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生活】春风得意,不如云水禅心(赏析)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炎炎夏日不经意间已经过去,立秋的脚步声已是越来越近。那淅淅沥沥的秋雨,和着凉爽的金风,构成一曲悦耳动听的天籁,让人不觉放下心中一切浮乱燥热,静静地享受着秋叶般静美的风景。
雨后的空山往往比平时更显得幽静,漫步于山谷的树林中,让清新的气息在身心中飘荡,去濯洗那游离的烟尘,抛却浮世的功名利禄,起落沉浮。登上高耸的岭头,远望山间的奇景秀色,尽情地感受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超然;涉足蜿蜒的清溪,聆听泉水的潺潺流声,自在地沉醉和自然生灵欢娱共舞的极乐。竹林篁里,依稀会传来悠扬的琴声,不知是哪位闲云野鹤之士在静候千载难逢的知音?漫漫长夜,或许是被悱恻的梦境驱散了睡意,或许是被炎凉的世态劳累了心境,缠绵良久终于和空山新雨进行一场心灵的相逢,情感的遇见。
他,曾春风得意,能吟善咏,工于书画,年少气盛时就金榜题名,摘得状元桂冠。那“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使他那一世风华得到了精致的点缀。如此青云直上,步步高升,让人听来心中满满的都是羡慕与钦佩。遗憾的是,谁都有失魂落魄的一天,一曲《黄狮子舞》使他转眼间就被远逐京城,与高官厚禄无缘。然也许正是这般远离官场,隐避风尘,他真正期望的生活才真正有了开端。历朝历代的皇帝几乎都在权力的收放自如中摆布政局和官员,因此遗世独立,归隐林泉,不与世俗随波逐流,不在官场明争暗斗已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由衷的夙愿。昔日嵇康曾娱琴自乐,不入仕途,结果惨遭司马昭加害,临终前一曲《广陵散》,成为千古绝响,成为一位琴师傲岸的精神写照。陶渊明官场落寞多年,终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恬静悠闲的田园中度过余生。采菊东篱,悠然南山,如此浮名云散,相随五柳,造就了一位流传千古的田园诗人,那田野闲散的名篇诗作,不知被后人传诵了多久。与自然对话,与万物共鸣,让风流韵事在天地苍茫中日渐积淀,成为让人回味无穷的经典。
一直以来,明月都是寂夜的常客,捧出皎洁的光亮,献给那徘徊许久的闲散之人,为孤身独影增添一份淡然和自在。透过交横的松叶翠枝,斑驳的月影在青石板上摇曳着,仿佛在顽皮地和游人嬉戏。清泉依然尽情地演奏着静静的夜曲,青石板上的淙淙流水,和着自然之音与山间的翠竹青松载歌载舞,那情景,那意境,如同山水画卷中缓缓走来的清新脱俗与灵动气息,于竹语间淡品阵阵清香的幽芳,于水波处静观簇簇茂盛的兰泽。坐在苍翠欲滴的青松下,观赏涧水轻快自然的舞姿,似乎能与徜徉天上的琼楼玉宇,沉醉于仙女的轻歌曼舞相媲美。但是天上的逍遥自在,穿云行雾远远不及人间自有的真情实感,因此俗世之修行,无疑是一重看淡与开悟的参禅。用一壶清澈的泉水,润一簇翠嫩的松针,让这袅袅不绝的流香逐渐散落在雨后氤氲的气息中,随着遐想与思索,升入九霄之上徘徊的暮霭,升入在天一方隐约的梦影。不觉中松针的芳香早已充盈着周围每一棵草,每一方石,每一股泉,似乎是人间的至味在那一瞬间的彻悟中蹁跹而来,纵如梦幻醒,依然意犹未尽。
追寻到遥远的诗经三百,从江上叶舟的长篙行至声声入耳的渔歌,从淡妆浓抹的烟云行至凝结墨韵的山色,从依稀怀念的旧梦行至水岸荧荧明灭的灯火,古老而又年轻的诗意就是这样走出山水秀丽的淡景,化作阵阵携同着惬意的清风,吹拂着闲若游渡的渔船,吹拂着亭亭净植的荷莲,吹拂着芳草横盖的田间,让风情与质朴在迷蒙的雨雾中相会,在茂盛的深林中漫步,在寂寥的清秋中流连。那竹丛里的欢声笑语,不正是洗罢衣裳的山间姑娘们在嬉戏娱乐吗?这般质朴纯真,这般无忧无虑,怎能不令人向往?纵使在灯红酒绿的街市能够穿梭自如,纵使在金碧辉煌的宫闱能够锦衣玉食,纵使在觥筹交错的盛宴能够痛饮一醉,然人间至味的真情与清欢,又不知被浮光掠影掩映了几重呢?清溪中的片片荷叶不经意间随着一圈圈的涟漪泛起滴滴晶莹的露珠,是何处的莲舟轻船,在月色撩人的清夜中悠然自得地游荡?如此世外桃源,早已在他至善至美的内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迹。宦海沉浮,潮涨潮落,于辽阔无垠的天地乾坤不过沧海一粟罢了,放下那惦念许久的欲望,在闲居漫行中品尽山水之间的自然情意,而后返璞归真,离尘自在。
《心经》中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身为诗佛的他,经过了官场的跌宕起伏,崎岖坎坷,在数不胜数的山高路远后终得云水禅心的悟道,让诗情与画意在修行的润洗中相融,从而抹去心中繁乱的杂念和挂碍,用心悦之静美,成灵魂之升华。空山之空,在于身处红尘而心不染尘,在于聒噪喧嚣而淡然处之。春意的芳菲虽已远去,然秋色亦有值得遐想与怀恋之处。既已心寄山水,则与万物融合。或许天道无常,世事难料会使得黯然无光的日子漫长许久,亦应常怀诗和远方,最美的风景永远在寻情觅景之后于流转回荡的云水处邂逅。
明月依然高挂在静空,清泉依然欢快地灵动。为春风得意终日向往,最终不过相逢云水禅心。那寄托着平和与宁静的空蒙雨色,已是他渴求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