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又见王奶奶(散文)
一
第一次见到王奶奶,是在十八年前。那时我是一个年轻的母亲,我的宝贝女儿还只有五岁。那天我送女儿去“刘之鸿舞蹈室”学拉丁舞,清一色的小孩在木地板上有模有样地先练基本功,伸腰、压腿、热身,一点也不马虎。我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坐下来,静静地看着。
一位五六十岁的女士向我走来。小巧的身材,眉目舒展,笑容和蔼,两根长长的辫子梳得很整齐,盘在脑后,既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痕迹,又恰好符合现在流行的复古怀旧风,为她的气质增添了某种神韵和特色,是一位虽有一定年纪却长得好看的女士。
她对我展开笑颜,眼角嘴边的皱纹更加生动。我连忙笑脸相迎,站起来也邀请她坐下,为了不影响孩子们练习,我们小声交谈起来。通过交谈,得知她的孙女叫小雪,也在这个班学这种体育舞蹈,与我的孩子同岁,生日只差几天。奶奶姓王,我一边随孩子称呼她为王奶奶,心里对这位老太太产生了好感,一边又盛赞她看起来太年轻,心里也觉得按现在的年龄划分,她的年龄真不应该称为老太太。
就这样,我认识了王奶奶,从此有了近二十年的交情。
二
王奶奶对孙女的教育很上心,骨子里有一股力求上进、不甘落后的精气神。别人家一般是父母亲管孩子,她基本上全权代理父职母职,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她就带着孙女也去学什么,而且一丝不苟,自己在旁边听课记笔记。拉丁舞,弹钢琴,学英语,各门功课,孩子们在大人的带领和督促下,学有目标,玩有同伴,倒也开开心心,其乐融融。
王奶奶经常用羡慕的语气对我说:“你对孩子,对家庭真是有一套,工作又搞得好,样样都干得出色。我家媳妇要是有你一半就好了。唉,儿子、媳妇两个人还像小孩子,哪有你这么能干又操心,什么都考虑在先,什么都有条有理。”每次这样说时,我知道她的儿子媳妇又吵架了,就安慰王奶奶。我说:“还不是都因为有您这样的好妈妈,好奶奶,孩子们都跟着享福。您又有知识,又有文化,还这么年轻,一个好奶奶顶两个好爸妈!”王奶奶就笑起来。其实从她的言谈中分析,她的儿子媳妇真的就像没长大的孩子,什么都有双方父母代劳,自然就有依赖思想,加上对自己要求也不高,还认为王奶奶把孙女的学习太管狠了,不但不领情,还经常给脸色看。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王奶奶的婚姻是挺坎坷的。她的第一次婚姻很短暂,对方是一名现役军人,生下孩子时还在部队,聚少离多,王奶奶年轻又长得好看,对方心胸狭隘,老是怀疑王奶奶,甚至说儿子不是他亲生的。王奶奶一气之下和他离了婚。对方是外地人,离婚后回自己老家,从此老死不相往来。王奶奶是下乡知青,回城后安排在邮政局工作,一个人带着儿子过。王奶奶后来再婚,对方是一位丧偶的干部,家里有四个孩子,再加上王奶奶带去的儿子,还有男方的老母亲,真是一个家大口阔的大家庭。但是她的第二任丈夫老李人很好,又在某个科局任职,对王奶奶很是体贴疼爱,几个孩子也相处得很好,都喊王奶奶妈妈,王奶奶那时很是幸福,比一些初婚的家庭还要甜蜜。王奶奶每次和我说起,眼神里就透出一种光亮,沉浸在和老李相处的美好回忆中。都说幸福的婚姻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王奶奶从来不提第一段婚姻给她带来的伤害,仿佛对方从来不存在似的。老李也把王奶奶的儿子视若己出,从各方面予以照顾。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王奶奶也很爱老李,可是一场车祸夺去了老李的生命,先于王奶奶而去。那一年老李六十多岁,王奶奶五十出头。
王奶奶一直赡养老李的老母亲九十多岁,直到老人家去世,才卸下了家庭的重担。
