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摆渡·中秋】外婆的月亮桥(散文)
一
妈妈仰望夜空,喜滋滋地说,十五的月亮十五圆。说话的时候,她笑了,抿着嘴唇,那一瞬间,脸庞如月。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可妈说十五圆。是啊,今年十五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月亮肯定是圆的。
月亮还没露头,全家人就来到院落里,迫不及待地开始供月。
一张小方桌放在院子正中,规规矩矩地陈列着各种祭品。红色的西瓜花篮和绿色的哈密瓜花篮并肩簇拥着,花朵密密匝匝,红红的石榴籽抱着团簇拥在一起,妈妈画的玉兔月亮爷一脸喜气盈盈。爸爸点燃了三炷香,虔诚的烟雾袅袅地飘向夜空,仿佛与纤细的月光缠绕在一起,夜色变得朦胧。
我们静静地坐着,谁也没有说话,聆听着夜风吹来一轮明月升起的声音。
月亮出现了。一开始还有点怯生,悄悄地,像女孩儿的脸庞,带着一抹羞涩挂在树梢上,一束枝叶摇曳在额头,仿佛一缕被风吹落的碎发,脸庞若隐若现。随着夜色渐浓,月亮冲破云层,仿佛褪去披在身上的纱衣,轮廓清晰起来,变得飘逸、俏丽。它缓缓越过树梢,穿过楼顶,飞向高高的夜空,身后,留下一道梦幻的月影。
我仰起脖颈,盯着月亮,思绪也随着飞高、飞远,最后,降落在一个小村落里,一条小河边,一座小桥旁。
二
小村庄很美,三面环山,南面有一条小河,夏天河水潺潺。
小河沿岸总是一片葱翠,那些草长得像我小时候用的篦梳子,外婆告诉我说,那就是篦梳草。我就喜欢坐在外婆的怀抱里,眯起眼睛,由她给我梳理头发,细密的梳子沿着头皮划过,像风拂过草地,瞬间涌过一种清爽和惬意的感觉。几尾小鱼在水边草叶间追逐游弋,篦梳草丛溅起小小的浪花。鱼儿似乎也在感受穿越篦梳草带来的舒适感,快乐地摆动尾巴。那时,我们常常脚一蹬把鞋甩掉,随便丢在草地里,光着白脚丫,挽起裤脚,踩着软绵绵的油油沙,跳下小河去捉几只蝌蚪和翻车车。蝌蚪和翻车车身上都是滑腻腻的,并不容易捉到,常常从我们的小手中溜走,但每次还是会有收获。捉到鱼后,小心翼翼地放在瓶子里,灌满水。然后,就趴在草地上,托着下颌瞪着眼睛看阳光射进水瓶,照着瓶壁兜圈的蝌蚪影子倏忽来去,觉得十分美妙梦幻。傍晚时分,沿着小径回家,蹦蹦跳跳踩着落在弯曲小路上的夕阳,一只手高高擎着水瓶,像凯旋的英雄,直奔外婆家。
小河不宽,河面上有一座小桥,桥墩是石头堆砌的,桥面铺设着木板,两侧还有树干做成的矮矮的桥栏。那些枯木已经好多年了,皱褶的树皮像外婆晚年脸上的褶子,粗糙而亲切。桥面离水面很近,有时候,我们这些女孩子会跑到小桥上,并排坐在桥边,挽起裤脚,把脚丫从桥栏下伸进小河水面,拍打水花,哈哈大笑,看谁溅起的浪花高,能把自己打湿。冬天,小河冻结,可我不敢从冰面过河,还是跑过小桥,有时脚下一滑,就沿着桥面滑出好远,也会撞到桥栏上,样子很狼狈。当然,也会遭到外婆的训斥。
小桥连着两个小村庄。一个村庄住着外婆,另一个村庄有售货的门市部。那时,门市部里面有各种好吃的糖果,像外婆的笑一样甜。于是,我常常跑过小桥,在门市部和外婆家之间穿梭。时不时,我瞅个空儿,就捧着外婆刚从鸡窝里掏出的热乎乎的鸡蛋,咚咚咚地跨过小桥跑进门市部。转眼间,红皮鸡蛋变成了一捧花花绿绿的糖果。当时一颗鸡蛋相当于一角钱,可以买九块糖。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吃糖是快乐的,也是奢侈的。
