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资本论》解读:话说劳动价值论(随笔)
日常生活中,有个使用频率较高而且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词叫劳动,如:劳苦大众,按劳分配,雇佣劳动,勤劳致富,多劳多得,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等等。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劳动者权益的认可与保护,一百多年以前诞生了“五.一”国际劳动节。
在现代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劳动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存在形式便是雇佣劳动。只要社会经济采取市场经济模式,社会产品以商品形式存在,雇佣劳动便是社会生产中最主要的劳动模式。
打工者就是劳动者,我想说的是,在我们所生存的空间,人人都是打工者,或将成为打工者。即使是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也是打工者,这些唯利是图的人,是绞尽脑汁地为资本打工,他们的人格是资本化了的人格。打工者和所在的工作场所的所有者的关系,就是雇佣劳动关系。因此,雇佣劳动关系,就是现代社会生产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除了工人农民和知识份子,正在中学阶段学习的学生,不仅是劳动者,而且是最辛苦的劳动者,他们起的最早,睡的最晚,背着沉重的书包,起早贪黑,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是名符其实的白加黑五加二的劳动者。
劳动一词,既是哲学概念,也是经济学概念。作为哲学概念,它是对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表述,作为经济学概念,它是创造财富的手段。
对劳动这一话题说的最多最科学的当属马克思和恩格斯。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批判了哥达纲领中“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要创造社会财富,必须具备两个要素,一个是人的劳动,一个是由自然界所提供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论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史,指出劳动是人的根本性的实践活动,劳动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劳动是人类自我认识的中介和手段,劳动也是人和自然相统一的基础等等。正因如此,恩格斯在谈到哲学基本问题时说,历史唯物主义“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
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类”的著名论断,恩格斯运用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科学的逻辑推理,描绘出由猿到人的转变过程,在好几十万年以前,在热带的某个地方,生活着一个异常高度发达的类人猿的种属,由于把在攀援时出现手和脚分工的生活方式带到平地上来,使之越来越习惯于以直立姿势行走,由此迈出从猿过渡到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而且还是劳动的产物。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渡到人脑。”
《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劳动价值论便是开篇的话题。把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放在第一章进行论述,可见这一命题在马克思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性。马克思说:“万事开头难,各门科学莫不如此。所以,本书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最难理解。其中,对价值实体和价值量的分析,我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占统治地位,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而单个商品是这种财富的基本元素。”
商品与劳动产品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生产目的不同,劳动产品归劳动者自己所用,而商品生产的目的是用来出卖的,只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才叫商品。
为什么商品具有价值而劳动产品不具有价值,价值是用来做什么的?价值是用来计量商品在生产过中劳动力耗费的,没有价值计量作为标准,不同的商品便无法进行交换,也就是说,价值是因为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
马克思说:“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一切商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就不能成为商品。”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两个基本因素,那么什么是使用价值,什么是价值?
马克思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凡是能够为人们所使用的东西,都具有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形态中,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比如豪宅,高档行驶工具,称得上财富的东西,在不同时代会有不同的内容。
使用价值这个概念容易理解,而价值这个概念说起来比较麻烦。价值是指疑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关于价值,马克思是这样说的:“商品价值由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形成,人类一般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即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一般劳动即是商品的价值所在。劳动是个生产过程,这个过程一旦停止,劳动状态随之结束。把劳动凝结在商品中,是指在劳动过程,通过劳动力的支出,把劳动对象加工或改造成劳动产品,这个劳动产品中就含有一定时长的劳动力支出,这就是把劳动凝结在商品中,这个时段的劳动或者说是劳动力的支出,便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质所在。
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形成价值,形成价值的劳动是指“人类一般”劳动。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性就是在动物界人作为一个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或者叫做人的“类特性”。马克思说:“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人的类特性概括地说有两个特征,一是人的活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二是人的活动是社会性的活动。
马克思把社会性看作人的本质特征,最初的人类生活就是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有组织的生活,从原始的氏族部落,再到封建的宗族村社,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社会的基层组织,家庭属于社会组织的细胞。家庭观念也是一种组织观念,家庭责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现代家庭表现得异常脆弱。传统家庭的稳定性是建筑在以共同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基础之上,而现在不少人,把对人的情感转移到对物的情感上,总想着不劳而获。
