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虫声起伏(散文)

精品 【东篱】虫声起伏(散文)


作者:鸿鲲 举人,347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63发表时间:2022-10-25 06:33:45

◎时有微凉不是风
   处暑之后,天气依然炎热,蝉的叫声已渐不可闻。草虫们开始活跃起来。
   还不到傍晚,楼下的草丛便有虫声传出。瞿瞿……唧唧……躲在草丛里的蟋蟀们,率先感受到黑暗的信息,试探着发出低声的吟鸣。很快,瞿瞿瞿……瞿瞿……一串串清脆、空灵的声音从丝瓜架下传出,滑润无碍,连贯得像一串脆铃一般。那是油葫芦在歌唱。作为天生的歌唱家,即使挥霍一个晚上,它的声音也不会失去清亮。当然不会是一只,不远处的扁豆秧旁,另一只也随声附和起来。它们是在用歌声释放积攒了一天的闷热,也是在比赛着吸引异性的关注。
   七月本应在野,可这属于田野暗夜的灵虫,也喜欢城市的绿化带。草丛中、瓦砾下、墙缝里,不知有多少草虫在歌唱。不过,马上被马路上奔驰的车流声淹没,耳中听见的只是近处的虫声。华灯初上的城市,先要享受忙碌了一天后的娱乐,还顾不得欣赏大自然的美妙声响。
   已记不起今年的虫声始于何时,它的第一声鸣叫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只是无意间临窗远眺,忽然听到熟悉的虫声时,才知道夏天已经过去,秋天已淡墨登场了。
   深夜,城市安静下来。喧嚣的声音散去,蟋蟀们抑扬的声音再次爬上高楼敞开着的窗户。像是有一丝清凉传进屋内,顿感神清气爽,连心境也平和了很多。“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写的正是暑热未退时忽闻虫吟的畅快。那感觉,像是在烦闷之时忽然听到了远处寺院传来的一丝梵声。飘飘渺渺,却是真实存在。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出生成长于农村,对虫声自然是再熟悉不过。
   其实心里也明白,笼中的蛐蛐并不比野生的叫得好听。可受不了邻居笼中蛐蛐叫声的刺激,心中还是生出占有一只蛐蛐的强烈愿望。家院中当然也有,可论起七月的蛐蛐,还是田间的更健壮些。于是,晚饭后专门去村东的沙岗。那里的草窠茂密,鲜有人去,全是草虫的天下。果然,远远近近的,处处是蛐蛐的吟鸣。循着叫得最欢的一只,我慢慢靠近,小心翼翼地屈蹲在正在草窠下振翅的蛐蛐后面。那只蛐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歌声里,可它粗壮的大腿,不断煽动的双翅已被我清楚地捕获在眼中。猛地伸出双手,我俘获了一只原本自由的蛐蛐。
   可惜,关进笼中的蛐蛐却失去了卖弄歌喉的兴趣。对喂给它的丝瓜花不理不睬,偶尔叫几声也低声细气,没几天就断了一条腿。几天后的早晨去给它投喂苹果,发现它已僵卧在笼中。因为喜欢,反要了它的命。我很是失落了几天,从那以后再不养虫。
   虽不养虫,却不缺少虫声。放暑假后看果园,无数个夜晚就睡在虫声里。黝黑的夜幕上繁星点点,路边的沟壕中虫声起伏。喓喓……瞿瞿……啨啨……金钟的声音圆润清亮,蛐蛐的鸣叫短促低沉,纺织娘叫起来徐缓细微。那声音,比天上的繁星都要密集,比世间最动听的交响乐还要和谐。枕着虫声入眠,窝棚中的我很快进入梦乡。
   不只是田野,大学课本中也有了蛐蛐的叫声。“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古人对蛐蛐的称呼要标准的多。这篇出自《诗经•蟋蟀》的文章,是要通过虫声的醒耳功能告诫人们:在勤于职守做好分内之事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国家大事。颇有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味道。
   如何把握好工作与娱乐间的关系,一直是勤谨的古人们思索的问题。就连两千多年前的瞿瞿虫声里,都寄托着那些思想者们殷切的期望。
  
