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神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神舟】伟岸的白杨(纪实文学)(散文)

编辑推荐 【神舟】伟岸的白杨(纪实文学)(散文)


作者:把酒临风周 布衣,33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41发表时间:2022-10-22 09:55:50

【神舟】伟岸的白杨(纪实文学)(散文) 杨树旺平舆万冢人,他的名字如果不载入平舆历史史册,那绝对是历史的缺憾,老人家在河南省教育厅退休。如今八十多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身板硬朗,脚步稳健。
  
   一
   杨树旺是万冢高中的创始人。
   他56年商丘师专毕业,当时平舆归信阳地区管辖。因他是党员团支部书记,20多个毕业生由他带领到市委报到。领导答应信阳市区所有院校任他挑选,可他心里想的是家乡,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条件,回到贫穷落后的平舆老家。先后到射桥四中、李屯五中、龙王庙一中担任领导。69年教师归队回到万冢,任万冢高中校长。这是个连一间教室一张桌子都没有的学校。当时正是文革时期,第一届高中150人进校,一穷二白,借万冢完小几间教室,就开学了。他一边当高中校长,一边当建筑工程队队长,既是新学校设计者又是建设者。
   校址选用万冢镇林场和王庄村民的自留地一百多亩。镇长贺改名是个有魄力有远见的人,征用镇林场的地得到他的大力支持,一切都不是问题。可王庄自留地牵涉十几户村民,都是社员精心整理的好土地,都是不情不愿,他和乡领导一起走村串户做了很多工作才定下来。在这片来之不易的土地上,杨校长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在这里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书写“最新最美文字”,新学校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他深深的足迹。
   当时,建校的材料八字没一撇,整个社会物质非常匮乏,可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人肩上好像背着加油站,喊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口号,没有砖头自己烧,没有砖窑自己建。杨校长带领学校师生,在乡亲帮助下把一座废弃多年的砖窑修补好。他即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运土、和泥、托砖坯、装窑、出窑,一身泥一身汗,处处带头走在前。他以极大的热情,没明没夜地忙碌在师生中间,他永远都给人胸有成竹的坚定和自信,每天都带着热情的微笑出现在师生面前。
   第一次共盖18间教室,瓦不会烧,经过几级审批,几经周折到几百公里外的荥阳去拉,杨校长和李景明老师奔波月余,才用火车拉到驻马店。
   那是69年12月的一天,杨校长找大车往家运瓦,碰巧那天司机带着老婆,驾驶室只有俩位,大冬天早上四点就上路了。他一个人只能趴在后边冰凉的瓦堆上,没有一点挡寒的东西。手还要紧紧抓住绳子,那时都是砖子路坑坑洼洼颠簸的厉害,寒风刺骨冻僵了身体,他硬是以坚强的毅力咬牙挺到学校,下了车瘫倒地上,老师们把他抬到屋里,用火烤了好久手脚才能活动。几十年过去了,今天讲来他还十分激动,连连说:“太冷了!太冷了!真受不了!”
   门窗、桌子、板凳所需木料更是困难重重。乡县领导下个红头文件,协调筹集还是很麻烦的事情。千辛万苦弄来木料,请龙王庙的老孟师傅帮忙。杨校长走下课堂就到工场,拉大锯、刨刨花、打眼子,样样都是体力活,当看到一张张新桌凳摆在面前时,所有的苦累都忘了。在采访过程中,他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我从没把自己当校长,老师和同学们干的太苦了,太累了。”
   经过师生一年多辛勤劳动,70年春节前,18间房子终于盖好了。虽然简陋,但是同学们走进洒满自己汗水的教室,那兴奋和惊喜不亚于刘姥姥走进大观园。搬进新教室,可没有路,下雨了,学生穿着胶鞋泥巴深得拔不出脚,教室里成了泥巴场。他打听到后刘马塘河里有沙羌子,二月天,校长又带领师生到几十里外河里摸沙羌。河水冰凉冰凉的,师生们个个弄的像泥人,可笑声和欢呼声一串又一串。至今不听老校长说起,根本不知道校园里那条平坦大道,竟然是他们从河里一粒一粒挖出的沙羌子修成的。要知道当时没有交通工具,无数吨石头一样的沙羌,从河里摸出来,用架子车运回来有多难。近200师生整整干了两个多月。这里的艰辛只能想象,不能用语言表达。
   第一届学生新道路修好不久就毕业了,前人栽树让后人乘凉。
   71年春天,万冢高中迎来第二届200名天子骄子,那18间平房,那红墙青瓦,那几百米平坦的沙羌路,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里,给我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美好回忆。
