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小红归来(小说)

精品 【流年】小红归来(小说)


作者:叶新和 布衣,103.5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119发表时间:2022-09-02 13:49:58


   这个世界,每天都变化着,我们每天所生活的地球也在改变。当第一声啼哭的生命,呱呱坠地,生命的意义大多数人所想到的,还是简单过平凡的日子。
   但这个星球上,也有不安分守己、不满足于现状的人。他们一头棱角,不愿意做默默无闻的一粒尘沙,不经意地被野风吹去、吹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他们愿意把平凡的砂砾堆积起来,用砂石搅拌,建设我的村庄、我的家园。在这芸芸众生中,就有这么一些人,一些想改变的人。
   青峰平塘水库和村电灌站两项大的水利工程建成以后,使张老庄村的经济明显好转。从此,我的村庄也告别了“救济靠政府”的状况,水灾和旱情等自然灾害也明显减少。
   站在青峰平塘水库的坝堤上,水库大坝上写着“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几个醒目大字,一望无垠的湖面,碧波荡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日里,一群由北方飞来的候鸟来此觅食,白浪浪一片,一下子一群群野鸭又冲向云霄。远处迷离氤氲的大潜山山麓,山峦叠翠,宛如一幅水墨清韵,点缀着这里美丽的乡村。这里适时地办起了农家乐,城里人周末到乡下吃“地锅鱼”“一锅鲜”,看看乡村的美景。这里大片宽阔的水域养殖着丰富的淡水鱼水产品,如青鱼、鲢鱼、鲫鱼、白鱼等水产品供不应求。每年捕捞上万斤的淡水鱼被鱼贩子们纷纷销售到众兴、铭传、官亭等地的集贸市场;甚至运送到更远的省城水产市场,这里已成为有名的淡水鱼主产区之一。经常看到庄稼人坐船在水库中央撒网捕捞,等待鱼贩们上门收购,农民们捕捞的淡水鱼,销售两旺,极大地活跃了水产市场。每年额外增加老百姓近上万元的收入,张老庄村的日子一下子好了起来。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大地。人们期盼着能迅速摆脱贫困的帽子,国家工作的重点也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那一年农村生产责任制在全国各地推开,陈书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小岗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一下子活跃起来。1981年四川首先摘掉了“人民公社”换上了乡政府的牌子。随后我的家乡也由人民公社改为乡政府。后来纪念刘铭传又改为铭传乡。
   随后农村又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安徽农村也村村通上乡村公路。短短几年内,一排排老旧不堪的草房、商铺早已翻新了,一个个村镇都变成了繁华的闹市。曾记得,乡里最有记忆的那条青石板路,“板车队”大老远“噢噢,噢噢”地呼啸而来,让人躲闪不及。那条“板车队”独特的风景线,早已不见了,那个时代的烙印消失了,颇让人惋惜的。现在看到的宽阔水泥马路,河岸婀娜婆娑的柳枝,还能看到昨日的影子。商铺里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应有尽有;有的小孩哭喊着让外婆买糖葫芦,外婆拗不过,小孩子一拿到糖葫芦马上破涕为笑的天真烂漫,至今萦绕在脑海里。街道两侧一幢幢错落有致红瓦楼房,酷似欧式风情呈现在人们面前。
   小时候,常去乡镇街道中间我们村张屠夫家的肉铺,拿一些猪的板油,他是我家远房亲戚。张屠夫一见到我,总是笑呵呵的……一次,我走在街头,他把我喊住,说是有一个猪头和一些猪的下水带给我父亲。回来后,还被父亲责怪一番,不要老是拿亲戚家的东西。后来张屠夫家的肉铺搬了,搬到街道巷子里乡食品站去了,之后再没有去过。