   ◎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
   如有闲情逸致,“以虫鸣秋”无疑是享受秋天的好方式。可喓喓的虫鸣,听在思妇离人的耳中,却是别有一番滋味。
   “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秋天思妇心,雨夜愁人耳”。天气渐渐变凉,蟋蟀们已逐渐从田野来到院中,可自家的男人仍然出行在外。秋虫低沉的鸣叫,更加重了独守空房妇人的寂寞。在喓喓的秋虫声,她们不止一次停下手中的机杼,凝神回忆与丈夫生活在一起的甜蜜时光。不只是思妇,白居易的《秋虫》诗,于思妇之外又添加了愁人的身影。——那是他自己,也是那些境遇困顿、壮志难筹的有识之士们在慨叹。年华已逝,可仍只能愁坐孤隅,等待施展才华的机会。远行的人们终有归期,可满身的抱负却随年华付之流水。怎不让人徒生老大无为的伤悲?
   担心成为飞鸟的口中食,羸弱的秋虫们只能隐忍着,待倦鸟归林后才敢放开歌喉。在狭小的空间里“动股振羽”,连发出的声音也是微弱的。秋风起了,渐凉的空气再次降低虫声的分贝,给它短促、细微的声音添加了一丝悲凉。凄切的虫声,对着寂寞的深夜,正应和了思妇、愁人敏感的心灵。
   白居易是写诗的高手,却不是善于经营的政客。不得志的无奈之下,用虫声表达出的愁绪,自会带着一丝淡淡的秋凉。
   或许,只有悲切的秋虫之声,可以走进他的耳鼓,为之鸣冤,于是,秋虫成为他的最亲切的寄托,可以怨,可以兴,可以观,多少人都退居于他的视野之外,唯有秋虫可以走进他的领地。
  
   ◎枕畔置虫夜听声
   也许是生于安史之之后,没能赶上大唐盛世,白居易的诗中才会多一些感伤之情。他应该是无法理解盛世中的君民对虫声的推崇和热爱的。
   据五代《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李隆基的宫殿里“每至秋时,宫中妃妾辈皆以小金笼捉蟋蟀,闭于笼中,置之枕函畔,夜听其声,庶民之家皆效之也。”不只是养虫听声,斗虫的风气也迅速蔓延开来。“真青猛战大红袍”,说的就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设蟋坛比斗蟋蟀之事。
   享受着荣华富贵,怀着放松的心情夜听虫声,是宫中人的生活;学着宫中的样子,拘束几只秋虫凑趣,也能让一般百姓心底生出满足。于是,盛世中的长安城沉浸在一片起伏的虫声里。
   喜欢却不去圈养,只用蟋蟀的醒耳之音激励自己,是远古时人们的做法;把喜欢的生灵笼养起来,满足自己的听闻之好,是唐朝走向强盛时皇宫里的发明。生活中多了件能博美人一笑的宠物,唐朝的国运却渐渐衰弱下去。《诗经•唐凤》中“好乐无荒”的辩证思想,终究湮没于大唐的盛世繁华中。
   自中唐之后,诗人们把虫声与行路、穷愁、感时、伤逝挂钩。这也算作唐玄宗对盛极一时唐诗的贡献吗?
  
