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中秋】没有月饼的中秋(散文)
一
这个中秋,月色依旧,但修城人眼眸的天空,飘过一片阴霾。
全民核酸检测中,修水县发现1名输入性无症状新冠肺炎感染者。疫情突然出现,彻底打乱了修水人节日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全域实施临时静态管理,修城按下了暂停键。
我的办公室和住所都在公司基地小院内,无论是静坐在办公室还是家中,耳畔传来的都是窗外反反复复播放的震耳的喇叭声:请未做核酸检测的居民戴好口罩到门口做核酸检测……除了这个声音,就只剩下院子后面南山崖树林里秋蝉撕裂的鸣叫声。平日里的车辆鸣笛声、街道嘈杂声、人群喧闹声都消失了。
已经是第四天了。我每天牵着女儿的手,戴着口罩到邻近的妇幼保健院做核酸检测。女儿没有和我提及中秋节的事情,我只是从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很多关于中秋的文章和祝福语,却没有一丝要过中秋节的激动和喜悦心情。
闲时给母亲挂个电话,询问她生活物资的情况,告知她今年中秋节是无法到她那儿去团圆了。小区与小区的居民之间已经禁止来往,县城公交车已经停止运营,私家车也不能自由流动,街道两旁店铺全部停业,学生全部放假,统一到线上教育平台听网课。东电公司院子内的人们在黄昏时分下楼,想散个步,也被疫情防控值班人员劝阻。为了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市民们短暂性地失去了外出的自由。
肆虐两年的疫情,已经让人们理解了静态管理的举措,淡定地转入另一种生活模式。
县城静默。
二
小区隔离,楼群封闭,中秋的夜徐徐降临。每家每户的窗前,都泊着一枚月亮。它如期而来,不偏不倚,把清澈的光洒进修城千家万户。
疫情之下,闭门自居是小事,解决温饱是关键。
在小区人们因突如其来的封闭而毫无准备,不少人面露难色的时候,修水县社区志愿者和赣盛公司后勤人员及时出现,帮忙安排了线上采购,超市人员送货到小区,让小区居民的心安稳下来,顿时生出了无限暖意。小区微信群里发送的配送单上,有米、面、油、蔬菜和水果等,虽不齐全,但能保障基本生活。疫情袭来,能有这些已经是居民的福音,怎会挑剔?群里安静得像一潭静水,没有一句抱怨。
我在配送单上寻找半天,没有找到月饼。此时修城的人们恐怕都忘了中秋节和月饼的事情,脑子里想的一定是:何日能够解除静态管理,重新回归正常工作、生活和外出的自由。
月饼,对于修城抗疫来说,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家庭的中秋,却是不可或缺。这个平日随便在修城的大街小巷和超市里都能见到的食品,如今却变得异常珍贵和稀有。想想以往每年中秋节前,我都会提前购买好肉类和瓜果蔬菜,尤其是中秋节必吃的食品——月饼。现在家里居然一块也没有,不免有些失望。我有些负疚地告诉女儿,今年中秋估计吃不上月饼了。女儿很懂事地说,没关系,等到解除静态管理,随便到哪里都可以买来吃。想想也对,修城实施静态管理从三天调整为七天,熬过这七天便一切恢复正常了。那时,别说吃月饼,吃什么都不是问题。看着女儿的豁达和淡定,我也不再为一个没有月饼的中秋而纠结了。
虽然暂时失去了行走的自由,中秋无法与父母一起共度,无法共享丰盛的晚餐,共赏皎洁的圆月,但也没有什么遗憾。如今的通信发达,手机电话、微信、视频随时可以传递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情感,关于中秋的问候和祝福也能即时送达,打电话、送祝福、发红包以表孝敬并非难事。疫情肆虐,固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现代科技和人们抗疫意志把疫情带来的危害降到了最低,让节日的欢乐依然洋溢在中秋之夜。
灾难中的节日,氛围似乎更为温馨,更为浓郁,更加别有情致。
三
在自己的小家过中秋节,我可以将线上订购的食品从冰箱里一一取出来洗净,做一碗美味的肉丸汤,红烧一盘猪脚,再炒两个小菜,以牛奶代替米酒,也算作一桌特殊情趣的中秋团圆饭。
饭后,我可以陪女儿下象棋或围棋、画美女画、唱歌或是看一部有趣的电影。待到太阳隐没、夜幕降临之时,与她坐在阳台的椅子上,一起欣赏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感受月亮的沉静与温和、澄净与柔美。
在如水般倾泻的银白色的月光下,我可以给她讲述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的故事,与她一起诵读古时描写中秋月亮的经典诗句。
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薛涛的“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等等,让她尽情徜徉在古诗词的唯美意境中,感悟中华古典诗词所带来的无限幻想和无穷魅力。
如果兴致来了,还可以用手机播放邓丽君倾情演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跟随悠扬柔美的音乐节奏和深情温婉的歌声一起哼一哼,彻底冲散因疫情带来的烦忧与忧郁情绪。
文字写到这时,手机传来提示音。打开一看,微信文友群里消息如雪片纷纷,是徐春林、赵小虎等几名修水男作家在疫情防控一线值班、给小区分发生活物资的照片。他们都身穿红马甲,脸上戴着口罩,袖子上系着“志愿者”三个字的红袖套,忙碌着搬运分发市民们的生活物资。他们不知疲倦的身影,耐心细致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无暇扭身抬头仰望明月,却把坐在家中悠闲赏月的时光留给了我们。
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共党员。他们以及所有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志愿者们的身影,像一组修城的群雕,无疑是这个中秋节最美的,也是最动人的一道风景线。
四
疫情无情,人间有情。今年中秋与往年中秋相比,圆月依旧,情谊却更浓,人间的爱与温暖也更深,只是团聚的方式不同而已。疫情背景中,小家变成了大家,合家团聚变成了小区的团聚、城市的团聚,祖国的团聚。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互帮互助,战胜疫情,成为我们共同的愿望,真正体现出“千里共婵娟”的人间大爱。
我将目光望向夜空,明月缓缓升起,洁白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室内,照进我的心灵,送来了中秋月夜独有的宁静与祥和。我的心顿时澄净明亮起来,也如有一枚明月。我想,也许,下一个中秋,我们修水人会信步走到楼外,在广场上、街道旁、河水边,自由地仰起脖颈,观赏又一轮明月。那时,我也会携着家人,踏着轻快的步伐漫游修城,吃着明岁的中秋月饼,尽情感受秋之韵味,聆听秋风之语,赏尽秋色之美。
至于这个特殊的中秋,也并没有因为月饼的缺失而变得索然无味,充满缺憾。其实,我们品尝到了人间更美好的东西。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