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箩筐·岁月】难忘师恩,感谢母校(散文)

编辑推荐 【箩筐·岁月】难忘师恩,感谢母校(散文) ————我在薛中艰难坎坷的求学之路


作者:秦川锐剑 秀才,1462.7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31发表时间:2022-10-10 07:38:21
摘要:薛中是我的母校,是我人生的第一课堂。在这里,曾经的我们懵懵懂懂,不谙世事,是母校历练了我们的情操,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辛勤的园丁用汗水浇灌我们茁壮成长,给予了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科学知识,教会了我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屈指算来离开母校薛固中学,已有整整五十四个年头了。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回忆起母校当年的往事,依然让我心潮澎湃,刻骨铭心,久久难以忘怀。
   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老家就住在距离薛固中学六七里远的南谷米寺村。祖祖辈辈两眼摸黑目不识丁,吃透了不识字没文化的苦头。我出生在建国后的第二年。解放后穷人当家做了主人,父母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供我们上学读书,期望学有所成,改变门风,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的人。
   我们弟兄六人,大哥是个志愿军战士,在部队速成班学了文化,转业后到本县薛固管区当了秘书,给家里增了光。五哥聪颖好学,是我村六十年代初第一个考上了西宁交通学校的学生,让父母在人前挺直了腰板。可惜五哥因病英年早逝,给父母和全家留下了无尽的伤感。那时,我己在孔雀小学上学,受大哥、五哥的熏陶,栉风沐雨,六载寒窗,秉烛苦读,谁知仅以几分之差名落孙山,与报考的长宁中学失之交臂。
   那一个暑假,我意志消沉,万念俱灰,总觉得没脸见人,整日里垂头丧气,浑浑噩噩,甚至做好了一辈子当农民的准备。就在我彻底断了上学的奢望,在农业社挣了一百多个工分,学校已经开学两周之际,突然喜从天降。这天午饭时分,薛固民办中学的郑高儒老师,突然来到我村,催促我到薛固民中上学去报到。原来,我在长宁中学落榜后,却以较好的成绩被薛固民中录取了。听到这一消息,我当场喜极而泣。可是,听说公办中学学费才两块钱,而上民中却要7块钱。那时候我家贫困至极,哪里有钱供我上学,父亲当场就回绝了。望着郑老师怏怏而去的身影,我的眼泪哗哗哗地往下流。这时候,一辈子没有发过脾气的母亲,和父亲大吵了一场,随即在村里求爷爷告奶奶,东倒西借给我凑足了学费,我这才如愿以偿,进了薛固民中,开始了中学求学生涯。在这里,我要真诚地感谢爱才若渴的郑老师,我要感谢深明大义的母亲,如果没有这两位贵人相助,我也可能就只有一辈子在农村打牛的后半截了。
  
   二
   上世纪六十年代,武功县的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在1958年前只有绿野、杨陵、普集、长宁4所中学,1958年下半年,才创办了薛固中学和凤安中学。可到了1963年经济困难时期,薛固中学却被下放为民办中学,1967年才恢复为公办中学。
   当时的薛固中学,位于武功县东南乡的二道原上,坐北朝南,校门朝南开。东邻上王大队,校门前南边崖下是原薛固管区驻地,后改为省上的药品库,正南半里地就是烧台下雷村。校园西邻是庵庙完小,小学就在望仙宫(烧台庵)内,小时候当地人称这里为庵庙。当时,薛固民中和薛固农中都在一个大校院内。薛固中学在学校的东半部,前边是三排六个班级土木结构的大瓦房教室,后边是学生宿舍。学校中间一排大瓦房是教导处和老师的办公室,后边是大操场。农业中学则在校园的西南角,紧邻庵小。校区的西北角就是学校的食堂,教职员工灶在学生食堂靠里边一点。师生的厕所紧靠东墙,是一排露天的旱茅厕。
   那个时期国家经济十分困难,薛固民中的办学条件,就是难上加难了。学校的围墙,都是前几届学兄学姐和老师,自力更生打起来的土围墙。每逢秋季霖雨,围墙多处倒塌,也只有靠师生自己动手修补了。
   我是在薛固民办中学过渡到薛固中学期间,1965年9月份进入母校上学的,分在六八级乙班。