三
退休后的王奶奶又一门心思扑在小孙女身上。小雪后来上小学、初中都和我的女儿在一所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几个孩子相处融洽,家长也慢慢形成了一个小团队,一起学习,一起补课,放假了一起带孩子旅游。于是一群年轻的妈妈团中,王奶奶是唯一的奶奶辈。
她的思想很年轻,经常跟在我们后面问这问那,生怕掉队,生怕我们嫌她年纪大。我笑着说:“王奶奶,您是我们大家的好奶奶,是我们的宝,没有您我们干什么都不习惯,您可别说我们年轻人不懂事就行了!”王奶奶因此和我关系特别好,她总说我有方法,孩子成绩好,总来我家取经。特别是她孙女小雪的作文,总是拿给我看,要我帮着修改。于是王奶奶成了我家里的常客,她经常骑着自行车,带着小雪,来我们家里玩。她在自家屋前的院子里种了很多菜,每次蔬菜成熟,就采摘了给我送来。有时是大白菜,有时是旱芋头,有时是脆萝卜,一把一把挺新鲜的,透着水灵。邻居们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我的母亲。有一次我不在家,她就放在邻居家里,邻居的汪嫂说:“快,你妈妈又给你送菜来了!”我也不去解释和辩驳,微笑着答应。王奶奶和我的母亲同年,如果我的母亲还健在,也应该会像这样给我送菜吧。
愉快的童年结束了,一起长大的这群孩子都升入中学,我们这群家长,也就是妈妈团也随着孩子们的长大逐渐变得成熟。这群孩子真不错,个个成绩都名列前茅,我的孩子和王奶奶的孙女小雪,还获得了校长特别奖学金。王奶奶笑得合不拢嘴,也的确,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小雪各方面都发展不错,她的儿子媳妇看在眼里,也慢慢懂得王奶奶的付出。其实他们两个都是很率真的年轻人,只是有些孩子气。特别是她的媳妇,一个打扮时尚的美女,也渐渐和我们熟识起来,渐渐融入妈妈团。
孩子们上初中了,实行封闭式管理,家长不能随意进出校门。一向闲不住的王奶奶好像失业了,整个人陷入一种无所事事的状态。她又不喜欢和一般的老太太们一样养老,觉得和他们说不到一块。而我们这些妈妈团平时上班工作都很忙,逐渐步入中年,挑起家庭和社会的双重重担,鲜有时间陪王奶奶聊天。
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见到王奶奶了。那天偶然在大街上,一个人在后面急匆匆地喊我的名字,我回头一看,这不是王奶奶吗?
我高兴地握住王奶奶的手,仔细打量着王奶奶。她的一头长辫子剪掉了,变成了短发,还烫成了美丽的大波浪,染着时下流行的栗色。整个人穿着整洁大方,一条白色的珍珠项链在脖颈间环绕,衬得她的脸色温润如玉。我赶紧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连声赞道:“王奶奶,您怎么越来越漂亮了,整条街数您是第一大美女!”
王奶奶笑容可掬,甚至带着一种少女的羞涩。她的眼睛闪闪发亮,不好意思地对我说:“真的吗?我刚剪了头发很不习惯呢!你说现在的发型好不好?”我连声说:“好,好!怎么不好?以前的发型婉约复古,现在的发型年轻时尚有活力,真正的美女不挑发型!”王奶奶被我逗得又大笑起来。
四
几天后,我的女儿放学回家对我说:“小雪说她的奶奶谈恋爱了,是黄昏恋。”
此事最早是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发现的,课间的悄悄话逐渐传开。刚开始听到这消息,我感到既好笑又有点震惊。其实仔细一想也在情理之中。现在王奶奶的孙女也大了,该操的心也操了,找个老伴也数正常,否则晚年会很孤独。虽然有儿有女,但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陪伴父母可以说是一种不太现实的奢望。我以前一直认为王奶奶也有六十好几了,却忽视了她也有一颗年轻的心。谁不害怕孤独呢?谁不渴望幸福呢?
