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回归】老屋(散文)

精品 【回归】老屋(散文)


作者:橄榄色 秀才,177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09发表时间:2022-09-07 09:24:40

听奶奶讲,那三间老屋是当初生产队可忴他们孤儿寡母,经队里商量后,让奶奶带着我父亲他们哥姐仨搬进去的。那是三间用土夯墙垒起来的茅草屋。看起来是满眼的破旧而不是沧桑,再加上我们那个村子有史以来没出过什么王侯将相,也没有听说哪位权贵被贬过此地,所以那房子虽然不知曾经的主人是谁,应该也是没有什么考古价值的吧。
   忘了是谁说过,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这三间曾被遗弃的破旧的老屋对奶奶来说,只要有了立足之地,就有了向命运抗争的希望。
   奶奶是童养媳。童养媳这个称谓对70后来说不算陌生,也时不时听老人们讲起过。她们大多是因家境贫寒,当初是为了保命也好,是为了给家里换取几两碎银也罢,成为童养媳。一旦走进这个新家,童年是没有什么幸福可言的,奶奶同样也逃不掉这份禀受。
   我爷爷是家中的老大,老实巴交,只知道憨憨地干活,话语很少。他有四兄弟,由于奶奶是外来人,特殊的身份不招我老奶待见,老奶的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四位爷对奶奶的态度。奶奶呢,如一根无帆的樯桅,整日被当作丫鬟使唤着。置身于生活旋涡中的她,不肯屈服于巨浪,不肯俯首于狂风,骨子里的那份倔强让她一直在做着无声的抗争。
   到了结婚的年龄,爷爷和奶奶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而结婚的证明无外乎就是两个炕换成了一个炕。女人嫁给一个男人,不过是想有个依靠,想把一生托付,可爷爷的没担当,让奶奶郁积多年的心事再一次被积压,日子也在没有奔头的苦挨中消耗着。沉默中的忍字是奶奶反抗的唯一方法,后来赶上灾年,饿死人的惨状每天都在上演,后来听说我们那个省是当年饿死人最多的一个省,我的爷爷也没有被阎王忘记,早早地在他的名字下划上了一条红杠。
   对于爷爷的死因,老奶一直耿耿于怀,说是奶奶一手炮制的惨剧。当时由于拉肚子几天没有进食的爷爷已不能下床,奶奶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些熟的狗肉,悄悄送给爷爷吃,奶奶也不懂什么常识,只知道爷爷是饿坏的,就想让他尽快好起来。奶奶让爷爷是能吃尽吃,能嚼尽嚼,能咽尽咽,一点都不剩。因饥饿而收缩的胃遇到这般厚爱,在受宠若惊中也就来者不拒,痛快全收了,可造成的后果是阎王直接把我爷爷带走了。中间免去了很多的环节,经历了一天一夜的疼痛折磨后,爷爷撒手人寰。奶奶成了众矢之的,罪不可赦。
   要强的性格让奶奶强忍悲痛办完了爷爷的丧事,多年的屈辱也在这一刻爆发出来,奶奶死活不愿意再呆在这个家,对她来讲,爷爷在世时,好歹身边还有一个男人,十分的苦她忍了九分,如今男人走了,她把心底久藏的最后一份尊严留给了自己。她毅然决然地拉起一根棍子,挽着一个筐,带着自己的三个孩子,去外村要饭去了。这就接上了文章开头的那段描述。
   就这样奶奶有了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家,虽然老屋如梁实秋笔下的“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可必竟有了个遮风避雨的地方,就让人的身心有了暂时安顿的去处。房子是补了漏,漏了补,就在这样的日复一日中,父亲哥姐仨也都长大成人。姑姑嫁给了一名军人并随军去了云南,伯父当上了信用社的会计也搬出了老屋,剩下父亲还是本本分分地守着那几亩田地,守着为这个家付出太多心血的奶奶。后来在姑姑的一再要求下,奶奶也离开这老屋去了云南,父亲接过奶奶手中那承载了她太多希望的钥匙,并谨记奶奶的嘱托,成了老屋真正的主人。
   然后,我的父母在老屋里有了我们姐弟仨,也是在老屋里为我们的成长而整日忙碌着,像极了当初在老屋里吃苦耐劳的奶奶。
   姑父转业时想留在大理,可奶奶死活不愿留在外地,说一把老骨头埋也要埋在老家的土里,姑父转业后一家人就回到了老家的一个市里安顿了下来。奶奶年纪大了,就执意回到老屋同我们一起住。父母把主卧腾出来让奶奶住,这里有奶奶抹不掉的记忆。
   奶奶是无疾而终的,走的前夜我们还在一起打麻将,第二天早上喊她起床时已没了呼吸,她老人家走得很安详。对她而言,人生的诉求很简单,儿孙满堂就可以含笑九泉了,所以奶奶的在天之灵也算没有什么遗憾。最后接纳她的老屋,完整了她生命最后一刻的光阴。
   随着我们姐弟仨的日渐长大,老屋也在不停改变着,屋顶上的木梁柱子也重新换了新的,茅草也被青瓦取代。土墙的里外也全包上了青砖,看上去是那样的厚重,可以继续承载我们一家人酸甜苦辣的记忆,也与我们一起经历着人世间的冬暖夏凉。
   我考上大学的那一年,父母姐弟相继去了南方,而我也离家开始了人生新的篇章。求学,工作,结婚,生子,生活就这样按部就班地过着,姐弟也留在了南方,父母被我们接到了市里。老屋犹如村中留守的老人一样,安安静静存立在原地依旧经受着岁月的洗礼。透过那斑驳的砖墙,依稀还能看到里面那土夯的墙体,犹如奶奶不屈的魂灵。
   老屋历经沧桑,可始终对我们不离不弃,它执著地傲立在故乡的土地上,固执地等着我们远游归来。可我们心中的老屋,已越来越模糊不清,也只有在与父母的谈话中偶有提及。由于没有人住,房子缺少了人气,也就有些破败不堪,父母也多次回去请人翻修,木梁柱还是换了又换,瓦片也脱落严重,最后全换成了铁皮。院子里的树木也都成了材,树木护荫着老屋,老屋陪伴着老树。
   最近我们姐弟仨已做好安排,接二老来我这边养老,正逢家里土地和房屋确权,至于怎么个确法,我也没有详问,也许有一天,这老屋真的又不成我们的了。
   父母是万般的不舍,我们姐弟仨又何尝不是呢。
   有时想,人不过是活一口气吧,穷也好,富也好,得也罢,失也罢,只要这口气在,精神头就在,心中的老屋不垮,一切就都有希望!
   (原创首发)