   在那知识最受委屈的时代,我们的杨校长以超凡的胆略和智慧带领他的教师团队,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如爱生如子的姜树生、徐明章老师。语言幽默风趣的肖景和老师。只看房梁不看学生,反手能画出漂亮几何图形的孙修文老师,和蔼可亲的赵泽刚老师。知识渊博的闫道仁、陈云彩老师。还有操场上激情四射的王言志老师。最难忘的为我们能吃饱肚子,掏心费力的王荣立老师,他们敬业爱生的一言一行,为我们竖起了一杆杆精神标尺。
   教室里有朗朗的读书声,课堂上有老师精彩讲解,课下同学们认真作业。还有段考期考,成绩还列榜公布。在今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时简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我们幸运赶上个好校长,一群好老师,我们才没被那个时代“荒废”。
   最值得回忆是空前绝后体育运动。大型运动会每年五一、十一两次,那影响远不在学校,那是万冢人节日的盛会,十里八乡群众带着干粮来观看。人山人海、彩旗飘扬,欢歌笑语,激情四溢。杨校长是总指挥,老师们都是裁判。田径,投掷,蓝排球,样样都达到很高水准。平舆县参加省市运动会,根本不需要全县选拔,直接万冢高中运动员全出动。篮排球运动员王建业、王卫国多次参加省级比赛。短跑健将姚锡玲,刘大龙,撑杆跳高刘继开等,这些体坛英雄运动场上风光无限,在万冢人心中不亚于今日的奥运大明星。
   那时我们生活很苦,可我们的青春还是像火一样飞扬。
   我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还做了很多事情。挖沟打围墙、建厕所、建伙房、建师生住房。杨校长带领我们师生一起干。苦着累着快乐着。每每建好一座房子,大家都是一片欢呼,有鸟枪换炮的自豪。
   我印象最深的是进校第一个打围墙攻坚战,第一届盖好教室修好路,学校跑的都是猪羊牛,校长决定打围墙,一百多亩的面积,围墙拉起来不容易。只打了东、南两面,北面借助房墙,西面是干渠,形成半包围校园,连大门都没有,可看起来那么的协调美观。
   我们那届共200人,当时按军制分四个排,一个排分一段,挖土和泥,泥中间加麦秸麦糠,杨校长一趟一趟跑几个村里协商,一趟一趟带学生手抱肩扛运到现场。开工时杨校长亲自做示范,光脚下到泥里踩,待到泥和麦草混合一起,再用手一把一把垒起来,没有技术和工具,好不容易垒起来了,第二天一看全倒了。女生们都哭了,听到有人说这是“孟姜女哭长城吗?”含着泪珠又笑了。杨校长一班一班做示范,一身泥水一身汗。我们的脚手都扎得特别疼,看到校长和老师都光着脚,跑了这班跑那班,大家热情特别高。脚上扎出血,手上磨出泡,也没谁叫苦叫累,欢呼声、号子声把满脑子灌的都是快乐。土泥围墙也就那一米多高,外加小沟,建成后它成了我们心中的万里长城。
   学校西北角的砖窑场,曾留下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烧砖的工序很多,我们牛庄学生在上初中时就烧过砖,所以理所当然的技术员。每道工序我都在场,从做砖坯、凉晒、装窑、出砖,都有校长的身影。做砖坯和泥很关键,最累人,又没啥工具,就是靠双脚踩。各班抽身体最棒的男生,五排有个朱汉收最厉害,在大泥堆里一般人蹦起来五次就算了不起了。他竟然蹦过二十三次,累的躺地上半天起不来。杨校长想办法和我们一起手拉手在大大的泥堆里转圈踩泥,即不摔倒又不太累。夜里风来了雨来了,他带领师生把砖坯运到屋里。太阳出来了,再搬出来晾晒。烧砖技术性强,关键时校长几天几夜在窑场把握火候;用水浸砖时,担着水挑子一次次爬到窑顶;出砖是弄得像黑老包。不管何时何地多苦多累,我们只要能看到校长那自信和热情的微笑,大家浑身都是力量。就这样这些连黑窝头都吃不饱的十几岁孩子,硬是自己动手,厕所建好了,伙房建好了,女生寝室建好了,看到自己用心血和汗水建起的房子,那种兴奋和喜悦一辈子都是刻骨铭心的感动。
   我们应该感谢那个时代,感谢杨校长,他教我们自立、自强、友爱。尤其是我们在学习劳动中建立的同学情,似亲人,像哥们,男女生几乎没有界限和隔阂,真挚、纯洁,信任和理解,并成为一辈子可信赖可依托的亲人。我们师生之间,平等相互尊重,只有在那特殊环境里,才造就出来那种真挚朴实终生难忘的师生情。
   万冢高中是杨树旺校长的杰作,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记得他的故事,每个万冢人都记着他的好。
   杨校长卓越领导能力,非凡的人格魅力,当然被上级领导看中。
   71年10月他调到县重点中学平舆二中当校长。
   说起二中这段时间,他只是轻描淡写说了几句:县城的学校各种关系特别复杂,那几年我就做了两件事。
   一是整顿了校风校纪,狠抓教学质量,不让孩子荒废在我手里。最难的还是那个特殊时期,冒着政治风险为老师“遮风挡雨”,不让老师受委屈,是一个特别考验领导智慧的事情。他曾为一个老师平冤,作了多少难,这里的艰辛一言难尽。
   二是带领师生自力更生烧砖,垒起几公里的学校围墙,这里的艰辛那一砖一瓦都记得。这一丰碑一直到2003年扩建校园时才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77年暑假他调到省教育厅,曾在人事督导处任领导,直到退休。
  
