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穿着新衣坐门槛(散文)

精品 【东篱】穿着新衣坐门槛(散文)


作者:瘦马 秀才,1353.4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77发表时间:2022-10-14 00:05:03


   我穿着很不讲究,几乎是逮啥穿啥,在家如此,就连难得回趟远在千里之外的老家也不例外。回到老家,我特别喜欢骑坐在老屋的青石门槛上,背靠着宽大的水泥门框。我很难找到一个贴切的词语,来形容这种源于心底的舒适。骑坐在门槛上,我就像幼时躺在父亲用木槿条编的摇篮中。
   有一次,从家门进进出出的嫂子,看我半躺半坐在门槛上,半是认真半玩笑地对我说:“你就像一个刚从地里忙完活的老农民,你比村里的农民还农民。”我又不傻,嫂子话里话外的意思我当然听得出,但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压根没把嫂子的话放在心里。我暗想:人在外,装装样子还情有可原,回到家里,就得咋自在咋来,自己几斤几两村里人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何苦搞得那么拘束。每次回到老家,我依旧我行我素,穿着打扮比下地干活的人还要随便。我自认为,这份朴素,绝不是装模作样,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和回归。
   老屋就在村口,紧挨老屋的水泥路是村子通往市区和村委会的必径之路。村子到市区只有十几里,离村委会还不到二里,村委会是当年大队部所在地,那可是全村的“首府”,那里有菜场、超市、餐饮店。一大早,全村“醒得”最早的当数老屋边的那条水泥路,上学的、上班的、买菜卖菜的……路上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我喜欢每天看看这醒得最早的风景,就选老家的门槛,这里可以唤起我太多的记忆。
   我睡眠一直不好,回到了老家,人一兴奋,睡眠就更差了。每天没等村里的公鸡打鸣,我便醒了。一醒便再无睡意,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既理不出个头绪,也想不出个结果。或许,对生活在外乡的我来说,无论身在他乡,还是偶回故里,注定着我这颗流离颠沛的心,一想到故乡,就很难平静了。
   我18岁那年就离开了村子,退休后又在异地安了家,其间,除家人外,我和故乡其他人就没有了来往。偶尔回家,竟发现自己和村里人有了一种莫名的隔阂,就连和自己的发小也很难聊到一块。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和自己在外一事无成,生活过得不尽人意有关。我生怕和村里人聊天时,说起自己在外的林林总总。每每遇到熟人,碍于面子,我草草敷衍几句,便找个借口,溜之大吉了。实事求是地讲,我若是在外混得风生水起,也会落落大方地和村里人东家长西家短地闲聊。在外人看来,我在村里那些貌似清高的举止,实际上是我自卑的表现,自己过成这样,真的有愧于家人对我的期望。回到故乡,我真切地体会到了“近乡情怯”的那种纠结和无奈。
   在村里遇到熟人,我心里就会产生一丝莫名的恐慌,更不用说去左邻右舍串门了。在家待烦了,我喜欢独自一人到田畈里转转。那片田畈是我身在他乡异地魂牵梦萦的地方,若把故乡比喻成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那么,这片田畈就是这条河流的源头;若是梦也有温度的话,那么我一梦到这片田畈,心中就像沐浴了温暖的春光。我这里出生,也在这里生长,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都在这里度过。我在外打架流过血,回家挨打流过泪,上树偷过桃,下地摸过瓜,下河捞过鱼,还拿把猪草作筹码赌过输赢……这片田畈里,随便那条沟、那个塘、那条田埂,那棵大树都会让我联想起自己年少时的情景。若把一个人比喻成一棵树,年少时期就是这棵树生根、发芽、长枝的阶段。这片田畈为我这棵树初期的生长提供了全部的养分,或许,这片田畈里还藏着这棵树生长、衰老、枯萎的生命密码。无论我身在何处,只要想到这个密码,我好似就能看清自己的归宿,冥冥中,它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左右着我的一切。自古以来,有无数人用数不清优美而深情的语句描写过故乡,但我觉得写得最好的当数贾平凹,他是这样形容故乡的:“你生在那里,其实你的一半就死在那里,所以故乡也叫血地。”用“血地”一词来形容故乡是多么的贴切,又是多么地震撼人的心灵。血色的太阳是万物生长最基本的依仗,我的血地是我酿梦的温床。