   1965年,国家尚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恢复期间,我家生活也是捉襟见肘,非常困难。我是背着一床哥哥婚后用了多年的破旧大红棉被,提着一张父亲用了多年的烂狗皮褥子,与几十个同学挤在用麦草秸秆打成地铺的宿舍里,度过了三年求学生涯。我记得,长年在麦草铺里休息,身上长满了虱子自不必说,有些人身上甚至出了疥疮,发作时疼痛难忍。大庄圪崂村种稻子,该村的李克勤、刘团福同学用的是稻草打成的草芭子,在当时就算是比较时髦了,让我们非常眼红。那时候,同学们都是背馍上学。上塬的同学,大部分都背着小麦面粉和锅盔。而我们下塬的学生,只能把玉米榛子交到大灶上,早晚喝着能照见人影的稀榛子,泡上坚硬的冷玉面馍,中午在灶上打一碗开水泡着玉面锅塌塌,就着咸菜勉强裹腹。在此期间,我的同窗贞元马凤台的杜志旭,河道窑的李解放,还有上显村的赵望子(志平),他们家境相对稍好一些,背的都是小麦面粉、锅盔馍。他们看到我的艰难处境,往往都借口想吃玉面馍,把香甜可口两面黄的锅盔换给我。那几年,我还真没有少吃同学们的麦面馍。滴水之恩,患难之交,我至今念念不忘,也成了教诲子孙的佳话。
   那时候,耿耀亭、崔河涛、苏建文老师,先后担任过我们的校长,为了管理学校,提高教学质量,他们禅精竭虑为学校、为学生操碎了心。总务老师王志新尽管肢体稍有缺陷,但他一天到晚为本就十分艰难的学校后勤工作,而东奔西忙。
   我们的班主任郑高儒老师,是我们班的语文老师,讲起课来抑扬顿挫,激情四溢。他对文言文情有独钟,讲的《苛政猛于虎》尤为精辟,留给学生印象极深。
   我们的数学老师是常旭,他身材魁梧,讲课条理清晰,循循善诱,同学们听得十分专注。他的得意门生是宋囚顿(士杰),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已办了绿卡,在美国定居。
   当时,宁建辉老师给我们带副课,他是乾县人,个头不高,粉笔字潇洒漂亮。我记得他第一次走进教室后一言不发,首先在黑板上唰唰唰地写出龙飞凤舞“宁建辉”三个字自报家门,一下子就赢得了同学们一片掌声。
   刘一辉老师是大学科班毕业,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是我们的俄语和体育老师。他原来在绿野中学从教,后因故屈尊薛中教学,是一个多才多艺知识渊博、颇有傲骨的多面手老师。
   高秀芝老师给我们代音乐课,她是陕师大毕业的大学生,平常戴着一副金丝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待人和蔼可亲,我们都很喜欢她。
   沉稳老成的政治老师杨育德,活泼开朗的崔建章老师,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的杨志义老师,都给我们代过课。
   老师们辛勤耕耘,言传身教,陪着我们一起度过了那些酸甜苦乐的日子,教导我们如何汲取教训接受失败,如何奋力拼搏争取成功。谆谆教诲仿佛就在昨天,让我至今念念不忘。
   带着中考落榜的羞愧之心,有了进入民中继续求学的天赐良机,我们六八乙班的学子们,在班主任郑高儒的严格管理,在首任班长张群生(因病休学)及随后接任班长宋怀堂的带领下,大家知耻而后勇,一心埋头苦读,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一丝不苟,晚上继续挑灯自学,大家在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也在暗中较劲,你追我赶,学习氛围十分浓厚。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里,我渴望多读书读好书,将来能考上大学,在心中编织着自己七彩求学梦。由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在班上先后担任过生活和学习委员,在初二第一学期,就和赵志平等四位同学光荣的加入了共青团,成为了我们这一批学生中的佼佼者。
   班主任郑老师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待我们既是严师,又如兄长。也可能和我的五哥是同学的缘故,他对我尤为关心,学业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尽量照顾,谆谆教诲,让我没齿难忘。老师现在八旬有五,依然精神矍铄。去年我去他家探望时,他陪我拜谒望仙宫,骑着自行车速度比我还快,让我这个年过七秩的学生依然望尘莫及。
  
   三
   正当我们专心致志,发愤读书之际,谁知世事难料好景不长,1966年下半年,忽然间红色风暴席卷全国,一夜之间校园里正常的学习秩序荡然无存。薛中也和县上其他几所中学一样,学生分成两派“闹革命”,县内互相大串联,到县城静坐游行示威,甚至于到后来还参加了“文攻武卫”攻打党校的活动。一时间校园里阴云密布,到处贴满了标语大字报,各色传单满天飞。崔河涛校长被作为“走资派”,刘一辉等老师也被作为“牛鬼蛇神”,戴上三尺高的纸帽子遭到游街和批斗。
   在薛中这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我也未能幸免,差一点成了这场运动的牺牲品。
   运动开始后,我不忍心走进批斗“恩师”的行列,依然如饥似渴地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弋,被班上的“造反派”称为“保守派”。其实我是一个“消遙派”。由于自已钢笔字写的好,也被邀请到《红战报》编辑部刻印资料。除此而外,我经常躲在教室里,用不掏钱的传单纸练习钢笔字,随后顺手一撇,就晃荡在校园里,欣赏起了“书法作品”——大字报。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政治事件”却吓得我目瞪口呆,差一点让我陷入灭顶之灾。至今回忆起来,仍然让人不寒而栗。
