江南的东晋皇帝,称雄长安的后秦国主……都给与支持。对名声远扬的僧朗,竟出现了六帝争迎的局面。
   仅仅几年,朗公就创建了山东地区的第一座寺庙——郎公寺。可惜佛法的传播,并不能阻止统治者扩张的步伐。朗公圆寂后,动荡仍然持续。又在水深火热中煎熬了二百多年,隋朝建立,大江南北才迎来了统一。
   因为母亲是济南人,立国后的杨坚多方去该地寻找外祖家的亲人。在寻找很久却无结果时,杨坚做了一个梦,梦中,佛祖让他到泰山脚下的郎公寺附近寻找。马上派人去泰山,竟真的在柳埠找到了母亲的堂弟和侄子。真是佛法无边,神通广大啊。自小长于寺庙,有僧尼养大的隋文帝愈加信仰佛法。他下令把朗公寺改名为神通寺,拨专款予以重修。不久后,又派自己的孙子河南王杨昭担任泰岳神通道场檀越。
   隋仁寿年间,杨坚三次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一百多座舍利佛塔时,更专门敕令法瓒禅师送舍利给神通寺。仁寿佛塔,全部依阿育王塔的形制建造。塔形下部作复钵式,上部逐渐形成为细长的竿刹,顶部加以相轮。塔座多用石造,上部最初时用木材,到后来也采用石材。所有御赐的舍利都放在铜函之中,再倍极小心地把铜函置于石函之内,才把石函镇藏于塔内的地宫中。
   虽得到了勅赐舍利,但把舍利安放在了何处,却是神通寺一千多年来的一大谜团。按常规,舍利要放进佛塔的地宫内,四门塔却并没有像其它寺塔那样修建地宫。呈现在眼前的四门塔,只是一座青石单层方形塔。简单到一目了然。底座正方形,四面平直的墙体全用砖一样的素洁石块砌成。墙的中间各开一个拱门,拱门和墙体一样平,并没有凸出墙外。塔顶也是用石块砌成,除塔刹石雕的佛教元素,整座塔的造型非常简约。应该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雨霜雪,墙体已变得斑驳灰白,和山上偶尔裸露着的山石一个颜色。
  
   三
   简约可不简单。见游客们正围在导游身旁听讲四门塔的建筑特色,我们也停下来蹭点知识。顺着导游手指的方向,把目光停留在四门塔的塔顶上。那是用五层石板叠涩向外出檐,在最高层的檐上再用二十三层石板层层向内、向上收进,形成方锥形的塔顶。塔刹被设计成宝箧形的经塔样式,古朴深厚。塔顶中央设置的是方形束腰须弥座露盘,露盘的四角被雕刻成山花蕉叶形状,中间安放圆形相轮,相轮顶部安插柱状宝珠。整座塔透着西域传来的印度风格,比南北朝时的建筑略隆盛一些。不过毕竟隋朝建朝的时间短,技术还没达到极致。四门塔,不过是承袭了南北朝时代佛教建筑的余波而已。
   看似简单的佛塔竟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建筑、佛教知识。听完导游的介绍,突然觉得眼前朴素无华四门塔变得神秘庄严起来。
   虔诚的游客在每一座拱门前设置的跪墩上磕头许愿。塔中心,石块砌成的方形石柱的四面柱墙前的平台上,南方安放着欢喜世界保生佛,北方供奉着莲花庄严世界微妙生佛,面朝东方被祭拜的是香枳世界阿閦佛,面对西方享受香火的是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四尊四方四面佛,都是衣纹流畅飘逸,面部表情生动,显示了纯熟的造像手法。
   把佛像安置于佛塔之内,是为了方便人们参拜。导游继续着自己的讲解。以一根四方正棱的中心柱支撑整座建筑,在石柱上雕出佛像,是早期佛塔的主要形式。但在石柱之外安放独立的石佛像,却是四门塔的独到之处。
   四门塔也是杨坚当皇帝时建的吗?游客发出的疑问正好问到我的心里。
   以前一直以为是隋仁寿年间造塔时建造。直到1972年底,人们对四门塔进行修缮时,在顶部的石板反面发现“隋大业七年”的字样,才知道四门塔建于公元611年。导游娴熟地回答。
   因为缺少确实的文字记载,对一座著名佛塔建造年代的认知竟错了一千多年。历史往往如此,本以为早已明朗的事实,却常因偶然的发现而被改写。
   其实不只是建造年代,对隋文帝御赐舍利的安放位置也是在同次大修时发现的。它竟被放在塔内石柱一点六米处的柱体内。石函内套装着铜函,铜函内装盛着水晶珠、黄石珠、绿松石珠、砂石、药草、香料等舍利。也许让大家失望了。难道隋文帝赏赐的竟不是佛舍利吗?见大家的兴趣都经被调动起来,导游才继续自己的讲解。是的,舍利有骨舍利、发舍利和肉舍利三种,隋文帝广建佛塔时广施的舍利,多数就是金、银、琉璃、砂石、香草。水晶、珠石虽好,毕竟离佛太远。导游的话,引得大家一片嘘唏。
  