   有时,我觉得乡愁像是一朵风中雨做的云,身在他乡,这朵雨云是那样的浓、那样的厚,我常常被它压得透不过气来。可一回到故乡,我就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乡愁好像只是梦里划过的一道没有重量的光影。踏在故乡的土地上,那种厚重的压抑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故乡住上些日子,邻里间的家长里短,村里鸡零狗碎的事便纷纷传进了我的耳朵。有的人家只为邻居的树冠遮住了自家的阳光,就和邻居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打得头破血流;亲兄弟为几平方土地就争得你死我活,闹得老死不相往来;灌溉时,为田里进水早晚,村民常常吵得惊天动地……我在他乡心心念念的,比明月还美,比星星还亮的故乡,在现实中,竟是这般的不堪。来到村里住一阵子,我才明白,所谓的乡愁,只是一种滤去了生活中一地鸡毛的美好向往,有点类似于网友相见时的“见光死”。距离不仅让人产生朦胧的美,还能产生悠长的思念。
  
   二
   回到老家爱坐自家的门槛,是我打小就养成的习惯。那时还没分家,一大家人在一个屋檐下住,在一口锅里挖饭,门槛是家里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除父母、姐姐外,大家闲来都抢坐门槛,若是抢到了,好像就有了山寨人坐上头把交椅的自豪感。父母在世时,我坐在门槛上,母亲坐在门口梧桐树下的竹椅上,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我也会找些话题跟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闲聊,尽管父亲已经认不出我了,语言功能也基本丧失,回答我问话时,也只能答非所问地说几个简单的词语。但我喜欢和父亲聊天,他的木讷的神态、茫然的眼神、颤颤巍巍的步履、想说话时哆哆嗦嗦的嘴唇……在我看来都充满着爱的温暖,折射着他健康时的勤劳、聪明和慈爱。他的身影映入我的眼帘,让我感觉到父亲依然存在的一种踏实;他的无助落进我的心里就是我的心痛。父亲也喜欢在我身边转悠,父亲隐隐地觉得我可能曾是他生命中蛮重要的人,不然,他不可能对我这般的亲妮,也许这就是血融于水的亲情吧。
   其实,父母在世时,我回家穿着也很随便,母亲知道我已吃穿不愁了,就不在意我穿好穿孬。儿子远道归来,做母亲的疼都疼不过来,哪还会计较这些鸡毛蒜皮的事。
   我一人在外,没借助于家里一丁点的关系,读了大学,提了干,入了党,在母亲眼里我这个儿子是为她长脸的,尽管我长相很一般,但在母亲看来,我是村里最帅的。父母相继故去,可我一回家依然喜欢坐在门槛上,只是眼睛常常眯着。这主要是怕和村里人打招呼,村里上了年纪的人我都认识,他们也认识我,眯眼佯睡,既不会得罪人,也不违拗了自己的内心,反正村里人也习惯了我的懒散样。等路上没了脚步声,我便睁大眼睛,眺望远山。走进故乡,萦绕我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悠长消失了,但,青山隐隐,江水悠悠,故乡绝美的风景却真真切切映入了我眼帘。我好似觉得故去的母亲就在远处的江边洗菜洗衣,在我不经意的时候,她就会回来给我做饭;父亲在山里忙碌,说不定,哪天夕阳落山时,他就从山里归来,还会带给我惊喜,身在故乡,我又一次体会到了故乡的风景是有温度的。