   后来,铭传乡把南分路乡、聚星乡和井王乡三个乡合并到一起,一下子变成比官亭镇还大的乡镇了。铭传乡为淮军故里,人文荟萃,系清末淮军著名将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两广总督张树声等故乡。他们的故居刘老圩、张老圩、张新圩已作为“淮军故里圩堡群”被文物部门保护起来,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铭传乡交通便捷,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大潜山、圆通山森林茂密,一年四季鸟语花香,有最大的候鸟白鹳栖息地,自然生态保护的良好。磨墩湖、潜山湖波光粼粼,清澈透底,在大潜山脚下的众兴集已成为一颗璀璨的小明珠了。海外归来的油坊厂长儿子大立先生,在此投资兴建了众兴书院。
   1985年春,五月的江淮,这迟暮的春天倒也润朗,微风轻拂,非常惬意。张老庄那片丘陵的山盖盖上,高高耸立的两排老槐树,满树的槐花开了。
   在蓝天的映衬下,白花花一片,难得的白如絮、明如雪的意境,一阵风来,如仙女散花。香气扑鼻,沁人心脾,这槐花的浪漫至今让人怀念。小时候常捣一些槐花回去,开水一烫,晒干,蒸一些咸鱼咸虾,儿时的美味。
   一大早,我独自走在汤油坊通往众兴集的集市上,一段不堪的往事时常挂怀,我不禁地放慢了脚步……
   那个年代什么都凭票供应,吃饭凭粮票,买布凭布票,吃肉凭肉票,一年仅是逢年过节才能发一张肉票。
   父亲为了让我们能解馋,每月要到远房亲戚张屠夫家拿一些猪板油。母亲回来用猪油炼出的油渣,喷香喷香的,放在碗上,一会儿就被我们抢光。那年母亲生我弟弟,母亲的菜用的猪油比我们的好吃,偶尔被我发现后,一顿把它吃光。后来父亲知道了,狠狠地一顿责骂。之后才明白集市上买不到肉,母亲奶水少,全靠猪油拌饭。我非常自责小时候的无知。
   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方圆几十里,众兴集一个逢单的集市,中秋节仅供应一头大猪,苦得我等了一天的长队,也没能买到肉。高兴而来,败兴而归,至今记忆犹新。我的书夹里,仍保存着当年那张肉票……这里还欠我一斤猪肉呢。小时候我非常喜欢逛街。赶集是儿时的梦,时常梦见自己驾着一束祥云,像孙悟空一样飞到众兴集,走街串巷,突然又变成一只蚊子,嗡嗡地叫,买了肉,一个跟头又飞到张老庄,当我闻到肉的香味,突然又醒了,原来是梦呓。
   众兴集的繁华,一点不逊于官亭镇的集市。这里的集市像赶庙会一样热闹,早上七八点钟街道已水泄不通。这是一条由西向东的一条长街,有几个巷口。太阳像一盏大红灯笼高高地悬挂在大街的上空,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早市上,早早地看到商家摆放的摊位,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叫卖声,吆喝声,卖小唱的,卖老鼠药的,卖杂货的……簇拥着,热闹非凡。人们的欢笑声,仿佛从那家老茶馆飘荡到街头,喝早茶的喧闹声,拉人力车“噢噢”的叫喊声,疾疾而来,汇成一片,像一首欢快老旧的乡村晨曲,在这条窄窄的街道上空回荡着……
   街道两侧不同的店家生意兴隆,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吸引着大家驻足观望;有的妇女在大声地吆喝着,讨价还价;有卖糖葫芦地吸引着小朋友们的目光。在众兴集西角最远处的一个巷口还有一个偌大的农贸市场,这些新鲜的猪鸭鹅鱼都在这里交易。
   进入众兴集中间的巷口,是多年不见的那家老茶馆,和往常一样生意非常火爆,炸油条的师傅仍是十几年前的那位大爷,门口排着像长龙一样的庄稼人,以前的草房已换成楼房,旧貌换新颜了。
   我挤在拥挤的人群队伍里,路过茶馆门口,漫无目的地翘首仰望着。背后突然有人喊我的名字,还用手捣了我一下。我一回头,原来是涂叔叔家小红。多年不见,小红一副小老板的派头。看上去有点发福,个子高了许多,一头卷卷的乌黑短发,留着黑黑的胡须,一脸的傻笑,还是以前一脸满不在乎样子。他问我:“抽不抽烟?”我说:“不抽。”他独自抽起烟来。
   小红前几天刚从深圳回来,我们两步路到了老茶馆,他告诉我陈书记和我父亲也在这里,他们正在茶馆里喝早茶呢!