   记得一天吃过饭后,代音乐的高秀芝老师悄悄地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进门后,老师好像电影里地下工作者一样,拉开门朝外望了一眼,随即迅速关门并拉上了窗帘。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传单,神情紧张地说:“小谷同学,你可闯大祸啦!”
   我莫名其妙:“老师,我没干啥坏事啊!”
   高老师:“我知道你是一个乖学生,可有人说你写了反动标语,这可是要命的大事啊!”
   高老师的一句话,犹如晴天霹雳,吓得我浑身直冒冷汗瑟瑟发抖。
   稍许,老师这才道出真相:原来是一名激进的同学,生拉硬扯把我写在传单背面的一些字句斜着去看,说写的是反动标语:“打到毛某某!刘某某万岁!”把我的“罪证”交给了学校,要求严惩不贷。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谁要写了“反标”的话,是要查你祖宗三代,把你打成个“反革命分子”的,轻则游街批斗、收容关押,重则判刑杀头都是有可能的!
   性格善良的高老师硬是冒着遭受株连的风险,拿出火柴当着我的面烧毁了那张传单,销毁了所谓的“罪证”,保护了她这个无辜的学生。后来,受激进同学怂恿,高老师几次遭到了围攻,我也吓得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最终,由于缺失证据,此事便不了了之。由于高老师大义凛然,挺身而出,我这才免去了一场灭顶之灾。
   在这一年多的政治运动中,学校基本上陷于停顿状态,处在所谓“停课闹革命”时期,耽误了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年华。后来,崔河涛校长被靠边站,苏建文老师这才调到薛固中学来担任校长。1967年11月起,同学们陆续回到课堂,开始了“复课闹革命”。那时候,虽然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由于薛中地处偏远乡村,干扰较少,比起其他中学,学习氛围相对还好,我们依然如饥似渴地在书山上攀登,期望上高中考大学,老师们也尽其所能教学育人,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
   然而,1968年秋季当我们从苏校长手中接过毕业证后,随着“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开始,我们这些农村的学生只得回乡种地。从而结束了三年的中学求学之路,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母校薛固中学。
   此后,我们班除过柴涛华、赵志平同学通过推荐上了大学,宋士杰、杜志旭、宋怀堂,史峰立同学,从部队复原后上了专科学校,我们的大学梦彻底破灭。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悲剧。
   薛中是我的母校,是我人生的第一课堂。在这里,曾经的我们懵懵懂懂,不谙世事,是母校历练了我们的情操,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辛勤的园丁用汗水浇灌我们茁壮成长,给予了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科学知识,教会了我们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
   母校又是我饱尝酸甜苦辣不堪回首的地方。学校里那场政治运动,发生在我身上的“反标”事件,在我青春的心灵里蒙上了一层阴影,打上了深刻的烙印,甚至于影响了我的一生。“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从此,我知道了政治运动的残酷无情,人心不古的阴险恶劣。因而,为人处事变得稳当、慎重,甚至有点谨小慎微。也可能是这一偶发事件夺了我的胆量,也许是自己性格耿直不善于随波逐流,或者过于迂腐不会去投机钻营,就在我后来从军从警前途光明,事业有成、退休后涉足文艺界兴趣盎然之际,我却数次毅然激流勇退,淡出仕途,淡出是非圈,成为了一个逍遥自在洁身自爱的普通老百姓。
  
   四
   由于在薛中我成绩良好蜚声校外,又是共青团员,政治可靠,回到农村后村人都夸我“少年老成”,十七岁便推选我当了村里的民办教师,第二年又被接兵部队的首长所关爱,到部队两年多就被提升为干部。我在青年时代,能够取得还算不错的业绩,这都与在母校取得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与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母校的政治历练分不开的。因此,直到当下两鬓染霜,我依然难忘师恩,非常感激母校。