   坐在门槛上,我虽然眯着眼,但路上的一切都没有逃过我的“法眼”。偶尔看到回村探亲的人,他们穿得光鲜气派,从打扮就能看得出他们是真真的城里人,尤其那气质,在举手投足间拿捏得妥妥的,绝对是我无法比拟的。我在看来,他们是阳春白雪,而自己则是实足的下里巴人。那时,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不安会划过我的心头,想着自己的寒酸样,我甚至有点自惭形秽,不由地,我闭紧了双眼,在这漆黑的世界里,我的内心才回归了安宁。不过“城里人”带给我的不安很快就烟消云散了,我若不是赶上了好时代,机缘巧合读了几年书,回到村里还不是起早贪黑在地里讨生活的,混好了,顶多也就是一个三流的瓦匠。受生活所累,我哪有心思考虑自己穿什么。其实,我这棵“老树”的树身早就注入了农民的质朴和憨厚,即便外表包装得再光鲜靓丽,骨子里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踏在故乡的土地,故乡的风和雨便是我最华丽的衣服。尤其老了,自己更不在意自己穿什么,只要舒服就好。在村里,我冷天趿着棉拖鞋,热天趿着凉拖鞋,沿着水泥路若无其事地从村头走到村尾。踏在水泥路上,我没有了遇到熟人时的心虚和恐慌。
  
   三
   水泥路是在原先机耕路基础上铺设而成的。机耕路路面很宽,两旁还种了些水杉。盛夏时节,风和日丽,树叶婆娑,树上的绿衣蝉和知了竞相鸣叫;路上,绿荫如盖,凉风习习,人行路中,惬意无比。可机耕路上美丽的风景就像女人脸上饰的粉、化的妆,一遭雨水,女人就“原形毕露”,人设的美丽也就逃之夭夭了。大雨过后,机耕路上沟沟坎坎,泥泞无比。空手人勉强能走;手推车若陷路中,推车人叫苦不迭;机动车则一上路便趴窝了,若遇到要紧要慢事,只得靠一个肩膀两条腿了。那时吃饱穿暖还成问题,修水泥路简直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要说修路,就连想想修路都觉得是一种奢侈。
   改革开放后,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过了,大队里小部分人富起来了。大队党支部也终于把修水泥路的事提到议事日程。开了很多次会,支部成员终于达成了共识:修路不向本大队普通社员摊派,由本大队开厂、养殖、承包工程的老板和在外工作的人出资,出资数额上不封顶,下不设限,资金不够再想他法。
   我人在外地上班,对大队修路之事一点也不知晓。有一天,哥哥给我打电话,平时说话做事一向干脆利落的哥哥一反常态,说话吞吞吐吐的。在我一再追问下,他终于说出筹款修路的事。我理解哥哥的心情,出资给家乡修桥铺路是件实实在在的好事,也是为家人撑门面的事。可他知道我的日子过得并不宽裕,一开口就向我要钱,他有些于心不忍。
   “自古以来,修桥铺路功德无量,钱出多出少是份心意,你若不告诉我,让我以后怎么回村啊,不出钱,走在村边的水泥路上能不烧我脚心吗?”我蛮是动情地对哥哥说。
   “自己穿衣吃饭可以不讲究,但这等事真的不敢马虎,以后大队里有这样的事,你一定要及时通知我。”我又补充了一句
   无论是大队社员,还是从本大队出去工作的人,对捐款修路的事响应都很积极,不到两月时间,修路款就筹齐了。我是一个靠工资养家糊口的人,家里也没啥积蓄,我给大队寄去了我两个月的工资。路修好后,大队书记让我哥转告我参加公路的竣工仪式,捐这点钱哪好意思像个功臣似地参加会议,我不假思索地谢绝了。
   一年后,我穿着一身摘去领花、肩章的旧军装,踏上了新修的水泥路。瓦青色的水泥路曲曲折折通向远方,成了纵横交错公路网的“新成员”。抬眼远望,远处的水泥路上熠熠生辉,像是阳光照到水面折射出的光芒,那片虚光在我眼里真的好美,美得让我觉得有些晃眼。走到村口,我发现路边立着一块黑色的大理石石碑,碑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字。我凑近一看,原来是村里为修路捐款者立的功德碑,碑上的字用红漆描过,碑文按捐款数额依次记录着捐款人的姓名,我的名字也赫然在碑上。离开村子后,我没为村里做过一丁点的事,只是为修路尽了一点绵薄之力,乡亲们便念念不忘,把我的名字和故乡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那一刻,我既感动,又愧疚,不知不觉眼里竟有些湿热。
  
   四
   老伴对我的穿着虽然说过很多次,她一说到穿着,我就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有一次老伴唠叨多了,我竟急眼了,“一大把年纪,穿那么好干吗?这好衣服是饿了能当饭吃,还是没钱了能当钱花?”