糖块放进嘴里甜丝丝的,糖纸也是很珍稀的。糖块放进嘴里,舍不得嚼碎,而是用舌尖轻轻吸吮,让糖块慢慢融化,越来越小,越来越薄。在含糖的过程中,糖纸也被我用手抹得平平整整。那时糖纸是一个女孩子很值得炫耀的珍藏品,因为上面印着各种色彩斑斓的美丽图案。不断地抚摸,糖纸上折叠的皱褶渐渐舒展开来,摇身就变成了带甜味儿的书签。我把它夹在书本中,书页也着了甜味,偶尔翻动一下,窸窣的声音都甜丝丝的。有时,几个小女孩子聚到小河旁,坐在桥边晒太阳,一边听水声,一边互相显摆自己珍藏的糖纸,我的最多。
晚上,小桥更美。月色朦胧中,小桥上面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一上一下相互映照,媲美。一个贞静娴雅,一个活泼灵动,像一对孪生小姐妹,一般模样,却有着不同的性格。有时,我调皮,就摸一枚石子投入水中,看水中月亮荡漾开来,又扭头看天上的月亮,是不是也在空中荡漾。忙完一天的活儿,外婆就坐在院落里,出神地望着小桥。我也乖乖地偎在她身上,仰头看她。外婆这时眸子一动不动,里面泊一枚月亮。
我问过外婆,那座小桥叫什么。外婆想了想告诉我,你就叫它月亮桥吧。
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它是外婆的月亮桥。
三
小桥故事多,欢乐多,忧愁也不少。
外公在我三岁时就走了,我对外公的记忆很零散,只能从妈妈零星的回忆中捕捉,然后自己拼凑起来。
外公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但侠肝义胆,广交朋友。他掌管着一个大家族,外公弟兄三个,大哥三十六岁就走了,二哥也去世早,留下两大家子,外公成了独挡门面的人,他们一个大家族住在村东。两个嫂子格外敬重外公,大事小事外公说了算。外公在六十一岁那年得了食道癌。于是,外婆既照顾外公,又接过了外公肩上掌管家族的担子。
外公吃不进饭,只能靠流食,或者打点滴,他最后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两只眼睛深深凹陷下去,眉骨更加突出,一副瘦骨嶙峋的样子,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外婆的眼睛熬得布满血丝,黑头发也很快变成满头银丝,一双手布满老茧,青筋暴出。尽管外婆很是用力,但还是没有拉住外公的手,他留下六个子女一大家族,撒手人寰。他躺在寿材里被村民们抬着,走过静静的小桥,消失在山峦里。
那时,妈妈刚好生完弟弟不久,弟弟还没满月。妈妈听了外公离去的消息,顿时晕厥过去,一下子奶水没了。
外公走了,外婆独自去了月亮桥,呆呆地望着孤零零的月亮,踱来踱去。夜色里,她的身子淹没在小桥的阴影中。或许,她是在丈量生命,或许,在找寻外公的足迹,或许,是为外公默默送行。
外公走后,虽然外婆是小儿媳妇,妯娌间的相处,她总是打理得十分妥帖周全,让一大家子人敬重。大姥姥家的母鸡把蛋生在了二姥姥家,二姥姥说鸡蛋是自己家母鸡生的,俩人因为这鸡毛蒜皮的事发生了争执,吵得面红耳赤。外婆听到吵闹声匆匆赶来,两只手臂不停地前后甩来甩去,像鸟儿的翅膀,一双小脚跑起来简直飞也似的。问明原因后,她不说话,而是随手捡起地上的一支树棍,用手轻轻掰断了,然后又拿起地上的几支树棍,用尽浑身力气还是掰不断,放到地上使劲用脚跺,树棍像有魔力一般,紧紧粘在一起,丝毫没有断裂的迹象。大姥姥和二姥姥都明白了外婆的用意,脸上不由得泛起了羞惭的红晕。外婆这才说:“我们张家就剩下咱妯娌仨了,他们弟兄三个都撒手不管了。我们四分五裂的,让孩子们咋办,再说,你们这样岂不让村里人笑话,咱老张家也是有名有气的,不能毁在我们几个身上,不是吗?两位嫂子……”大姥姥和二姥姥脸红一阵白一阵的,连连点头称是说:“老三家,你说得对,我们听你的……”从此她们和睦相处,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平素,外婆待人温柔和蔼,目光仿佛月光如水泻下来,细腻慈祥,充满善意。我总觉得她的眼睛像小桥静谧祥和,也像月儿笑意盈盈。她的眼睛是弯弯的。