   我上前跟两位长辈打了招呼。只见父亲和陈书记正抽着烟,不约而同地夸赞着小红,小红也一脸踌躇满志的样子。
   小红在座位桌前加了一个凳子,忙要了一碗豆浆、几根油条和四喜头等茶点,招呼我先吃,不够再加。陈书记也说:“我们刚吃过……”我半开玩笑地说:“几年不见啦!大变样啦!小红摇身一变,成了涂老板了。”
   父亲笑着接上话:“不是吗?人家就是涂老板啦!你俩同龄啦……”
   父亲又问:“今天没上学吗?”
   “今天学校放假呢!”我说。
   陈书记在一旁抽他的烟,啧啧地吐着烟雾,慢悠悠地眯着本来不大的小眼睛,陈书记的小眼睛专门给别人看的,他也用这小眼睛去看别人。他眼角的余光向我这边瞄了过来,漫不经心地瞟了我一眼,嘴角似笑非笑地跟着俏了一句:“涂老板这次回家乡,不一样啊!是为村里做大事情的,他要帮我们村投资办大砖瓦厂啦!这可是我们乡今年招商引资的第一个乡镇企业项目,上面很重视啊!……”
   几年前,听人说小红跟肥东建筑队一起去深圳打工去了,他做的建筑队打工,挣了不少钱,没几年就帮涂叔叔盖了几层的小洋楼,还是张老庄山盖盖上最具标志性的楼房,村里人都羡慕嫉妒死了。涂叔叔家现在已过上好日子,多少人过来给小红找对象,都被他婉拒了。
   我说:“小红回来办砖瓦厂是好事情啊!我们村太穷啦!我相信小红会干出名堂来,过去小红就是我们的孩子王……希望小红这次回来,能带领乡亲成为乡镇企业的王啊!哈哈……”小红拍了我的肩膀,我们一阵哈哈大笑声,只听我父亲说:“是的,小红这孩子不错,我看他长大的,这孩子有韧性,有闯劲,很像他父亲。”陈书记也点头表示认同。陈书记说:“在这片荒凉的山盖盖上,什么也做不了,也种不了什么庄稼,也只有这黄黏土可以搞砖瓦厂了,要让黄土变成金,但要一批资金啊……”。小红连忙点头称:“是的,是的……”
  
   二
   张老庄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深圳回来的小红。
   多年来,陈书记也在为张老庄脱贫致富奔小康煞费苦心。这次小红回来,想在自己家乡办起砖瓦厂,是非常好的事情,也让陈书记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来,这也是陈书记多少年梦寐以求的想法。
   年轻人赶上好的时代,小红这一代,年轻有为,后生可畏。小红毕竟在深圳见过世面,又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潮,张老庄村确实需要这样的年轻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陈书记非常欣赏小红的干劲和闯劲。
   其实,张老庄村祖祖辈辈都过惯了这种慵懒的生活。冬天晒着太阳,闲时搓搓麻将,年复一年,重复着上辈的生活方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过去这里是被穷怕了,村民们走的走,搬的搬,甚至远走他乡。有的一辈子连一个媳妇都讨不到,打着光棍……穷则思变,恐怕要彻底改变。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上开刀,不能重回过去的老路。其实,张老庄这山盖上的酸性黄黏土,很适合砖瓦厂的砖坯砖瓦,要利用好这里的资源。如果张老庄村真的有了自己的企业,有了砖瓦厂,真能让黄土变成金,将会彻底改变这里贫穷落后的面貌,这个重任将要落到小红他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
   这丘陵地区的酸性土壤确实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每年种植的玉米、大豆、山芋、棉花等农作物产量不高,种下去的农作物最终连肥料成本都收不回来,谁还愿意种呢?有的干脆让它抛荒,农民的积极性不大。现在农村政策好,广开财源,搞多种经营。有的办了养鸡场、养鸭场、养猪场等养殖场,张老庄的万元户也越来越多了。张老庄、狗头庄很多家都盖起砖墙瓦房。这些年农村盖房基建需求越来越大,有的到外地去订购,还订不到。
   小红一回来,就看到这个难得的机遇,家乡得天独厚的土地开办砖瓦厂,再好不过了。在深圳,他懂得如何去带领团队,他曾有深圳建筑队有带队的宝贵经验,如何规避企业风险,筹措企业资金。小红毕竟经历过一些风雨的考验,他在深圳淘到第一桶金,他看到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这个时候,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大好机遇;也符合中央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翻两番”的大目标,允许私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部分的大政方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符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中央工作精神。