   “好心当作驴肝肺!”老伴怼了我一句,从此就不再理会我的穿着,日子久了,对我邋遢样她也就习以为常了。
   我的祖籍在海西,父母战乱时,流落到浙江定居,海西还有我一些亲戚。我在故乡的拖沓样,竟传到老伴耳中。海西有句俗语:“一个邋遢男人的背后,定有一个比男人更邋遢的女人。”看看我在海西的穿着,老伴轻而易举地能联想到我在浙江老家时“灰头土脸”的样子。想到老家人在我背后窃窃私语,她仿佛觉得村民议论的不是我而是她,而且不止是议论,是赤裸裸对她不会持家的嘲讽。一想到这些,她顿时臊得脸红耳赤,她杏眼圆睁、柳眉横飞,怒气冲冲地把我数落了一顿。
   三年前,听说我又要回故乡,老伴郑重其事地给我办了一身行头,其中一件夹克就花了近千元。后来,我因故没回。我是一个走哪倒哪的人,穿这样高级的夹克,等同给自己套上了一副枷锁,大活人哪能遭衣服的罪,我就把衣服挂在了衣柜。没完没了的疫情,让这件夹克一挂就挂了三年。好长时间没回故乡了,心中那朵浓厚的雨云又形成了。回到村里,我觉得自己在外地时如此思念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自己简直幼稚得可笑。可离开故乡时间一长,思乡的思绪又鬼使神差地爬上了我心坎,它像一根湿漉漉的青藤箍得我喘不过气来,或许,这就是我所谓的“生命密码”在作祟吧。
   年纪大了,我的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前段时间腰伤、腿伤、臂伤接踵而至,“与床共舞”的那些日子里,我曾怀疑自己:是不是我被哪个美丽的女鬼缠住了?要不然哪会接二连两遇到倒霉事。伤愈后,趁着身子骨利索,我想回村里看看,顺便也好让这件华丽的“出客服”到故乡去亮亮相。
   没想到,海西和故乡都出现了疫情,回故乡只能等疫情过后了。夹克是季节性的衣服,错过一季便是一年。新衣服没穿旧却挂旧了,实属可惜,转眼天就冷了,我终于穿上那件在衣柜里挂了整整三年的夹克。“马靠鞍装,人靠衣装。”穿上夹克,配一条蛮得体的牛仔裤,脚上又蹬双簇新的运动鞋,我一下子好似年轻了好几岁。去广场晨练时,练友看到我的装束,大吃一惊,“老马,咋穿得这么帅?是不是遇到啥好事了?”我到海西生活那么多年了,还第一次有人夸我帅。我有自知之明,我的长相跟帅沾不上半点边,练友们吃惊是我的穿着打扮,夸我帅只是对我的一种鼓励。
   年纪大了,没必要刻意穿着,但出门办事,走亲访友还是应该讲究点的,再说,自己又没穷到这个份上。我回老家,兄弟姐妹怕我误解,没有明说我穿得寒酸,但内心里还是希望我穿得稍好一点。每次回家,特别是父母故去后,哥嫂对我都特别热情,生怕让我觉得父母走了,老家便没有了依靠和牵挂。他们用热情告诉我:无论父母在与不在,只要兄弟姐妹在,故乡都有一份浓浓亲情等待你的归来。他们对我没有任何的指望,说实在的,我也帮不上他们任何的忙,他们只是希望我回家时穿得稍微体面一点,别让村里人以为我在外面混得穷困潦倒。年轻时,我工作很努力,我的事迹还上过报纸。那时,我还是家里人拿得出手的一张“名片”,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但家里人不想我埋汰自己。
   回想自己这大半生,穿衣服真的太随便了,只顾自己好受,而丝毫不在意他人的感觉。穿着是一个人休养的一种体现,穿得得体一些,这既是上对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这是人际交往中最起码的礼貌。我总以亲戚不会介意我的穿着,他们不是不介意,只是怕我引起误会,不说而已。
   等我下次回村,我一定穿得周正些,敞开心扉与村里人交流。最好能穿一身簇新的衣服,坐在门槛上,睁大眼睛,光明正大地欣赏家乡绝美的风景。我想那时的我,说不定还是村里人眼中的一道风景。
  