   离开母校后,不论身在南疆军营里戍边卫国,还是解甲归田重回故乡走进警队,恩师们的谆谆教诲常常在我耳边回响,同学们的深厚情谊永远铭记在心上。我始终关注着母校的动态,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母校。每年从部队回来探亲休假,或者到地方工作后闲暇之际,我都要到母校转上一圈,或者走访探望昔日的恩师,始终与母校有一种割舍不断的缘分和情节。
   在此期间,我高兴地看到,随着社会的步伐,母校也一步步地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赫的业绩。
   1968年母校恢复为公办中学后,更名为武功县薛固中学。1971年开始招收高中学生,成为了既有初中部又有高中部的全日制中学。
   七十年代初期,苏建文校长带领师生走五七道路,开展学工、学农,创办校办工厂,搞得有声有色,享誉省内外。
   七十年代末期,在吴效春校长带领下,薛固中学晋升为宝鸡市三所重点中学之一,先后拆除了旧瓦房校舍,建起了教学楼、学生食堂及教师宿舍楼,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硬件设施有了显著提升。
   八十年代初期,全县的尖子学生被招到了薛固中学重点班,这些学弟学妹几乎全都考上了大学或中专,很多人还被重点大学录取,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1986年母校撤掉了初中部,成为了一个完全高中。九十年代前后,母校在赵瑾校长的领导下,连续多年高考成绩、升学率在全县名列前茅,迎来了又一次辉煌。
   1998年母校被改成了薛固综合高级中学,开始招收艺术类学生,十多年来先后为国家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艺术类人才。
   目睹母校的巨大变化,我时常为母校的业绩而自豪,而欣慰。
   谁知,到了2014年秋季,由于县内教育格局的变化,县上停办了薛固中学。听到这一消息,我和薛中广大学子一样,心中难免失落伤叹。
   回首母校56载几起几落的曲折历程,薛中为武功县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优秀学子,母校的功绩将永载教育史册。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我们惋惜伤感之际,母校在闲置两年后,我县薛固西崆村土生土长的93届学妹,西安海虹假肢矫形公司董事长张海红,积极响应武功县委、县政府号召,以女性柔弱的肩膀,毅然投进去了西安公司的大部家当,将荒凉废弃的薛固中学,精心打造成了一个创新型养生养老康复的重点民生工程——“后稷养老苑”,实现了薛固中学的在新时代的华丽转身。
   “后稷养老苑”倾注了张海红女士和家人的心血和汗水,是镶嵌在三秦大地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是她创业有成,投资故乡,反哺乡梓的杰作。虽然暂时还处于初创困难时期,相信在学妹的不懈努力、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后稷养老苑”一定会兴旺发达,越办越好。
   难忘师恩,感谢母校,怀念薛固中学。薛固中学福临望仙宫,是个人安身立命之宝地。祝福学妹海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你的不懈努力下,“后稷养老苑”一定能够绽放出薛固中学鼎盛时期的绚丽风采。
  

共 599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感恩母校及老师的感人散文。作者回忆了母校56载几起几落的曲折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作者仅差几分与长宁中学失之交臂,曾经一度消沉过,但有幸被薛固民中录取,当郑高儒来到村子催作者报到时,父亲又为7元的学费而发愁,在母亲冻结西凑下才凑足学费,终于如愿以偿上了中学。1965年,国家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恢复期间,学校环境极差,学生上学艰难,背馍上学,条件极为艰苦,但作者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刻苦学习,感恩老师,感恩母校。世事难料,1966年下半年,全国上下掀起了“文化大革命”的浪潮,薛中也未能幸免,校长及老师也受到批斗。作者虽没参加运动,但却被“造反派”的同学故意栽赃陷害,差点陷入灭顶之灾,多亏高芝秀老师冒着株连的风险,销毁“罪证”,保护了作者人身安全。1968年,又开始了“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作者拿到毕业证回乡种地,又被推选当了村里的民办教师,接着又参军戍边,最后走进警队。1971年,母校成为既有初中又有高中的全日制中学。