   二
   杨校长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他离开了家乡,心里装的还是家乡人,平舆人认识的不认识的到省里都去找他,他家简直成了平舆住郑州办事处。学生高考录取的,教师资格晋级的,孩子安排工作的,甚至是看病的,到郑州打工的,上学的等等都来找他。只要是能帮忙的他都尽力去做,他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急人所急,解人所困。多少人?数不清!多少事,说不完!
   我听说过几个同学去郑州看病都是吃住在他家,杨校长都是一起去医院跑前跑后。
   他为好多个同学考大学多方努力。
   帮一个同学在大学里度过重重危机。
   帮不认识的平舆民师大学录取
   ……
   太多了,太多了!名单太长说不完。
   更不可思议,曾有两个文革时期不一派的人,在他提拔厅级干部时,编假材料跑到中央去告他,调查六年才还他清白,耽误了他一生前途。没想到多少年后,他竟然不计前嫌,以德报怨。此人得重病到郑州,他像自己家人一样救他一命。这是人格的最高境界,他一再表示不让写,我实在为这事每个细节深深感动,也只能一笔带过。
   他说:多少年来,只要是有人求我。只要能帮忙的,我几乎没有一件没办成的。一生最大遗憾是平舆师范没在家乡扎根,师范学校在平舆已经建校招生二年,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左右不了,学校搬走了,这事他也不让写的,怕伤有些人的面子。我觉得老校长的遗憾,也是一个值得名垂的故事。不记下来是我的遗憾。他一再感叹:如果那个师范学院能办到今天,该给平舆培养多少人才呀!真可惜!”
   他的一生是为家乡无私奉献的一生。
   我也曾几次求他,件件都是我一生的感动。86年我八岁的儿子受伤,让我几近疯狂,到省城给孩子看病,忘记是谁给我提起他,也不知道是信任,还是无奈,大多是实在没人可找。我当时带毕业班实在走不开,就让爱人和儿子去找杨校长,现在想来那时的人多么幼稚而简单,好像觉得谁在那个城市,就和一个小村庄一样,只要在郑州啥事都能办,他们和校长根本不认识,就知道省教委和杨树旺的名字。可找到他,二话没说,就安排父子俩吃住自己家,大暑天他骑上自行车前带一个后坐一个,奔跑在医院和他家之间。医院还有很多检查,他一个门一个门求医问药,汗流如雨,衣服干了湿湿了干,亲人般关爱,这事只有他能做出来。
   我因为工作生存的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只是常常讲起他,也没给他写过一封信,打过一个电话,不是我忘恩,而是生活中有太多的无奈,让我总是誊不出心思考虑不在眼前的恩人。
   人说来也是,没难事总是得过且过,一直又到有难事求他的时候,才又一次去找他。07年我评中高职称,即使我有硬帮帮的破格条件,在县市里每跨一个门槛,都是难似上青天,好不容易材料报到省里。精通时事的好心人告诉我,还要找关系,我哪有啥关系呀,又想起杨校长,我因出身卑微,一辈子头戴自卑的紧箍咒,有求人恐惧症,每次找人总在人家门前转很久,心乱跳,腿发软,作贼一般,心理经过多次演习,到时间还是一塌糊涂。那天我又来到杨校长的家,婶子是天下最贤惠的女人,那亲切、热情的笑脸,如亲人一样,我竟然忘记了紧张。当时杨校长正在输液,身体很是虚弱,看见我,知道一定是有什么难事。我不忍心在他有病时再添麻烦。可他努力坐起来说“有事说吧,我有病可以打电话呀。”他立马给主管职称的人打电话,说了我的几个硬条件,听到那边满口承诺。我悬着的心立刻有了着落,有了依靠。那天我走出他家门在一个小河边使劲的流泪,有苦也有甜。