共 589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思乡爱乡的真情佳作。故乡,是每一个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为了生活,背井离乡,随着时间和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会愈发浓郁。作者瘦马老师从十八岁就离开了故乡,退休后又在异地安家落户,距离家乡有千里之遥,回一趟故乡并不容易,浓郁的乡愁如藤蔓一样,在心底攀爬滋长。每次回归家乡,作者喜欢坐在自家的门槛上,或看门前旖旎的风景和街道上来回走动的乡亲,或与父母兄弟姐妹聊天,那种惬意舒适的感觉难以言表,这也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作者对穿着并不讲究,之前每次回故乡穿着都很随意,嫂子看到说作者比农民还要农民,作者听到只是付之一笑,并未理会,认为舒服才最重要,而且在心理上,对故乡的乡亲们存在一种情怯和恐慌的心态,感觉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丰功伟绩,也没有混的风生水起,所以很少和乡亲们热聊,在乡亲们看来,好像是清高,实际上是一种自卑的心理在作怪。作者喜欢独自一人到家乡的田畈走走,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是作者日思夜想魂牵梦萦的地方,整个童年和少年都在这片土地度过,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作者回忆父母在世时,坐在门槛上和父母聊天的一幕幕场景,父母的音容笑貌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是那么温馨,又是那么温暖。儿子穿的再寒酸,父母都不会在意,他们对儿子只有疼爱,在母亲的眼里,儿子是最帅的。作者的父母故去之后,作者依然喜欢坐在老家的门槛上,眺望故乡的山水,当故乡绝美的风景映入眼帘时,仿佛母亲还在江边洗衣,父亲正在山里忙碌,感觉故乡是有温度的。改革开放以后,大队党支部动员群众捐款修路,群众积极响应,踊跃捐款,作者也捐献了两个月的工资,一条宽敞明亮的水泥路就修好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作者看到路边立了一块功德碑,上面雕刻着捐款者的姓名,自己的名字也赫然在上。作者心想,自己只为故乡尽了一点绵薄之力,乡亲们便念念不忘,让作者深受感动。作者的妻子为了作者下次能穿着体面回归家乡,特意买了一件高档的夹克,价格不菲,但由于疫情,作者已经三年没回故乡了。作者希望下次回归故乡,要穿一身崭新的衣服坐在门槛上,敞开心扉和乡民交流,正大光明欣赏故乡的风景,也许自己也是村里人眼里的一道风景。这篇文章语言质朴清新,叙述从容,驾驭娴熟,展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文章乡土气息浓郁,情感真挚感人,场景描写细腻生动,这篇文章内容丰厚,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热爱、对父母的深切怀念、对兄弟姐妹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乡亲们为修建乡村的道路所做的巨大贡献的歌颂,还有作者在对乡民的态度和着装方面的重大转变,过去与现在交融,往事与未来的畅想交织,精彩纷呈,摇曳生姿。真情佳作,倾情推荐文友共赏!【东篱编辑:琳达如菊】【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014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2-10-14 00:07:32
  故乡,是每一个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为了生活,远离故土,背井离乡,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愈发浓烈,始终萦绕在心头,这就是乡愁。这是一篇思乡爱乡的佳作,瘦马老师回归故乡,喜欢坐在老家的门槛上,看家乡绝美的风景,看路上来来往往的乡亲,和亲人聊天说说家常,感觉是无比惬意的事,也喜欢到田畈中走一走,以慰藉心中浓郁的乡愁,思乡的情怀溢于言表。随着阅历的丰富,瘦马老师对乡民的态度以及对着装有了巨大的转变,令人赞叹!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描写细腻,叙述从容,笔力遒劲,彰显了瘦马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乡情和亲情,读来非常温馨。真情佳作,力荐文友共赏!感谢瘦马老师投稿东篱!问好瘦马老师,遥祝秋琪!吉祥如意!
