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下岗工人创办省级龙头企业,为乡村振兴出大力(随笔)
印永先原是湘煤集团辰溪煤矿的职工,2015年辰溪煤矿因国家环保政策停产关闭后,印永先45岁成了下岗职工。人到中年,面对失业,需要养活妻儿、父母,生活压力接踵而来。困境中他没有退却,而是深入思考如何奋起,重新创业,他将眼光投向农村。
印永先出生于贫困山区,家乡除了少数稻田就是荒山野岭。农业收入除了稻谷,就是木材和油茶。他通过了解,辰溪全县有油茶林32万亩,湖南全省有近2300万亩,但挂果的只有一半,且产量极低,说明现有油茶品种严重退化。而泸溪县近年引种湖南林科院的优质油茶品种,亩产茶油达到75公斤,亩产值达万元,超过种水稻收入。
通过深入了解,他发现油茶产品山茶油不仅是高级食品调节剂,而且具有保健、医疗、美容功能,就连它的副产品茶枯也是高档天然清洁剂,剩下的茶壳、枯死的茶枝都是熏腊肉的好材料,发展油茶产业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又一条阳光大道。且全国有16个省、市、区适宜油茶产业,培育优质油茶苗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社会效益,可以带动成千上万的农户脱贫致富,全国油茶林提质改造后,可增加产值5万亿元,极大的丰富农民的钱袋子。
经过调查后,印先永决定投资油茶育苗,推动油茶产业。他拿出了仅有的30万元存款,又通过借贷凑得500万元,成立辰溪永新农林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辰溪县孝坪镇木溪坪村利用辰溪煤矿原采矿区废弃的厂房,租赁土地50亩,聘请县林业局高工贺有德等为技术指导,开始了优质茶苗育苗、销售。
印先永通过摸索发现,用营养钵离地育苗,根系发达,一年四季可以栽移,成活率达到百分之百,他为此成功申请了技术专利;他主销育成的三年苗,苗高达到50公分以上,易管理,栽培后可当年挂果,三年后达到盛果期,大幅提高了林农的种植效益,缩短了投资周期。
因为种苗质量优良,又遇到国家发展油茶林的大好机遇,茶苗在全县推广,产品供不应求,引起县领导的高度重视,县领导特别是县委书记谢建军在加强宣传推广的同时,将“辰溪茶油”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不断联系科研院校,引荐金融部门,使企业纵深发展,力求做大做强,构建完整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
印永先则不断探索降低成本,扩大生产规模。现已建成育苗基地350亩,并建立自动化喷灌系统和肥料输灌系统,自已生产育苗基质、育苗营养钵、育苗框,年产苗能力达到4000万株,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油茶苗圃,产品远销湖北、贵州、广西等6省市,年产值近2亿元,带动300多人就业,辰溪永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湖南省龙头企业。
近年来,印永先带领辰溪永新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与湖南省林科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取得了紧密联系,融入了前瞻性的油茶科研实践领域,聘请相关专家、学者为顾问,组成科研团队,将科研成果转入生产实践,并迅速推广。
为了方便与省林业科研院校的联系,印永先与省林业科研院校专家团队在岳麓山共同投资湖南岳麓山油茶种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将油茶最新科研成果不断转入生产实践,并且加强油茶林下经济作物种植探索,推广适宜林下种植的瓜果、药材,油茶种植达到当年投产,当年收益,油茶种植有立体收益,力争实现油茶种植亩产达到2万元,以高价值吸引农民将荒山野岭改造成绿水青山,让绿水青山流金淌银,成为真实的金山银山,农村可以最低的投入变为农民的创业乐园。乡村振兴需要依托土地,家家户户有产业,有较高的经济收入。
印永先的梦想是,中国的农村不仅可以产粮食,更可以产出享誉世界的拳头产品——中国山茶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