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看《庄子.德充符》有感(随笔)

编辑推荐 【春秋】看《庄子.德充符》有感(随笔)


作者:知足 秀才,2514.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68发表时间:2022-09-06 09:25:57

浅读《庄子》有感(4)
  
   在《庄子.德充符篇》中连续两个出场的人物都是只有一条腿的人,而第三个出场的人物叫叔山无趾的,也是被砍去脚趾的人。这三个人具体是因为什么原因而遭受刑罚,庄子只说是犯了法,这些人在当时是不受权贵待见的,所以才有申徒嘉被郑子产鄙视到不愿与其同进同出的地步。叔山无趾去见孔子时,孔子的一番话同样暴露了孔子对叔山无趾存在一定的成见,使得叔山无趾对孔子大为失望。
  
   叔山无趾原本以为孔子与众不同,其厚德足以与天地一样可以载物,然而孔子却因叔山无趾形体残缺而武断地认为他来自己门下学习已经是为时已晚,而且拿叔山无趾被砍去脚趾还到他那里学习来说事,以此勉励弟子们要努力……
  
   孔子的言语让叔山无趾很是不悦,他这才知道自己高估了孔子的思想境界,于是对老子说出了他对孔子的看法。他认为孔子只不过是徒有虚名并无实德之人,孔子只是在追求用奇异怪诞的声名传闻天下,却不知道至人把那些浮名虚誉看成是束缚自己的镣铐。
  
   当老子问叔山无趾为什么不当面指出孔子的缺失,让孔子齐一生死、混同是非、解除桎梏时,叔山说孔子天生根器如此,没法解除桎梏。
  
   这则寓言故事让我想到我们现代人也在犯着孔子一样的毛病,那就是对他人总是莫名其妙充满了成见,总是武断地否定他人。
  
   至于像孔子一样追求用奇异怪诞的声名传闻天下的人更是多到数不胜数。多少人迷失在追名逐利的路上,自以为能有声名远扬的风光就是人生赢家,殊不知这样的人相比得道的至人而言,只不过是带着镣铐的囚徒,因为人越在乎什么就越被什么束缚、控制,说到底也只是被外物所困的奴隶。这样的人不也是冥顽不化么?
  
   相比之下,像叔山无趾这样的不因自身残缺而自抛自弃,反而追求德性完备的人,更值得我们效仿。
  
   只是世人早已被物欲蒙蔽了心智,宁愿在追名逐利的路上恣意狂奔,也不想停下来卸下负累,于是注定一生被桎梏所困,这也是天生无慧根的缘故吧。
  
   有些人可能对庄子有偏见,认为《庄子》一书就是大讲什么仁义道德的糟粕之书,喜欢看这样的书的人就是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满脑子里净是不可告人的念头。其实这真是对庄子天大的冤枉,庄子表示他不背这个教化世人做伪君子的锅。他在《庄子.德充符》全篇中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什么是德,什么是德充符。
  
   庄子所崇尚的德,那可不是伪君子们挂在嘴边的所谓的仁义道德。庄子是个很真诚的人,从《庄子》一书就可知道庄子厌恶虚伪、认为做人应该至真至诚,《庄子.渔父》中也已经表达了他的这种求真思想。
  
   《庄子.德充符》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王骀,他被人砍去一只脚,属于形体不全的人,但追随他的弟子比孔子的弟子不会少,他对学生能做到行不言之教,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受他的影响,来时脑袋空空,去时满载而归。王骀从不刻意向学生输灌什么,他自己的德行足以感化学生,使得学生心甘情愿见贤思齐。
  
   王骀虽然只有一只脚,肢体有缺,但他似乎从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如同松柏自然生成,他崇尚清静无为,有一种物我两忘的超然,这使得他浑身上下自然而然散发出令人心震撼的人格魅力,人们见到他就像在静水中观照自己,不自觉受到他的影响。
  
   看吧,庄子已经告诉我们,真正有德之人首先是正己,然后才能正人,他们不会像伪君子在缘饰外表上下足功夫,他们并不注重形式上虚头巴脑的东西,只专注于修养自身心性。他们不外求,没有分别心,不执着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他们的品德是浑然天成的,不像伪君子们借助文饰自己而刻意制造的假象,让世人产生错觉。
  
   什么是德?不是今人煞费苦心打造的人设,而是一种从内而外自然而然散发的人格魅力。很多时候你能感受得到这种魅力对你的心灵产生的巨大冲击,但你却无法用言语表达那种感受。
  
   如果非要说具体点,大概就是那种有德之人的品格能让你发自内心去信服,从此念念不忘。
  
   “自状其过,以不当亡者众;不状其过,以不当存者寡。”
   这段话的意思是:在犯法之后为自己的过错申辩,以为不应当遭受刑法惩治的人很多;不为自己的过错申辩,认为应当受到刑法惩治的人却很少。
   这段话出自于《庄子.德充符篇》,是庄子借申徒嘉之口说的,几千年前的庄子说的话就已经揭示了人性中普通存在的问题,那就是多数人是鸭子死了嘴硬、一条道走到黑的德性,丝毫没有悔过自省之心,只知道为自己的恶行极力诡辩、掩饰,企图靠自己的巧舌如簧达到混淆是非的效果,欲使自己躲过该有的惩罚。对照现今之人的言行,正如庄子在那段话的前一部分所言。
   对自己的恶行不以为然极力否认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极擅长文过饰非,颠倒黑白。背负几条人命案的女魔头劳荣枝在法庭居然也能当着众人说自己是傻白甜,极力为自己的恶行诡辩,极力认为自己无辜、罪不至死,她就是庄子所说的那种在犯法之后为自己的过错申辩,以为不应当遭受刑法惩罚的人群中的代表人物。
   然而,诡辩终究只是诡辩,再怎么高明也只是一种伎俩,一种“术”,在天道面前,一切伎俩、一切所谓的“术”都将无法得逞。

共 208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哲学文章,用《庄子·德充符篇》里故事诠释人性。人性从来“为我”,为我辩护,我我挣得光荣,为我推卸责任。本文虽然是古代的哲学,却也是现代人的特点。作者剖析得很深入,仔细读来,会有开启心智的作用。谢谢作者,推荐阅读。【编辑:河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知足        2022-09-06 09:38:07
  谢谢河杨老师编辑我的拙作,您辛苦了!向您问好!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