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小”的辩证(随笔)
现代汉语对“小”的解释是: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不及一般或不及所比较的对象,与“大”相对而言。在日常运用中也指范围窄,程度浅,性质不重要 、 时间短 年幼等等,有时还可以做谦辞,比如称呼自己为“小弟”“小可”等。也有自称为“小人”的。但是这里的“小人”不是指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不是“小人得志”的小人,纯粹是自谦。既然“小”与“大”是相对而言,没有大也就没有小,没有小也就不成大,那么究竟小到什么程度才算小,才叫小,那也就没有绝对的标准了。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但是在一般人的心里,还是喜欢大,住要高楼大厦,吃要大鱼大肉,行要坐高头大马,喜欢干大事,赚大钱,图大利……但我却认为小有小的好处,小有小的力量,小有小的作用,小有小的价值。比如两小无猜那就是很好的情感。就一般人而言,都是离不开小的。只有先做小,才能后做大,所谓“万丈高楼从地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的都是要从小的这个根本做起。人生读书都是先读小学,再读大学。先做小生意,做小老板在做大老板、大富翁的,当官也是先从小官做起,很少一夜之间就当五品三品大员的……就拿我们平时看书来说,不仅仅是光看大书名著,也要看看小杂文、小品文、看小说乃至小小说。舞台上有小丑,小生、小旦、还有小品,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吃大餐,也要配上小菜、有资格的人还喜欢坐小车,有的女性喜欢人家给她喊小姐,她自己也喜欢豢养小猫小狗……
至于成语格言俗语中,带“小”的也是有不少,诸如什么:小不忍则乱大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针尖大的窟窿斗大的风。小时偷针,大时偷牛。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麻虾。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大拳头打不着小跳蚤。小题大做、小心谨慎、不拘小节、大惊小怪、因小失大、蝇头小利、小人得志、积小成大、智小言大、小肚鸡肠、知小谋大……等等不一列举。但是从这些言语中可以看出,小往往是以不同形式存在的,或以单个,或以群体,或形于外,或寓以内,因此小容易被人忽略,被人视而不见,甚至遭到藐视,被人说成是“小菜一碟”,“小小泥鳅翻不起大浪……”
其实世间上的许多大东西都是靠小做成的,没有这些小也就没有这些大。如高楼大厦他就依赖一个个小小的砖头,依赖小小如微尘的砂浆混凝土才能构成;涛涛的江海他也离不开涓涓细流,挺拔峻峭的高山也是小小的泥土和小小的石块累成。没有小小的士卒的冲锋陷阵,就没有将帅的卓越功勋,没有小小老百姓的辛勤劳作,就没有大富人家的高贵。世间以小为根本,凝聚千千万万的小,才能建筑城固若金汤的大。
泰山不择其壤,故能成大,长江不弃溪流,方能成深,这真是:一丘一壑也风流。
我们还要看到,有的大还常常被小扳倒。千里长提毁于蚁穴,摩天大厦总是被蛀虫掏空,就是最好的见证。民间有“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喝垮家当”的格言。有许多大人物都是被不起眼的小人弄死的,这类事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道出了小的意境。“高论无穷如锯屑,小诗有味似连珠”吟出小诗的韵味;“莫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说出了小的分量。大石头离开小石头垒不成墙,大机械离不开小小螺丝钉,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小事物,小问题往往蕴含大文章。要知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天下多少事都是因为小矛盾,小纠纷,不予重视、不予解决结果酿成大祸的。
我今日写此小文,就有想要奉劝诸君,不要忽视身边的一些小事情,小问题,比如要养成勤劳动,爱勤俭,爱节约的美德,要从节约一滴水,一分电,一分钱,一粒米的小事做起。有些人不要一味的大眼眶子,只热衷于大手笔,大成果,做大排场!做大人物是好事,但是要记住芸芸众生总是占人类的大多数。
(2022年10月6日卧薪斋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