共 636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纪实文学记叙了杨树旺这位老校长的光辉业绩,他是应该载入历史史册的人物,他在特殊的年代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文章用第一手详实材料,记叙了他在万冢高中任校长的二年,这是个一穷二白的学校,在他带领下,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教室宿舍伙房厕所围墙道路,他既是校长又是工程队指挥,又是工人,既当校长又当老师,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他为创建学校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为老师撑起了一片天,为学生开创了一片乐园,即使离开了学校,他依然为家乡做着巨大的贡献,所有到郑州的人,他家简直就是联络站。老校长的记忆力也超人,竟然能把几百名学生的名字全部记下。他太了不起了,短短的一篇文章怎么能记下他的光辉历程?确实应该给他树碑立传。这样的教育先驱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界的光辉榜样。作者文笔清新,感情真挚,语言生动,事实准确,追溯了杨校长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生命的历程,感人至深。本文值得推荐大家共赏,感谢赐稿神舟,祝创作丰硕!【编辑:美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美蓉        2022-10-22 10:01:01
  杨校长确实应该载入家乡的教育史册,他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巨大,应该成为后人的楷模。他的品德高尚,行为感人,是作者的恩师,又是我们所有人的精神高地,祝老人家健康长寿!感谢赐稿神舟,祝创作愉快!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2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2-10-22 10:29:46
  谢谢美蓉老师的好评,老人家的事迹太多了,不是一篇小文章能写完的,他的精神品格是我一辈子学习的榜样。好人一生平安,如今已经快90的人了,身体特别硬朗,每天从他微信运动里看到,一天还能走一万步,愿老人家越活越年轻。
3 楼        文友:万民权        2022-10-22 13:46:42
  赞杨校长
   读把酒临风周《伟岸的白杨》有感
   才高八斗义担肩,笃定育人苦当先。
   心中常树白杨志,为党甘做一块砖。
  
   光明磊落写人生,艰苦创业济世穷。
   心善赢得众人赞,德如白杨傲苍穹。
回复3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2-10-22 15:54:30
  谢谢万民权对我作品的关注,对老校长的高度赞扬,愿老人家健康长寿。
4 楼        文友:闰土        2022-10-22 18:16:36
  文笔朴实,描写细腻,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心声,好文,点赞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2-10-23 15:50:30
  谢谢闰土的支持和鼓励,你的文笔功底深厚,语言朴实自然,我们要相互学习。
5 楼        文友:天夫        2022-10-22 20:43:24
  周老师把杨校长这个人物写活了,他仿佛就在身边,就在眼前,活生生工作在教育一线!教育兴国,多么需要像老校长这样的教育人,无私、敬业、执着地奉献!
回复5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2-10-23 15:53:40
  谢谢天夫的鼓励,不是我写的好,而是老人家真的太好了,我写的不能表达之一二。
6 楼        文友:琼奇一声        2022-10-23 14:16:32
  看了文章,对本文主人公杨校长真的充满敬意。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教育精神,经由一位踏实苦干的,富有人格魅力的普通人而焕发出感人至深的美来。应该为这样的开一方风气,变一地局面的人著书立传,他确实值得后人仰视!
回复6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2-10-23 15:36:18
  谢谢琼奇一声的关注,说的真好,应该为他老人家著书立传,他在我们那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尤其是教育上的人,大小事情只要秋他,按他自己的话说,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没一件没办成的。连害过他的人也尽心尽力,他的境界好胸怀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7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2-10-23 15:51:38
  一篇文笔精湛,语言流畅,感情真挚的好文佳作。向老师学习了!感谢把酒临风周老师投稿支持神舟,期待老师创作丰厚继续投稿支持神舟。问候老师!遥祝秋安!
峥嵘岁月
回复7 楼        文友:把酒临风周        2022-10-23 21:02:47
  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感谢江山让我们相识,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是你和美蓉老师手把手教我,每篇文章都有你的鼓励,很是感激,谢谢了!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