   ◎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朝真是个奇特的年代,实力比汉唐差了很多,却培育出许多出名的文臣武将。而集文武之能于一身者,非岳飞莫属。不仅长于军事,还深谙填词之道。这首《小重山》,依诗经比兴的传统,借寒风中蟋蟀的不住鸣叫表达自己的心声。不用促织或蟋蟀的名称,专门挑深秋季节的虫名入诗,把自己的无奈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每每令人扼腕叹息。
   梦里,岳飞重新率部转战,不断逼向金人的王庭。很快就能洗雪靖康之耻了。可凄厉的寒蛰声把他拽回到无奈的现实中。孤独地绕阶徐行,却发现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了却君王天下事?难事;赢得生前生后名?虚名。有以皇帝为首的议和派的阻挠,战事已无推进的希望。瑶琴弦已断,心事无人听。岳飞听懂了寒蛰在已不属于自己季节的悲鸣,却放不下不合时宜的衷心,终落得个身死弦断的结局。
   “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相比于岳飞的沉郁悲愤,姜夔词中的蟋蟀依然充满哀怨。而且,不止于借物咏情,当时蟋蟀的身价也提升了很多。这首《蟋蟀词》小序中就记录了当时蟋蟀的风头无双。“好事者或以二三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能用二三十万钱致一枚蟋蟀,再用象牙雕成的楼观养畜的玩家,肯定非富即贵。偏安于大河之南,却沉醉于玩虫戏乐。南宋的腐朽,确已烂到了骨子里。
   蟋蟀成了抢手货,对蟋蟀的研究也多了起来。当时的宰相贾似道就是个中高手。“初秋时,于绿野草菜处求之(出于草土者,其身则软);中秋时,须在园圃垣墙内……觅其门户(生于砖石者,其体则刚)。”因为有闲有钱搞研究,这位多才的宰相还为蟋蟀写了本专著《促织经》,被后世的蟋蟀玩家奉为圭皋。
   不想玩蟋蟀的高手却被派上战场,成了忽必烈的对手。蟋蟀宰相当然难敌马上皇帝。贾似道把长江以北割给忽必烈,而对朝廷慌称打退了蒙古人。
   从蟋蟀的身上,也许能窥见南宋的结局。把抗击外敌的大业交给一位擅长玩虫的宰相,本就是儿戏。就不要指望昏聩如斯的朝廷能重新兴盛起来。
  
   ◎帝京盛事斗促织
   相比于蛐蛐、夜鸣虫或其他名称,蒲松龄更愿意把蟋蟀称为促织。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逼得《促织》中的主人公成名“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才发现了一只叫声洪亮的促织。为捉到它“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成名终于得到了一只“状极俊健”、差不多能和“蝴蝶、螂螳、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媲美的促织。
   依文中对主人公捉促织细节的描写,我一直怀疑蒲松龄是个虫迷。不过在看过明朝刘若愚的《酌中志》后才知道,蒲公不过是用生动的文笔记录一段真实的历史罢了。书中明朝的秋七月,作为帝京的北京有三件盛事,“是月也,吃鲥鱼为盛事。赏桂花,斗促织。”一枚善斗促织的价值已达到十几两白银。斗虫要到斗场,场中有专门的促织斗师负责比赛事宜。斗虫的人,有壮夫走卒,也有士人和宫中的太监。
   聪明的明朝人善于经营,在把养虫、斗虫发展成一门产业后,为能在冬天延续秋时的盛况,又想到了“种养”——人工繁殖促织。他们把促织放在有土的盆中,让“虫生子土中。入冬以其土置暖炕,日水洒绵覆之,伏五六日,土蠕蠕动……”这段《帝京景物略》的记载,更证明了蒲松龄对明朝斗促织那段历史的了解。
   斗虫的行业一直延续到清朝,蒲松龄应该不止一次听到过因痴迷斗虫而家破人亡的故事。他是要用一篇文章表达对斗不务正业人们的深恶痛绝。也许,在他眼里,距离诗经的时代过去两千多年后,有太多的人已背离“好乐不荒”的古训,向娱乐至死的方向发展了。
  