   四
   拜完四门塔,导游带着团队去其他景点。仔细观瞻完塔内的佛像,我再次把目光停留在塔后的九顶松上。
   说是拜塔,其实同样吸引人目光的还有塔后的老松树。郎公之后,又经过一千六百多年的生长,九顶松更加枝繁叶茂。枝干遒劲坚硬,树冠硕大青翠。和四门塔一样高,却比四门塔占据了更多地盘。也许是受了多年梵音的熏染,有了佛性。躲入九顶松的浓荫之下,马上感到一阵惬意的清凉。在杨坚因梦寻得亲人后,九顶松被册封为灵神松。皇帝御赐舍利时,又把安防设立的塔址选在选在九顶松南边,足见当时寺庙的住持和朝廷官员对九顶松的看重。塔因树而建,树因塔扬名。享受着和四门塔一样香火和供奉的九顶松,供人歇息的树荫自然也就与众不同。
   左三圈,右三圈,祈福的人群排成队围树转圈后,在树四周的护栏上系下红色的祈福带。层层叠叠着,红色的祈福带缠满了护栏。鲜亮的红,一如松树的绿,同时染了四门塔的佛光,有着同样的蕴藉厚重。
   随后去看神通寺其他建筑。龙虎塔、千佛崖的摩崖雕像,无不展示出佛教雕刻艺术的精美;墓塔林、神通寺遗址,更是充斥着山东第一家寺院的佛教底蕴。自喜欢岩泉之美的朗公去方山建造精舍,郎公寺的繁华就被灵岩寺代替了。坚持传统佛教,没有接纳新兴的禅宗,神通寺一直也无灵岩的热闹。僧朗在山东创建的第一座寺庙,一直保存完好,却不幸毁于清朝时的一场大火。可惜,毁后的神通寺没能重建,只留下了寺庙的台阶、础柱,带着褐绿色痕迹的石刻、雕塑。这里确实更像山东最古老寺庙的博物馆。
   除神通寺遗址外,石塔、石雕都是唐宋遗物,寺里的最早的建筑就是四门塔了。木质的材料比不得坚硬的石头,隋炀帝赐建的其他佛塔多已无存。倒是简单到只用石头、朴素的只剩平整的四门塔完整保存下来。简单朴素,带着被时间浸渍的灰白,四门塔把自己融进周边的大山;生机勃发,张扬着自然赋予的底色,九顶松用青翠染绿了神通寺的天空。
   “朗公精神古神通,劫火残烧五代空。唯有四门孤塔下,长松九顶尚青葱。”清人对神通寺劫后情景的描摹放到现在仍然适用。天上的云自在卷舒,谷底的泉婉转流淌。日月升降中,九顶松会聚着天地灵气;古往今来里,四门塔保佑了一方平安。突然明白了景区不重建神通寺的高明之处,寺庙的历史已不可复制,能以寺庙博物馆的方式对这座古老寺庙的历史进行思索,就是对朗公、对神通寺的最大尊重。
   看过了很多寺院和佛塔,感觉四门塔最是特别。为它的古老平实、简洁坚固,也为陪伴了它一千四百多年的九顶松。每当回忆起梵声绕缭、松涛阵阵的古塔松风,心中就会生起一片平静与安宁。
  

共 36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精妙绝伦的游记佳作。作者鴻鲲老师笔下的四门塔,是一座有着一千四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是古寺神通寺的一部分,由于寺庙毁于清代的一场大火,古塔就成为了古寺的一个象征。作者以优美细腻的文笔,讲诉了古寺与古塔的建造历史与沧桑巨变。公元351年,法师僧朗在山东的风水宝地昆仑山上,开始修建第一所寺庙——朗公寺,得到了当朝统治者的支持,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将其改名为神通寺,信仰佛法的隋文帝又命法瓒禅师送舍利给神通寺。四门塔是一座青石单层方形塔,造型简约古朴,墙体斑驳,墙的中间各开一个拱门,方锥形的塔顶,宝箧形的塔刹,古朴深厚,蕴含着丰富的建筑和佛教的知识。四门塔的独到之处是把石佛像安放于石柱之外。此外,位于塔后的九顶松,真是一棵神奇的古松,粗大的主干上生出九根分支,每根分支上又长出如盖的树顶。四门塔古老平实,简洁坚固,保佑着一方的平安,古松因塔扬名,享受着和四门塔一样的香火和供奉,九顶松汇聚了天地的灵气。作者领悟到景区不重建神通寺的高妙之处,由于寺庙的历史不可复制,以寺庙博物馆的方式将寺庙的古老历史进行思索与展示,也是对郎僧的最好纪念方式。梵音袅袅,古塔松风,带给人一片平静与安宁。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内容丰厚,构思精妙,条理清晰,史料翔实,作者博古通今,审美独特,不仅带给读者古塔古松的绝美景观,也歌颂了僧朗等高僧为弘扬佛法所做的重要贡献。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没有一颗对佛教的虔诚之心,以及对深山古寺与古塔的深入了解和感知,是难以成就如此厚重的美文佳作。深度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81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08-18 01:13:14
