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书香·情】评说《红楼梦》的悲情人物(随笔)

精品 【书香·情】评说《红楼梦》的悲情人物(随笔)


作者:桃李人家 秀才,2973.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17发表时间:2022-10-01 11:35:14
摘要:在大千世界上,在芸芸众生中,自有人在注视你,自有人要牵你的手。

我在研读长篇小说《红楼梦》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不少人物命运凄惨,有的只活了十多岁或二十多岁,便与世长辞,含恨而终,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深深的叹息。
   秦钟是个风流少年,他一表人材,跟宝玉极是投缘,两个人非常合得来,一起读书,一起玩耍。不幸的是,秦钟认识了水月庵的小尼智能,两人一见如故,犹似干柴遇到烈火,再也把控不住,当即抱在一起厮混,做起好事来,被宝玉当场撞见,逮了个正着。智能以身相许后,念念不忘秦钟的好处,她竟私自逃出庵中,独自到秦钟家与之幽会,不期被秦钟的父亲秦业发现他们的私情。秦业勃然大怒,将智能逐出,再将秦钟痛打一顿。秦业气愤不过,不久忧愤而死——他是被儿子活活气死的,因为他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的身上,希望儿子将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可儿子的表现却令他失望至极。秦业的死对秦钟打击太大,加上秦钟身体懦弱,被父亲痛打以后,悔痛无及,无端生出疾病来。最后,他羞愤交加,病情愈发严重,最后竟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秦钟不过十来岁年纪,不但长得俊俏,而且聪明伶俐,是块读书的好料,连贾母也极喜欢他。秦钟本来应该有大好的前程,可是因为一段风流孽债,导致他家破人亡,着实可惜。
   贾瑞的命运跟秦钟相似,也是被一段风流债索去了年轻的性命。贾瑞跟秦钟相比,下场更加可怜,更加悲惨。秦钟毕竟跟小尼智能情投意合,双方你情我愿,有过肌肤之亲,享受过人间美好时光。可贾瑞呢,迷上的是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王熙凤。王熙凤的美艳是不用多说的,可她是有夫之妇,加上她精明泼辣,手段厉害,不让须眉,贾瑞遇到这样的女中豪杰,只能怨他的命运不好。最可怜的是,贾瑞被王熙凤耍得团团转,连梦中情人的手都没有摸过,更不用说一亲芳泽了,便糊糊涂涂地中了王熙凤精心设计的圈套,死得甚是冤枉。
   贾元春是贾政的女儿,也是宝玉的亲姐姐,她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才德过人。她选秀进宫后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为贤德妃。我读到元春归家省亲的那一章节时,发现元春确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才。第一,她品德高尚,修行极高。当她回到家看到家人为了恭迎她而大兴土木修建高级豪华的别院时,她再三嘱咐家人说,下次决不能这样铺张浪费了。身为皇帝的妃子,元春有此境界,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其品质至为可贵。第二,元春是个才女,学识渊博。她回家省亲时,重视文化传播,亲自审批修改匾额的内容,组织诗文评选活动,引导家族后辈积极向学,非常难得。
   可令人奇怪的是,元春进宫后没过多少年,便传出病逝的消息。按理,元春深居宫中,又得皇帝宠幸,享尽人间富贵,应该长寿才对,可她却在花季之时凋零,令人不解。不过,以我观之,元春虽贵为妃子,可以安享荣华富贵,可她心中到底过得并不快乐。何以见得呢?元春进宫后首次回家省亲时,面对家人,多次掉泪,甚至泪流满面,哀伤不已。从元春的表现中,我们不难作出判断,元春心中满是委屈。
   我们可以想象,皇宫高墙大院,戒备森严,与外界几乎隔绝。生活在那种没有自由的环境下,似乎连空气也是窒息的,妃子们不敢大声说话,不得不处处压抑自己,其心中的苦痛可想而知,久而久之,疾病暗生。再者,在皇宫里,皇帝后宫佳丽三千,而能够真正被皇帝宠幸的妃子却寥寥可数。那些妃子们为了引起皇帝的眼光,表面上装着淑女的样子,满脸笑容,相安无事;而事实上呢,她们争风吃醋,相互倾扎,不择手段,暗斗得非常厉害,不亚于战场上的刀剑厮杀,其激烈程度难于想象。一个人长期处于极度紧张之中,身心得不到放松,显然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元春回家时曾流着泪对父亲贾政说过这样一番话:“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元春的这句话说得明白无误,她的大意是:生活在老百姓家里,虽然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服,但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可现在呢,我们虽然富贵无比,可骨肉分离,一点乐趣也没有。这跟历史上有名的“我为什么要生在帝王家”意思同出一辙。这就不难理解,元春为什么年纪轻轻,却死于疾病了。