   ◎秋虫却是生无憾
   淅沥沥的一场秋雨,让空气温度下降了很多。当蒲公英开出第一朵花时,蟋蟀的声音也低了下去。楼下的丝瓜秧倒还青翠,只是油葫芦的声音已很久没能听到了。断断续续地,只有黑蟋蟀们在低吟浅唱。
   太阳榨干着云彩的水分,在酝酿一个成熟的秋天。因为近水,也或许是有起伏的虫声,晚上的河边公园里一片清凉。夜色笼罩住草丛,虫声冲破了夜色。虫声应和着芦苇丛中苇莺、河道里野鸭的叫声,重新把湿地还原成一个自然的世界。初听嘈杂,很快就变得次第分明。虫声明亮、低沉;柔婉,刚健;隐约,清晰……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指挥着,在演奏一支美妙的夜曲。
   “秋虫却是生无憾,名在豳人七月诗”,突然想起了陆游的诗句。蟋蟀还是那只蟋蟀,可落在诗人的眼里就有了光亮。那是对把秋虫奉为雅虫的感慨,也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的思索。从《诗经》到唐诗,从宋词到明人笔记,从蒲松龄的小说到流沙河的诗歌,蟋蟀不时拨弄着人们敏感的神经。通过一只蟋蟀思索人生,已成了人们不自觉的思维方式。
   夜深了,正准备熄灯休息,突然听到厨房里传来蟋蟀唧唧的叫声。仅听声音就知道,那是一只身形小巧的灶马蟋。它的叫声细柔亲切,就像小时奶奶哼唱的催眠曲。
  

共 44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处暑之后听到虫声,引起瑕思,思绪从遥远的诗经,沿着历史脉络,以蟋蟀为线索,从文人墨客到帝王将相,把一段段个人过往一个个历史故事串成了一串熠熠生辉的项链,真正做到了形散神不散。《幽梦影》里说,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秋来听虫,自古就有。一代代文人墨客借秋虫抒怀;也不乏帝王将相玩物丧志,痴迷蟋蟀致使朝政荒芜直致江山败落。《虫声起伏》,人生起伏,江山起伏,都在秋虫的高低起伏里找到对应。好乐不荒,执政者如何把“玩”和“志”把握在合适的“度”,胸有丘壑者如何从秋虫的嘤咛之声里找到一份安恬,安放自己的灵魂,鸿鲲老师用他满腹经纶,从历史和文学,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到蒲松龄到流沙河,用深刻独到的见解,追根溯源,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如山泉淙淙,也如烈酒灼心。为作者的文采学识胸襟和情怀深深折服。曾经读过枣庄作家赵小走的《秋夜听虫》,为那篇绝美文章赞叹不已,那篇侧重点在“听”。而作者这篇秋虫,巧妙用了“起伏”二字,折射生命,剖析历史,思想更深邃,情感更深厚。全篇似雨,细雨霏霏,秋雨绵绵,瓢泼大雨,雨打芭蕉,枕雨而眠。诗一样的意境,山一样的雄浑,潭一样的深沉!一篇写秋虫的佳作,倾情力荐!问候老师!【东篱编辑:房顶月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02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2-10-25 06:42:45
  虫声起伏。鸿鲲老师用他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情感生花的妙笔给我们讲述生命的起伏历史的起伏。让我们走入作者的诗意里去感受不一样的虫声起伏吧!感谢分享!绝品力荐!
   学识浅薄编辑不到位,请鸿鲲老师海涵!
   问候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鸿鲲        2022-10-25 07:18:17
  感谢月亮老师的精美编按!对拙文思想脉络的捕捉深刻到位,精到的解读加深了文章的内涵,唯美的语言拓展了文章进一步可能的表达方式。这是让我受益匪浅的编按。高兴东篱有了如此优秀的作者、编辑。再谢!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2-10-25 07:57:02
  老师的文题就非常吸引人,虫声起伏,非常诗意。虫声起伏里,人生起伏,江山起伏,一幅人间烟火缭绕、政权更迭、百姓艰辛、岁月流转的生活画卷在虫声的伴奏下徐徐展开。欣赏老师散文诗一样的表达,内容深邃,意境悠远,令人回味无穷。问候老师,祝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鸿鲲        2022-10-25 15:54:56
  感谢韩格拉图老师观文留言!秋天就要过去,写篇文章记录一下又陪伴了自己几个月的虫声。每天都行走在虫声里,忍不住为这世界上最古老的昆虫发一下声,其实也是为自己。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2-10-25 08:17:17
  拜读鸿鲲老师的佳作,令人思想万千啊!这世上确实太多怪异现象令人想不通。什么斗鸡、斗虫、斗牛……为什么非要斗呢?本来秋月朗朗,秋虫唧唧,多么安宁,多么诗意的画面啊!鸿鲲老师的文总是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拉近古今距离,把人带入情境中,令人思考与回味。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老师,谨祝秋好,精彩不断!
回复3 楼        文友:鸿鲲        2022-10-25 16:03:01
  是啊。斗虫、玩乐。有人为此斗破了家,有君王因耽于欢乐而亡了国。正确把握度是不容易的。好在,现在的人们都有了理性。斗蛐蛐只为怡情而非赌博。还是拿秋虫鸣秋的把握让人佩服。让紧张的生活节奏慢一些,能让灵魂跟上脚步。
4 楼        文友:白玄        2022-10-25 10:02:40
  纵横驰骋,汪洋恣意,联想自然,想象丰富,描写细致,思想深邃,虫声起伏,思绪飞扬。问候作者,学习欣赏。
回复4 楼        文友:鸿鲲        2022-10-25 16:07:12
  感谢白玄老师观文留言!有感于季节的变化,用秋虫记录一下自己的想法而已而且,听到虫声总让人回忆起少年的种种,想起人生的起伏。有感而作。
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2-10-25 11:22:22
  虫声起伏,人生起伏,江山起伏。作者从帝王将相到文人墨客,玩物丧志,江山败落者想到:好乐不荒,执政者如何把“玩”和“志”把握在合适的“度”上,如何在秋虫的嘤咛声,找到一份安恬,去安放自己的灵魂。甚至去思考如何施展抱负,而不是沉迷在荒淫的虫声里,好文,拜读学习,问好老师!
回复5 楼        文友:鸿鲲        2022-10-25 16:10:20
  感谢孟友老师的关注!有闲了就喜欢通过自己身边的事物表述所思所想,东拉西扯的,让人笑话。
6 楼        文友:枫桦        2022-10-25 13:39:07
  散落的虫声,却有凝固精神的文字!做出这样的文字不易!细密的心思,缜密的文思,才会有如此精巧的文章!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6 楼        文友:鸿鲲        2022-10-25 16:18:56
  感谢枫桦老师关注。在日渐低微下去虫鸣中,又一年的将要过去了。忍不住想起已经的过往,心中感叹人生的短促。虫声依旧,人生已几度秋凉。有种紧迫感。
7 楼        文友:纤指素心        2022-10-25 16:03:06
  都说好文是视觉盛宴,这篇文,不仅是视觉盛宴,也是听觉盛宴。所谓的视听盛宴,常用来形容那些高规格的表演,这篇文,让呈现的画面,谁能说不是视听盛宴呢?
  
