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人生七十古来稀(随笔)

精品 【家园】人生七十古来稀(随笔) ——杜甫七律赏析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4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86发表时间:2022-08-31 13:06:43

据说是由于房绾事,杜甫得罪了唐肃宗,因此在收复京师前特批他回家省亲。在他回鄜州羌村期间,唐肃宗的军队收复了长安。杜甫应该在家中得到了这个消息,他也因此带着家眷到了长安。当然,就如在现在的公司,在涉及单位生死关头的重要时刻,却可以给一个人放假,让他休息,那这个人在那个单位的地位当然是很尴尬的。所以杜甫在回到长安,重新复职后的境遇肯定不会好到那去。也应该是在这样的境遇里,他写下了《曲江二首》。
   其一
   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
   曲江,在陕西西安市东南郊,在唐朝就已经是游赏的好地方。但在这里的游览盛地,杜甫看到的景物,感受到的情感却和其他游览风景的人不一样。
   首联,宋朝范温(史学家范祖禹之子,词人秦观之婿,曾直接从黄庭坚学诗)在《潜溪诗眼》中有这样的说法:“或问余,东坡有言‘诗至于杜子美,天下之能事毕矣。’老杜之前,人人固未有知老杜;后世安知无过老杜者?’余曰:‘如一片花飞减却春,若咏落花,则语意皆尽。所以古人既未到,次知后人更无好语。……至其他吟咏人情,模写景物,皆如是也。”他盛赞首句,认为前人在那种情况下,没有说出比这更好的,想想后来人也不会再有什么好的话。这当然是极高的赞美。就如赞美别人文章,好多人喜欢说什么上追苏轼之类的话,二杆子们听了当然觉得受用,而真正的高手却只当成是空话。真正让他们受用的是:我也曾这么想过,可我就是没办法像你这么表达出来。一片落花,就能让敏感的人觉得春色减少了一些(飞此一片花,减却青春色);更何况风起时,到处都是落花呢。“风飘万点”,结果当然就是让人愁。
   额联,这联被古人称道的多是虚字的使用,像钟惺在《唐诗归》中就注明:“看他用虚字之妙!”而我更感兴趣的是宋朝人曹祖借用这首诗诗意而写成的《扑蝴蝶》,原词尽管比杜甫诗要浅许多,但多少还是有些意思。抄录如下:
   人生一世,思量争甚底。花开十日,已随尘共水。且看欲尽花枝,未厌伤多酒盏,何须细推物理。
   幸容易。有人争奈,只知名与利。朝朝日日,忙忙劫劫地。待得一晌闲时,又却三春过了,何如对花沈醉。
   这样,王嗣奭在他的《杜臆》中就有了这样的说法:“‘且看欲尽花’、‘莫厌伤多酒’,五字为句,而下缀以‘经眼’、‘入唇’二字,此句法之奇。”王嗣奭把杜甫的这两句仅仅理解成为了表达的独特,其实是明清文人的通病,形式重于内容。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吧,“看”当然要“经眼”,“喝(“厌”通“餍”,这里有“贪”的意思)”当然要“入唇”,为什么非要特别注明呢?快要凋谢的花,看在眼里;用以解愁的酒,喝到嘴里。愁会解吗?只能是愁更愁。“经眼”强调的是那种状态,是“花近高楼伤客心”,是即便想看刚刚开的花,但不经意间看到的却是凋谢将尽的花。是我不想失眠,却怎么也睡不着觉的无奈。“入唇”当然不是想喝酒,而是不得不喝。忧愁多(伤多),不想贪酒,但这些酒却一杯杯倒进了嘴里。
   人生中,有许多的愁是无法排遣的。不是你不想排遣,而是排遣不了。比如你想好好做事,可你领导总找你麻烦,不给你安静做事的环境。杜甫想尽忠,可皇帝不相信,大臣很明白皇帝的意思,都愿意站在皇帝一边。他这样的愁,怎么排遣?