   那几天,小红天天找陈书记和我父亲,商量他的设想和愿景,他详细汇报了在深圳所接触集资办厂的成功经验,提出自己详细的设想和规划。
   陈书记非常支持小红的想法,两代人的梦想不磨而合,一听说回乡办企业,陈书记与小红的思想火花激烈地碰撞着,闪耀着光芒。
   一见到小红,陈书记非常欣赏这位有作为的年轻人,仿佛看到自己年轻的影子,陈书记为小红能赶上这个伟大的时代而感到高兴和自豪。
   首先为乡镇企业筹办做充分的准备,第一步积极筹措资金。陈书记动员乡亲们尽可能地拿出自己家多年的积蓄,参与集资项目上来。陈书记身体力行东挪西借凑了三万块钱,那年我父亲也拿出盖房子的两万元钱积蓄。陈书记还带小红到县里乡里跑乡镇企业的贷款事情。
   小红邀请德高望重的陈书记当厂长,陈书记并没有拒绝,他只是婉转地告诉小红:“回去自己好好考虑,然后再给答复……”
   青峰张老庄砖瓦厂的上报申请已得到县、乡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周时间不到,县里的批文就下达到乡里,由乡办公室牛主任,亲自送到张老庄小红手里。张老庄村集资筹建砖瓦厂的消息很快在铭传乡传开了。

共 1264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把时代背景放置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工作的重点也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当然也吹到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铭传乡,张老庄村的经济也明显好转。趁着改革的东风,“我”的发小涂叔叔家的小红从深圳归来,准备投资办大砖瓦厂,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开启创业的历程。农村政策好了,农民收入高了,很多家都盖起砖墙瓦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盖房基建需求越来越大,因而小红办厂子有着优越的条件。拿批文,开会动员乡亲们集资,村镇县领导都十分支持,银行的行长们也都非常热情地支持乡镇办企业办贷款。小红制定了年终股份的分红方案,极大地刺激了农民投资的积极性。砖厂办起来了,“我”则考入了大学,成了乡亲们的骄傲。小红吃住在砖厂,竭尽全力地日夜策划,村民们铆足了全身的干劲,再没有过去大集体那种干活磨洋工、混日子的现象。终于第一窑砖出窑成功。小红顶着风言风语发展乡镇企业,前景一片美好。小说以纪实文笔,反映了上个世纪如火如荼的乡镇企业发展的状貌,歌颂了年轻人敢闯敢干精神,也讴歌了地方政府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扶持与帮助,更展现了改革开放后老百姓在党的好政策下生活日益富足的真实状况。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反映改革开放带给百姓的福祉。文中人物的刻画有点有面,既有追求事业的小红,也有热情支持工作的陈书记,还有追求文化科技的“我”,更有渴望物质殷实的众多乡亲。小红归来,在故土能创业成功,既有他个人的胆识之因,也有政府的扶持,更有国家富民政策的保驾护航。这是一段真实历史的回顾,不失为乡镇企业发展的标本,供未经历那段历史的读者阅读欣赏,去真切体味那段岁月。文风质朴,历史底蕴厚重的小说,推荐赏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90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逝        2022-09-02 13:52:32
  上个世纪乡镇企业如火如荼的岁月,在作者笔下真实呈现,看当今企业改制,大多数倒闭,许多工人下岗,令人感慨不已。
   感谢作者的大作,重现了部分历史场景。问好您,佳作不断!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2-09-10 09:48:18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