   林黛玉也出身贵族,身份高贵,她从小丧母,体弱多病。不过,这远远不能夺去她年轻的生命。她之所以早夭,也是一段相思病引发的缘故。林黛玉进荣国府后,认识了贾宝玉,在双方的交往中,他俩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们可以同睡在一张床上玩耍,看上去确实两小无猜,亲密无间,就差没有肌肤之亲了。宝玉心中早已认定黛玉是自己的心上人,可贾母为首的长辈们却偏偏选中了举止端庄的宝钗作为宝玉的媳妇。当林黛玉得知真相后,深怪宝玉无情无义,气得呕血,卧病在床,最后香消玉殒。林黛玉死得如此匆忙,令人震惊。
   不过,小说到底是小说,所谓无巧不成书,作者安排她在宝玉与宝钗新婚大礼时夭折,无非是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期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老曹先生果然厉害,他的心愿已然达到。《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多少痴情男女读到这一章节时,不知发出了多少感慨,不知为林黛玉流下多少伤心同情的眼泪。
   王熙凤逝世时也不过二十多岁。她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不仅拥有惊人的美貌,而且精明过人。她身为荣国府的大管家,是个要强的女人,她事事亲力亲为,而且敬业,力求完美,要在人前人后显手段,博名声。正因为如此,王熙凤劳心劳力,透支了精力,因而疾病缠身,最后导致早亡。
   贾母在八十多岁的时候,也因病离开人世。人生七十古来稀,人能活到八十多岁,也应该知足了。不过,她跟刘姥姥相比,并不算高寿。刘姥姥进大观园时,从她跟贾母的对话中可以得知,贾母比她还要小几岁,可刘姥姥的身板却比贾母硬朗得多。小说中的原话是这样写的,贾母向众人道:“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的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刘姥姥回答说:“我们生来是受苦的人,老太太生来是享福的。若我们也这样,那些庄稼活也没人做了。”
   刘姥姥是乡下村妇,是普通劳动者,跟养尊处优的贾母相比,身份自然十分低贱。她不得不每天在地里刨吃,参加繁重的农活,经过长期的劳动,她的腰板硬朗,身体强壮。这一点,贾母远远不如她。刘姥姥对贾母的话说得明白,也算委婉,如果身体不好,怎么能种庄稼呢?反过来说,劳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延年益寿。有时候,我们学学刘姥姥豁达的生活,倒是有益无害的。
   所以说,富贵的人不一定长寿,古代帝王可谓富贵无比,整个天下都是他们的,可他们的平均寿命却很低。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帝王全力治理天下,国事繁忙,过度劳累,透支体力;另一部分帝王纵欲过度,声色犬马,只知道尝吃山珍海味,极少锻炼身体,弱不禁风。因此,当我们身处贫穷时,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不必愁眉苦脸,不必怨天尤人,也不必羡慕有钱人,我们粗茶淡饭,同样可以过得简单快乐,就像元春说的那样,田舍之家也有无穷的乐趣。
   贾宝玉有个亲哥哥叫贾珠,也死得很早,大约在成婚后不久夭折的。小说里对贾珠这个人物略写,仅是一笔带过,没有正面描写。贾珠娶妻李纨,李纨替他生下贾兰。李纨也是金陵十二钗之一,有才有貌有德。贾珠死后,她活守寡,没有再嫁。她一心一意辅导儿子贾兰学习。贾兰很争气,小小年纪便跟宝玉一样考取了举人。这都是她母亲李纨的功劳。在这方面,李纨的教庭教育相当成功。宝玉出家后,贾兰成为贾家重振家业最有希望的接班人。
   有人说,人的生命长短,跟遗传基因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人父母长寿,子女也同样长寿。这听上去固然有道理,但也不全是如此。像秦钟、贾瑞、贾元春、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的命运,我看很大原因是后天造成的,换言之,即是个人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倘若秦钟、贾瑞不是遇上那段风流韵事,他们断不会如此早逝!
   林黛玉早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她见月伤心,见花落泪,用情太真。当她读到汤显祖《牡丹亭》“如花美眷,流水年华”的佳句时,感怀身世,不禁愁绪万千;当她看到鲜花凋零时,不禁暗自流泪。自古多情伤离别,用情太深的人,不管是男是女,皆容易伤身得病,难得善终。像林黛玉这样多情柔弱的女孩,怎能不牵动满腹心事呢?怎能不伤害身体呢?一个如此柔弱的女孩,她怎么能够承受爱情带来的沉重打击呢?
