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登五脑山,游麻姑仙洞(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登五脑山,游麻姑仙洞(随笔)


作者:陶建军 秀才,104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24发表时间:2022-10-05 16:02:55

【菊韵】登五脑山,游麻姑仙洞(随笔) 九九重阳,正是登高望远好时节,体会一下“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豪情,或者感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再或者体验一回“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遗憾,都是可以的。
   五脑山,在这样的时候,似乎是最合适的选择。一是山不是很高,海拔只有370多米,不需要花费很多体力;二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这里据说是麻姑得道成仙的地方,留下胜迹不少,可以观赏或者膜拜;三是山中植被覆盖,空气清新,是天然氧吧,利于吐故纳新。
   今年夏天长,虽然是重九节将至,我们所在的湖北,还是晴热高温天气,按照预报说,国庆节这天,最高温度高达38摄氏度,这是史上罕见的天气。不过重阳节这天,天公倒是作美。北方寒潮来袭,先头部队在九月初九这天,到达麻城,温度降下来。上午的天空还算晴朗。就是在这样的天气,我们开始了登五脑山,游麻姑仙洞的旅程。
   车子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开到静月宫外面的小广场上。静月宫是人们为了供奉麻姑而建成的道观。实际上就是一座一进三重的院落。第一重是门楼,第二重是宿舍,最后一重是正殿。中间的大殿里,有些塑像,不是很懂。右侧是麻姑殿。可能是由于是本地得道的神仙,人们对她亲近些。对她的期望值是相当高的。除了要求麻姑忽悠人们健康长寿,五谷丰登以外,还要求麻姑护佑人们多子多寿多财多福。有求必应。似乎人们对所有幸福生活的期盼都寄托在麻姑身上。记忆中,“静月宫”原来不是叫这个名字的。而是叫“近月古寺”,我们小时候来的时候,这里破破落落,外面的广场有几棵巨大的水杉树,上面的落叶落得这小小寺院里,苍凉而又冷清。门楼上一块“近月古寺”金字牌匾,斜斜的挂着,似乎随时可以落下来。
   从“近月古寺”到“静月宫”的名字改变,无论是从汉语言角度的分析,还是从宗教角度来分析。这座庭院的存在意义都发生了变化。
   我是学中文的。只能从汉语言文字的角度考虑,“近月”与“净月”相比,其意境要深远浪漫的多。不知怎的,每当我想起“近月古寺”我就想到了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是个多么浪漫、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名字呀。近月,接近月亮,可以想象,在月光皎洁的夜晚,僧人们在寺中漫步,或者隐居于此的文人骚客,说不定也在这皎洁的月光下漫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说不定也有苏轼“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
   静月宫侧边有个山洞,叫“藏狮洞”,据说,当年麻姑被追兵追到五脑山上,在山洞中隐居起来。因为麻姑前世本是王母娘娘的亲戚,下凡投胎本就是为了解救黎民百姓,以己之劫,渡他人之劫,以此修炼,再次提升自己的法力,为日后位列仙班做准备。所以当她隐居五脑山山洞以后,王母就派了一头狮子下凡,生活在麻姑左右,保护麻姑的安全。狮子的驻地,就是今天的“藏狮洞”。
   我们要去的麻姑仙洞,需要从藏狮洞边的石头台阶上向上行走。一路上,翠竹高大挺拔,枝条交错,遮天蔽日。山色渐次浓郁。路旁草花繁杂,吐出悠悠清香。呼吸之间,身心轻松惬意。秋风吹来,风声簌簌。抬眼望去,落叶缤纷。时不时有松鼠在竹林之间,飞来飞去。嘴里发出叽叽的声响。林间还有飞鸟,在此起彼伏的唱着歌儿。这种安静环境中的热闹,似乎更吸引着我们的耳鼓。
   阳光从竹林的枝叶中漏下来,丝丝缕缕,在落叶上显得斑斑驳驳。行走在这样的小径上,平日躁动的心绪此刻得到净化,心中多了一份恬静。森林是“地球之肺”“天然氧吧”确实是名至实归。
   经过一段曲折的“之”字型的陡峭台阶,攀上石岸之后,就到了半山腰的一个平台。平台上有个巨石伸出山体几丈远。与山的主体之间,就形成了一个深深的天然石洞。据说,这就是当年麻姑隐居的地方。
   平台边有个石碑,石碑给我们讲述着麻姑的传说:麻姑是东晋后赵石勒部有名的残暴将领麻秋的女儿。由于麻秋生性暴虐,在麻城役使百姓筑城时,昼夜不息,只有到鸡叫时才使其稍作休息。麻姑同情百姓,自学口技,常常拍着簸箕学鸡叫,这样别的鸡也就跟着叫,民工就可以早早休息。后来被他的父亲发现,麻姑因为害怕害怕父亲打她,便逃到仙姑洞修道,最后从桥上升天成仙。
   在平台靠山体的一端,仙姑洞的洞口左边。树立着一尊雕塑,是一座汉白玉的雕塑。一个面容俊美,身材窈窕的女子,左手挟着一面园园的竹匾,右手边站立着一只雄鸡。雕塑在形象地给我们讲述着麻姑的传奇。一切将人们带进远古时代,此景此情怎能不吸引远近游人到此观光?那幽静的山林怎能不冲刷凡尘的杂念?那清澈的泉水怎能不净化搅浑的心灵?山花含媚,夕照成烟,古寺钟声阵阵,牧童仙歌声声。置身幽谷,谁不临风浩叹,叹仙姑慈悲情怀?谁不举杯高歌,歌上苍馈赠人间仙境?
   在山洞口正中,有一座石头打造而成的神龛。是一整块石头镂空而成。高约2米,长约3米,里面雕刻着麻姑的塑像。石头神龛的上面横楣上雕刻着四个字“东晋明修”。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东晋,而作为一个纪念地,是明朝时期修建的。
   四个字,让我的思绪延伸开去,原来我们一路走过的石头台阶,以及这个山洞外的平台,可能都是明朝时期的人们修建的。因为那个平台是有着好几丈高的石岸,平台是用土石填筑起来的。时间在我的大脑里在穿越——
   东晋时代,五脑山上,森林覆盖,树林阴翳,在昼犹昏。当时的麻姑仙洞,因为没有如今的平台,实际上就是掩盖在半山腰的杂树之间的山洞,离地面几丈高。山洞不是很深,里面石窠,石窠汇聚着缕缕清泉。麻姑隐居在这里,汲洞中之幽泉,食山间之野果。一个弱女子,进出都要山下几丈高的山崖。五脑山林海茫茫,野兽出没,她几乎与世隔绝,生存下去,环境是多么艰难,意志是多么坚韧,毅力是多么顽强。
   当年的麻姑,为了救民于水火,她确实是不计自己的生死的。之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纪念麻姑,为她塑像,建庙供奉她,就是因为她这种为了黎民百姓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她不计生死,不计名利,不计较个人任何私利。许是因为近期因为四川泸定地震的原因,由此我突然想起一群人: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抢夺泸定桥的二十二位战士。当年抢夺泸定桥,这二十二名战士,冲在队伍的最前面,前有敌人的枪林弹雨,身下有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他们攀在铁链上,抢夺泸定桥,为红军大部队,到来了决定红军生死存亡的生命之桥。抢夺泸定桥以后,这二十二位英雄中,除了四名英雄当场牺牲,其他十八位英雄,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就投入到新的战斗。几十年过去了,没有一个人为了名利,站出来争名夺利。时至今日,有人花费了几十年精力寻找,仍然还有10名英雄,没有找到姓名。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长征的胜利,人民的幸福,丝毫不计个人生死。
   一个人,可能很平凡,很微不足道,但是,只要她有了一种为他人牺牲的精神和品格,她就会被人们时时记起,时时传颂,时时纪念。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不可能有神仙,麻姑也不会成仙,我时时想,麻姑有可能就是因为当初的恶劣环境,在五脑山的某个山谷中离开了人世。但是她的精神与品格,感动着后世的人们。人们利用自己的浪漫主义手法,在传说中,让麻姑得以神化。把她变成一个无所不能,毫无忧愁的神仙。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也是人们的永恒纪念。