七十年代末,学校办得有声有色,面貌焕然一新。八十年代,学校撤掉初中部,成为一个完全高中,升学率名列全县前茅。1998年,学校改成薛固综合高级中学,开始招收艺术类考生,为国家培养出无数艺术类人才。2014年秋,教育局决策,停办了薛固中学。闲置两年后,又被93届学妹,西安海虹假肢矫形公司董事长张海红,投资打造成一个创新型养老康复的重点民生工程---“后稷养老苑”,反哺乡梓,利国利民。作者回顾了母校的艰难历程以及老师的恩情,学校几经改进,最后还继续发挥着它的光和热。老师的恩情似海深,作者才得以完成学业,免遭一场灭顶灾难。文章叙事流畅,条理清晰,感恩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让人感受颇深。感谢作者带来的精彩!好文章推荐共赏!祝老师生活愉快!精彩继续!【编辑:梦在何处】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2-10-10 07:47:43
  文章再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学校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一段“文革”时期动荡不安的历史。作者勤奋好学,虽然经历坎坷,但依然心存感恩,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谢老师的精彩分享!祝生活愉快!精彩继续!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2-10-10 07:53:00
  文章情感饱满,真挚感人,主题明确,叙事流畅,脉络清晰,深深地吸引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富有感染力。再次拜读欣赏!祝秋日快乐!佳作不断!
梦在何处
回复2 楼        文友:秦川锐剑        2022-10-10 15:23:45
  谢谢老师的精彩评论。回首当年,真是思绪万千,至今不忘师恩,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母校!祝福老师秋安!
3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10-10 11:41:15
  作者回顾了在武功薛固民中上中学的点点滴滴,再现了艰苦岁月的求学的不易,多亏郑老师爱惜人才,母亲深明大义,即使家里再难,母亲都要供儿子上学。学校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县教学实力雄厚的三大重点高中,但时代不断变化,薛固中学改弦易辙,成为一段辉煌历史。文章情感真挚丰沛,对母校的热爱和怀念之情触动心弦,感人至深,富有感染力。感谢老师带来的佳作,祝您秋安笔丰!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4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2-10-10 11:44:27
  苦难是一笔精神财富,教会人战胜挫折,超越自我,珍惜幸福,走向美好的未来。好文章再次欣赏学习,祝老师写作愉快!
淡淡的云彩
回复4 楼        文友:秦川锐剑        2022-10-10 15:26:12
  感谢老师关注支持,祝福写作愉快,幸福吉祥。
5 楼        文友:乡笛        2022-10-10 12:07:13
  文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文字精炼,情感丰富。
回复5 楼        文友:秦川锐剑        2022-10-10 15:28:15
  谢谢乡笛老师美评,秋安!
6 楼        文友:秦川锐剑        2022-10-10 15:17:53
  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精心编辑,老师辛苦了!
7 楼        文友:阿巧        2022-10-10 22:13:40
  很感人的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文章描写因为时代的关系,母校曾经起起伏伏,作者怀着感恩之心,描写自己在母校克服困难,刻苦学习的经历,后来终于当了教师,又参了军,当了一名警察。文章结构紧凑,脉络清晰,事例典型,语言清新,描写生动,故事性强,耐人寻味。祝愿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
时光安然,岁月静好!
回复7 楼        文友:秦川锐剑        2022-10-11 11:03:51
  阿巧老师,我我们又见面了,谢谢你一如既往的关注。顺祝创作愉快。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