   颈联中,杜甫把注意力转到了周围的世界,正是翡翠鸟忙着筑新巢的时候,这当然是实写,是当时就能看到的。“苑边高冢卧麒麟”,芙蓉苑周围的豪华墓地前爬着麒麟。生的忙着生,死的已然死,同时能看到这些的,当然是生活所迫,不得不思考这些的人。
   尾联,要活下去,想不通也得想通。人活着,干嘛一定要大富大贵,能快乐时快乐不是更好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说这种道理的人,其实还是想不开的人。等他真正想开了,这样的话也就不会再说了。这里杜甫这么说,说明他仍旧在为名利痛苦着。
   其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首联,叙述诗人当时的实情,当然应该有些夸张。“典”是把东西抵押出去。每天上朝回来都把衣服抵押出去,当然不可能是真的,有那么多衣服要典,还会缺钱吗?当然偶尔“典”一次应该是有的,人在叙述自己的困难时,往往喜欢夸大。杜甫当然也不例外。“典春衣”的目的是为了喝醉自己。
   额联,上联有些夸张,但也基本可以看成是实录,“人生七十古来稀”,不知道在他之前有没有这样的说法,从书面语的角度来看,现在常说的“古稀之年”就来自于这句。从文字传播的角度来说,就算只有这一句,到现在大家都用,杜甫也算是成功的诗人。
   颈联,历来把这联当成是写景的名句。写景确实是在写景,但更多的是在写诗人的寂寞。看定一只蝴蝶,看它在花丛中飞,从花前到花底;看着水面上,蜻蜓在慢慢地飞,其间一次次地“点水”。你可以说诗人很专注,其实是诗人很无聊,百无聊赖,所以只能那么看。那是一颗伤感的心在看世界。跳河自杀的人,在跳河之前,往往也是这种心情。
   尾联,风啊,你轻柔一些,让这些我喜欢也喜欢我的景物暂时能安然无恙,不要把它们破坏了吧?美总存在,但适合你的美却总那么短暂。所以想不明白,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失落;想明白,过去了的事就让它过去,现在的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仕途不如意的杜甫,终于被贬到华州去担任司功参军。不久之后,他辞官,带着家人入蜀,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的浣花溪建了自己暂时的家。也应该是在那里,他写下了《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在这首诗的题后写了个注:“喜崔明府相过”。那么,客人就是崔明府。“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来探望、拜访。
   首联,乡居生活,“舍南舍北皆春水“,要是现在就算是湿地公园景象;“但见群鸥日日来”,可以理解成: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每天都来拜访。这当然是一种不甘寂寞的心理。平和一些,也就是正常的乡居生活。
   额联,“花径”,门前的小路长满了花草,原因当然是来往的人少,花草这才能生长。“蓬门”,原意当然是蓬草编成的门户。这联是和专程拜访的客人的寒暄,不一定是实录。也就是门前小路不一定就长满了花,门也不一定就是蓬草编制。真想不到你会光临寒舍!想不到是真,寒舍却是自谦。
   颈联,招呼客人吃喝。小地方(市远),没啥东西(兼味,好几道菜)。“旧醅”,隔年的陈酒。前人解释说,古人好饮新酒。所以无新酒就是家贫的表现。这似乎和现在不同,现在酒是陈的香,茶才是新的好。
   尾联,能不能把邻居也叫来一同喝。这句可以看出杜甫和邻居的关系还是不错。
   清人编选的《唐诗摘钞》中评论这诗说:“经时无客过,日日有鸥来。语中虽见寂寞,意内愈形高旷。前半见空谷足音之喜,后半见贫家真率之趣。”算是读出了杜甫的心意。
   杜甫同类型的诗很多,其中还有一首《宾至》,大概是村居时间太长了,有了埋怨的心态,尽管有“岂有文章惊海内”这样的自负语,但整体并不好。
   人生暮年的杜甫,漂泊到了夔州。在这里他度过了动乱以后比较安定的日子,也在其间完成了他最重要的作品,最有代表性的当然是他被公认为代表作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古人重阳节的习俗,根据这首诗描写的景物,也应该是在重阳节。
   首联,“风急”,爬过山的人都知道,越到高处,风越大。风急,不仅仅是风大,也有风吹过山发出急促的声音的意思。“天高”,秋高气爽,秋高,就是秋天的天空看上去更加高远。“猿啸哀”,长江三峡的树林里,猿猴在急促的秋风中,应和秋风而发出的凄厉叫声。“渚”,水中的小洲。在高处,河水中的小洲看得更加清楚。“沙白”,白色的沙。“鸟飞回”,鸟在山谷中、水面上、急风里飞舞盘旋。这是登高看到的,是当时环境的实写。