四
外公在时,二舅已经参加了工作,在乡里当干部,是个很有前途的青年,也成为周边村庄姑娘们暗恋的对象。
村子里一名女孩喜欢上了二舅,双方的父母也认可,再加上女方在物质上也没提过分的要求,按农村的习俗,外公便马上派人提亲,双方很快就定了这门婚事。
临娶的前一天晚上,二舅忽然跑到小桥边,蹲在地上抚着粗糙的桥栏杆哭了起来,眼泪像桥下的河水汩汩流淌。细心的外婆踮着小脚追到了河边,从儿子口中才知晓原委。其实,二舅压根就不喜欢这门婚事,他早有了意中人,就是从北京下乡的知青——我现在的二妗,她就住在河对面村落里。他们常在小河旁的朦胧月色中约会。这件事情二舅不敢和外公说起,只有潺潺的小河水知晓他们的爱情。
外婆虽没文化,但明事理,不守旧。她把二舅从小桥边拽回家里,不顾外公和其他人的极力反对,主张退了这门婚事。当时在农村,退婚是一件骇人听闻的大事。不仅影响一个家族的信誉、名声,甚至还会结怨。外婆说:“婚姻大事是孩子一辈子的事情,不能包办,怕毁了双方孩子一辈子的幸福。”但外公等人还是不理解,坚持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为了家族的面子,只能委屈儿子了。外婆就指着村边的河水说:“这小河水流了那么多年,谁能逼着它改道啊?”外公等人面面相觑,无言以对。在外婆的坚持下,外公只好同意退了婚,这才有了后来二舅和二妗的幸福婚姻。
后来,每当提起这件事,二舅的眼眶总是湿湿的。而我,也是后来从妈妈的讲述中,知道了这段故事,更加敬佩外婆。那时,忽然就觉得月亮桥更美了,它像一道神奇的鹊桥,连接和守望着村里青年男女的爱情。
五
外婆聪明,她的小九九打得特别好,别看她不识字,计算起来却又快又准,村里哪家买布料、卖粮食或卖牲口的,他们都会让外婆计算一下才放心,然后乐呵呵地谢过外婆。
外婆也很持家,勤劳贤惠。每到夏天,外婆就抱着一堆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去村庄西面的小河里洗衣服。她不停地用棒槌敲打衣服,笃笃的声音,在小村庄里回荡,总是能把四处玩耍的我引到小河旁,引到她的身边。敲打之后,放水里漂一漂,五颜六色的衣服就像一朵朵睡莲在水里绽开。在穿的时候,我看着衣服上一块块的补丁,总会噘起嘴,扭捏着身子,一百个不乐意。外婆却笑着说:“缝缝补补又三年,干净就好,日子就是这样过来的。”那时,外婆总是把子女们一个个都打扮得干净利落,让村里的女人们都翘起大拇指。
虽然生活很艰苦,我却没见过外婆愁眉苦脸,她的笑容总是那么灿烂,像桥头的月亮,脸是圆的,眉是弯的。外婆喜欢玩条牌,记得我们几个外孙、孙子和她玩,谁成胡了就唱首歌。外婆一点也不含糊,竟然唱起了京剧,有模有样地拖着京腔,有时,还会有些肢体的动作,扭着腰,摆着手,比我们小孩子唱得还欢。她唱的是打金枝,引得我们这些孩子随着欢腾雀跃。后来明白,外婆是在为我们创造快乐。
外婆特别疼我,知道我爱吃甜食,便灌上一瓶菜籽油,让妈妈给我烙月饼吃。我不喜欢吃莜面,但由于气候的原因,村里的麦子早早就被霜冻了,只能以莜面为主。外婆就把莜面倒在锅里。慢火搅动,等颜色变得红黄红黄的,再加些白糖,倒点热水,莜面就变得甜盈盈软乎乎的。至今想起来都流口水。
小时候,每逢年节,我就和弟弟冒着风雪翻几座山去给外婆打扫家,送年货。那时候北方的冬天特别寒冷,一夜间,外婆的家门就被大雪封堵得严严实实。第二天早晨,必须使劲推,才能开门。外婆看我们来了,总是拉着我俩的手,高兴地问这问那,有说不完的话。临别时,外婆用衣襟捂着嘴,顶着刺骨的西北风送到村口,然后站在小桥头注视着我们。待我们爬到了山顶上,回眸望去,外婆依旧立在桥头的寒风中。