回复1 楼        文友:瘦马        2022-10-14 07:10:50
  谢谢总编老师的精心编辑,辛苦啦,敬茶。你精美的编按为我的拙文增色不少。你在国外生活,对乡愁的理解肯定远比我深刻。我写能力和诸位老师想比,差距还很大,你对我拙文的溢美之词既是对我的鼓励,也是对我的鞭策。遥祝秋安。
2 楼        文友:枫桦        2022-10-14 05:51:23
  乡情与乡愁被老师诠释得如此美丽,令人赞叹!有故乡在心中,不管什么都无法取代。一如既往的稳健,是老师的风格,最近几篇似乎更加精进了!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2 楼        文友:瘦马        2022-10-14 07:14:26
  谢谢老师关注,谬赞,你笔力深厚,佳作频频,写作,你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北国秋寒,保重身体。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14 08:12:30
  穿着新衣坐门槛——儿时的样子,到老要重演。这份乡愁,总算有了慰藉。我喜欢读这篇乡愁散文,内容实在,无造作,不浮夸,那种乡土气息,缠绕着我,多少相似,多么同感,一再敲击着我。故乡,如果我们没有真正踏进去,那只是一个文学的名词,很美,但很虚,一旦走进去,那些习俗俗事,我们会天天遇见,不是玷污了故乡的名讳,而是把故乡的本色端了出来。我喜欢那种淳朴和底色。作者能够为故乡修路出资,这份乡愁总算有了踏实的安放地。瘦马老师的这篇散文,情浓如酒,有度数,也醉意,很喜欢。遥握,问候秋祺,谨祝创作快乐,期待佳作连连!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瘦马        2022-10-14 14:03:24
  “一旦走进去,那些俗事我们天天会遇见,不是玷污故乡的名讳,而是把故乡的本色端了出来。”社长把我心中似乎有,而我笔下的东西说了出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真的非常感谢,愿东篱社团在社长的带领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0-14 08:38:04
  一篇情真意切的散文!老师通过坐门槛这个习惯,展开了一系列回乡的故事,接地气,有味道,乡情乡愁交织在一起,令人感慨。好文,学习欣赏,祝笔丰,秋安!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瘦马        2022-10-14 14:07:28
  谢谢老师关注、留墨,老师笔力深厚,你以前的美文,我拜读一些,最近眼睛不太好,没能细细品读。遥祝:身健笔丰,佳作连连。
5 楼        文友:岚亮        2022-10-14 09:51:28
  穿着新衣坐门槛,看门外的世界,也让世界看我,多么美好的一暮。本以为瘦马老师是纯粹的浙江人,想不到你的根居然在福建。小河淌水的节奏,丰厚芬芳的内容,纵横捭阖的文釆,充满张力的语言,与众不同的乡愁,拜读学习了,为好文大赞!
