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蓉城】重游文豪三苏祠,外行眼中说东坡 ——眉山新游记之二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澈的故居,面积约五亩。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战乱,清康熙四年在原址重建。经过历年不断添修扩建,这座占地104亩的清代古建筑古典园林无疑成为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和拜祭圣贤的佳所了。
其大门内联由在清代268年间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集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水利专家、教育家、外交家于一身的张鹏翮撰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文简意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苏祠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互通,曲桥相连;堂馆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正是:三潭碧水含秋意,二分翠竹凝春色。
墙边有千年老榕树,历经沧桑,老态龙钟,满面皱纹,却依然挺拔。祠内有千年不枯的苏宅古井,至今清澈甘冽。古井的黄荆树传为苏洵所栽。一家三大文豪,难怪洗砚池也是有很大的体量。
正殿有苏洵、苏轼、苏澈的塑像,东侧小亭曲水,绿荫树密。沿竹林树丛小径可分别寻到绿洲亭、抱月亭与云屿楼等的亭台楼角。当阳光透过密树照射到水池旁的水榭亭台或园或方的门窗,就是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园林风景画。
启贤堂珍藏和陈列有三苏父子的大量手迹、印版的诗文字画等文物和文献。两侧厢房中展示有三苏生平及宦游各地的遗迹图片与文字。
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才能和辉煌的文学成就,造就中国古文坛又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峰,也成为中外文学史上的奇迹。三苏不仅在文学上造诣极深,其立身操守,光明磊落,怀国忧民,也是文人中的翘首。尤其是苏轼,更是才华横溢,雄视古今。
苏轼在嘉祐二年进士及第,后与苏辙参加了秘阁的制科考试,入三等,宋朝319年入三等的仅四人(吴育、苏试、范百禄、孔文仲,其中苏与范均为蜀中人士)。苏轼不仅文章名扬天下,写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写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对苏东坡仅以文学上的成就来评价是远远够的,他在社会生活很多方面的成就会令很多名家学者汗颜。
他官至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端明殿侍读学士,做过兵部和礼部尚书。先后出任或被贬至凤翔、杭州、密州、湖州、徐州、颖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黄州、儋州等14个地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凡苏轼当过官、居住过的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很多东坡遗迹、祠堂、纪念馆等,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少见的。
在前后约四十年间,曾来过三苏祠四五次。最初来时,门外还脏乱差,地方不大,没有东坡坐石头上的雕塑。第二次来有了雕塑,门前还是街道,不过很干净了。现在区域扩大许多,门外有了大广场和对面的规模宏大,展示更多文史资料和艺术形象的三苏纪念馆,也有改造后古色古香的老街。
苏东坡是本人最敬仰的诗词高人、学问全才、达人通才、千古完人。
佩服他对人生从不懈怠:“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对事情看得深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餐山中。”“多情却被无情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从来不自弃并鼓励他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做事不敷衍,做人有原则:“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对感情执着深厚:“十年生死浪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个归期天定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润西湖雨。”
不怕艰难敢担风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爱国热情溢于言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他也豪气逼人:“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胆尚开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他非常亲近百姓农事:“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黄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他不矫情,直面痛苦和失望:“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苏东坡不是只在文学上辉煌得意在官场受到打击排挤的迂腐大学士,他是脚踏实地面对生活、直面人生,懂生活,会生活,把很多行当都做成了状元。他的画作《木石图》在香港拍出4忆多港元;他懂医识药能看病,整理出《苏学士方》,写过《问养生》、《书养生后论》、《养生说》、《续养生说》,并在杭州自掏腰包建立安乐病坊,控制了杭州的瘟疫;他又是制墨高手,把中原好的制墨技术传播到海南。
他在各地办学讲课也是优秀教师,贬到海南三年。本人在海南两次参观东坡书院(原来的载酒堂)。《琼台纪事录》说:“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他在儋州培养出海南第一位举人;宋元明清,海南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在他之前一个没有。他还会编小曲,在定州收集编制的秧歌被称为苏秧歌,传唱至今。他会酿酒,会喝酒,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传》中评价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造酒试验家,酒仙。”苏东坡也是和香制香行家,并留有《东坡闻思香方》。
苏东坡更是著名的美食家。每到一地,将他乡当故乡,广结朋友,不仅介绍川菜,还总结改造当地的菜肴。在惠州他写了一首《猪肉颂》来说明小火慢炖的猪肉做法:“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经苏东坡总结推广流传下来的传统菜品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腿”、“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东坡豆花”、“东坡肉”、“烤羊蝎子”、“宏志鸡”等等不仅为自己的贬谪生活大饱口福,也为中国的餐桌增光添彩。他开发的任何一种美食在今天都可当主打菜开连锁店了。
从百坡亭廊桥向北,在披风榭后面,有隐于竹林中的一泓池水,水中有苏东坡席坐石头上的塑像。苏东坡以一手支撑在倾斜的石头,坐姿坦荡磊落,微笑自信亲切,此中深意不是所有人都注意并看出来。
虽然苏东坡遭遇不公平待遇,历尽坎坷,其经历在很多人身上可能成为悲剧,他却以丰富的阅历和智慧将入世和脱俗做到了极致,雅俗共赏的诗歌中蕴含深刻人生哲理,将浪迹天涯的贬谪生涯弄得活色生香,将自己苦涩的人生燃烧绽放出照亮他人和社会的绚丽光芒,拥有值得后世人所羡慕赞扬的丰富美味的人生。
中国历史上著名学者名士诗人雅客很多,屈原用生命凝结出美丽辞藻和呐喊,陶潜先生不为五斗米折腰宁可隐逸,李白美酒豪情浪漫到底,杜甫为民间疾苦鼓与呼,......笔者外行,无法分析苏轼与其他诗人的差别层次优劣,只是感觉东坡先生让苦难的生活也充满乐趣和诗意,更加丰满,有血有肉,更加坚韧,更接地气。他的生活不仅只有诗歌、美酒和远方!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把握住了生活的缰绳,不被命运所击倒。试问,这样丰富多彩的苏东坡能不令人佩服!谁不喜欢呢?
正是:
为官尽责著诗书,勤事亲民贬谪苦。四海授业烹佳肴,东坡先生我最服。
途乐客2021.04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