只是我对王奶奶的恋爱对象有点好奇。后来她的媳妇告诉我,这位老先生也姓李,也是一位退休老干部。李老伯的女儿和王奶奶的媳妇在同一间办公室工作,说起两家的老人,李老伯也是老伴去世几年,这样双方老人一见面,感觉还挺合适的。于是,就由下一辈撮合了两位老人的黄昏之恋。
我知道事情的原委后,有一瞬间的茫然和失落。一方面佩服王奶奶走进三婚的勇气,一方面在想,王奶奶要是结婚了,还会记得我吗,还会给我送菜吗?很快我又觉得自己可笑,难道我心目中真的已经把王奶奶当成亲人了吗?当成类似于母亲的角色?在潜意识里,我可能还真有这样的想法。时间真是奇妙的东西,不知不觉中,我和王奶奶竟然感情这么深,连我自己都没有发觉。
既然是这样,我更应该祝福王奶奶,带着一种类似于女儿和晚辈的祝福。王奶奶的婚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我得知后,带着礼物去看望了王奶奶。
他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说是婚礼,其实就是双方的儿女晚辈在一起聚一聚,准备一顿丰盛的晚宴。除了他们的亲人,我和妈妈团的几位好友商量,也备了礼物出席这场晚宴。
那天,王奶奶和李老伯端坐主宾席。比起我最初见到的王奶奶,已经十多年过去了,岁月之手如神偷,偷走了我们的青春,我们是真正的中年人了,而王奶奶,早已两鬓霜染,更添岁月痕迹。但不知为什么,我反而觉得眼前的王奶奶更美,她笑容恬淡,神情舒朗,眼睛里蕴藏着一种生活的智慧,了悟世事,依然热爱。难怪一旁的李老伯一脸陶醉地笑望着王奶奶,宠溺的眼神仿佛有着年轻人的热情。
真好!我不禁想起《伦敦生活》里的一句话:“当女性失去了青春和生育力,才会更自由和平等,她的智慧才终于更容易被看到。变老终究是甜美的。”有人说,爱情也有三种境界,少年出于好奇,青年在于审美,中年归向求知;老之将至,义无反顾。在平淡的生活中,我们奔赴在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里,仿佛早已忘记了情感的需要,更忽视了老人的生活。这次参加王奶奶的婚礼,我们几位妈妈团都被感动得涌出了泪花,都一起上去祝福王奶奶,拥抱王奶奶。
五
不见王奶奶好几年了,我时常在时间的罅隙里想起王奶奶。
后来因为孩子高中在外地上学,为了陪伴她,我有过几年的两地生活,和王奶奶的联系越来越少。
又是几年过去了,孩子上大学,离我越来越远。我回到最初的生活轨道,不禁在想,王奶奶呢,她在哪里,她在做什么?
那天偶然刷到一条抖音,居然是王奶奶的画面,她精神奕奕,视频里播放着生活中的幸福日常,那笑容可掬的神态,可不就是我亲爱的王奶奶吗?看来王奶奶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
其实,每个生命都有难以言喻的旧伤陈痛,有的,甚至蒙受沉重的人生灾难和痛苦磨砺。经常会看到一些老年人说起人生和晚年,总是唉声叹气,给人一种老气横秋,日暮西山的伤感和颓丧。联想到王奶奶的晚年,却如暮秋枫叶,愈加红艳,料峭,在艰难的人生中开出幸福的花,带给人们一种“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人生活力,彰显出生命历久弥坚,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懈精神状态。生命的精彩,不在于过去,而在于当下。
重阳节就快到了,我拨通了那个熟悉的号码,接通后,我亲热而真挚地叫上一声:“王奶奶好!”
(原创首发)
第三大特色是感染力强。文章对不同年龄阶层及辈分的语言和动作的细腻描写,生活气息特别浓厚,感染着读者。点赞并欣赏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