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山水三人行(散文)

精品 【东篱】山水三人行(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29424.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83发表时间:2022-10-06 05:43:57
摘要:一幅画悬正厅,每每观赏,便有新意,特别是山水画中“三人行”,引起我的很多联想。我是“三人行”中任意一人,设身处地,做一回画中人。


   客厅迎面一幅中国山水画,是朋友画家鞠维黎先生所赠。面画赏读,便生出美妙诗意。
   远山如黛,山峰千奇,或如虎卧,若啸如吼;或似巨龙若蟒蛟,跃跃起舞。近山若倾,直逼眼眸;或绿翠涂遍,或淡墨勾勒其雄浑之势,或绿树如烟,层叠有致。山间有仄径,羊肠九曲;也有岑岩,姿态各异。流云如滚,直扑渺水;或飘逸闲步,不知所向。水为山之侣,不离不弃,绕山而漫,或卷浪触山;山在水之围裹里,仿佛如醉如痴。有舟几艘,横在山脚,任浪顽皮地摇,凭风左右地晃,看得晕了,生怕一脚登舟而踏空,我呼“好个险”,缓过神,便履险若夷。有长桥逶迤,原木捆扎,铺于水面,桥上三人,一童子模样,负囊而立;一人长袍作揖于荷锄者,似是问路人。荷锄人一臂远指,藏在山间处,可见屋舍俨然,有十几幢,多被绿树荫蔽,或露檐脚,或显屋脊,或闪见墙角,有炊烟袅袅,巡树而绕,静止不散。
   我常常观画神往,走进画家送我这千山万水之风景,甚至废饭忘寝,陶醉其间。读陶翁《桃花源记》有时因文字太过俭省而需些想象可入境,而读这幅画,一下子就被拽了进去,我不知我是画中三人中何人,常常拿不定自己的角色。
   画题是“静听瑶池千浪声”。我理解鞠先生用意,把退休休闲的日子过成神仙吧,把万水千山搬进家中,任我逍遥,凭我脚量。即使闭目养神,那也可得佳境,山水造瑶池,山任水绕,人聆浪韵,好不自在。
   画幅是2200X75厘米,横幅铺陈,墙壁生色,坐在家中,仿佛万里江山徐徐展开。有时,我站起,放眼江山,心中不止一遍呢喃“江山如此多娇”。于我心中,在我眼界,江山无恙,年华荏苒,我虽渺小,江山不弃我。这份感觉,任我特别喜欢这幅画。
   我不动脚步,山水自来迷我眼;人家把牡丹悬在壁上,愿与花伴,也是一趣。我总觉得我的意趣,被朋友看透了,山水入袖珍,任我纵意游。有时候的一些想法,都是零碎的,突然被一幅画给演绎解说清楚了,就像一个陌生人突然道破了一切,令我刮目相看。
  
   二
   得画时,端详再三,我取题“山水三人行”。
   鞠先生说,观画有多角度,不必拘泥于命题。他是肯定我的命题的。走遍山水得放眼,三人行中应有我。画面上有三个小小的人,可约莫见其形貌,不甚清晰,我把注意力放在了“三人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一下子想起《论语·述而》里的这段话。莫非这幅画是要传达一种古老的人生哲学?是啊,世界再大,不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吗?我相信,一种态度,可以改变我们的思考,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有意思的是,五六年了,每见这幅画,我总要再三解读这“三人行”,几乎每次都有新的收获。如数只三人,其中两个人可以成为这个人的老师,尊对方为师,定会以虔诚之心求之,即使不能对面请教,也可心中为敬,拜其为师,我心中始终认为我的周围总有比自己优秀出色者。
   但这样的意思,只能算是一种重复转述,不过是将文字转换为图像,如果解读至此,那就显得肤浅了。
   且容我详细复述那个“三人行”的画面。
   远山旷野,遇见可问路的人;渺水深海,可见水边还有摆渡船。我突然觉得,这样的画面,是否是给我们人生做一些暗示?来到世界,就不会孤独,好像世界早就为我们的人生准备了所有。
   一条很长的仅可容一二人通过的木桥,连接了山和岸,有三人会于桥中间。一位着白袍者,握住那位着蓝袍者,白袍者一手指向山中,隐约可见群山绿茵中吐露出的几间红色瓦舍,似乎是以手势回答蓝袍者的问路。那位着褐袍者,背着手臂,笑容可掬,看着面前的两个人,身子微躬,隐约可见其谦卑之色。
   我想到“孔子使子路问路”的故事。“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耕者道,“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孔子被耕者嘲弄一番。显然,这幅画里的问路,是另一个版本。握手的人,或许是多年未见的朋友,寒暄于路,为之指点。这令我想到,人生真的有时候就那么顺意,那么幸运,问路问到朋友处,得意吧?画家是让我相信这种难得的缘分吧?