  这篇文章是一篇精彩的游记佳作。作者鴻鲲老师以优美细腻的文笔,独特的审美,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塔古松的绝美景观,也给我们讲诉了有关的古寺与古塔的建造历史和沧桑的历程,还有古塔建筑艺术的古朴简洁之妙意,也歌颂了僧朗等高僧为弘扬佛法所做的重要贡献。文章语言优美灵动,内容丰厚,构思巧妙,史料翔实,鴻鲲老师博古通今,彰显了鴻鲲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深度佳作,力荐文友共赏!感谢投稿东篱!问好鴻鲲老师,遥祝秋琪!
回复1 楼        文友:鸿鲲        2022-08-18 16:26:39
  感谢如菊老师的精美编辑与点评。虽没有你总结的那样好,可老师总结的正是我想表达的意思,给拙作填色不少。让你费心了。
2 楼        文友:枫桦        2022-08-18 02:32:32
  历史就是如此的深远厚重,数千年的积累,古迹遍布。四门塔,通过老师的笔触,去了解,去漫游,不禁心生敬意!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鸿鲲        2022-08-18 16:29:40
  看过一个地方后,就希望能全面了解它,努力把自己所想所见写出来。就当给自己留个纪念。多年后回忆起来,应该也感觉不虚当年的行程。感谢枫桦老师关注。
3 楼        文友:岚亮        2022-08-18 04:19:46
  鸿鹍老师的文字总是那么老道厚重,郞公故事,隋唐佛踪,千余岁的四门塔,二千岁的九顶山,给人印象犹为深刻。拜读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鸿鲲        2022-08-18 16:32:51
  济南南部山区,是北方山区风景的一个典范。可惜风景被泰山的威名给压制埋没了太久。倒是古代的文人墨客们更懂得欣赏。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08-18 08:28:50
  非常好的游记!沿着历史的脉络,娓娓道来,层层推进,我也跟着老师在四门塔、神通寺、九顶松周围走了一遭,听老师所言,如临其境。文笔精到,思想深邃。好文,学习,欣赏,祝秋安!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鸿鲲        2022-08-18 16:34:42
  谢谢老师观文留言。写点旅游观感,纪念自己的足迹。欢迎老师来到东篱,共享文字之乐。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08-18 09:17:14
  巡游古迹,感怀古往,回顾历史,描摹风景,一篇精彩的游记,笔下生辉,行间有味。要对一处风景名胜古迹做全方位的描写展示,是需要功底的,鸿鲲老师在这方面,有着深厚的功夫,令人称羡。很久没有看到鸿鲲老师的大作了,得见,分外高兴。顺问秋祺,谨祝安好。泼墨了,不再收笔吧。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鸿鲲        2022-08-18 16:37:16
  最近工作紧张了些,家中事情也多,敲击键盘享受文字之乐的时间不够,写得少了。争取勤奋些,向怀才老师学习。
6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2-08-18 09:26:09
  一篇以游记为线索,形象生动流畅质朴的散文,从出发到旅程结束,从行程到其间的感受写得非常细致,跟随作者一路风光,感受到这座古朴典雅雄厚壮观的四门塔历史深远多厚啊!读了这篇文章让我 留下深厚的印象,欣赏学习,鸿鲲老师秋琪!
