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生活】挑灯看剑,可叹年衰(赏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已经是深夜时分了。今夜的天色比以往显得黯淡了些,没有撩人的月光,没有温和的晚风,就连云雾也被这黑夜吓得不知躲到何处去了。见过寂静的夜晚,没见过寂静的如此可怕的夜晚。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心中时时刻刻都感到不寒而栗,哪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人胆战心惊。每往前一步,似乎都有什么让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在等着自己。
不远处的一间破旧的房舍里,依稀能看到点点微弱的灯火。虽然灯火时明时暗,但对于这黯淡无光的夜晚来说,这点光明已经显得足够奢侈了。这点点的灯火是黯淡的,但也是顽强的。无论夜有多黑多深,它一直都在努力地燃烧着,即使是再星点的微光,也是光明的象征,为黑暗中的彷徨者带来一线生机。夜可以遮蔽灯火的微光,但不能覆灭灯火的心志。
他似醒非醒地坐在桌案前,无力地挑亮眼前朦胧的灯火,而后细细地欣赏自己心爱的宝剑——这把剑从他年轻时从军的第一天起,就已经成为了他形影不离的伴侣,在常年军旅生活中就开始日久生情起来,渐渐地成为了他独一无二的知己。在经过了岁月沧桑,战场拼杀之后,原本寒光逼人的它已经变得锈迹斑斑,就像它的主人一样,昔日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如今已是风烛残年的白发老翁。虽然它只是一把残破不堪的宝剑,但在它在他的眼中永远是见证往事与曾经的记忆珍宝。其实每一把宝剑的背后总有一段柳营踏歌的岁月,总有一位壮志凌云的主人。他与他的宝剑走过的坎坷岁月,正是一位爱国义士艰难而又传奇的一生。
和往常一样,满怀愁苦的他用浊酒一杯又一杯地浇灌心中的忧闷,醉了,就伏在桌案上小憩一会儿;醒了,就挑亮灯火看一看自己的宝剑,而后再喝上几杯浊酒,再次回到醉生梦死的虚幻。这样的日子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年轻时的壮志依然没有改变,但现实的黑暗使他一再破灭了梦想,到了老态龙钟之时,只能对着自己的宝剑空自嗟叹。他年少时就有发愤图强的信念,立志杀敌报国,收复河山,并投笔从戎,屡建战功,成为当时名噪一方的英雄。步入仕途后他原本希望借此机会一举施展才华,振兴大宋,可朝廷上下已经常年糜烂腐朽,无心与金国抗战,只图苟安避祸,委曲求全。纵有日行千里之才,若无伯乐,也是与常马一样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常年的排挤和贬斥,已经让他一生的希望变得徒劳无功。像这样烂醉如泥,挑灯看剑的日子,还不知道到底要过多久。
耳边隐约响起了曾经在军营里时常听到的号角声,只见兵士们痛快地唱着嘹亮的战歌,吃着喷香的烤肉,一个个摩拳擦掌,迎着沙场秋风的雄壮,等候将领的检阅,时刻准备披坚执锐,上阵杀敌。对于他来说,最怀念,最过瘾的日子莫过于年轻时从军的那种激情,那种豪迈。“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他曾率领强劲的飞虎军破贼擒敌,所至之处无不威风凛凛,一展大宋雄风。无论胜败与否,浴血拼斗已经是一种常态。
驾着的卢一般飞快的战马横扫千军,霹雳一般迅猛的弓箭令敌人望风披靡,每一次出生入死,每一次叱咤四方,只为经过铁血鏖战后如愿收复被金兵侵占的疆土,迎来凯旋的那一天。身为热血男儿,自当精忠报国,志在沙场,用一生的征战去见证壮怀激烈的品性。即使是年事已高,宝刀依然未老,只要有一线机会,只要身体还是硬朗,他都会跃马扬鞭,驰骋四方。
随着灯盏的灯光越来越暗,随着杯中的浊酒越来越少,他逐渐酒醒起来,再挑亮眼前的灯火,再看看桌案上破旧的宝剑,一切梦中的世界就这样消失在回忆中,取而代之的则是满头白发,满脸皱纹。有心言志却无力报国,即使是重新赢得朝廷重用,又有多少力气去征战,又有多少心血去贡献呢?破旧的房舍外依然是暗无天日的黑夜,依然是沉沦的南宋江山。
倘若朝廷能够早些慧眼识珠,他也不至于落得这般穷苦不堪,以至于被埋没了这么多年,直至后来他字字饱含激情的作品才逐渐被人传诵。唉,难道每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背后,都少不了一段让人心酸的往事吗?豪言壮语往往伴随着涕泗横流,也不知哪一滴泪水是感动的,哪一滴泪水是遗憾的。被泪水浸满的三千银丝,无一不影射他老气横秋的形象。
最后,年老体衰的他在“可怜白发生”的遗憾中带着满怀的愤懑驾鹤西去。虽然人生的失落曾让他精疲力竭,但报国的志向依然坚定;虽然现实的残酷曾让他备受折磨,但征战的初心依然不改。即使看了吴钩与拍遍阑干,依然无法了结他的遗憾。那星星点点的灯火,也终将变成他光焰万丈的家国情怀。他的品质依然和灯火一样,照耀着通往辉煌的天梯,他的作品在书页中依然显得遒劲有力。
这时烈阳的光辉在蓝天中异常地耀眼,此刻黯夜的噩梦早已结束,代之而来的是天光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