   王熙凤身为荣国府的大管家,要管理上上下下三四百人的生活,诸事打点,事无巨细,都要费心费神,她像个旋转不定的陀螺,每天忙得团团转,加上她偏又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女子,做事要求完美,要在贾母及长辈们留下好印象,是以弄得心力交瘁,恶病缠身,导致身亡,令人痛惜。
   人们都说,色字头上一把刀,招惹不得。如果在这方面处理不当,往往被这把锋利的刀所伤所害。秦钟、贾瑞就是这样的例子。所以啊,面对美色,面对诱惑,面对花花绿绿、物欲横流的世界,男人千万不能迷失方向,要有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要守身如玉,把持得住,不能心生邪念,偷吃禁果,引火烧身,更不能喜新厌旧,贪图新鲜。夫妻之间要想想,你的另一半跟你一起打拼,为你养儿育女,吃了多少苦,经历了多少磨难,多么不容易!不能自甘坠落,自毁前程,枉自断送卿卿性命。
   我们也不能像林黛玉那样,陷入感情的漩涡而痛苦不能自拔,最终迷失方向而丢掉性命。不能跟心爱的人在一起,那当然是一件异常痛苦的事情,可我们也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呢!条条大路通罗马。此路不通,可绕道而走。遇到情感纠纷,若痛苦不能摆脱,可用锋利的宝剑斩断情丝,冲破情网,再觅真爱,向阳而生。我们要坚信,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在滚滚的红尘中,总有人在默默注视着你,总有人在耐心地等着你,总有人会主动前来牵你的手。
   至于像王熙凤那样有脾性的人也不太好,因为这种人太要强,对自己要求太高,死要面子,做事又太急,把所有的事务往身上揽。其实,这样并不明智!要学会把诸事分摊下去,学会减压,让大家一起来共同完成,更不必看别人的脸色行事,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们要知道,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件一件地完成。相反地,欲速则不达,甚至反为所害。
   在现实生活中,长寿的人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性,他们性格平和,不急不躁,遇事冷静沉着,波澜不惊;而那些短寿的人呢,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们或性格急躁冲动,容易暴怒,或患得患失,耿耿于怀,闷闷不乐,这样不好。古人云,怒则伤肝,恐则伤肾。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于事无补,且会伤身折寿的。

共 413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深入文本,归总人物,独个分析、比较。有依有据,有血肉,有自己的思考。二、描述和议论从容、冷静、客观,有知识性,有趣味性。如:刘姥姥是乡下村妇,是普通劳动者,跟养尊处优的贾母相比,身份自然十分低贱。她不得不每天在地里刨吃,参加繁重的农活,经过长期的劳动,她的腰板硬朗,身体强壮。这一点,贾母远远不如她。刘姥姥对贾母的话说得明白,也算委婉,如果身体不好,怎么能种庄稼呢?反过来说,劳动可以强身健体,可以延年益寿。有时候,我们学学刘姥姥豁达的生活,倒是有益无害的。三、结合现实生活来写。如: 在现实生活中,长寿的人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性,他们性格平和,不急不躁,遇事冷静沉着,波澜不惊;而那些短寿的人呢,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他们或性格急躁冲动,容易暴怒,或患得患失,耿耿于怀,闷闷不乐,这样不好。古人云,怒则伤肝,恐则伤肾。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于事无补,且会伤身折寿的。四、文风简洁。不过多处理过渡。干脆利落。好文字。推荐。【编辑:归来的少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1004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归来的少年        2022-10-01 11:36:34
  有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才能写得出。读了对再读红楼会明确、清晰好多。
2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10-01 18:35:46
  一部大红楼,三千悲哀史,细读红楼有很多研不透的情缘,老师这篇文章另辟蹊径,令人读来翘指。文字清秀,笔墨相宜,好作品,加赞。
3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10-01 22:37:13
  有人说红楼是一部青春校园剧。也有人说红楼是一部历史人文书,还有人说红楼是一部悲剧,不过看怎么看了,说悲情完全不过分,实际上红楼人物的结局确实大部分不好,令人惋惜痛心者太多。拜读大作,问候老师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4 楼        文友:丑女人        2022-10-05 09:16:30
  看得出老师读了多遍《红楼梦》,人物分析的也中肯,娓娓道来,让人渐渐的明了几个悲剧人物早逝的原因!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