   我想到一件陈年往事。我年幼多病,性命虽住院抢救过来,但尚需后期调理养护,父亲曾拄杖到附近村子抓药。多年后,讲起这个事,他说,真巧,到了村口,遇见了慕中医的侄子,牵手送达,还省下不少的诊费,药钱的零头都省下了。相遇成缘,这缘浅得很,却马上有了缘分之报。父亲说,宁愿多掏几个钱,感谢这缘分,缘分是治病的预兆,比八卦算命好使。这是父亲的结论。我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天助我也”,但一定有“愿尽微薄”的人,或许这种理念一直存于心底,从年轻走出老家,一直到老,我总相信这个人间至理。哪怕这种相助,对于整个人生的改变无足轻重,只是一个可以记忆的细节,也都值得庆幸,因为自己还值得别人相助。所谓人生之好,不是一种宿命,而是一直有着美好而幸运的期待将发生。即使遇到坎坷,我还是没有失却这个信念,感恩别人的每一次相助,哪怕只是渺若微尘,也当念及别人对自己的好。
   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情形,引起我的回忆,那么相像的事件,是否是画家作画给我的一种祝愿?人生不孤,总会遇到。我不闻画中人说什么,却分明在告诉我这样一个道理。
   有时候,我们并不在意一段相遇,只是相遇而已。而有时遇到一个人,哪怕是陌生人,就像一点点光亮,就会觉得自己很幸运。真正可以点亮人生的,并非是怎样庄重的大事件,不过一个遇见而已。可能这段相遇,人生会被点亮了,漫天的灯光,照亮了黑暗,其实并未发生什么事,只是觉得好像那些坎坷和不幸,都马上烟消云散。生活没有因此变好,只是遇到了好的人,改变了一些心情。所以,我经常劝自己,珍惜遇见啊。
  
   三
   有时候,我特别喜欢把自己代入画中,假设自己就是画中的某个人,会琢磨出很多人间情味。宋词人杨无咎悲观地道,“黄花明日,纵好无情味”。我道,不必艳花绰约,情味也可自讨来。别把人生情味喻为艳花一时,才可真得人情味。
   那白袍者,肩掮一柄锄头,该是过桥下地,一副农夫扮相,可谓布衣一介。我愿为白袍人,幸有人问路于我。想起一辈子教学为务,曾在晚年跟学生说,我是“等人问”,愿回答。学生笑我,说,老师应该是诲人不倦,孜孜以求。我说,等人问是一种享受,不是以知识者自居,平时里,都是我问学生,反过来,也是一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反问,树立起一个温和形象,或许这个改变很外在,但那是一次变革。其实,我的老师也这样过,他姓王,课堂授课完毕,巡视期间,总有一句话“不会便问”,受人之问,是把一种态度交给了别人。
   背后的瓦舍几间,他可能无人不识,甚至所问之人也是他的朋友,于是和蓝袍者握手言欢,代那人先行迎见之礼。画中人,遥指瓦舍,是告诉问者第几排屋舍,从一头数至第几个门。这种引领,拉近了关系,也当即成为朋友。真诚以待,不必倾囊,不必约饭,不必酒肉,如实以告,多么简单,人生的关系,其实并不复杂,我相信一个简单的动作,也是可以改变世风日下。
   白袍者的手指又像是指向那山陲处的一湾水,那里有筏船两艘,或许还能更进一步拉近关系,他莫非是在说,等客人拜见事毕,我们可以解缆划船去垂钓。或许,我的联想过于浪漫,但我若是白袍者,手握很紧,相谈甚欢,无以酬答,便拿出野山闲水之趣款待客人。
   平时只有孤云来深山,而今路遇访者踏山水。一处偏僻的农舍,遇到一点事都是有趣的,人间至味是清欢,或许这就是。每一个相遇,每一次邂逅,都值得惊喜,尽管与我无大关系,却也一次相访中的一个角色。不是自作多情,而是多情有我。
   我是蓝袍访者。被访者在深山,并非显达之辈,但不以身份决定是否应该相访,肯定有一段故交的情节值得重续,或者曾经有恩于我,隐居深山,不知过得怎样,于是得闲到访。手中不必提什么礼品,肩膀不必扛着什么大件,就带着一颗诚心,只有几句温暖的话,非要见面诉说,这是多么好的人间清欢!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一种可怕的世俗,被访者应该不是富户,不然何以与掮锄者为伍,屋舍行间也不见别墅几座,一定是泛泛之辈。远离闹市,身居一隅,应该是一位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人,起码是退居者,与无权无势的人相交,可见访者是何样的人。不忘薄恩,不必有求,这是人间多么珍贵的情感。