共 28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鄂北有名山,号“五脑山”,云山雾海、松涛阵阵、百鸟鸣唱。山中有一洞,曰“麻姑仙洞”,相传为麻姑得道成仙之所,麻姑系后赵麻秋之女,其父奉旨建城,督工日夜不辍,民工苦不堪言。麻姑动了恻隐之心,夜半学鸡叫,其父闻鸡啼而收工,民工才得以休息。后,其父察觉,鞭挞麻姑。麻姑愤然逃至五脑山修炼,终成正果。九九重阳,作者登五脑山,强健体魄,放松心情;游览麻姑仙洞时,感佩麻姑悲天悯人、用大爱护苍生的情怀,由此又联想到“飞夺泸定桥”的二十二名英勇的红军战士,他们为了理想、信念,不计生死、不计个人名利的优秀品格,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一篇很美的游记,详细描述了五脑山、麻姑洞的美景,一寺一宫一洞一碑,皆有妙趣;幽泉、山花、夕照、牧歌,让人沉醉……结尾处,笔锋一转,道出了“为他人牺牲的人,人们一定不会忘记”的主旨内涵,使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了质的飞跃,好文佳作,推荐欣赏。【责编:乐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乐歌        2022-10-05 16:06:33
  去年寻访麻姑仙洞,五脑山已经被人们打理得如仙境一般,参天的修竹,夹道的桃花,漫步石阶,好像走进了武陵源;群山逶迤,松涛阵阵,仿佛登上了蓬莱仙岛。仙姑洞下面的静月宫修旧如旧,两条巨龙鳞爪飞扬,庙内香火缭绕,神像栩栩如生。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10-05 16:21:38
  景好,情好,人更好。学习好文。
活到老学到老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