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舟】书缘一生(散文)
上学的时候,喜欢在有一点阳光有一点风的下午,搬一张椅子,坐在阳台上,看一本喜欢的书。阳光不强烈,风也不强烈,偶尔还能读到一两个令人欣喜的句子,一切都那么合适,不疾不缓,正好。其实也不是特别地想看点什么,只是想让自己在忙忙碌碌之后,有一段可以独处的时间,让我能暂时地从营营役役的现实中抽离出来——书,就有这种魔力。
我爱看书,从小就爱。小时候,父母是双职工,姐姐又比我年长不少,当他们去上班、上学时,我就只能独自一人待在家里,趴在窗边,看着窗外高远的蓝天,羡慕着云端掠过的飞鸟。于是,在我还不知阅读为何物时,书籍就选择了我。
家里有不少书,父亲爱看的名著,姐姐的画报,都是我随手翻阅的读物。兄弟姐妹多,他们都会教我识字,因此很小的时候我就识得许多字,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各种书籍的陪伴,独处的时间也变得不那么漫长与孤独了。
上小学时,正逢电视剧《红楼梦》和《西游记》播出,父亲便给我下了一道“课外任务”——读四大名著。看到那厚厚的大部头,年纪小小的我也颇为头大,而书里那些似懂非懂的古人腔调,也让我头疼非常,枯燥的文字哪有电视影像来得生动。于是,我一边看文字一边对照电视影像,就这么一知半解地啃完了四大名著。中学时,同学们都为学古文头疼,我却毫无压力,反而乐在其中,后来想想,大概和小时候看四大名著时打下的基础与兴趣不无关系。
从十岁起,每年的大年初一,我拿了压岁钱,第一件事就是去书店买一本书。对于我来说,这是我表达对书籍热爱的一种仪式感,新年要有新气象,新气象便是拥有一本新书。这种仪式感一直保持到了二十多岁工作之后,直到有一年大年初一,我发现我常去的书店不见了,不是因为书不好,而是大家都在网络上购书了。
虽然我也不能免俗地加入了网购图书大军的队伍,但只要有时间,我依然喜欢从书店里捧回喜欢的书。有一段时间,常常去台湾出公差,诚品书店是我心心念念要去的地方。好不容易逮到一个空档时间,按照网上查到的地址,一路找过去,在一家大型商场里和这个爱书人心中的“天堂”相会了。那天下午,我在诚品里流连忘返,如果不是有公务在身,我可能会一直在书店里待着。为了一探爱书人心中的另一个“天堂”先锋书店,我把它一直列在我的旅行清单第一项,终于,在一个秋意绵绵的阴天,我们相遇,我在书店里待了一天。别人出差或旅游带回来的是一大堆当地土特产和纪念品或是各种“代购品”,我背回来的经常是一包书,有人说为什么要大老远背那么重的一包书回来,上网买不就好了?我无言以对,只能笑笑——爱书人的世界,你不亲历,怎能明白个中乐趣?
书,为我展现出一个和现实完全不同的世界,那么精彩,那么美好,让我整个人沉浸在幻想里。只要一看书,我就会全身心投入,让自己的思想也随着那一个个方块字起起伏伏,在字里行间跃动,像余华的作品总能令我泪流满面;苏童笔下的江南小镇,很契合我童年时生活的小城的印象,潮湿、阴冷、永远粘答答的;E•M•福斯特先生笔下的旧式英伦气息,很是令我着迷,即使是那些繁文缛节,都显得那么优雅和稳重;17岁生日时,我最好的中学同学阿杰送了我一本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为了告别的聚会》,那是我第一次读到昆德拉的书,立刻让我变成“米粉”……
书,真的是造物主最奇妙的创造。对于爱书的我来说,时不时地逛一逛书店,买一两本自己心仪的书,是生活中最让我开心的事。喜欢看书,喜欢翻动书本时,飘出的淡淡书香,对于我来说,那是一种令人愉悦的蛊惑的味道;喜欢在买到书后,用漂亮的纸将封面包起来。我从不吝于花钱买书,一本好书的价值远胜于它的价码。常常有人说,要看书上网看就可以了,干嘛要去买?我总是笑而不答,他们无法体会白纸黑字的魔力,无法获得阅读时天马行空自我抽离的快感。阅读,让我与这个浮躁的世界保持一种安全平和的距离,让我可以沉淀,独立思考,不会迷失。
现在,我依然喜欢在有一点风有一点阳光的午后,搬一张椅子,坐在阳台上,看一本喜欢的书。合上书本的那一刻,让自己在阳光和风里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让心放空,那一刻,你会看到风有颜色,空气有颜色,那些就是你心的颜色,生命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