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讲究”与“将就”(随笔) ——简谈苏东坡的为人处事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大慨就是人们对苏东坡的最好诠释。
苏东坡20岁考中进士,真是“少年得志。”可惜中年以后,却连连遭到贬斥,从北到南,后来一直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这就是这个大文人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但是就是这样的连续遭贬的苦难日子,却被苏东坡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身处顺境,他能享受最好的,能讲究;身处逆境,他能承受最坏的,能将就。苏东坡的这一份豁达,这一份修养,很是值得我们学习,“能讲究,也能将就”将成为我们这些普通文化人的生活格言。
@从学士到农夫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一举考中进士,在参考的三百八十多人里名列前茅,这是许多读书人一生都难以达到的进士及第,可是那年苏轼只有二十岁。
主考官欧阳修对他的文章很是赞赏,但是误认为是好友曾巩写的,怕人家说闲话,就把他列为第二名。欧阳修赞赏说:“读苏轼文,不知为何,我竟然喜极汗然,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欧阳修还对自己儿子说:“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在谈论老夫。”
欧阳修的推崇,让苏轼很快名扬京城,文章真相传颂,炙热可手,许多人私下找他题字,宴会上歌女找他填词,人们以为,苏轼一直会手里握笔,写出他的锦绣文章。
随知老天不佑,苏轼手里的笔被迫搁下,拿起了犁头。从大学士一下变为农夫。
宋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为在一篇文章中对新法表示出不满,因此被人构陷害,寻章摘句,罗织成欺君妄上的死罪。幸得宋高宗留情,又得到王安石的救援,才侥幸免得一死,被贬黄州。苏轼一家人在黄州住在穷苦的小镇里,过去的好日子从此绝缘,从云端一下跌入泥坑,心理落差很大,外人真的无法想象。
生活拮据,苏轼只得自己开荒种地,自己搭建住房,自己打井,自己种菜,他自号东坡,俨然一个老农。他顶着烈日下地耕田,冒着大雨插秧,写文章的手扶着沉重的牛犁……苏轼写诗描述自己说:“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就是这样的,苏东坡没有被生活打倒,他很快接受现实,刻苦磨练自己,很快成为一个合格的农夫。他喜欢自己种出的麦苗,喜欢自己种出的稻穗,他把庄稼禾苗当儿子一样呵护。
苏东坡在耕田时放声歌唱,教给小孩子们唱陶渊明的《归来去兮》,还一起唱。他自己还拿起小棍,在牛角上打着拍子,每一天的农田里都有苏东坡的歌声!
@从羊肉到猪肉
宋代有规定:“饮食不贵异味,御厨只用羊肉。”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280只,到宋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但一年还是要消耗羊肉44万4463斤4两左右,而猪肉仅仅只要4131斤,不及羊肉的零头。官员们可以每月吃几次羊肉,至于一般的寒士庶民,只有在逢年过节时或者有贵客时,才能吃一点咬牙买来的羊肉尝鲜。
苏轼在京城时,当然是属于每月都有羊肉吃的人物。
猪肉因为有寄生虫和味道的原因,大家都不喜爱,只有下层的劳动者才会买来吃。在黄州因为贫穷,苏轼无法吃到羊肉,没有办法,只能选择吃猪肉。
苏东坡说:“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晨起吃两碗,饱得胀鼓鼓……”因为当时猪肉并不好吃,苏东坡就煞费苦心,开发出新的做法,发明了好吃的“东坡肉”。他饶有兴趣地写下《猪肉颂》:“洗净当,少著水,柴头咽烟焰不起。待它自熟不要催,火候足时它自美!”
东坡肉一直沿袭下来,今天还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苏东坡的乐观生活的精神,也激励着在逆境里跋涉前进的人!
@从最好的砚台到最坏的书房
苏东坡诗词绘画无一不精通,在艺术上算是登峰造极。正因为如此,他对自己的砚台十分讲究,他收集名贵的砚台,使用最贵的砚台。他有一方端砚,呈瓦形状,色入猪肝,中有冰纹,敲击有铿锵之声,犹如石磬。正方精雕着独角兽,面如狮子,下巴有须,五爪登云,二目观日,还有藏宝篆书的小印,可谓精美绝伦。砚台价值连城。曾经的苏轼,写文章都是匹配最好的砚台,当时的文人都是难以相比的。
当62岁的苏轼被放逐海南岛这块蛮荒土地时,这里文教不兴,苏东坡就身体力行,办教育,开学堂,亲自授课。不少人千里追逐到海南学习。当时苏东坡的砚台大多遗失,还被人偷走几个,只能用土碗磨墨写字。更为难是苏东坡连一个书房都没有,几根杂木树搭建一个木棚,很多书只有靠自己手抄。当地很闷热,苏东坡一抄书就是大半天,大多数时间都是汗流浃背。他能用最好的砚台,也能用最差的书房。
几年后,苏轼离开海南。当地的青年姜唐佐就考起乡贡。苏轼得知,高兴地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对于一个蛮荒之地,完成了科举零突破,苏轼的确是“破天荒”。时至今日,海南还留有东坡路,东坡村,东坡井,还有东坡帽,甚至还有东坡话,海南人一直把苏东坡当成是当地文化的开拓者。
这就是苏轼,这就是苏东坡!他可以是名动京城的苏学士,也可以是早出晚归的耕地人;他是可以吃羊肉的高雅人,也可以是吃猪肉的发明者,呀是可以用高级砚台的写作人,也可以是住烂书房的大文人。
这就是苏轼,这就是苏东坡!他能讲究,也能将就。他能承受命运的馈赠,也能承受命运的打击,无论是好是坏,他都能变成生命里的美丽风景!
这就是苏轼!吾当效仿之!哈哈!
(2022年10月7日卧薪斋原创首发)
过了稀龄就夕阳,素餐淡食最亲肠。
善交益友为良友,莫认他乡是故乡。
水墨丹青粗笔画,歌诗畅韵口中扬。
心甘情愿守穷舍,身外功名去问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