回复5 楼        文友:瘦马        2022-10-14 14:14:40
  我在浙江出生,退休后,虽然人在外地,但户籍依然按在浙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还是地道的淅江人。在网上有幸认识老师,是我的荣幸。你的每篇文章对我来说都可以当作范文来学习,敬茶,祝好。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0-14 13:47:05
  坐门槛,其实就是一种对儿时对故乡的留恋,一种爱与不舍的执着。此篇文章,洋溢着别样的乡恋与乡愁,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写作愉快,精彩纷呈!
回复6 楼        文友:瘦马        2022-10-14 14:21:37
  儿时的印迹在脑海是难以磨灭的,一路走来,有些旧的东西,不经意间从身上滑落,又有一些新东西附着在身上,故乡留给我的记忆就像爬山虎依附老墙那样紧紧印在我的记忆里。谢谢老师在百忙之中关注我的拙文,给我热情洋溢的鼓励。遥祝老师:万事遂心,一切向好。
7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0-14 20:10:39
  瘦马老师的这份乡愁浓稠醇厚,扰人又醉人。老师的文遒劲稳重深沉深远,富有感染力。拜读学习!问候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瘦马        2022-10-14 21:08:04
  谢谢老师关注,恵评。遥祝:笔丰体健,康宁如意!
8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22-10-14 22:11:12
  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真诚,率性,洒脱。其实乡愁,如果不能用我们的身体靠近,就像老师这样,用文字靠近,我感觉,老师已经抵达了梦里的故乡。老师敢于把自己这样坦诚地交给读者,还有什么不能释怀的呢?在家,怎么穿怎么舒服,这是大多数人的感受,所谓居家服,就是随性自然。作者在文中很多时候的文字,更像是一种自我剖析,思乡念乡,又怕与乡邻交流沟通,那种矛盾,我想其实是因为时空拉开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毕竟多年来大家各自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接触的人事都变了,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对话切口,而不是作者真正意义上的畏惧与乡邻乡亲的交流。作者的乡村情怀深入骨髓,就算父母不在了,依然想念,因为那里是血地,是种入了骨髓的。这与穿什么衣服无关,穿作打扮只是一个人的性格使然,当然也许审美观念有关。作者花费笔力写自己的邋遢穿作,在我看来,其实作者未必真是一个不懂穿衣打扮的人,也许他是觉得生活中应该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去做,而不必把心思花在自己的穿作上。见字如面,文如其人,老师一定是一个帅真务实,乐观豁达的人,应该很有亲和力。穿着新衣坐门槛,题目本身就给人邻家大哥的感觉。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回复8 楼        文友:瘦马        2022-10-15 05:56:15
  非赏感谢老师关注、评析我的拙文。老师的用心和谬赞,让我感到惭愧和不安。敬茶,祝安。
9 楼        文友:白玄        2022-10-15 09:23:33
  故乡总是在不经意中进入梦乡,令人思思念念。文章作者也时常回老家看看,只是自己穿着很随便,有时觉得自己落魄,怕见乡亲邻里,后来我觉得要穿讲究一些,既是给自己妻子体面,也是对别人的尊重,不敢随便穿了。习惯性地坐在门槛上思绪飞扬,到田间地头转转,回忆一些往事,以及父母在世时的情景浮想联翩。文章描写细致,感情真挚,主题突出。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9 楼        文友:瘦马        2022-10-15 11:30:24
  人一上了年纪,故乡在心中的份量就显得沉甸了。谢谢老师鼓励,遥祝秋安!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2-10-16 22:08:44
  回到故乡就是“心灵的放松与回归”“让那颗颠沛流离的心得到宁静”“让厚重的压抑感变得无影无踪”。我离家半生,很能理解老师思想的感情。我是隔一段时间必回老家的,看看父母,坐在村口和大家打打招呼,甚至下地干干农活。疲惫的身心仿佛就能仿佛就得到了新生。因为今年疫情,出门半年都不能回去,太过压抑,我剃了有生以来第二个“光头”。拜读老师佳作,点赞!
回复10 楼        文友:瘦马        2022-10-17 06:41:25
  人在异乡,最让人难以释快的地方便是故土。谢谢老师关注我的拙文,遥祝秋安。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