   曾和当年在任的市政协主席鸿钧先生在武夷山共寝一间客房,夜半畅谈,没有睡意。以后不曾拜访,生怕有什么讨好之嫌,晚年,他电话告诉我近况,我早有拜访之意,便持了数张宣纸登门。我知道他喜欢在人前挥毫狂草,见面叙旧,狂草半天,我得狂草回家。他说,所有的来访者,我最无杂念。这个评价,让我在他的心中多了一丝的份量。我模仿两句铭文给他调侃:谈笑有狂草,往来有白丁。
   我喜欢画中蓝袍者见农夫半弯着腰,恭谦如许,显示的不是卑微,恰恰是一种境界。不向权贵鞠躬,只为和颜悦色相告的路人行礼。分寸拿捏得如此分明,这算是主人的境界。善待卑微者,不仅仅是人生的大德,而且是足以看出一个人的境界,不以怜悯者自居,平等相待,为农夫弯腰,为幼童蹲下,为老者搀扶,为妇孺设身处地……太多的不对称的现象,表现的却是内心的高贵,折射出来的是人格的高度。
   那个褐袍者,看起来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画中人。画家使其入画,我觉得绝不是闲笔。他跟握手的两个人保持着一段距离,时代创造了一米的安全距离,这幅画让我暂时找到了源头。虽然两个人所谈并无秘密可言,也不会避讳这个随行者,但保持合理距离,是做人之趣,他始终面带微笑,略微弓背,一副洗耳的样子。面对画作,我想起曾和我的同事、人称老书底子的李老师,那年一起出席一场研讨会,会前一位与会的人正在谈一人之短,我正想插嘴,想为之辩解,李老师小声道,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是啊,驳斥和雄辩,可以清楚地表白自己的观点,而让别人低头息声,但未必是胜利者。草木生有理由,太阳出有光辉。任何解释都显得苍白,站在草木前,立在太阳下,一句话也不必说,也是一个人的姿态。
   大半生走过,经历太多,也理解了别人,或许发一点牢骚好受一点。遇事,有所妥协,有所认同,保持沉默,并不代表没有了立场。
   或许,前往问路的是一个随从,而旁观者是主人,毫无以主自傲的气势,也是谦卑的样子,不凌驾于人而彰显身份,不颐指气使,是多少人无法做到的。当一个人处于或有或无的地位,是最考验人性情的时候,一个人忽略了自己的存在,往往他在别人心中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存在。人生的舞台,我们可以做出各种姿态,无论什么姿态,精彩的时候,必然有人看见,不会因你放低自己的调子而哑声而被视若微尘。正所谓,大音希声,无声胜有声。
  
   四
   其实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是很不易的一件事。特别是当老师的,习惯了占据着三尺讲台,天生是话语权的持有者,做一个倾听者,实在是很为难。我曾在北京进修,跟北大钱理群教授学现代文学研究,他说,研究者首先要做一个倾听者,耳朵要竖起来,不是嘴巴要张开。多么生动的解释,对一个老师而言,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哪怕学生的见解那么幼稚,那么悖谬,那么无理,听下来,耐心听下去,显示的不仅是一个教师的胸襟,还有一种人格风范。
   也许因为这幅画,我再鉴赏画作,若是山水画中有人物,我便以人物为重点,因为风景皆为陪衬,或者是铺垫。入画有深浅,我自画中人身上得意趣,求境界,自以为是深入浅出。
   读马远的《踏歌图》,我喜欢看田埂上那些欢笑踏歌的老少,感受“丰年乐业”的题旨。读董源的《潇湘图卷》,我乐见那些张网捕鱼的人物,形态神似,面部模糊,但可猜测而想见,我也仿佛伸手想撒网,做一回捕鱼者。
   再过几年,我读这幅山水画中的“三人行”,或许还会生出新意,随之阅历之丰富,我会给画作的意境添上崭新的感受。看来,一幅画的价值,并非画家笔墨之下要表现的山水之意,还有更深的人文内容,待我们填充加入。
   静听瑶池千浪声。山水是我的瑶池,这种热爱,几个字就传递于我,胸藏山水者,不仅得山水之意,还得山水温润,是修心养性的艺术方式。