共 22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典藏时光的记忆莫过于老屋了,因为,这里曾经住过我们,保留了我们所有的生命信息。那些毫不起眼,斑驳残缺的砖瓦缝里,那些可有可无,乱堆乱放的杂什物中,都有亲人的影子,都有家人的声音,以及,我们和长辈的长相守,共回忆……人生就是要面临这样或那样的难题,老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的思想成长,可以让自己的灵魂配得上过去所受的那些苦难。老屋可能会在真实世界里失去,人们终究会告别记忆里老屋的模糊轮廓,然而,所有的告别都是一场全新的归来。就在这个时代,人们开启了新希望,在对老屋的追忆中,慢慢滋长,缓缓壮大。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907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2-09-07 10:10:51
  橄榄色朋友的文笔一如既往的让人生发联想,读之有益,读之获益。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回复1 楼        文友:橄榄色        2022-09-07 13:38:54
  惭愧的很,知道老师是在鼓励我,老师辛苦了,我这东拼西凑的,也真是难为您了。
2 楼        文友:在水一一方        2022-09-07 11:18:20
  橄榄色老师好。又一篇佳作。仿佛在听《红高粱》讲故事呢。。莫言写着生活的阴暗,以阴暗为美。而您总写着生活的阳光雨露以及柳暗花明的又一村。其实,文如其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善者见善哦。读了您《老屋》,仿佛我又去了一趟常州瞿秋白故居,读您文章,如亲临其境。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记得令尊大人是当时生产队队长哦,下放户女儿,尤其教师家的下放户女儿,能看中贫下中农优秀儿子,一定独具慧眼,一定是预知了将出您这样将才哦。愿老屋是永在,愿老屋成一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秋安!谢谢赐教。
回复2 楼        文友:橄榄色        2022-09-07 14:30:00
  一方朋友好,你的记性也真的是好,我就不行,平日里丢三落四的。文章写的不好,你就凑合着看吧,哈哈。
3 楼        文友:上大人孔乙己        2022-09-08 10:53:38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是这长河中的一滴水,看似微不足道,却能折射出我们民族精神的光芒。《庄子·盗跖》曰:“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民族的第一个老屋吧?橄榄绿老师的新作《老屋》,通过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以及自己的兄妹在老屋之中生活的经历,通过老屋的变化,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变迁史,通过这段历史,让读者去感悟那段历史,感慨那段人生,重新审视我们今天的生活。感谢投稿【回归】,【回归】有你更精彩!
回复3 楼        文友:橄榄色        2022-09-08 15:50:15
  您的留评写的真好,谢您鼓励,向您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