多年过去,许多旧时的影像已然在记忆中模糊,可小桥旁那个瘦削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总是那么清晰,仿佛还能看见外婆风中飘动的衣襟。
六
月亮依旧照着小桥、小河、小村庄,可外婆的身体却在岁月的磨蚀中渐渐虚弱。
由于操劳过度,加上感冒咳嗽没及时治疗,外婆得了肺炎,哮喘特别厉害,总是喝肺宝三效丸,还有桂龙牌痰咳净散。有时候整整一夜被病痛折磨得睡不好觉。坚强了一辈子,外婆最后还是倒在了病床上。据说,外婆因输青霉素过敏致死,是赤脚医生忘记给外婆做皮试造成的。但这或许只是亲人们在悲痛之下的感性揣测而已吧,我们姑且,或者宁可认为,这都是天意。
在生命垂危之际,二姨痛哭流涕找来医生,让他承担责任。外婆抬起软弱无力的手,示意二姨过来,有气无力地说:“巧巧,就别怪罗大夫了,妈的病自己清楚,到了治不了的份上了。你们以后还得好好相处。”二姨已经泣不成声,罗大夫赶紧上前,紧紧握住外婆的手,眼中满是泪光。外婆在七十七岁那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还是没能逃过病魔的折磨。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风猛烈地刮着,房上的草像雪片一样飞得到处都是。雪不停地下,覆盖了院子,和外面的院墙一样高了,白茫茫地覆盖了田野。外婆就这样洁净地走了,走出老屋,踏着雪色,走过河边,走过月亮桥,走向外公等她的地方……
在外婆的葬礼上,罗医生朝外婆的灵柩深深鞠了一躬,他眼睛红红地说:“行医这么多年,好人我见多了,但从来没见过像您老人家这么善良的人。”
外婆善良,生前笃信善有善报,她给我们讲过一个惊悚的故事。
一次,外婆独自一人去地里收割莜麦,骄阳似火,外婆热得汗流满面,正要站起来舒展一下腰,眼前出现的情形惊呆了外婆。
三只狼正向她迎面走来,它们并列前行,耳朵竖得直直的,毛发都一样,灰色中带着黄,眼光凶神恶煞般,直勾勾地盯着外婆。外婆的心突突突地跳个不停,手中的镰刀不听使唤,腿也战战兢兢。这是外婆一个女人在荒山野外,第一次遇到传说中的狼。外婆按捺住心慌,让自己尽量平静下来,她忽然一下跪在地上,双手合拢,露出哀求的眼神,不停地向狼叩头,但手中的镰刀一直举着,那是她的防身器物,不能丢。就这样,一边苦苦哀求,一边镰刀闪闪。不知是外婆的举动感动了狼,还是明晃晃的镰刀吓住了狼,它们蹲下来很久,最后竟然莫名其妙地离开了。外婆感激不尽,她和我们说,狼也有善良的一面,不忍心残杀一个善良的女人。
后来,外婆去了月亮桥,在桥柱上点燃三炷香,感激狼的不杀之恩,感恩万物有灵。
外婆生前最疼她的孙女,可是当她离开的时候,孙女在北京读书没能回来,于是,孙女写了一封悼词。
当时在农村,这种习俗根本没有,当二舅把女儿的悼词读给大家听,全场一片呜咽。
我也没能参加外婆的葬礼,但后来还是被妹妹的那段悼词感动得泪流满面。那年正值参加高考,父母怕耽误我学习,没有通知我,这也成了我今生最大的遗憾。我没能亲口和外婆说声“再见”,没能再听一次外婆讲月亮桥的故事。我流着眼泪想,我该努力地成长,像外婆那样坚强、善良,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或许,就是对外婆最大的告慰。
七
夜深了,暮霭沉沉,月亮升得越来越高,照亮了整个城镇和草原。
祭月在院落里徐徐进行,月光下,父亲和母亲按照传统的程序操作,神色静穆。
我立在越来越柔和明亮的月光中,凝望夜空,分明看见外婆站在小桥桥头的月影里,脚下,是潺潺的小河水……
哦,外婆的月亮桥。
(原创首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