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说“沉默”(随笔)
有一个故事说:东晋时王献之与两个哥哥一起去拜见谢安大人。两个哥哥都讲了不少的话,而王献之却只是礼节性的寒暄问候了一声。事后谢安认为他们弟兄三人中只有王献之最优秀。理由是:“吉人之词寡,燥人之词多。”这里,已经把说话多少来作为评介一个人的优劣根据了。于是我想到了 “沉默是金”这个格言。
“沉默是金”就是说人在一定的场合下不说话最好。小时候大人也经常寻导我们说:“闲话一多。就成猪猡。”的确,在公共场合里,比如影剧院,公交车,饭馆、会场上,那些旁如无人的大声谈笑,高声喧哗的人大都不受人喜欢。此时保持安静才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公德,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教养。当然在这种场合下保持沉默,说不上是金是银,只能是一个人的言行而已。“沉默是金”主要不是讲个人修养,而是对人生的一种态度。他的含义不是叫人讲那些可讲可不讲的话,而是在应该站出来讲话时也最好不要作声,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哲学了。
既然古人把一个人的讲话多少作为评价优劣的根据,我们今人也就应当注意了。诚然,在一个缺乏个人权益保障的环境里,要学会明哲保身,自然就是说话要少一点,甚至根本不说什么好。所谓言多必失,还有“祸从口出”的名言。因此少说话可以保全自己。除了这个原因,说话少还可以借此藏拙,掩盖自己的知识贫乏,甚至有时还会给人感到一种不尽有余,高深莫测的感觉。在敢怒不敢言的处境里,还可以用来宽慰自己,因此沉默有时看来,真的是可贵如金子一般。
沉默,实际上表示了一种态度。诸如:不满意,不介意,不负责,要保留,保持距离等等。但人既然是有思想、有情操 、有不平、有嘴巴,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沉默。所以,在历史上的暴政时期,往往有流言、有童谣、有小道消息到处活跃。在小小范围内,当面的沉默就是背后的叽叽喳喳……
沉默对于个人,有时会很有用,但是人人都沉默不作声,对整个社会或者对整个时代来讲,未必是一件好事。因为光是沉默,不足以使不良风气,不良现象,不良倾向和邪恶有所收敛。而且一个习惯于沉默的人,往往缺少热情和冲动,缺少一种开拓和进取。一个社会沉默起来,实际上就有了死气沉沉,缺少活力的社会。
一个人为了在社会上很好的生存,而不得不沉默,已经是属于可悲。而可以不沉默,却把沉默奉为处事至宝,这种消极和畏缩,更为可哀。常言说:“话多不如话少”。其实话多话少不如话好!好话,恰当而已。恰当的话,滔滔不绝不嫌多,三言两语不嫌少。所以,与其奉行沉默,不如想想怎样尽量使话恰当。
做人,大慨得有点气慨,该讲话时还得讲!
(2022年10月6日静心草堂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