   山水可去烦恼。遇到烦恼事,不能那么方便往山水处,我便面对这幅画,投身其中,走进山水,好像我也无言地隐在三人的一侧,静听他们对山水的见解。若遇一人转身发现,我会抱歉一笑,作揖道歉,我道,不经意偷听了,见谅。
  
   2022年10月6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9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幅好画,是画出来的,也是赏出来的。作者的画家好友,在作者退休之前,赠送作者一幅山水画:画中远山近峦绿遍,羊肠小道曲曲弯弯,巉岩迥立,烟云滚滚,碧水摇舟,长桥逶迤,桥上三人,“一童子模样,负囊而立;一人长袍作揖于荷锄者,似是问路人。荷锄人一臂远指,藏在山间处,可见屋舍俨然……炊烟袅袅,巡树而绕,静止不散。”好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画题“静听瑶池千浪声”,寓意希望作者退休生活赛过神仙。作者则取题“山水三人行“。画家意在笔先,加之景物布局,便有了意境悠远的图画。作者神思驰骋,在山水画前端详复端详,则有了自己的观照。人,无疑是山水的魂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受孔子人生哲学的启发,作者先解读”三人行“,画中白袍者为蓝袍者指路,由“孔子使子路问路”的故事,联想到画家朋友与自己相识的缘分,又回想起年幼多病时父亲拄杖,村口遇见了慕中医的侄子,自己病症得治又省钱,“人生不孤“,感恩别人相助,每次遇见都值得珍惜。继而,作者继续细读,分别将自己代入三人中的每个角色。如是“白袍者,肩掮一柄锄头。”他乐于指路,以礼待人,映衬作者曾经为人师表,百问不厌,诲人不倦。如是“蓝袍访者”,必是一位淡泊名利蕙心兰质之人,拔山涉水来看望隐居挚友。此时,作者想起与当年在任的市政协主席的君子之交往事。如是“那个褐袍者”,并非画家做作闲笔,他可能是一修养高深的达人,听人不语,作者在此又反弹琵琶,想象蓝袍者是褐袍者的侍从,那么,画面展示的主题则多了一层含义,人生舞台上,无论何种表演,总有人在看。低调才有情调,一味地飙高音,注定演砸,“大音希声”。如此,这个“旁观者”才是这幅画中的神来之笔,作者慧眼辨出,境界非同小可。最后,作者由此画想起钱理群教授箴言,论及要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实属不易,也因此画,作者找到了赏画的通幽小径。这幅画在作者心目中和友情一样份量很重,所以,一直高悬在作者家中客厅。作者还会继续观赏下去,也可能不只是“三人行”了,三人旁边,有作者隐立,还有众多读者隐立。“静听瑶池千浪声。”作者通过得画、赏画、论画,层层推进,情理交融,通篇内容丰盈,行文巧夺天工。看似赏画,实是阅读人生诗篇。精彩绝伦的美文大作,力荐品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007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0-06 05:51:39
  这是怀才老师一篇赏画的美文大作!老师用新颖独特的视角,欣赏解读好友赠送的山水画。谈古论今,才思横溢,从中,我们能学到赏画的秘籍,也能享受到赏画的快乐。人生如画,画如人生,读罢老师的文字,我们对人生的体验会变得更加美妙,更加深刻。老师辛苦,问候老师,秋祺!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06 14:37:31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编辑,解读恰切。作为赏画,应该属于鉴赏的范畴,但完全赏析一幅画,我觉得并非大家的画作,完全在技法和蕴意上做文章,也没有多大的意思,所以,我干脆赏读画的内容,写成散文,这篇散文兼具抒情和议论,表达一些人生道理。或许对读者有点帮助。三人行是一个老话题,古人早有论述,而且很精彩。若完全沿袭,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所以,我就来个设身处地,谈点感受吧,假如自己是其中任意一人,会怎样?人处于不同的位置,思想情感和说话办事的方式都会有所不同,这就给我们了一些思考的空间。问候韩老师秋好,辛苦了,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东风第一枝        2022-10-06 08:15:44
