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敏思】杂文随笔三则/介非(张士勤)
杂文随笔三则
介非(张士勤)
牢骚
牢骚,不是稀罕东西,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如果说哪个人一生都没有发过牢骚,哪么,这故事如果不是神话便是聊斋志异之类,我是绝然不会相信的。因为人生活在世界上,一切都能顺着自己的习性与愿望,一点磕磕碰碰都没有,一帆风顺、无波无浪,是根本不可能的。况且过惯了顺心日子的人,反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于是便没事找事做,没气找气受,也是绝非不可能的。
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小群体甚至或者三两个人,如果每天听到的都是一个声音,一个腔调,没有杂音,没有噪音,那一定是一个蕴藏着可怕东西的单位或群体。因为每个人站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角度总是不同的,其文化层次,生活习惯,经验积累、性格修养也都不尽相同,因此对事物和人的看法和评价自然一定存有差异。其实,牢骚不过只是对某事物,某现象或某人因恨其不能顺自己之意愿而说出的一种偏激甚至过分的话罢了。基于这点,我认为喜欢发牢骚的人,恐怕其性格要比其他人可爱得多,而牢骚中往往有一种有价值的东西包孕其间。牢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消除牢骚缺少解决的办法或者熟视无睹不予理睬。诸君以为然否?
等待
不论你承认不承认,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乐于把期望、渴求、快乐、幸福、财富、欲求甚至爱情等等押在一个不可求不可测的东西上——那就是等待。连我们自己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要等待?等待什么?等待的结果会如何?然而,我们却不约而同地这样做着,而且还准备继续这样做着。
我们等待一个机遇,赶走我们的贫困,一夜暴富,成为富豪;我们是一群良骥,等待着伯乐出游暗访,礼贤下士,以便在芸芸众马里被发现,与勇士们一道驰聘疆场;在我们痛苦时,等待着幸福之神的垂青眷恋;在我们遭遇坎坷、痛苦、磨难之时,等待着一位真诚的朋友,以拥帮扶……我们总是在安慰着自己:不要去想那么多那么深,总之今天一过去,明天就会更好的。于是,我们就这样不明不白地等待着。等待,让春花化成秋叶,等待,使青丝变成白发;青春在等待中枯萎,生命在等待中蔫缩。当我们突然清醒的时候,发现双手仍然空空如也。等待,多么可怕的两个字啊!
托辞
托辞,是借口的代言词。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使用过这种东西。
在朋友们的日常生活交往中,大家或多或少从中得到过一种不可言喻名状的满足或快感。我们答应过人家的东西,因为忘了办或办不到时,就去寻求托辞,以排解尴尬;我们承诺过的诺言,因为不能兑现时,就去寻求托辞,以求解脱;我们祈求过的愿望,因为反悔而不再需要时,我们再去寻求托辞,以求其开脱。客观的说,我们在每一次托辞之后,总都有过短暂的不安、后悔和自责,但不久之后却又步入忘河。
托辞,犹如一种鸦片或其它精神麻醉品。毒害了我们的身心,却因为已经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
人类的悲哀莫过于斯,千方百计寻求托辞,为减少付出,增加获得而推卸责任,尽享特权而粉饰包装。但是需要应该特别提醒的是:不能因为粉饰而改变冬天的枯槁,也不能因为托辞而改变人性的本质,没有谁能侥幸逃脱这个规律。
1994年10月20日于上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