回复6 楼        文友:鸿鲲        2022-08-18 16:40:05
  四门塔,真正让人感受到历史;摩崖石刻和龙虎塔,更能让人领略唐宋佛教雕刻艺术的精髓。那是没被破坏的石刻代表。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08-18 10:52:55
  好久不见鸿鲲老师佳作,今日再见,甚喜!一口气读完,如品陈酿,芳香扑鼻!文章大气脱俗,内蕴丰富,洋溢着厚实的文化底蕴,是一篇难得的佳作!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秋好!如怀才老师所说,泼墨了就不收笔了吧?期待佳作纷呈!
回复7 楼        文友:鸿鲲        2022-08-18 16:42:31
  虽没这样好,可得到湘莉老师的称赞,仍然感到高兴。继续努力。再放放手就生锈了,尽量多写点,跟上大家的脚步。
8 楼        文友:雨中太阳        2022-08-18 12:35:20
  又读鸿大师游记文,一个字“服”!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一篇如此游记文,那我可算修炼到家了。且不要说那史料翔实,博古通今,单就那构思精妙,感悟深刻,内涵丰富就让我够学的。读完让人身临其境,古塔,古松,寺庙,高僧,给人印象深深。大赞,太阳奉清茶一杯,创作辛苦啦!
女人不仅要丽质更要励志!
回复8 楼        文友:鸿鲲        2022-08-18 16:55:28
  感恩太阳老师关注。老师太谦虚。我就是搜略点知识,谈点肤浅的感受,靠苦苦搜罗的文字撑起篇章、挣些卖点。哪像太阳老师,灵感像济南趵突泉的泉水,汩汩不绝,随手一篇就处处亮点。
9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08-18 12:59:59
  鸿鲲老师的大作,不仅描写了绝美的自然风光,更着重记录了一段厚重的历史,将四门塔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让读者屏气凝神谛听来自时空深处的传奇故事,很是震撼,深受濡染,得以教化。修行高深的奇人僧郎、参天蔽日染了佛性的千年古松、古朴简约却不简单的四门塔、庄严圣洁的古寺……一处风水宝地,景致都布满佛光,都沾了禅意。如此沉厚深邃的文字,彰显作者娴熟的行文技巧,笔触老到,表达深沉,值得反复揣摩品味,盛赞才思,问好鸿鲲老师!
回复9 楼        文友:鸿鲲        2022-08-18 16:59:39
  莲香老师的鼓励,令人倍感鼓舞。我只是得闲写点文字。不像老师,做编辑、推文,为社团发展奉献太多,用去了大量写文章的时间。敬佩。
10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2-08-18 13:00:11
  一篇洋洋洒洒、丰厚盛情的游记佳作,用细腻精妙的笔法,将四门塔描述得淋漓尽致,美轮美奂,欣赏学习老师的佳作!
回复10 楼        文友:鸿鲲        2022-08-18 17:02:22
  感谢小溪老师留言鼓励。就是写点旅游观感。老师投文东篱后就关注你的文章了,是妙笔生花,大气厚重的文字。东篱真的不错的。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