  怀才老师的此文又是一篇赏心悦目发人深思匠心独运的佳作!得画、赏画、论画,皆有故事,画里画外,浸染情思。特别是对三人行的主题与角色换位和思辨,简直叫绝!大赞欣赏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06 14:40:08
  谢谢东风老师的精彩解读。你所言的“画里画外”四个字,非常精彩,深入画作之中,发掘新意,联系画外的阅历生活,阐发人生道理感悟,这是创作这篇散文的一个初衷。希望能够给人耳目一新的读感。遥握,问候秋好,谨祝快乐,期待东风老师的佳作。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0-06 08:25:52
  一幅画,生发出那么多的美好的想法,解读细腻、深刻、有趣,读来如品陈年佳酿,一醉再醉!此佳作,足以见功夫,一般人无法企及。湘莉不知如何点评才配得上,觉得任何点评都逊色三分,只好一品再品,不舍掩卷!遥握问候怀才老师,深谢你给我们带来绝品之作!谨祝一切都好!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06 14:45:15
  谢谢湘莉老师的称赞,过奖了啊。我也是想打破一般的创作模式,写出一点新颖的感觉。一幅画,完全去鉴赏,觉得意义不大,形成散文,触发我们的思考,或许是有意义的,所以就写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希望这次尝试,能够开拓散文创作的新路。遥握,问候秋好,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红花草        2022-10-06 08:51:25
  一幅三人行的山水画,居然能写出如此妙文,从点到面,从面到景,从景到情,从情到感,此文不亚于此画的魅力。佩服老师谈古论今、博学多才的文笔,拜读学习!祝老师秋日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06 14:47:09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我是想通过鉴赏一幅画,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某些思考,汲取一些有用的东西。所以,就把自己代入其中,转换角色,设身处地,希望能够感悟到一些东西。遥握,问候老师秋好,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罗莲香        2022-10-06 10:11:07
  怀才老师的思想修为和艺术鉴赏力非常人所及,令人高山仰止,拍案叫绝!一幅画,引发如此丰盈浩瀚的想象,却毫无违和感,真是极其难得。作者先以古白话解读这幅中国山水画呈现的内容和意境,再以现代文叙述看画的曼妙感受,意趣横生,引人入胜。作者眼观画,心怡画,神入画,情融画。作者假想自己是画中人,不断成为其中某一角色,自然而然想到生活中的境遇,感慨万千。作者满怀感恩之心回忆往昔,珍惜每一次遇见,对人不卑不亢,铭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永葆谦逊,乐学博学,让心灵的山水与自然的山水交汇相融,让思想变得深邃辽远,胸藏丘壑,经伦满腹。生活赐予作者的每一丝恩惠,作者都视作盛大的礼遇,必珍之必不负每一寸光阴,坚持与美好同行,向上向善,磊落坦荡,无悔无欺,生活中哪怕遇坎坷,也笑对风雨,明媚在心,真好!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创作愉快,谨祝秋祺万顺!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06 14:50:40