一般劳动是指大多数人的劳动,而不是个别人的劳动。从语法角度讲,“人类一般”是对“劳动”一词的规范与限制,指出不是什么样的劳动都能形成商品价值,只有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生产同类商品所需要的劳动付出,才构成价值实体,大多数人生产同类商品所耗费的时间,称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马克思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个动态概念,它会随着科技进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不断而变化。生产力水平越高,生产同类商品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商品的价值就会减少,价格就会越便宜。
构成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所决定的。
具体劳动比较容易理解,以具体形式进行的有用性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具体劳动生产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或者说创造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这个概念其实也不难理解,撇开具体形式的劳动就是抽象劳动。比如农民种地,工人做工,科学家搞科学研究,不管他们在做什么,都是在劳动,用劳动一词来概括不同形式的具体工作,就叫抽象劳动。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抽象性的概念很多,比如吃饭,指的是吃了饮食一类可以饱腹的东西,它含盖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是面条,也可以是大米等等。所以吃饭这个概念就是抽象性的概念。
抽象劳动使不同形式的具体劳动在本质上有了同一性,也就是在千差万别的劳动中找到了共同点,使不同形式的劳动可以进行等量交换。农民的劳动不仅可以同工人的交换,也可以和科学家的劳动交换,农民的劳动叫做简单劳动,科学家的劳动叫复杂劳动,两者可以经过换算进行交换。
抽象的概念如价值和抽象劳动,都是观念性的存在,甲用自己的产品同乙的产品进行交换,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叫做交换价值的经济学术语,甲用一斤小麦换来两斤西瓜,两斤西瓜就是一斤小麦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我们看到的是交换来的等值,即等量的价值,也就是等量的劳动结果,这个结果就是自己看到的自己的商品的价值所在。
商品生产是社会分工的需要。在计划经济时代,实行大政府小社会,国民经济实行有计按比例发展,生产队种多少小麦,多少棉花,要依据政府的指令。市场经济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不同的商品生产者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生产什么,自己说了算。
在计划经济时期,实行集体劳动,游离于大集体的个体劳动,即私人劳动是不存在的,个人的劳动直接等同于社会劳动,每个人的劳动,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劳动者没有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的自由。
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不同的利益主体,不同的商品生产者获得了充分的劳动自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完全是自己的事,社会劳动表现为千差万别的个体劳动,也就是私人劳动。私人劳动能否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不是劳动者自己说了能够算事的。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私人劳动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私人劳动才能够成为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但是,能不能卖得出去,卖个什么价钱,市场说了算。
商品生产内含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种矛盾处于尖锐状态就表现为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的特点,危机的原因在于,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与劳动资科劳动成果的私人占有制。资本主义企业生产具有规模化,但是,生产内容却处于无政府状态,当某类商品能够赚取高额利润时,资本就会豪无节制地涌入某个领域,形成严重的产品过剩,从而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状态。
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存在着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不同性质的企业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尽管某些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集体作业,但这并不能改变产品在某种意义上的私有性质,处于亏损状态表明,企业成员的集体劳动不能为社会所认可,不能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商品属于需要交换的劳动产品,最初的交换是以物易物,随着商品生产规模的扩大,以物易物带来了交易上的困难,或者说流通渠道不畅,商品交换需要一种特殊的商品作为交换的媒介,这种特殊商品叫货币。最初充当货币的,曾经有牲畜,贝壳,后来才是黄金,纸币属于价值符号,只有黄金才能充当世界货币。货币的基本功能是充当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货币使处于观念状态的价值有了具体的表现形式,货币表现价值的方式叫价格,但是,价格还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价值,价格表现价值会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始终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是价格浮动的轴心,价格虽然不能准确反映价值,但也不能长期背离价值,价值对价格的决定性影响叫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属于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规律是自然生成的,不是人们创造的,人们只能适应规律,不能背离规律,不管是自然规律还是经济规律,背离规律将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要提高适应客观规律的自觉性。
有句时髦的口号叫以市场为导向,什么意思?市场以什么方式作为社会生产的导向,价格是市场导向的工具,价值规律通过价格变化对生产要素发挥调控功能。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理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人生观,劳动光荣,侵吞别人的劳动成果可耻,守住做人的底线,做一个诚实而不是盲目的劳动者,遵纪守法,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十分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国民的基本要求,它是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形成的,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的道德规范。
202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