   额联,“落木”,木,不是树,是用它来指树叶;落木就是飘落的树叶。第一次对这句有感觉,是在老家,深秋的一片白杨树林,黄昏时分,本来就有枯黄的树叶一片一片地掉落。偶尔有一片掉在身上,会有一阵奇怪的感觉。但忽然一阵风过,一树一树的黄叶盘旋着落下,宛如黄叶雨,就会有一种很沉重很沉重的心情。当时的我不知道古人的“萧萧”是什么意思,现在算是明白了,就是当时那种很沉重的心情。杜甫当然也应该是这种心情吧?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悲秋当然不是为了悲草木,而是为了悲自己,尤其是悲人生暮年的自己。但接下来,“不尽长江滚滚来”,也是实写,但由于是水,由于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在前,落木的秋天虽然来了,但新叶的春天也会再来。
   颈联,“悲秋”是由于“常作客”。客人的心理是中国文人的共同心理,百年人生一过客。由于这种客人心理,好多时候,文人们都被动,都缺乏主动性。但也因此清醒,因为是客人,旁观者清。但诗人一生却真的大多数时间在做客。晚年的杜甫和其他老年人一样,疾病缠身,根据他的诗就知道他耳聋、眼花、腰不合适,当然在当时据说肺也不对了。不知道他是不是也抽烟?这一联拉近镜头,对准了自己。
   尾联,“艰难”,过去经历的总结,以前的日子尽管过去了,但不好过;现在的日子正在过,仍旧不好过。“苦恨”,极恨。“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双鬓边沾了霜雪。“潦倒”,衰颓,失意。“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杜甫这首诗,历来的评价很多,多数评价也就是有机会说话的人说了一句话而已,意义不是太大。只有宋人罗大经在他的《鹤林玉露》中的一段话:“杜陵诗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算是杜甫的知音。
   暮年的杜甫,漂泊到了潭州(现在的长沙),应该是住在船上,看到燕子,动了思乡之情,写下了被清人仇兆鳌认为是诗人最后一首七律的《燕子来舟中作》: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首联,“湖南”,洞庭湖南边,这里指潭州;“为客”,作为客人;“动”,有所活动;“经春”,正在经历春天。“两度新”,杜甫从大历四年(769)春来到潭州,到写该诗时已是第二个春天了,所以也是第二次见到燕子衔泥筑新巢。
   额联,前半句是从燕子的角度,曾经在故乡的家里见过屋主;下半句是从诗人的角度,现在在远处看着我,似乎不太敢认。
   颈联,燕子每到一个地方就建一个新巢,而我呢?这辈子似乎也差不多,现在更是沦落到只能在船上安家。
   尾联,为了摆脱这种尴尬,就让船换个地方;燕子却似乎认定了我,穿过花丛、飞过水面,追随着我。“益沾巾”,徒然增加我伤感的眼泪。
   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价这首诗说:“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似复似繁,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世之相后也,一千岁矣,而其诗能动人如此!”
   暮年的诗人,应该是对人世再没有什么奢望了,他看到的燕子如此多情,多情的其实不是燕子,而是那颗一直飘泊,一直找不到归宿的心。诗人之心,游子之心。而在宇宙中,我们都是游子。
  

共 47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精炼的文笔,厚重的内容,赏析杜甫的几首诗歌,对原诗的分析很到位,分析有理有据。文章重点赏析了杜甫的《曲江二首》、《客至》、《登高》和《燕子来舟中作》等几首诗,从每首诗的上下联逐一品读分析,读出了杜甫的诗意和心意。优美厚重的赏析文章,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90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觅        2022-08-31 13:08:21
  优美厚重的赏析文章,赏析杜甫的几首诗歌,对原诗的分析很到位,分析有理有据,读出了杜甫的诗意和心意。感谢赐稿,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22-08-31 14:14:51
  谢谢,辛苦!
2 楼        文友:秋觅        2022-09-08 01:18:52
  祝贺精品复审通过,欣赏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秋觅
回复2 楼        文友:风之丐        2022-09-08 10:37:41
  谢谢,辛苦!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