  谢谢罗老师的精彩点评,受益了,谢谢!一幅画,如果完全写成鉴赏,可能专业性很强,也完全没有必要,因为鉴赏往往在技法和内容上做探究,拘泥于画作本身,对一般读者未必有什么意义,受益我就根据经验,感悟一些现象,作为角色,不断变换,会有什么样的启示,这是我期待的,写作时也的确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相信这些思考是有意义的。罗老师辛苦了,问候秋好,谨祝快乐!
6 楼        文友:白玄        2022-10-06 10:36:36
  文章欣赏朋友送的画,想象丰富,联想自然,将留白处也展开填补,使画面意蕴丰赡,感悟深刻。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06 14:52:08
  相信白玄老师的美评。一幅画,如果读成一篇文章,或许更有意义,所以就这样去解读,看看一个人角色转换后,有什么变化,应该持这样的人生态度和立场。遥握,问候秋好!
7 楼        文友:白玄        2022-10-06 10:36:57
  文章欣赏朋友送的画,想象丰富,联想自然,将留白处也展开填补,使画面意蕴丰赡,感悟深刻。问候作者,拜读欣赏。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06 15:11:02
  谢谢白玄老师的关注。用想象填充画的留白,让我们的思想活跃起来,这是创作本文的一个想法。问候秋靖!
8 楼        文友:简柔        2022-10-06 10:39:22
  怀才老师以心观画,以情融入,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从画中观到人情练达,为人处事的姿态,品到人生况味,体悟深刻,让人获得为人处事的标准和原则,从中可见老师不凡的艺术修养。写得很精妙很深厚。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06 15:12:40
  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解读美评。是啊,读画,如果单从艺术性上挖掘,我非专业,也有困难,但读出画作的深层含义,联系自己的阅历谈点感受,我觉得是一个思路,于是成文。遥握,问候秋靖。
9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22-10-06 10:41:59
  我先找个板凳坐下来,慢慢看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06 15:13:39
  谢谢纤指素心老师到访留墨。你的到来,让我总是感觉美意十足。问候老师秋好!
10 楼        文友:岚亮        2022-10-06 10:54:18
  一幅友人所赠的山水画卷,里间有三人隐隐绰绰,遂取名为“山水三人行》。悬于客厅,朝夕相顾,日久生情,画面活了,人也融于画,于是,不出斗室,便可纵情山水,不须相约,皆成三人之行,美哉乐哉。大哥此文,文思开阔,意境高远,纵横交错,新颖别致,匠心巧妙,写得诗意盎然,雄姿英发,笔走龙蛇,神游四方,令人感叹。拜读学习了。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06 15:15:50
  谢谢岚亮老师的美评。正如你所言,正中我的意思——不出斗室,便可纵情山水,不须相约,皆成三人之行。也正是日观画作,渐渐有感,于是联系人生,谈点感慨了,肯定有不足,若是岚亮兄写,一定是来一番情调。遥握,问候秋靖,谨祝创作快乐。
共 18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