   也曾认真地听过虫鸣,感觉特别美妙,有时低吟浅唱,有时温婉缠绵,有时高亢嘹亮。每次都很愉悦,很感动,尤其是夜晚的鸣唱。但是,我从来不认识这些天籁之音的演唱者,甚至蟋蟀都不认识。
  
   作者从一场虫鸣中,联想到写虫鸣的古诗,继而想起写诗的人,写诗人所处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中发生的与虫相关的事件,这想像力,逆天了。一声虫鸣,吟唱的是人生,是江山。学习了。
以我心,写我字。纤指一动,素语如馨
回复7 楼        文友:鸿鲲        2022-10-25 16:27:11
  感谢纤指素心老师关注并留下诗一样的评语。当然没有老师说的那么好,不过仍然让人高兴。毕竟感觉受到了鼓励,鼓励之情难忘。祝在东篱创作愉快。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2-10-25 18:33:06
  我非常佩服鸿鲲老师的聪明。聪——耳听分明为聪。当然,这个聪,不仅仅是听力无阻,而是有着缘分好情调,能够借着写声,将生活的情趣,人生的感悟,文化的韵味,融入其中,其声脆响,其声铿锵。悦耳悦心,我今天出门了,还在惦记怎样写秋声,我才觉得好,所有的想法,都不及鸿鲲老师的美声。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对声音是敏感的,从这一点看,鸿鲲老师的情调之浑厚,很多人不及啊。再读一遍,其声啁啾,宛若一曲,伴奏我敲击键盘。突然有个想法,若见面,我们先“斗声”吧!
怀才抱器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