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死在“舌尖”上的辩才(随笔)
凡是读过《三国志》或《三国演义》的人,大都会熟悉祢衡袮这个人物。更熟悉他袮衡裸衣骂曹的故事了。
袮衡何许人?祢衡,字正平,青州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人)。
据《后汉书•文苑列传下•祢衡传》记载,祢衡“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所谓的“矫时慢物”就是对现实生活不满而表现出的对人傲慢的态度。也就是说祢衡其实是一个“狂士”。
不过,既然是“狂士”他就应该具有狂傲的资本。祢衡是有资本的,袮衡口才极好,自负才高八斗。祢衡刚来到颍川的时候,想要给自己找一个好老板,好公司的。可惜他眼光太高,始终都没有找到值得自己去辅佐的老板,他精心准备的名片也就始终都没有递出去,最终连名片上的字迹都被磨没了。这一方面表现了祢衡不肯轻易择主的态度,但另一方面也是祢衡狂傲的心性使然。
后来在颍川名士的圈子里,祢衡就成了人们谈论的话柄。有人就问祢衡:“你为什么不去投奔陈群和司马朗呢?”祢衡回答说道“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屠沽儿”指的就是屠夫和卖酒的人, “屠沽之辈”指职业微贱的人。
其实陈群也是颍川士族,当时曹操手下重臣。司马朗是河内名门司马氏的代表“司马八达”之一。这两个人可以说是曹魏初期文人士大夫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们两个人与祢衡说的屠夫和卖酒没有一点关联,所以祢衡的这句话是在讽刺陈群和司马朗只配去屠猪卖酒。
又有人问祢衡:“你看荀彧和赵融怎么样啊?”荀彧是曹操幕僚中有名的人物。赵稚长就是汉灵帝时期与曹操袁绍一同位列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赵融,后来加入曹操的集团,被表为荡寇将军。祢衡是怎么回答的呢?祢衡说: “荀彧长得还行,只可以派他去给人吊丧;而赵融只可以派他去监管厨房和请客吃饭。”祢衡说这句话是由于见荀彧长的好看、有仪容,才说他可以去参加吊丧一类的社交活动;赵融则是由于他腹大肥胖能吃肉,才说他适合去监管厨房和请客吃饭。
有人又问祢衡:“那你认为谁值得投奔呢?”,祢衡回答说:“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孔文举就是孔融,杨祖德就是杨修。袮衡眼里只看得起这样两个人。于是就主动去找孔融喝酒,那时孔融50岁了,而袮衡才20来岁,这一老一少的友情也就从喝酒开始。接着就是二人互相吹捧。袮衡对孔融说:“当今天下,辛有孔老师,仲尼不死啊!”孔融则对袮衡说:“你是颜回复生啊!”二人就这样肉麻的赞美。于是孔融在祢衡二十四岁的时候,写了一篇《荐祢衡表》。向朝廷举荐祢衡,但没有被采纳。建安元年,曹操奉迎天子都许之后,天下的文人士大夫们大量的投奔到许都,祢衡也随着这股潮流决定前往许都,寻找机会。由于孔融的悉心帮助,袮衡渐渐出名,被认为是天下奇才!
我们从祢衡的这些故事里可以看出,他的狂士的性格基本上是锋芒毕露的,是不会隐藏的,说话也是骨刺带毒,决不饶人的。甚至就算是像孔融和杨修这样被他所认可的人,也要以“大儿子”“小儿子”来称呼。他的这种性格或者说是行事风格,肯定是会经常性的得罪人的,也终于会给他招来祸患。
孔融没有计较袮衡,还几次三番的向曹操推荐。按照曹操当时求贤若渴的风格,也是会招祢衡的。可是这个祢衡竟然数次拒绝去见曹操,并且还谎称自己得了病。有人问他得了什么病,袮衡却说:“得了狂病!”。其实就是祢衡想要引起曹操对自己的注意,并得到重用的方法。
曹操对于袮衡的狂妄,开始没有动怒,很是淡定。但是在曹操心里却拿定主意:你还挺狠,我就不给你好的官做!祢衡的这种方法对曹操根本起不到任何好的作用,反而是会遭到曹操的嫌弃,甚至是激怒曹操。
果不其然。在遭到祢衡数次的无礼拒绝之后,曹操开始记恨祢衡,虽然他害怕担下害贤的罪名,不能治祢衡的罪,但以曹操的性格是会寻找机会打击报复却是肯定的。而且机会很快就来了。这一次曹操命令祢衡去负责击鼓的小吏,去打鼓为助兴。按照规定,鼓吏击鼓要脱去旧衣,换上新衣。
而袮衡而是脱下衣服,裸体为曹操演奏一场《渔阳三挝》,侵满怀才不遇的悲情,听上去忧郁悠远,有金石之声。想来袮衡裸体击鼓,乃是性情所致,多年志向未酬,愤恨曹操,也就借此辱骂了曹操。其实,祢衡为什么没有换服装的官员应该也是曹操故意安排不给换的。曹操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大家看到名士祢衡给自己击鼓的事实之后,再让其由于没换服装而陷入到慌乱尴尬的境地,使其当众出丑。在古代人的思想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不能够轻易示人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曹操就可以带着众人哄堂大笑以羞辱祢衡的慌乱。可是没想到祢衡竟然处变不惊,不慌不忙的当众裸身换衣服,而且面不改色,保全了自己的面子。这是曹操所没有想到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祢衡这个人思想机智反应迅速,是个比较机敏的人才。曹操心里说:“袮衡,我本想侮辱你,却不料被你侮辱了。”但是曹操顾及孔融等人的忠心辅佐,也发现祢衡是个有真本事的人,就没有直接杀掉袮衡,来了过冷处理,把他送到荆州刘表处,想来个借刀杀人。袮衡在刘表处,又多次出言讥讽刘表,刘表将他派到了江夏黄祖的手下,黄祖不吃这一套,见到袮衡用言语侮辱他,就当即把袮衡斩杀。
在江夏,袮衡写了一篇《鹦鹉赋》,以笼中鹦鹉自比,苦于不能翱翔天空。但是袮衡他想怎样翱翔呢?天下狂士多辩才,才华只在舌尖上。袮衡就死在了舌尖上,这一年袮衡才25岁!
2022年10月14日于静心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